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外婆呦2⃣️
到了上学的年纪,我便回到了自己家,一开始很不习惯。总是跟妈妈顶嘴,甚至逃学,几乎没怎么上过学前班,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还逃过一次课,我们去上学需要走很长的山路。我就在路途中折回,别人拉都拉不住,一路哭回家。正在地里干活的妈妈逮着我就是一顿暴打,妈妈对我的教育简单而粗暴,我都觉得自己并非亲生。我就拼命地跑,想跑回外婆家,却忘记了路。结果被抓回去,狠狠收拾了一顿。我就想,等见了外婆他们,一定好好告妈妈的状。
也是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记住去外婆家的路。到了外婆家,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们,却不料,他们骂了我一顿,说:“不读书的孩子没有出息,将来也嫁不出去。”外公外婆并没有什么文化,我也从来没见过他们写字什么的。但是妈妈兄弟姐妹7个却都是上了初中的,舅舅他们还上过高中。当时我妈本来不会嫁给我爸,就因为我爸是那个时候当地有名的才子,上过重点高中,估计爸爸最遗憾的事并不是他差几分没上成大学,而是他的一双儿女都没上成重点高中。外公外婆跟我讲了很多,大概意思就是好好学习,我从外婆家回去的时候,外公悄悄地给了我5元钱,让我到学校买东西吃。那时候的我有1毛钱都会高兴老半天,2毛钱可以买冰棍,1毛钱可以买棒棒糖或者辣条。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逃学,但学校的记忆只有辣条和跳皮筋的味道。
当然,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每到逢年过节,我就成了妈妈的小跑腿,提着肉或者是鱼,又或者其他的什么食物送到外婆家。同样的,因为时常得到外公的小费我也特别乐意做这些事情,而且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每次都能在妈妈规定的时间内回到家中。而从家里到外婆家真的是翻山越岭,走过了一道坡又要拐过一条河。途中要经过很多人的家门口,那个时候几乎每家都有一条看家狗。还有一个大水库,可我从来没下去玩过,从表哥出事后,我一般很少下水塘,以至于到现在我都不会游泳。我最怕的就是有那么几段路荒无人烟,在树林里穿来穿去,我总是提心吊胆,生怕会窜出什么东西来。后来就拉着年幼的弟弟和我作伴,每次从外婆家回来,外公外婆总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路上小心,还会站在路边送我,很久很久都不进屋。
很快,我就上了四年级,这个时候我也开始对阅读产生兴趣,幸好爸爸偶尔会带些报纸故事书什么的回家,我就津津有味地读,直到翻烂为止。慢慢地,我成绩就越来越好了。依然是吃辣条和跳橡皮筋,但开始受到表扬了。每每到了外婆家,我总会把这些事情告诉他们,然后他们悄悄给我塞的钱就变成了10元。小时候妈妈对我特别严厉,从来不听我说什么,更不会给我零花钱,只会叫我干活。那时我就觉得(到现在都这么认为)外公外婆是这个世界对我最好的人,他们会笑呵呵地听我讲话,他们会目送我离开,他们会给我零花钱。
因为小学成绩还可以,我直接进入镇上的初中就读,很远,只能住校,去外婆家就很少了。长大了,跟外公外婆说话也少了,每次走的时候外公给我的钱变成了20元。而妈妈每周给我的钱只有5元,还包括车费3元,在那段青葱岁月里,只有外公外婆还会想到我需要更多的零花钱支配。我会用外公给的钱买书买漂亮的衣服,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变得相当独立,独立到什么事情由自己做主。
在快步入初三的时候,妈妈生了一场病,有一次连学费都快交不起了。我就不想读书了,告诉外公外婆,他们还是那样说“不读书的孩子没出息,将来找不到好婆家”,然后我走的时候外公会给我拿50的。我打消了退学的念头,可初三的学习却马马虎虎,最后考得并不理想,没有考上重点高中。
