语法 9
第六章 复指和插说
第一节 复指
1 定义:在一个句子中,如果两个词语同指一个人、一个事物,并在句法结构中具有同等地位、同属于同一个句子成分,那么这两个词语就是句中的复指成分。复指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个句子成分以外的特殊成分。
2 类型
2.1 重叠复指
这种复指成分,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叠用而成,在句中叠用的词语指同一事物。
作用:具有修饰作用,具有解释作用,具有上述两种作用。
特点:
短语中各成分,必须同指一个事物
短语中的各成分,必须具有联合关系
2.2 称代复指:一般是在句子开头先说出一个词或短语,后面再用一个代词来称代它。这类复指的两成分之间一般要用逗号隔开。
3 总分复制
一是先分后总:先分后总复指成分的前一词语分说各个部分,后一词语起总括作用,通常在后一词语前有数量词和指示代词。
二是先总后分:先总后分 先提出总说部分,然后再分说。
第三节 插说
1 插说也叫插入语,是句子中比较特殊的成分。它不是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也不根句中的各个成分发生结构上的关系,也不表示语气,可放在句首、句中、句末。
2 插说的作用:表达语意连接篇章
3 常见的几种插说
3.1 表示说话人主观的想法看法意见和态度
3.2 表示对情况的推测,估计
3.3 表示意想不到
3.4 引起对方的注意
3.5 消息的来源
3.6 举例补充说明
3.7 总括
3.8
第四编
句法(中)单句
第一章 主谓句
汉语的句子,按照结构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非主谓句包括独词句和无主句。
包含主语、谓语的句子叫主谓句。根据谓语的性质,主谓句可以分为四种:
动词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
第一节动词谓语句
1 动词谓语句是动词做谓语的句子,主要叙述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等。动词谓语句在汉语中最占优势。
2 分类
2.1 只有动词的句子,谓语由不及物动词构成
2.2 谓语动词带宾语的句子
2.2.1 谓语动词必须带宾语的动词谓语句
2.2.1.1 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如:等于、属于、不如
2.2.1.2 带谓词性宾语的,如:给予、予以、装作、从事。这类动词必须带动词性宾语后才能构成句子。
2.2.2 动词后有宾语。宾语不是必有的。
2.3 带双宾语的动词谓语句,动词有两个宾语,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
2.4 谓语部分包含状语。
2.5 谓语部分包含补语。
第二节 形容词谓语句
1 形容词作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谓语句。汉语的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谓语,前面不用是或其他动词。形容词谓语句主要作用是对人或事物的性状加以描写,说明事物的变化。形容词谓语句通常是描写句。
2 形容词谓语句的功能
2.1 描写性的形容词谓语句
在汉语里,形容词做谓语时,单个使用是受限制的,主要用于对比的句子,不表示对比时,形容词前面一般要加上表示程度的副词等。用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时,后面一般要用的。在回答问题时,形容词可以单独做谓语,不包含对比的意思。并列形容词作谓语不需加表程度的副词,也不表对比。
2.2 表示变化的形容词谓语句
有些形容词可以加上动态助词了或不补语表示变化。
3 结构特点
3.1 一般形容词作谓语,前面常用表示程度的副词,也可以在谓语形容词前用“比跟像”等组成的介词短语,引出比较的对象。
3.2 形容词谓语句只能用表示程度、时间、处所、语气及少数表示方式的状语。
3.3 形容词谓语后边可以带数量补语、趋向补语、状态补语、时间补语、可能补语、介词短语等。
3.4 形容词谓语句的否定形式主要是在谓语形容词前加“不”,表示变化的可用没。
第三节 主谓谓语句
由主谓短语做谓语的句子,叫做主谓谓语句,这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句子。主谓谓语句的谓语,主要是说明或者描写主语的,即主谓谓语语句是一种说明和描写的句子。
