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中,父母纠结什么?
![]() |
在孩子的成长途中,何时应该加倍呵护?何时应该放手?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分寸?这是让我很纠结的地方。
中国人养孩子的习惯,一般是家长看护的太紧,孩子缺乏空间感觉和距离感,因此最主要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放手。我想让她知道一点:家是港湾,永远向她敞开;但她也是独立的个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海阔天空,应该大胆的闯世界。
家是孩子的‘港湾’,意思就是能够给她们‘呵护’;‘闯世界’则意味着‘放手’。把握二者的分寸,就是在爱孩子,保护孩子,让她成长;给孩子呵护和安全感的同时,一定放孩子出去,鼓励她们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
关于分寸的把握,我想从三个方面:爱与怕’,‘管教和慈爱’,‘约束和自由’处入手,仔细把握‘爱与怕’,‘管教和慈爱’,‘约束和自由’之间的合适尺度。
孩子成长途中,父母纠结之一:爱与怕的平衡
在陪孩子成长的漫长旅途中,有两种情感经常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爱和害怕。相信旅途中其他父母也会体验到这两种情感,一举一动有时是出于爱,更多的则是出于害怕。害怕是正常的,每个做父母的人都有害怕的时候,可问题是,如果我们感到害怕,该如何在承认担心惧怕的同时,让我们的所作所为不被左右呢?
拿兔妹来讲,有时送她上幼儿园,若不亲自送她进幼儿园教室,我就会担心,幻想从园区门口到教室途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担心她能否应对?担心她自己是否能够搞定自己的小鱼和小花?这时我就要停止脚步,稳住自己,让自己坚定迅速的从园区门口离开。
兔妹的一个男同学,父母每天早上让他自己下楼在小区门口买早餐。我问他妈妈不害怕吗?不担心孩子出事情吗?他的妈妈说:小区很安全,我心里清楚,让他自己独立做这些事情,孩子的胆量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操练和提升。
作为父母,你在哪些方面比较害怕?在哪些方面可以放手?给孩子更多的信任、自由。
家长一定要克服担心害怕,一定要克服‘坏事幻想症候群’,意外情况可以考虑防范,但行动上一定要给孩子更多成长的空间和机会,不要让父母的担心而牵绊她们的脚步,让她们慢慢而坚定的独立成长。(待续)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