就去读了五年制的师范,进了城,在新的学校,很多同学来自市区。每次去外婆家,会跟他们讲城里的事情,虽然舅舅在城里,但外公外婆很少来城里。外公外婆说,等娃有出息了,也带我们四处走走。每次走的时候外公就会给100大钞了,而我每个月所有的费用,包括生活费才400元。
原本这种约定会实现,但在我18岁的寒假里,80多岁的外公开始生病,反复看医生就是不见好转。过年的时候我陪他去打针,我抡起他的手臂,原来那双能把我高高举起的强有力的双手,只剩下皮包骨,我看得眼泪直打转。发誓要好好学习,一定要让外公快点好起来!春节过后,我返回学校,没过几天,家里打来电话说外公走了。当时我怎么也无法置信,赶到外婆家,看到灵堂也觉得外公只是累了,需要睡一觉。那几个晚上一向胆小的我就那样傻傻地坐在外公的灵堂前,那是我懂事之后第一次面对亲人的生死离别,说好的等我毕业,等我有出息了带他们去看大世界的,而他就那样静静地躺在棺材里。那段时间我流了很多泪,想起来就哭,想起来又哭。亲人们都安慰我说,外公生前最疼爱我,肯定也会保佑我。
那个时候我不懂什么叫人生轮回,只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人却要入土为安了。我是那样的不舍,是那样的痛苦,是那样的无助。
后来外婆老年痴呆了,没有了外公的照料,外婆变得有些疯疯癫癫,有时候她会连我都不认识。有时我去看望她,她会赶我走,有时候却又认得我,说我是她最好的宝宝,要我多吃点东西,长高点。
外公走的那年春天我觉得特别冷,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真正变得懂事。年底,外公唯一的弟弟满外公也去了,满外公一生没有子女,后事也由舅舅和妈妈大娘小姨他们料理。
外婆挨到了第二年的3、4月份也卧床了,快到6月底的时候也走了,没有给外公送终,心中很是遗憾,特意请假回去给外婆送终,但那天外婆又缓过了神。我就返回了学校,过了两天家里来信说外婆去了,我立马回家。但最后因为期末考试在外婆上山的早晨离开了那儿返回了学校,那一次考试也是进入师范以来考得最差的一次。
我就那样呆呆地坐在教室里,脑袋里一遍又一遍放映着与外公外婆相处的点点滴滴,眼泪也不住地流啊流。
也是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记住去外婆家的路。到了外婆家,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们,却不料,他们骂了我一顿,说:“不读书的孩子没有出息,将来也嫁不出去。”外公外婆并没有什么文化,我也从来没见过他们写字什么的。但是妈妈兄弟姐妹7个却都是上了初中的,舅舅他们还上过高中。当时我妈本来不会嫁给我爸,就因为我爸是那个时候当地有名的才子,上过重点高中,估计爸爸最遗憾的事并不是他差几分没上成大学,而是他的一双儿女都没上成重点高中。外公外婆跟我讲了很多,大概意思就是好好学习,我从外婆家回去的时候,外公悄悄地给了我5元钱,让我到学校买东西吃。那时候的我有1毛钱都会高兴老半天,2毛钱可以买冰棍,1毛钱可以买棒棒糖或者辣条。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逃学,但学校的记忆只有辣条和跳皮筋的味道。
当然,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每到逢年过节,我就成了妈妈的小跑腿,提着肉或者是鱼,又或者其他的什么食物送到外婆家。同样的,因为时常得到外公的小费我也特别乐意做这些事情,而且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每次都能在妈妈规定的时间内回到家中。而从家里到外婆家真的是翻山越岭,走过了一道坡又要拐过一条河。途中要经过很多人的家门口,那个时候几乎每家都有一条看家狗。还有一个大水库,可我从来没下去玩过,从表哥出事后,我一般很少下水塘,以至于到现在我都不会游泳。我最怕的就是有那么几段路荒无人烟,在树林里穿来穿去,我总是提心吊胆,生怕会窜出什么东西来。后来就拉着年幼的弟弟和我作伴,每次从外婆家回来,外公外婆总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路上小心,还会站在路边送我,很久很久都不进屋。