1 主谓谓语句中大小主语的意义关系
主谓谓语句的小主语或表示大主语所表示的事物的一部分,或表示大主语所表示的事物的属性。
2 主谓谓语句的结构特点
主谓谓语句可以有状语,可以放在句首或者大主语之后,大谓语前。状语可以表示时间、语气、范围、少数表示方式或关联,少数凝结得很紧的主谓短语做谓语,可以用否定副词作状语。主谓谓语句的小谓语也可以有状语。
3 主谓谓语句的用途
对人和事物本身从某一方面进行说明,描写或议论评判。
对处所状况进行说明描写。
第四节 名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指体词性词语作谓语的句子。体词指名词、名词短语、代词、数词。数量词短语和“的”字短语,名词谓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没有是字。
1 类型
由一个名词构成的名词谓语句。
由名词短语、数量词短语、的字短语做谓语的名词谓语句。
2 特点
在名词谓语句中,单个名词做谓语较少见。
名词谓语句的否定形式是在谓语前加“不是”成为“是”字句。
名词谓语句的谓语都很简短,一般没有补语或宾语。但有时也可以带状语,状语多为表示时间、范围、语气的词语。
3 用途
说明时间、日期、天气,籍贯等。
说明主语数量方面的特性。
说明等价关系。
描写主语的状况、特征或属性。
说明主语的类属,通常用“的”字短语。
第二章 几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
第一节 “是”字句
“是”是一个动词,基本意思是表示判断,肯定。
1 “是”的语法特点
1.1 是与一般动词相同的语法特点
1.1.1 能受副词修饰
1.1.2 可用在能愿动词后
1.1.3 能用否定、肯定并列的方式提问
1.1.4 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充当谓语
1.1.5 与后面的词语构成动宾短语充当全句的谓语
1.2 不同之处
1.2.1 是后面不能用了着过等动态助词,以及各种补语。这是因为“是”不表示动作。表示出现新情况时是字句,句尾可用了。
1.2.2 只能用不否定,即不是。
1.2.3 不能重叠。
1.2.4 是虽然是谓语动词但在语义上不是句子的重点,重点在宾语上。
2 是字句的结构特点
名词及名词短语、代词、数词及数量词短语、动词及动词短语、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处所词、时间词语、主谓短语、的字短语。
3 是字句的类型和用法
主语和宾语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几类:
3.1 表示等同和归类
表示等同,主语和宾语可以互换位置,句义不变。
表示归类,宾语代表类概念,主语代表属概念,主语和宾语不能互换。
3.2 宾语从某个方面对主语加以说明,主语宾语不相应。
3.2.1 说明人的性格特征。
3.2.2 说明时间。
3.2.3 说明处所。
3.2.4 说明担任的角色。
3.2.5 表示所具有的物品。
3.2.6 表示衣着。
3.2.7 工具、手段。
3.2.8 表示情况
3.3 用于说明、解释原因等,有时有申辩的意味。是的宾语多由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充任。
3.3.1 说明原因的。
3.3.2 对某一种情况作出解释的。
3.3.3 带有申辩口气的句子,这种句子常常包含带“是”的两个分句。
3.3.4 表示解释的无主句:是前边没有主语,后边紧跟的名词性词语,充当“是”的宾语,形成了一个动宾短语,有时“是”的宾语,有时又是后边动词的主语。
3.4 表示存在:表示存在,主语是方位词和处所词,是有“存在”的意思。表存在时,“是”和“有”是有区别的:是表示某物体占据了某一空间,该物体在那个空间是唯一的;而“有”只表示某一空间存在着某一或某些物体。
3.5 表示肯定。
3.5.1 用在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前表示肯定,所肯定的往往具有较高的程度。
3.5.2 是重读,肯定前面的话,所肯定的一定是已知信息。
3.5.3 表示肯定对方说的话,也可用“是”。
3.6 前后用相同的词语,可表示已下几种意思:
3.6.1 肯定主语就是宾语所代表的那一类,而不是别的。
