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尼采的《关于爱情与美德》
关于美德
利己+利于社会=社会。当利己=利于社会时,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正常的,也是无用的。因为没有引起任何人关注,同时也没有使自己愉快或忧伤,是平淡无感的。当利己>利于社会时,你的所为是对自己有效的。令自己愉快并自我感觉升华,却使个别社会群体感觉不佳。当利于社会>利己,这事是对社会的积极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的。这时候你会得到社会群体的赞美,却需要自己有所付出。
不言而喻,我们每天就是在平衡着这两个“托盘”,希望事事处于平衡点,每天都平平淡淡。对于我们这种年轻人来说谁能长期受得了这种平静的状态,即使终日战战兢兢地艰难维持了一段时间,总会在某天想出一个突破点来打破这层水平线,寻找刺激、新状态,也就是所谓的“爆发点”。所以年轻人急躁、好动、折腾等等波动性的特性也是合情合理的,无需过于指责或自我忧虑。当然这里也包含一些长不大的中老年人,至少证明他们还有一颗爱冒险的心,反而是好事。所以说忠于自己的灵魂吧,心中那把度量衡还在就好。别人的言辞无需用心去琢磨,因为他们都是在说现实里不存在的胡话,因为“自古今来,人们基本没有‘无私’之心、‘非自我本位’之心!”
我相信尼采写《关于爱情与美德》不是让你对这个社会失望的,只是想抚慰那些迷茫的灵魂:社会的存在本质正如上述,别因为度量衡的一时失衡,而放弃人最宝贵的自我本位以及自己的本能欲望,也就是美德与贪婪。你要坚信,终日折腾波动的人生总比行尸走肉的精彩。
关于爱情
呵呵单身狗表示这部分完全无感,但有个句子倒是杠杠的共鸣!你们可以感受一下,原文:“在爱的这种延续中,两个人会把一种需求向另一种新的需求转化,从而产生共同的、更高的目标,也就是更上层的伟大理想。可是,谁又真正熟悉、真正经历过这种爱?准确地说,它应该叫友情。” 这应该就是我曾经说过的,灵魂伴侣吧。
利己+利于社会=社会。当利己=利于社会时,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正常的,也是无用的。因为没有引起任何人关注,同时也没有使自己愉快或忧伤,是平淡无感的。当利己>利于社会时,你的所为是对自己有效的。令自己愉快并自我感觉升华,却使个别社会群体感觉不佳。当利于社会>利己,这事是对社会的积极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的。这时候你会得到社会群体的赞美,却需要自己有所付出。
不言而喻,我们每天就是在平衡着这两个“托盘”,希望事事处于平衡点,每天都平平淡淡。对于我们这种年轻人来说谁能长期受得了这种平静的状态,即使终日战战兢兢地艰难维持了一段时间,总会在某天想出一个突破点来打破这层水平线,寻找刺激、新状态,也就是所谓的“爆发点”。所以年轻人急躁、好动、折腾等等波动性的特性也是合情合理的,无需过于指责或自我忧虑。当然这里也包含一些长不大的中老年人,至少证明他们还有一颗爱冒险的心,反而是好事。所以说忠于自己的灵魂吧,心中那把度量衡还在就好。别人的言辞无需用心去琢磨,因为他们都是在说现实里不存在的胡话,因为“自古今来,人们基本没有‘无私’之心、‘非自我本位’之心!”
我相信尼采写《关于爱情与美德》不是让你对这个社会失望的,只是想抚慰那些迷茫的灵魂:社会的存在本质正如上述,别因为度量衡的一时失衡,而放弃人最宝贵的自我本位以及自己的本能欲望,也就是美德与贪婪。你要坚信,终日折腾波动的人生总比行尸走肉的精彩。
关于爱情
呵呵单身狗表示这部分完全无感,但有个句子倒是杠杠的共鸣!你们可以感受一下,原文:“在爱的这种延续中,两个人会把一种需求向另一种新的需求转化,从而产生共同的、更高的目标,也就是更上层的伟大理想。可是,谁又真正熟悉、真正经历过这种爱?准确地说,它应该叫友情。” 这应该就是我曾经说过的,灵魂伴侣吧。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