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二姓之好——《詩經》筆記之《召南·何彼襛矣》
《召南·何彼襛矣》
何彼襛矣,唐棣之華。曷不肅雝,王姬之車。
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
其釣維何?維絲伊緡。齊侯之子,平王之孫。
(襛,音農。雝,音壅。緡,音民。)
毛詩序: 何彼襛矣,美王姬也。雖則王姬亦下嫁於諸侯,車服不繫其夫,下王后一等,猶執婦道,以成肅雝之德也。
本詩是讚美王女嫁給諸侯,和敬有禮,毫無輕慢之心。通過本詩,我們可以體會古人對婚姻意義的理解,以及形成的一系列道德規範、儀禮形式的背後的思想和價值。
“何彼襛矣,唐棣之華”。 襛,茂盛濃密貌。唐棣,白楊類樹木,它開花有個特殊處,先綻開後合攏,不像一般的華都是先是含苞再綻放的。首句顯王女的尊榮高貴,後句唐棣的花瓣由分而合,可能是比喻王女與諸侯的結婚(結合)。“曷不肅雝,王姬之車”。肅,敬也。雝,和也。王姬出嫁登車的時候,儀態和順恭敬,沒有一點兒以尊而慢人。
“何彼襛矣,華如桃李”。桃李喻王姬和諸侯,同時桃李可以有美好、生機、青春、繁盛、多子等意義的聯想,描述婚禮也是十分貼切而吉祥。“平王之孫,齊侯之子”。毛詩認為這裡的“平王”指周文王,其孫女(武王之女)便是本詩的女主人公。齊侯之子便是男主人公的身份。
“其釣維何?維絲伊緡”。緡,由多條蠶絲搓成的細線。就像釣魚要有方法,需要釣魚的線一樣,結婚也要有其娶妻之法,即禮也。“齊侯之子,平王之孫”。此處二句與第二章文字相同,但兩句位置對換了一下,一是爲了押韻,二是王姬身份及責任的一種強化:第二章先言其王室血脈,後言其夫家身份,為正嫁之時,意思是公主既要成為齊國夫人了,責任更重了,在內當協助齊侯,為其分憂,對國民要有母儀,要關念;本章先言夫家,再言其本家王室,為已嫁之後,意思是既已為夫人,亦當常念己之根本,自己的言行代表著王室,不能貽羞王室。這就叫合二姓之好。
現代人喜歡思考、討論、發表他們對愛情和婚姻的所謂社會學、哲學、文藝的長篇大論,結果卻仍然是自以為是的糊塗。古人只告訴你該怎麼做,然後這麼做,再然後道理和好處同時就得到了,知道了。“如是”之中便有“何以故”的答案。
何彼襛矣,唐棣之華。曷不肅雝,王姬之車。
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
其釣維何?維絲伊緡。齊侯之子,平王之孫。
(襛,音農。雝,音壅。緡,音民。)
毛詩序: 何彼襛矣,美王姬也。雖則王姬亦下嫁於諸侯,車服不繫其夫,下王后一等,猶執婦道,以成肅雝之德也。
本詩是讚美王女嫁給諸侯,和敬有禮,毫無輕慢之心。通過本詩,我們可以體會古人對婚姻意義的理解,以及形成的一系列道德規範、儀禮形式的背後的思想和價值。
“何彼襛矣,唐棣之華”。 襛,茂盛濃密貌。唐棣,白楊類樹木,它開花有個特殊處,先綻開後合攏,不像一般的華都是先是含苞再綻放的。首句顯王女的尊榮高貴,後句唐棣的花瓣由分而合,可能是比喻王女與諸侯的結婚(結合)。“曷不肅雝,王姬之車”。肅,敬也。雝,和也。王姬出嫁登車的時候,儀態和順恭敬,沒有一點兒以尊而慢人。
“何彼襛矣,華如桃李”。桃李喻王姬和諸侯,同時桃李可以有美好、生機、青春、繁盛、多子等意義的聯想,描述婚禮也是十分貼切而吉祥。“平王之孫,齊侯之子”。毛詩認為這裡的“平王”指周文王,其孫女(武王之女)便是本詩的女主人公。齊侯之子便是男主人公的身份。
“其釣維何?維絲伊緡”。緡,由多條蠶絲搓成的細線。就像釣魚要有方法,需要釣魚的線一樣,結婚也要有其娶妻之法,即禮也。“齊侯之子,平王之孫”。此處二句與第二章文字相同,但兩句位置對換了一下,一是爲了押韻,二是王姬身份及責任的一種強化:第二章先言其王室血脈,後言其夫家身份,為正嫁之時,意思是公主既要成為齊國夫人了,責任更重了,在內當協助齊侯,為其分憂,對國民要有母儀,要關念;本章先言夫家,再言其本家王室,為已嫁之後,意思是既已為夫人,亦當常念己之根本,自己的言行代表著王室,不能貽羞王室。這就叫合二姓之好。
現代人喜歡思考、討論、發表他們對愛情和婚姻的所謂社會學、哲學、文藝的長篇大論,結果卻仍然是自以為是的糊塗。古人只告訴你該怎麼做,然後這麼做,再然後道理和好處同時就得到了,知道了。“如是”之中便有“何以故”的答案。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