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was gone
![]() |
埃里克侯麦 |
时光网讯 据法新社消息,法国著名导演埃里克·侯麦(Eric Rohmer)于当地时间1月11日(周一)在法国巴黎去世,享年89岁。
侯麦的死讯是由他的制片人玛格丽特-梅内戈(Margaret Menegoz)对外宣布的,据侯麦的亲属透露,他已经入院一个星期了。
侯麦去世后,社会多方表达了哀悼之情。法国总统萨科齐说:“埃里克·侯麦是一名伟大的导演,在未来的几年仍然会教导和激励我们。他的作品经典而又浪漫,睿智而不传统,光明而又严肃,富有情感和道德,他创造了‘侯麦’风格,这将永远被铭记。”
法国文化部长则称:“侯麦的作品很个人化,也很有原创性。他的影片对铁杆影迷和普通观众都很有吸引力。”
美国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也特地撰文表达了对侯麦的怀念,他说:“我们失去了一位电影界温和睿智的人文主义者。侯麦有时通过浪漫的方式,有时通过温暖的幽默,来表现影片人物的道德抉择。你无法将他的人物归类,因为他们都有很强的独创性。”
戛纳电影节的负责人Thierry Fremaux也高度评价了这位导演:“侯麦的影片不是一时的流行之作,而是非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他证明了低成本同样可以拍出伟大的作品,这在我们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难得。”
埃里克·侯麦生于法国南锡,是60年代法国新浪潮运动中与戈达尔、特吕弗等比肩的重要人物,他导演的作品超过四十部,2001年,威尼斯电影节组委会将金狮终身成就奖颁给了81岁的埃里克·侯麦。侯麦原是一位文学教授和电影评论家,1950年开始拍摄短片。1963年参加影片《六位导演眼中的巴黎》的拍摄,导演了该片的第4个插曲《星形广场》(1965)。1959年,拍了第一部长片《狮子星座》,获得成功。此后,从1962年起不断拍片,迄80年代拍了14部长片,其中包括两组系列。第一系列是《六部道德故事》(1962-1972)即《蒙索的女面包师》、《苏珊娜的故事》、《收集男人的女人》、《慕德家一夜》、《克拉之膝》、《午后之爱》。
侯麦继六、七十代的《六部道德故事》开始,到八十年代的《喜剧与格言》系列,再到九十年代的《四季故事》,一直孜孜不倦地阐述着他所感兴趣的命题,不厌其烦地纠缠于让人捉摸不定的情感世界。侯麦的电影讲究对白,看似普通,但其实是非常简练与生动的,观者看片时仿如身临其境,体会剧中人物的心路,等影片结束,你已好像认识主人公很久了,重看时恍如老友重逢。侯麦的电影与其他大师最不同之处在于他几乎永远在描写普通青年人的心理状态,而这些看似平常的情节就是影片的全部,我们想要看个故事,但其实其中并没有什么故事,像我们每天的生活,娓娓道来的是我们的生活点滴,平淡中却意味深长。
2007年他还推出了自己的导演新作《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他自己说:“我对电影的热爱丝毫没有改变,也一直用我自己的方式拍片:用不多的钱拍摄一些不卖座的电影。我喜欢拍电影,甚至当我身处摄影棚中,也竭尽全力在作品中展现自然的美。对我而言,诗意的电影风格十分重要。我始终坚持着从业之初发表的文章中阐述的电影理念。”
埃里克·侯麦获奖荣誉
·1967年《女收藏家》(LaCollectioneuse)1967年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1969年《慕德家一夜》(Ma Nuit Chez Maude)1969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197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1971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1976年《O女侯爵》(LaMarquesed'O)1976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1983年《沙滩上的宝莲》(PaulinealaPlage)1983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费比西奖
·1984年《圆月映花都》(LesNuitsdelaPleineLune)1984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狮奖
·1986年《绿光》(LeRayonVert)1986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费比西奖
·1992年《冬天的故事》(Conted`Hiver)1992年柏林电影节普通评审团奖/费比西奖
·1998年《秋天的故事》(Conted'Automne)1998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
·2001年《贵妇与公爵》(L'AnglaiseetleDuc)2001年欧洲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提名)
·2007年《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LesAmoursd'AstréeetdeCéladon)2007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
-
马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1-22 11:31:15
万能虎咪小姐
(San Francisco Bay Area, United States)
blog地址:http://allcats0330.blogbus.com/ 用过的名号:徒步旅行员 一...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