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活着便精彩(老骥原创)
![]() |
又到了6月30日,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只是普通的一天,但对于BEYOND的乐迷来说,他们会永远铭记1993年6月30那天。说起BEYOND,谈论得最多的就是黄家驹,作为一支殿堂级摇滚乐团的领袖及灵魂人物,黄家驹对BEYOND的影响不可估量,甚至可以说没有黄家驹就没有BEYOND。
![]() |
![]() |
他们从1983年成军,到1993年家驹的突然离世,四子阶段的BEYOND拥有一大批拥趸。无数经典曲目都出自黄家驹的手,一曲《海阔天空》终成绝唱,多少人曾被它激励、多少人曾在心里默默唱着不下一百遍:“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 |
![]() |
《1993年BEYOND生命接触演唱会》,成为了黄家驹生前最后一场大型演唱会,也是我们认为的最经典的一场,无可否认,那是他们的巅峰。
![]() |
![]() |
家驹走后,BEYOND三人一直分分合合,96年的《live&basic》演唱会全场都充斥着一种悲愤的氛围,黄家强哭着怀念哥哥,毕竟家驹才走三年,失去亲人的痛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那份爱在音乐中迸发出来,是那么声嘶力竭。同时这也是一场极具技术和艺术含量的live,无愧于“live&basic”之名,个人认为这是三子时代BEYOND最好的一场演唱会。
![]() |
![]() |
家驹的离世不仅对BEYOND是个非常大的打击,乃至对整个华语乐坛的损失都是不可预估的。他最大的才华不仅是高超的演唱实力,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在摇滚与流行中找到平衡,既能一下抓住听众的耳朵,又不让音乐缺失深度。现在再让我们看看,之后有多少乐队被誉为BEYOND的接班人、或者标板要超越BEYOND的,但真正做到了的又有谁?
![]() |
直到2003年,他们的《BEYOND超越BEYOND》演唱会,才正式宣告他们是一支三人组的乐队。三人BEYOND超越四子时代的BEYOND,很多黄家驹个人的粉丝是不太能够接受这样名称的。毕竟三子BEYOND既没有在音乐创作上写出更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也没有在音乐理念上作出更好的变革让乐队焕然一新,何来的超越?
![]() |
后来三人各自发表了属于自己的全新专辑,但似乎没有取得太多市场的反响。叶世荣的《叶子红了》,完全的流行曲风,毫无亮点。唯一值得慰藉的是阿PAUL,无论是他的《黑白》、《同根》还是《狂人习作》,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摇滚精神,这在现代流行乐坛是难能可贵的。其实我们从他之前的作品,比如《大地》、《愿我能》等等歌曲中可以听出他实际上和黄家驹所倡导的流行+摇滚的音乐形式是相悖离的。
![]() |
我们能从BEYOND的些许介绍便能看出端倪,最开始阿PAUL只是帮BEYOND设计海报,之前一直玩的是Heavy Metal,对BEYOND音乐中精细、刁钻的技术并不在行,然后家驹带着他一步步走进BEYOND的音乐世界并成为乐队的主奏吉他手...尽管阿PAUL后来和BEYOND在音乐上已经实现了"无缝对接",但这种对接毕竟是被动的。
![]() |
阿PAUL和家驹在音乐理念上有着本质的分歧,基于性格的原因,同时受家驹强大的领导力、硬派作风的影响(黄贯中的顾全大局),阿PAUL不得不压制内心的想法而接受BEYOND“二当家”的身份。
![]() |
![]() |
但家驹的离世却无意中“解放”了阿PAUL,走出那段低谷与阴霾之后,他也不再被人“束缚手脚”,尽管没有更多经典和优秀作品问世,但他是自由和快乐的,我想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音乐。此时的他,生活已经不再窘迫,他也不必再为名利而创作,这是一个艺术家必备的品质,我一直认为,如果艺术家在创造之前先要考虑市场价值,那这个艺术品本身就没有艺术价值。
![]() |
![]() |
![]() |
2005年的香港红磡的告别演唱会,正式宣告BEYOND的解散。其实这对于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解脱。经典就是经典,不必去复刻和超越,但音乐的进步,亦非对经典不敬。就像那首歌中唱的一样:
从来也相信有转机 /
望往事好象一出戏 /
别要为这世界太过伤悲 /
随时间经过我身边 /
赤子的心不改变 /
怎样开始 怎样终止 /
谁甘于一生都压抑 /
谁可不舍不弃 /
人终需相信自己 /
人终需依靠自己 /
曾话过我活着便精彩 /
无论你始终都睇不到我 /
仍然无惧 /
我有我的根据 /
是错对也不枉过...
----《活着便精彩》(黄贯中)
(END)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