3.6.2 表示界限分明,清清楚楚,不含混。这种句式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是字句形成的,一般用来表示办事规规矩矩,做事条理分明。
3.6.3 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但比用虽然语气要委婉,更口语化。
3.7 表示无例外,有凡是的意思
3.8 是用来表示应答,也可看作听话人对说话人的一种表态,而且听话人常常是处于被指使的地位。
3.9 用在时候地方的名字前表示合适,正好的意思
4 疑问形式
4.1 在是字句的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吗。
4.2 正反疑问式。
4.3 用是不是的疑问句格式。
第二节 有字句
有是个非动作动词,它不表示动作行为,基本意思是领有、存在。用有作谓语动词的句子,称为有字句。
1 动词有的语法特点
1.1 不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否定形式是在“有”的前面加副词“没”。有的另一种否定形式是“无”。
1.2 只要意思能搭配,有可以直接用在能愿动词的后面。
1.3 一般不能重叠使用。
1.4 不能带各种补语。
1.5 不能单独受程度副词修饰。
2 有的意义和用法
2.1 表示领有、具有
2.1.1 有的宾语所表示的事物是主语所表示的事物的一部分。
2.1.2 主语与宾语之间有领有关系。
2.1.3 宾语表示主语的某种属性,宾语多为抽象名词。
2.1.4 宾语所代表的事物与主语所代表的事物有某种关系。
2.2 表示存在:句首是处所词语、时间词语,宾语是表示存在事物的名词,全句表示在某处所或某段时间存在着某人、某物。
2.3 表示发生和出现:宾语为动词,这种句子中作宾语的动词一般为双音节的,表示出现的变化。
2.4 表示包括
2.4.1 宾语表示的事物都属于主语所指的那一类,宾语往往不止一个,具有列举性,有时最后还说出总数量。
2.4.2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来分别列举。
2.4.3 还有一类表示“包括”的“有”字句,它的宾语是数量词或带数量词的名词短语。宾语表示主语所指事物的总数。
2.5 表示达到:多用于估计和比较
第一节 复指
1 定义:在一个句子中,如果两个词语同指一个人、一个事物,并在句法结构中具有同等地位、同属于同一个句子成分,那么这两个词语就是句中的复指成分。复指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个句子成分以外的特殊成分。
2 类型
2.1 重叠复指
这种复指成分,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叠用而成,在句中叠用的词语指同一事物。
作用:具有修饰作用,具有解释作用,具有上述两种作用。
特点:
短语中各成分,必须同指一个事物
短语中的各成分,必须具有联合关系
2.2 称代复指:一般是在句子开头先说出一个词或短语,后面再用一个代词来称代它。这类复指的两成分之间一般要用逗号隔开。
3 总分复制
一是先分后总:先分后总复指成分的前一词语分说各个部分,后一词语起总括作用,通常在后一词语前有数量词和指示代词。
二是先总后分:先总后分 先提出总说部分,然后再分说。
第三节 插说
1 插说也叫插入语,是句子中比较特殊的成分。它不是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也不根句中的各个成分发生结构上的关系,也不表示语气,可放在句首、句中、句末。
2 插说的作用:表达语意连接篇章
3 常见的几种插说
3.1 表示说话人主观的想法看法意见和态度
3.2 表示对情况的推测,估计
3.3 表示意想不到
3.4 引起对方的注意
3.5 消息的来源
3.6 举例补充说明
3.7 总括
3.8
第四编
句法(中)单句
第一章 主谓句
汉语的句子,按照结构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非主谓句包括独词句和无主句。
包含主语、谓语的句子叫主谓句。根据谓语的性质,主谓句可以分为四种:
动词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
第一节动词谓语句
1 动词谓语句是动词做谓语的句子,主要叙述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等。动词谓语句在汉语中最占优势。
2 分类
2.1 只有动词的句子,谓语由不及物动词构成
2.2 谓语动词带宾语的句子
