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何处,何处便是家
大学毕业已4年。回想起我毕业之前最希望毕业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是什么?那一定是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作为一个贫穷农村出来的孩子,套路都是那么相似,我们小的时候要跟父母窝在一起住,为了跟脱离父母,努力读书,去上学,然后变成跟同学一起住。高中时候,稍微家境好一点的孩子,都是不会住在学生宿舍的。他们会在学校方便自己租住一间房子,有自己的一个独立小空间,那个时候的我,真的很羡慕那些可以自己住的同学。
上了大学,依然需要跟童鞋一起住,因为学生宿舍便宜。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依旧是一个没能实现的梦。大学毕业的时候,因为离别,会有伤感,但想到我即将要拥有自己的房间了,哪怕只是租的,我也是欣喜万分。临近毕业的时候,跟着当时关系最好的毛毛,一起去天河区找房子,从东圃找到车陂,有朋友介绍的,也有自己根据租房小广告找的,稍微宽敞一点又便宜的房子,都是在犄角旮旯里面,对于女生来讲,安全是第一考虑问题,所以不能租。稍微靠近路边一点的,又贵,租不起。奔着寻找自己独立房间去的,结果兜兜转转下来,最后跟毛毛一起合租了一间一房一厅。那是我毕业之后第一个房子,房东属于外地人,房子是承包给他管理了。房子不大,房间里只能放得下一张床。那个时候觉得已经没办法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了,也一定要一张属于自己的床。跟毛毛商量之余,去了附近一个二手的家具店,跟老板买了一张上下铺的铁板床,花了270元。铁床往房间里一放,已经占据了房间的大半空间,再搁上两个衣柜,基本上房间也没剩下多少立足之地了。客厅也很简单,一张电脑桌,一个小饭桌,一个小储物柜,这些就是我们当时所有的家当了。对于两个刚毕业的女孩子,梦想被残酷的现实撞了一下腰,打了个踉跄,没有摔倒却也狼狈。住在哪里,哪里就是家。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理念。既然是家就要有家的味道,但是合租有利有弊。利是身边有个伴,在该进入职场,刚离开遥远的我们来说,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家可以很小,但一定要有生活味,有烟火气。我热爱厨艺,所以必不可少的是一定是买一套完整的厨具,以及锅碗瓢盆。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能让厨房齐全是唯一一个可以让出租屋有家味道的方式。
合租有个伴,但是也有着很多不便的地方,毕竟那是两个人的公共场所,我们总不能随心所欲的只做自己。合租的日子里有很多限制,也有很多不方便。这一段合租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长,一年后,由于室友的个人发展问题,我们都搬出了那所房子。我在一位本地房东那里重新租了一间单间,2楼,靠近路边,所以很吵闹。但那是我第一次的独居,真真正正的我有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哪怕它很小,哪怕它很吵。房间空间很小,放了床和一个衣柜外,也就没啥空间了。城中村的出租屋总是这么出奇地相似,蜗居的性质依旧没有变,那时我也觉得凑合将就着吧,这样的房子还谈什么生活品质。五个月后,刚好五楼的一房一厅出租,价格比我那时的小单间也就贵了200块,尽管只是两百块,但对于我来讲,仍然是不小的一笔钱。心疼就心疼着,还是把一房一厅租下了。这是我出来工作好几年后,租到的最好的房子,800块一个月,有厨房,有阳台,有洗手间。也是在这里我开始了对生活全新的认识。
作为这个城市的外来客,工作在最基层的位置上,每天挤着公车地铁上班,不高的工资要应付着高消费的生活,这是一种挑战和考验。我的很多童鞋都在出来后一两年的时间,开始有了回老家发展的念头。他们的想法和简单,既然在大城市也混不好,不如就回老家好了,起码在老家还有着一份归属感。也确确实实,他们最终都选择回了老家。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那个时候我一直觉得我只是为了给家里人多点陪伴,想要离他们近一点,多一点跟他们相处的时间。可是今年我的想法变了,我会之所以想要回老家,无非是没能力照顾好自己,也没能力照顾好家人的时候找得借口和理由。而真正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远不是选择了逃避回去老家,而且直面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如今的我,依然是独居着,但房东已经换了,不过依然是本地的房东。房子不大也不小,足够安放我的身心。毕业出来4年,搬了四次家,从合租到独居,再到合租,最终又回到独居。我还是比较享受着一个人的独立空间,它能给与我无限创造力的可能。我也可以随心所欲的去经营起我的生活。身在何处,何处就是家,是的,我喜欢厨艺,喜欢研究美食,给自己做好吃的,也给朋友做好吃的。家里会放着花,我喜欢的花,家里会挂着油画,我自己画的油画,家里的冰箱会塞满食材和食物,我去菜市场和超市精心挑选的食物。。。
我依然还是这个城市里很微小的一个,但这已经不重要。未来的日子里,我的心中有着很多的蓝图,厨房要越来越大,房子要越多越好,厨具要原来越精致,鲜花会越来越鲜艳。而我自己的生活,也会越来越丰富。为了这美丽的愿景,努力!奋斗!
