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杂记——疯狂动物城
【《疯狂动物城》:但这只是个乌托邦】
看第一版预告片的时候,本片暂译为“动物乌托邦”。等正式预告出的时候,已经变为了现在的“疯狂动物城”。如此改动无非是我国想借着“疯狂原始人”“xx总动员”这种模板多吸引些观众罢了,但如此一来影片的意境被削弱了不少,片名的深意也不易被察觉
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这两大团体——或者用哲学的话说,两个阶级——共同生活在一起,看上去和谐无比,唯有亲自深入其中,才能感受到二者间难以逾越的冲突。朱迪很像我国广大农村或外地的青年,一腔热血的来到首都京城打拼,却发现北京本地人与他们的矛盾是那么深,意见是那么大。这不一定是他们自己不够优秀,而是他们所处的群体中的多数人总是留下不好的印象,进而危害了这一群体所有个体的好印象。这只是拿我国举了个例子,食肉与食草这两者的关系,放在当今社会的任意两个对立团体都成立:欧洲人与难民、白人与有色人种……整个动物城就是我们所处社会的完美影射
影片第二吸引我的是有关角色的设定。从古至今,人类总是爱给动物安上一些性格标签,影片中朱迪从小不被看好、尼克长大后的所作所为、狮市长把野蛮化动物单独关押以防引起社会恐慌的恐惧都与此息息相关。我一直十分反感这种“贴标签”的行为,这不仅害了很多的物种,它们的存在也体现了人类之间的歧视。故事高潮的爆发正是天真无邪的朱迪说出了那段“真理”:野蛮化源于食肉动物的天性,这是他们DNA中就有的。而当她听说自己的叔叔也曾发疯咬人时,她才意识到自己潜意识中的歧视。我们总是无意的把人归类、贴上标签,而非把人看作个体。迪士尼此次将一只温顺和蔼的羊作为影片的反派,便是在提醒我们:不可总按惯性思维看人,要小心自己对他人无意的“歧视”
尽管前半段朱迪的梦想被打的粉粉碎、闪电的工作效率与管理层的黑暗让成年观众找到共鸣,这终归是“迪士尼出品”,最终目的还是要赞扬美国梦。于是结尾案子破了、梦想成了、爱情有了,Happy Ending收官。可如果这剧本不是迪士尼想出的呢?我觉得大可以拍成一部黑色电影:案子照破,但羊副市长一定要把动物城的黑暗挑明,让朱迪的梦想彻底破灭。这样确实残酷,但现实不就是这样么?“种族平等”“没有歧视”的口号喊了多少年,黑人照样要求权益,奥兰多的枪声照响不误。完全的平等只是把松散的灰,离开了乌托邦的庇护,立刻随风而逝
![]() |
看第一版预告片的时候,本片暂译为“动物乌托邦”。等正式预告出的时候,已经变为了现在的“疯狂动物城”。如此改动无非是我国想借着“疯狂原始人”“xx总动员”这种模板多吸引些观众罢了,但如此一来影片的意境被削弱了不少,片名的深意也不易被察觉
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这两大团体——或者用哲学的话说,两个阶级——共同生活在一起,看上去和谐无比,唯有亲自深入其中,才能感受到二者间难以逾越的冲突。朱迪很像我国广大农村或外地的青年,一腔热血的来到首都京城打拼,却发现北京本地人与他们的矛盾是那么深,意见是那么大。这不一定是他们自己不够优秀,而是他们所处的群体中的多数人总是留下不好的印象,进而危害了这一群体所有个体的好印象。这只是拿我国举了个例子,食肉与食草这两者的关系,放在当今社会的任意两个对立团体都成立:欧洲人与难民、白人与有色人种……整个动物城就是我们所处社会的完美影射
影片第二吸引我的是有关角色的设定。从古至今,人类总是爱给动物安上一些性格标签,影片中朱迪从小不被看好、尼克长大后的所作所为、狮市长把野蛮化动物单独关押以防引起社会恐慌的恐惧都与此息息相关。我一直十分反感这种“贴标签”的行为,这不仅害了很多的物种,它们的存在也体现了人类之间的歧视。故事高潮的爆发正是天真无邪的朱迪说出了那段“真理”:野蛮化源于食肉动物的天性,这是他们DNA中就有的。而当她听说自己的叔叔也曾发疯咬人时,她才意识到自己潜意识中的歧视。我们总是无意的把人归类、贴上标签,而非把人看作个体。迪士尼此次将一只温顺和蔼的羊作为影片的反派,便是在提醒我们:不可总按惯性思维看人,要小心自己对他人无意的“歧视”
尽管前半段朱迪的梦想被打的粉粉碎、闪电的工作效率与管理层的黑暗让成年观众找到共鸣,这终归是“迪士尼出品”,最终目的还是要赞扬美国梦。于是结尾案子破了、梦想成了、爱情有了,Happy Ending收官。可如果这剧本不是迪士尼想出的呢?我觉得大可以拍成一部黑色电影:案子照破,但羊副市长一定要把动物城的黑暗挑明,让朱迪的梦想彻底破灭。这样确实残酷,但现实不就是这样么?“种族平等”“没有歧视”的口号喊了多少年,黑人照样要求权益,奥兰多的枪声照响不误。完全的平等只是把松散的灰,离开了乌托邦的庇护,立刻随风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