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连忘返的一堂书法笔记-壹
--书法与我而言,如同爱情一样。无论天南海北,你终会与我相遇。然后,开始我们的相守。
首先,我为什么要学习书法?
第一,从小因爷爷和老爸的楷书熏陶。第二,书法乃是中华传统文化。
第三,为了给家人的中国画题字。
第四,书法可以修心养性。
从南到北,我开始了自己的第一堂书法课。感谢谢老师的三个小时的书法讲解和指导。
1,汉字的演变历程:甲骨文,金文(二者为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我学习隶书,因为隶书是基础。话说大小篆体是爷爷,隶书是爸爸,草书,楷书,行书是儿子们。
以下以“家”为例,讲述博大精深的文字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我们使用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早期的形式有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 "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后来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但由于小篆写起来太费时了,如果过慢,很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当时在监狱闲得无聊的程邈(不是囚犯,而是掌管文书的小官吏,史称皂隶)开始基于甲骨文和小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书的形成,书写更加便捷!
隶书名作众多,其中有唯美的《曹全碑》;飘飘欲仙的《磨崖石刻》;沧桑的《張迁碑》;庄重的《乙瑛碑》;等等
其同时还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书法艺术奠定基础。汉字,书法,书法艺术是不同的概念。需要在学中意会。
2,如何书写隶书
四点注意:1握--握笔的姿势,要手腕用力,手臂平稳。单钩,双钩和五指法。2对--纸张要放在一定位置,对着脸部右侧。3侧,握笔顶端侧向自己方向,切不可右侧,否则中锋和侧锋傻傻分不清。4移--随时移动纸张,书写自然。从横开始练习,回笔,蚕头燕尾,慢慢提笔。弧度。我练习了,平,原,令。切记:每天要坚持写,否则就前功尽弃!
3,学习《论语》
不仅仅学习传统的中华文化,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育人。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曾辅佐两代君臣。一代为明君,宁武子尽其所能。而一代昏君当政,宁武子装疯卖傻。当人不能改变大的局势时,装疯卖傻的自保,何尝不是一种大智若愚呢!谢老师用正反两个例子,帮助孩子们理解,同时,让我们理解要举一反三。
4,文字学
了解字的发展和由来。每堂课记下两个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木--树木(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
本--根(指事)。从上图可以看出,基本上跟木没啥区别,但是为了突出根部,所以演变为了一木一横。
于丙申,京城中,书法小记。
首先,我为什么要学习书法?
第一,从小因爷爷和老爸的楷书熏陶。第二,书法乃是中华传统文化。
第三,为了给家人的中国画题字。
第四,书法可以修心养性。
从南到北,我开始了自己的第一堂书法课。感谢谢老师的三个小时的书法讲解和指导。
1,汉字的演变历程:甲骨文,金文(二者为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我学习隶书,因为隶书是基础。话说大小篆体是爷爷,隶书是爸爸,草书,楷书,行书是儿子们。
以下以“家”为例,讲述博大精深的文字发展历程:
![]() |
以“家”为例,说历程 |
众所周知,我们使用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早期的形式有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 |
甲骨文 |
"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 "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后来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 |
小篆 |
但由于小篆写起来太费时了,如果过慢,很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当时在监狱闲得无聊的程邈(不是囚犯,而是掌管文书的小官吏,史称皂隶)开始基于甲骨文和小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书的形成,书写更加便捷!
![]() |
我开始要写的隶书--原 |
隶书名作众多,其中有唯美的《曹全碑》;飘飘欲仙的《磨崖石刻》;沧桑的《張迁碑》;庄重的《乙瑛碑》;等等
其同时还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书法艺术奠定基础。汉字,书法,书法艺术是不同的概念。需要在学中意会。
2,如何书写隶书
![]() |
我开始练习的字 |
四点注意:1握--握笔的姿势,要手腕用力,手臂平稳。单钩,双钩和五指法。2对--纸张要放在一定位置,对着脸部右侧。3侧,握笔顶端侧向自己方向,切不可右侧,否则中锋和侧锋傻傻分不清。4移--随时移动纸张,书写自然。从横开始练习,回笔,蚕头燕尾,慢慢提笔。弧度。我练习了,平,原,令。切记:每天要坚持写,否则就前功尽弃!
3,学习《论语》
不仅仅学习传统的中华文化,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育人。
![]() |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曾辅佐两代君臣。一代为明君,宁武子尽其所能。而一代昏君当政,宁武子装疯卖傻。当人不能改变大的局势时,装疯卖傻的自保,何尝不是一种大智若愚呢!谢老师用正反两个例子,帮助孩子们理解,同时,让我们理解要举一反三。
4,文字学
了解字的发展和由来。每堂课记下两个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 |
本和木 |
木--树木(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
本--根(指事)。从上图可以看出,基本上跟木没啥区别,但是为了突出根部,所以演变为了一木一横。
![]() |
笔墨纸砚和字帖已备好 |
于丙申,京城中,书法小记。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