作为一个贫穷农村出来的孩子,套路都是那么相似,我们小的时候要跟父母窝在一起住,为了跟脱离父母,努力读书,去上学,然后变成跟同学一起住。高中时候,稍微家境好一点的孩子,都是不会住在学生宿舍的。他们会在学校方便自己租住一间房子,有自己的一个独立小空间,那个时候的我,真的很羡慕那些可以自己住的同学。
上了大学,依然需要跟童鞋一起住,因为学生宿舍便宜。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依旧是一个没能实现的梦。大学毕业的时候,因为离别,会有伤感,但想到我即将要拥有自己的房间了,哪怕只是租的,我也是欣喜万分。临近毕业的时候,跟着当时关系最好的毛毛,一起去天河区找房子,从东圃找到车陂,有朋友介绍的,也有自己根据租房小广告找的,稍微宽敞一点又便宜的房子,都是在犄角旮旯里面,对于女生来讲,安全是第一考虑问题,所以不能租。稍微靠近路边一点的,又贵,租不起。奔着寻找自己独立房间去的,结果兜兜转转下来,最后跟毛毛一起合租了一间一房一厅。那是我毕业之后第一个房子,房东属于外地人,房子是承包给他管理了。房子不大,房间里只能放得下一张床。那个时候觉得已经没办法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了,也一定要一张属于自己的床。跟毛毛商量之余,去了附近一个二手的家具店,跟老板买了一张上下铺的铁板床,花了270元。铁床往房间里一放,已经占据了房间的大半空间,再搁上两个衣柜,基本上房间也没剩下多少立足之地了。客厅也很简单,一张电脑桌,一个小饭桌,一个小储物柜,这些就是我们当时所有的家当了。对于两个刚毕业的女孩子,梦想被残酷的现实撞了一下腰,打了个踉跄,没有摔倒却也狼狈。住在哪里,哪里就是家。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理念。既然是家就要有家的味道,但是合租有利有弊。利是身边有个伴,在该进入职场,刚离开遥远的我们来说,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家可以很小,但一定要有生活味,有烟火气。我热爱厨艺,所以必不可少的是一定是买一套完整的厨具,以及锅碗瓢盆。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能让厨房齐全是唯一一个可以让出租屋有家味道的方式。
合租有个伴,但是也有着很多不便的地方,毕竟那是两个人的公共场所,我们总不能随心所欲的只做自己。合租的日子里有很多限制,也有很多不方便。这一段合租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长,一年后,由于室友的个人发展问题,我们都搬出了那所房子。我在一位本地房东那里重新租了一间单间,2楼,靠近路边,所以很吵闹。但那是我第一次的独居,真真正正的我有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哪怕它很小,哪怕它很吵。房间空间很小,放了床和一个衣柜外,也就没啥空间了。城中村的出租屋总是这么出奇地相似,蜗居的性质依旧没有变,那时我也觉得凑合将就着吧,这样的房子还谈什么生活品质。五个月后,刚好五楼的一房一厅出租,价格比我那时的小单间也就贵了200块,尽管只是两百块,但对于我来讲,仍然是不小的一笔钱。心疼就心疼着,还是把一房一厅租下了。这是我出来工作好几年后,租到的最好的房子,800块一个月,有厨房,有阳台,有洗手间。也是在这里我开始了对生活全新的认识。
作为这个城市的外来客,工作在最基层的位置上,每天挤着公车地铁上班,不高的工资要应付着高消费的生活,这是一种挑战和考验。我的很多童鞋都在出来后一两年的时间,开始有了回老家发展的念头。他们的想法和简单,既然在大城市也混不好,不如就回老家好了,起码在老家还有着一份归属感。也确确实实,他们最终都选择回了老家。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那个时候我一直觉得我只是为了给家里人多点陪伴,想要离他们近一点,多一点跟他们相处的时间。可是今年我的想法变了,我会之所以想要回老家,无非是没能力照顾好自己,也没能力照顾好家人的时候找得借口和理由。而真正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远不是选择了逃避回去老家,而且直面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如今的我,依然是独居着,但房东已经换了,不过依然是本地的房东。房子不大也不小,足够安放我的身心。毕业出来4年,搬了四次家,从合租到独居,再到合租,最终又回到独居。我还是比较享受着一个人的独立空间,它能给与我无限创造力的可能。我也可以随心所欲的去经营起我的生活。身在何处,何处就是家,是的,我喜欢厨艺,喜欢研究美食,给自己做好吃的,也给朋友做好吃的。家里会放着花,我喜欢的花,家里会挂着油画,我自己画的油画,家里的冰箱会塞满食材和食物,我去菜市场和超市精心挑选的食物。。。
我依然还是这个城市里很微小的一个,但这已经不重要。未来的日子里,我的心中有着很多的蓝图,厨房要越来越大,房子要越多越好,厨具要原来越精致,鲜花会越来越鲜艳。而我自己的生活,也会越来越丰富。为了这美丽的愿景,努力!奋斗!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