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过的雏菊
近日颇有些光阴虚度,好像要做的事很多,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有些手足无措,于是下了几部评价不错的电影作品填补我的空虚,第一部便看了《雏菊》。
最近也正好一直嚷嚷着要学着写影评,锻炼书写,本来说好是写《余罪》的,只是一拖再拖,剧情已经快忘记了,重新回顾,又耗时太长,所以作罢。《雏菊》刚好出现。
至于为什么会下载《雏菊》来看,还有一个原因,这是曾经一个喜欢的男生推荐的,还有另外一部是《重庆森林》。《雏菊》记得那时看了一点,或者根本没看,只是记住这个名字,辗辗转转许多年却都没有静下心来欣赏,但很奇怪的是,这个名字似乎一直停留在我的脑袋里,或许那时确实用情够深,他说的什么都有用心记忆吧,虽然现实早已物是人非。
往事不再提,还是回到电影上,对于写影评这事儿,完全没有经验,所以与其说影评,其实观影感受更踏实一些,实在达不到影评的高度。
雏菊,光听名字已经很有好感,听到这个名字,最先想到的是小清新的爱情题材,雏菊讲的确是爱情,但跟清新无关,喜欢画画的惠英沉浸在创作中,25岁仍是单身,她虽醉心画作中,但也非常期待她的爱情,她说她习惯下雨不带伞,反正也没有人在意,听得出作为单身狗的一丝酸楚,当然我也是感同身受,没有人不期待爱情,只是有的人遇到了,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遇到,还有的人没遇到但接受了,有的人遇不到就不将就,每一种态度,没有好与不好,只要自己认同,都能开花结果。终于,惠英在街头给人画画时,遇到了她的爱情,虽然这是一段阴差阳错的姻缘,但缘分就是这样,不管他是不是她要等的人,一旦情动,便是真的,爱情没有先后,即使这个人什么都没做,另一个人做了很多,即便她知道真相,也不能收住她的心动,去爱上真相背后的人,如果爱情是这么容易控制的事情,相信就不会有那么多被爱情围困的男男女女。
电影中,最遗憾的是三个人谁都没有得到爱情,相比大团圆的结局有时反而喜欢悲壮的结果,就如电影最后一幕,惠英为朴义挡枪而死,喜欢惠英毫无犹豫猛扑男主挡枪的镜头,对于眼前的男人惠英或许早已芳心暗许,只是不自知或者不愿意承认,却在他身陷险境时为他的义无反顾,即便是失去生命。对于惠英,虽然不算是非常悲剧的人物,但从遇到两个男人后享受到男人对她的爱,但同时也是悲剧的开始,一个是让她失去声音,另一个是让她失去了生命,所以对于爱情而言,或者对于很多事情而言,都是多面性的,你能享受它带给你的美好快乐,也要有准备的去接受它可能给你带来的不好不快。
电影结尾的一段杀手去杀老板的枪战桥段暴露了香港导演的习惯,按着故事发展的逻辑,这段没有什么差错,但难免有点太正常,少了一点新意,或者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传达一种反派或者坏蛋必须死的合乎正常轨道的价值理念。另外,整部电影用了很多类似中文中倒叙的手法表现,我蛮喜欢这种表现方式,起码它能吸引住观众,在这2个小时内,勾着观影的人思维跟着电影同步走。
光影的魅力不只在于为观众讲述了一个故事,构筑了一个小世界,还在于有多少人悟出了光影之外的意义,并影响深刻。
最近也正好一直嚷嚷着要学着写影评,锻炼书写,本来说好是写《余罪》的,只是一拖再拖,剧情已经快忘记了,重新回顾,又耗时太长,所以作罢。《雏菊》刚好出现。
至于为什么会下载《雏菊》来看,还有一个原因,这是曾经一个喜欢的男生推荐的,还有另外一部是《重庆森林》。《雏菊》记得那时看了一点,或者根本没看,只是记住这个名字,辗辗转转许多年却都没有静下心来欣赏,但很奇怪的是,这个名字似乎一直停留在我的脑袋里,或许那时确实用情够深,他说的什么都有用心记忆吧,虽然现实早已物是人非。
往事不再提,还是回到电影上,对于写影评这事儿,完全没有经验,所以与其说影评,其实观影感受更踏实一些,实在达不到影评的高度。
雏菊,光听名字已经很有好感,听到这个名字,最先想到的是小清新的爱情题材,雏菊讲的确是爱情,但跟清新无关,喜欢画画的惠英沉浸在创作中,25岁仍是单身,她虽醉心画作中,但也非常期待她的爱情,她说她习惯下雨不带伞,反正也没有人在意,听得出作为单身狗的一丝酸楚,当然我也是感同身受,没有人不期待爱情,只是有的人遇到了,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遇到,还有的人没遇到但接受了,有的人遇不到就不将就,每一种态度,没有好与不好,只要自己认同,都能开花结果。终于,惠英在街头给人画画时,遇到了她的爱情,虽然这是一段阴差阳错的姻缘,但缘分就是这样,不管他是不是她要等的人,一旦情动,便是真的,爱情没有先后,即使这个人什么都没做,另一个人做了很多,即便她知道真相,也不能收住她的心动,去爱上真相背后的人,如果爱情是这么容易控制的事情,相信就不会有那么多被爱情围困的男男女女。
电影中,最遗憾的是三个人谁都没有得到爱情,相比大团圆的结局有时反而喜欢悲壮的结果,就如电影最后一幕,惠英为朴义挡枪而死,喜欢惠英毫无犹豫猛扑男主挡枪的镜头,对于眼前的男人惠英或许早已芳心暗许,只是不自知或者不愿意承认,却在他身陷险境时为他的义无反顾,即便是失去生命。对于惠英,虽然不算是非常悲剧的人物,但从遇到两个男人后享受到男人对她的爱,但同时也是悲剧的开始,一个是让她失去声音,另一个是让她失去了生命,所以对于爱情而言,或者对于很多事情而言,都是多面性的,你能享受它带给你的美好快乐,也要有准备的去接受它可能给你带来的不好不快。
电影结尾的一段杀手去杀老板的枪战桥段暴露了香港导演的习惯,按着故事发展的逻辑,这段没有什么差错,但难免有点太正常,少了一点新意,或者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传达一种反派或者坏蛋必须死的合乎正常轨道的价值理念。另外,整部电影用了很多类似中文中倒叙的手法表现,我蛮喜欢这种表现方式,起码它能吸引住观众,在这2个小时内,勾着观影的人思维跟着电影同步走。
光影的魅力不只在于为观众讲述了一个故事,构筑了一个小世界,还在于有多少人悟出了光影之外的意义,并影响深刻。
![]() |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