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 只为与你相遇》讨论记录
如果,命定的死亡一步一步逼近时,我们会何去何从?在这部电影中,女主为了保持生命最后时刻的安心,会去重见在生命最初时让自己感到心安的人,会回到充满幸福记忆的老地方静静等待死亡。每个人生来孤独,漫长的孤独人生只能一人走过,遇见的人,遇到的事,为这段旅途添彩。不同的时间,会遇见的人。但是,在我们心底,是不是深藏着一个人、一处地方,想起时,让日渐坚硬的心,变得丰盈柔软。
导演: 平川雄一朗
编剧: 市川拓司(只是爱着你、借着雨点说爱你)
一 观后感受
德敏:
这部电影2007年6月2日首次上映。微信公众号“小众圈子”推荐的第二部片子,因为要在电影沙龙微信群分享观后感,刚好休假,第一次观看纯爱电影。从广州机场开始断断续续看,到丽江第二天早晨看完。
观影评价:电驴 8.4分(69人评比),豆瓣7.1分(11146评价)。我给8分。
故事情节:远山智史转学来到一个新地方,有了一个新爱好,喜欢上水草。结识两个小伙伴,一个是花梨,从小父母不在,独立而倔强,像川妹子敢想敢做,风风火火,本质上有点野;一个是佑司,被妈妈遗弃,爱好画画,梦想成为画家;三个小伙伴形影不离、青梅竹马,两个小男生都在内心喜爱上美丽的花梨。花梨内心默默地喜欢反应慢半拍却很真诚的智史。她在智史家,感受到从来没有的家庭温暖。三个小伙伴拉勾约定:永不分离。可是不久,远山妈妈工作调动,远山又要转学!一分别,三人相互再无音讯。十三年后,成为世界名模的花梨突然辞去工作,中断事业,寻找开了一家水草店的智史,找到却发现:一个美丽的面包店店主美笑爱着智史,他们能走到一起吗?......
剧情舒缓、温暖、感人,内容正面、有启发意义。观影感受不错,来自两个方面。文/德敏(简书作者)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022640038b8a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简书作者”。
羊羊:
在火车站送别的那个场景,“那天夕阳照在你的脸上,映在了我的心里....那一句再见,飘散在站台上,疼在了我的心里...我喜欢你...”很喜欢这个场景,是因为它勾起了我很多回忆~类似送别的场景。所以每次看到这个画面,眼里都噙着泪,所以感同身受,男女主角的内心,特别是一想到女主身患绝症,简直就悲伤到不能自已~
儿时的承诺也是让我感动的地方~能给人正能量,看完后,还真的有种找到儿时伙伴问候一下的冲动~
这部电影很适合雨天一个人窝在家里看~一定要看高清大屏的~
鱼:
《等待 只为与你相遇》,前一阵看完后在豆瓣做标记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在大学时期看过了,现在仔细回忆了一下,能想起当时看这部电影时并不用心。这次重温,中途哭了几次。整部电影温暖的色调,女主的坚强,男主的坚持,都让我感动。年少时的陪伴和拉钩许愿,长大后的重逢以及对承诺的坚守,在漫长岁月中能够沉淀下来的真诚,不过如此。
花梨把佑司当小弟弟,这其实让我想起去年的看的日剧《为了N》,结局处,女主得了绝症,但是她对自己喜欢的人说不出口,也无法留在他身边。于是,她只能回到了自己长大的小城,找到年少时期给了她动力的朋友,把那里作为自己的归宿。花梨最后拒绝跟智史离开,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她不忍心让智史得知真相;另一方面是,她对佑司有种姐姐般的责任感,同时除了佑司身边,她再无地方可去。
悦水:
为了那一丝温暖,我甘愿终身等待——《等待,只为和你相遇》
看完很心疼美丽的花梨,她看似强势倔强,“张牙舞爪”的男孩子一般,其实内心孤独寂寞,贪恋人世间的每一丝温情。
可能已过不惑,我对爱情已经不再那么盲目了吧,看到爱情心里总会追问一句:爱他(她)什么?所以直到影片演了一大半时,我都觉得花梨爱的不是智史,而是爱上了智史的家。
敦厚木讷的远山智史,比起聪敏又有才华的佑司,实在不具什么优势。更何况佑司和花梨还是在孤儿院里同命相怜的伙伴,比起和智史的关系要更亲密。但内敛得有些迟钝的智史,拥有一样最美好的东西——温暖的家。
这对花梨和佑司来说,是最缺乏也最具吸引力的东西,足以穷尽全力以追寻。弃儿佑司拼命学画画以期待重获妈妈的拥抱,孤儿花梨唯有寄希望于别人的爸爸妈妈变成自己的爸爸妈妈。特别是智史的爸爸睿智深情,妈妈温柔慈爱,简直是花梨梦寐以求的家。当妈妈把洁白柔软的睡衣给花梨穿上并快乐的拥抱她时,当爸爸给花梨细心地检查病情并鼓励她坚强地面对时,当病床上的妈妈拉着花梨的手要她一起面对病魔并期望她做自己的儿媳时,花梨找到了久违的温暖和接纳,找到了自己的家。最感动那一幕,泪花点点的花梨拉着妈妈的手,轻声说:“好的,妈妈。”那是一句许诺,那是一份归属,那是一种被拥有的幸福。
我真心地被智史的妈妈震撼,她对孩子的爱完全不同于中国父母。中国最典型的父母莫过于贾母王夫人,除了宝钗家世之外,温厚健康是儿媳的首要条件,这一条就把孤傲又病殃殃的黛玉给排除在外了。在他们心目中,不知“爱”是何物,只知儿女要健康平安就好,所以强行拆散了宝黛。这样,宝玉就幸福了吗?“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爱情悲剧多是起源于父母家庭。为什么父母就不能祝福儿女的选择,非要以自己的认知来代替儿女的情感呢?