2.2.1 谓语动词必须带宾语的动词谓语句
2.2.1.1 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如:等于、属于、不如
2.2.1.2 带谓词性宾语的,如:给予、予以、装作、从事。这类动词必须带动词性宾语后才能构成句子。
2.2.2 动词后有宾语。宾语不是必有的。
2.3 带双宾语的动词谓语句,动词有两个宾语,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
2.4 谓语部分包含状语。
2.5 谓语部分包含补语。
第二节 形容词谓语句
1 形容词作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谓语句。汉语的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谓语,前面不用是或其他动词。形容词谓语句主要作用是对人或事物的性状加以描写,说明事物的变化。形容词谓语句通常是描写句。
2 形容词谓语句的功能
2.1 描写性的形容词谓语句
在汉语里,形容词做谓语时,单个使用是受限制的,主要用于对比的句子,不表示对比时,形容词前面一般要加上表示程度的副词等。用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时,后面一般要用的。在回答问题时,形容词可以单独做谓语,不包含对比的意思。并列形容词作谓语不需加表程度的副词,也不表对比。
2.2 表示变化的形容词谓语句
有些形容词可以加上动态助词了或不补语表示变化。
3 结构特点
3.1 一般形容词作谓语,前面常用表示程度的副词,也可以在谓语形容词前用“比跟像”等组成的介词短语,引出比较的对象。
3.2 形容词谓语句只能用表示程度、时间、处所、语气及少数表示方式的状语。
3.3 形容词谓语后边可以带数量补语、趋向补语、状态补语、时间补语、可能补语、介词短语等。
3.4 形容词谓语句的否定形式主要是在谓语形容词前加“不”,表示变化的可用没。
第三节 主谓谓语句
由主谓短语做谓语的句子,叫做主谓谓语句,这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句子。主谓谓语句的谓语,主要是说明或者描写主语的,即主谓谓语语句是一种说明和描写的句子。
1 主谓谓语句中大小主语的意义关系
主谓谓语句的小主语或表示大主语所表示的事物的一部分,或表示大主语所表示的事物的属性。
2 主谓谓语句的结构特点
主谓谓语句可以有状语,可以放在句首或者大主语之后,大谓语前。状语可以表示时间、语气、范围、少数表示方式或关联,少数凝结得很紧的主谓短语做谓语,可以用否定副词作状语。主谓谓语句的小谓语也可以有状语。
3 主谓谓语句的用途
对人和事物本身从某一方面进行说明,描写或议论评判。
对处所状况进行说明描写。
第四节 名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指体词性词语作谓语的句子。体词指名词、名词短语、代词、数词。数量词短语和“的”字短语,名词谓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没有是字。
1 类型
由一个名词构成的名词谓语句。
由名词短语、数量词短语、的字短语做谓语的名词谓语句。
2 特点
在名词谓语句中,单个名词做谓语较少见。
名词谓语句的否定形式是在谓语前加“不是”成为“是”字句。
名词谓语句的谓语都很简短,一般没有补语或宾语。但有时也可以带状语,状语多为表示时间、范围、语气的词语。
3 用途
说明时间、日期、天气,籍贯等。
说明主语数量方面的特性。
说明等价关系。
描写主语的状况、特征或属性。
说明主语的类属,通常用“的”字短语。
第二章 几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
第一节 “是”字句
“是”是一个动词,基本意思是表示判断,肯定。
1 “是”的语法特点
1.1 是与一般动词相同的语法特点
1.1.1 能受副词修饰
1.1.2 可用在能愿动词后
1.1.3 能用否定、肯定并列的方式提问
1.1.4 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充当谓语
1.1.5 与后面的词语构成动宾短语充当全句的谓语
1.2 不同之处
1.2.1 是后面不能用了着过等动态助词,以及各种补语。这是因为“是”不表示动作。表示出现新情况时是字句,句尾可用了。
1.2.2 只能用不否定,即不是。
1.2.3 不能重叠。
1.2.4 是虽然是谓语动词但在语义上不是句子的重点,重点在宾语上。