很快,我就上了四年级,这个时候我也开始对阅读产生兴趣,幸好爸爸偶尔会带些报纸故事书什么的回家,我就津津有味地读,直到翻烂为止。慢慢地,我成绩就越来越好了。依然是吃辣条和跳橡皮筋,但开始受到表扬了。每每到了外婆家,我总会把这些事情告诉他们,然后他们悄悄给我塞的钱就变成了10元。小时候妈妈对我特别严厉,从来不听我说什么,更不会给我零花钱,只会叫我干活。那时我就觉得(到现在都这么认为)外公外婆是这个世界对我最好的人,他们会笑呵呵地听我讲话,他们会目送我离开,他们会给我零花钱。
因为小学成绩还可以,我直接进入镇上的初中就读,很远,只能住校,去外婆家就很少了。长大了,跟外公外婆说话也少了,每次走的时候外公给我的钱变成了20元。而妈妈每周给我的钱只有5元,还包括车费3元,在那段青葱岁月里,只有外公外婆还会想到我需要更多的零花钱支配。我会用外公给的钱买书买漂亮的衣服,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变得相当独立,独立到什么事情由自己做主。
在快步入初三的时候,妈妈生了一场病,有一次连学费都快交不起了。我就不想读书了,告诉外公外婆,他们还是那样说“不读书的孩子没出息,将来找不到好婆家”,然后我走的时候外公会给我拿50的。我打消了退学的念头,可初三的学习却马马虎虎,最后考得并不理想,没有考上重点高中。
就去读了五年制的师范,进了城,在新的学校,很多同学来自市区。每次去外婆家,会跟他们讲城里的事情,虽然舅舅在城里,但外公外婆很少来城里。外公外婆说,等娃有出息了,也带我们四处走走。每次走的时候外公就会给100大钞了,而我每个月所有的费用,包括生活费才400元。
原本这种约定会实现,但在我18岁的寒假里,80多岁的外公开始生病,反复看医生就是不见好转。过年的时候我陪他去打针,我抡起他的手臂,原来那双能把我高高举起的强有力的双手,只剩下皮包骨,我看得眼泪直打转。发誓要好好学习,一定要让外公快点好起来!春节过后,我返回学校,没过几天,家里打来电话说外公走了。当时我怎么也无法置信,赶到外婆家,看到灵堂也觉得外公只是累了,需要睡一觉。那几个晚上一向胆小的我就那样傻傻地坐在外公的灵堂前,那是我懂事之后第一次面对亲人的生死离别,说好的等我毕业,等我有出息了带他们去看大世界的,而他就那样静静地躺在棺材里。那段时间我流了很多泪,想起来就哭,想起来又哭。亲人们都安慰我说,外公生前最疼爱我,肯定也会保佑我。
那个时候我不懂什么叫人生轮回,只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人却要入土为安了。我是那样的不舍,是那样的痛苦,是那样的无助。
后来外婆老年痴呆了,没有了外公的照料,外婆变得有些疯疯癫癫,有时候她会连我都不认识。有时我去看望她,她会赶我走,有时候却又认得我,说我是她最好的宝宝,要我多吃点东西,长高点。
外公走的那年春天我觉得特别冷,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真正变得懂事。年底,外公唯一的弟弟满外公也去了,满外公一生没有子女,后事也由舅舅和妈妈大娘小姨他们料理。
外婆挨到了第二年的3、4月份也卧床了,快到6月底的时候也走了,没有给外公送终,心中很是遗憾,特意请假回去给外婆送终,但那天外婆又缓过了神。我就返回了学校,过了两天家里来信说外婆去了,我立马回家。但最后因为期末考试在外婆上山的早晨离开了那儿返回了学校,那一次考试也是进入师范以来考得最差的一次。
我就那样呆呆地坐在教室里,脑袋里一遍又一遍放映着与外公外婆相处的点点滴滴,眼泪也不住地流啊流。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