2 是字句的结构特点
名词及名词短语、代词、数词及数量词短语、动词及动词短语、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处所词、时间词语、主谓短语、的字短语。
3 是字句的类型和用法
主语和宾语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几类:
3.1 表示等同和归类
表示等同,主语和宾语可以互换位置,句义不变。
表示归类,宾语代表类概念,主语代表属概念,主语和宾语不能互换。
3.2 宾语从某个方面对主语加以说明,主语宾语不相应。
3.2.1 说明人的性格特征。
3.2.2 说明时间。
3.2.3 说明处所。
3.2.4 说明担任的角色。
3.2.5 表示所具有的物品。
3.2.6 表示衣着。
3.2.7 工具、手段。
3.2.8 表示情况
3.3 用于说明、解释原因等,有时有申辩的意味。是的宾语多由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充任。
3.3.1 说明原因的。
3.3.2 对某一种情况作出解释的。
3.3.3 带有申辩口气的句子,这种句子常常包含带“是”的两个分句。
3.3.4 表示解释的无主句:是前边没有主语,后边紧跟的名词性词语,充当“是”的宾语,形成了一个动宾短语,有时“是”的宾语,有时又是后边动词的主语。
3.4 表示存在:表示存在,主语是方位词和处所词,是有“存在”的意思。表存在时,“是”和“有”是有区别的:是表示某物体占据了某一空间,该物体在那个空间是唯一的;而“有”只表示某一空间存在着某一或某些物体。
3.5 表示肯定。
3.5.1 用在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前表示肯定,所肯定的往往具有较高的程度。
3.5.2 是重读,肯定前面的话,所肯定的一定是已知信息。
3.5.3 表示肯定对方说的话,也可用“是”。
3.6 前后用相同的词语,可表示已下几种意思:
3.6.1 肯定主语就是宾语所代表的那一类,而不是别的。
3.6.2 表示界限分明,清清楚楚,不含混。这种句式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是字句形成的,一般用来表示办事规规矩矩,做事条理分明。
3.6.3 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但比用虽然语气要委婉,更口语化。
3.7 表示无例外,有凡是的意思
3.8 是用来表示应答,也可看作听话人对说话人的一种表态,而且听话人常常是处于被指使的地位。
3.9 用在时候地方的名字前表示合适,正好的意思
4 疑问形式
4.1 在是字句的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吗。
4.2 正反疑问式。
4.3 用是不是的疑问句格式。
第二节 有字句
有是个非动作动词,它不表示动作行为,基本意思是领有、存在。用有作谓语动词的句子,称为有字句。
1 动词有的语法特点
1.1 不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否定形式是在“有”的前面加副词“没”。有的另一种否定形式是“无”。
1.2 只要意思能搭配,有可以直接用在能愿动词的后面。
1.3 一般不能重叠使用。
1.4 不能带各种补语。
1.5 不能单独受程度副词修饰。
2 有的意义和用法
2.1 表示领有、具有
2.1.1 有的宾语所表示的事物是主语所表示的事物的一部分。
2.1.2 主语与宾语之间有领有关系。
2.1.3 宾语表示主语的某种属性,宾语多为抽象名词。
2.1.4 宾语所代表的事物与主语所代表的事物有某种关系。
2.2 表示存在:句首是处所词语、时间词语,宾语是表示存在事物的名词,全句表示在某处所或某段时间存在着某人、某物。
2.3 表示发生和出现:宾语为动词,这种句子中作宾语的动词一般为双音节的,表示出现的变化。
2.4 表示包括
2.4.1 宾语表示的事物都属于主语所指的那一类,宾语往往不止一个,具有列举性,有时最后还说出总数量。
2.4.2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来分别列举。
2.4.3 还有一类表示“包括”的“有”字句,它的宾语是数量词或带数量词的名词短语。宾语表示主语所指事物的总数。
2.5 表示达到:多用于估计和比较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