有情有爱地过十年,胜过无情无爱地过一生,这个理儿,很多父母都不懂。智史的父母最懂,所以即便知道花梨身有重疾也毫不嫌弃,给予她最深厚的期望——做我家的儿媳!这既是为爱子着想,更是给了花梨活下去的坚强信心。这才是大爱啊!同样,智史的父亲支持鼓励他守护沉睡的花梨,才是人间真爱!
智史的父母都有上佳的表现,花梨爱上这个家,顺理成章。但,她爱智史什么?如果她只因爱这个家才顺便爱了智史,好像爱也不是那么纯粹了。带着疑惑继续看,剧情进行了一大半时,明面上焦点都不在智史身上,只是以他的眼睛为记录,回忆了从前的点点滴滴,汇聚成完整而令人叹息的故事,但这个故事里智史一直没有亮点出现,是挺有韧性的,但太木讷迟钝了,怎么会让花梨爱上呢?直到以花梨的角度回忆往事,一个小情节让我释然:他们三个养的狗trash死了,花梨伤心哭泣,智史和佑司站在身后也很难过。智史突然对花梨说:“水草店,我想好名字啦。”“以后我的水草店,就叫trash。你到店里当首席服务员。”花梨眼里噙着泪,笑了。一个笨嘴拙舌的男孩在心里难过的时候,还能想办法安慰她,哄她开心。一个有爱的男孩,怎能不让女孩心生温暖和爱意呢?说错一点,不是“哄她开心”,而是一句承诺,多年的等待。
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很不错,明暗线穿插,多角度叙事,节奏也舒缓得宜,像翻看旧照片一样温暖舒服,带着点点感动,几处落泪。后来的剧情就显得拖沓,很多次以为是结局了,谁知还有后情,就有点不耐烦了。其实结局是省略号最好,非画个句号就演死了。
我写的《美人鱼》观后感的片段中也有相同观点:大结局是完美的,邓超过上了内心纯净的幸福生活,人鱼等生物也在海洋里自由生存。这样完美的结局对影片来说恰恰是不完美。人生充满了种种缺憾,缺憾才是真实才是常态,缺憾才能催促人不断追求,缺憾才使人内心永存希望,缺憾是一种美。所以,最好的结局不是完美的句号,而是余味悠悠的省略号,或是引人深思的问号。
例如《盗梦空间》的最后一个镜头,就在那个旋转的陀螺将倒未倒之时戛然而止,顿时我就像猫抓一样心痒难禁:这男主角究竟是回到了现实还是被永远留在了梦境的虚空中?
如果《美人鱼》的结局中,不要让珊珊露脸只拍背影,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是不是更有意思?
其实不管花梨醒不醒,都不违背“等待,只为和你相遇”这个誓言。既然如此,就把结局留给观众想象吧。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花梨是否会醒来呢?不想真相打击,也不必虚构肥皂泡哄人,那就不说好了,让想象完美一切吧。
最后调侃一下佑司吧。他纯粹就是一个陪跑打酱油的,整个爱情故事的旁观者,三人组里的灯泡。最悲催的是,在他生命垂危生死难测之际,心爱的花梨姐姐坐在病房外给他写信,信里却全是姐姐念念不忘的智史,全然忘了他在生死线上挣扎呢!如果我是佑司,看到这封信心里一定不爽:你们的爱情固然惊天地泣鬼神,可不必拉我旁观刺激我,更何况那时我才是最该受到关注的人啊。还好,佑司很明白自己打酱油的身份,没有那么多纠结。
(不过看了这个电影,有很大的启发。不要害怕孩子做出错误选择,孩子遵从心的感受勇于选择,才是更重要的。)
二 影片的不足之处:
悦水:
我不喜欢结尾部分,有点拖沓。为了烘托男女主角,别人不是打酱油,就是去世,剧情有点假。
同意再增强友情戏份,除了爱情,还可以再丰厚些
我一边看一边猜剧情,样样在意料之中,有点像韩剧了
羊羊:
我觉得影片处理三个人的友情方面完全可以再增强一些,不仔细看,就让人有一种误解~
Anna:
我觉得不真实。
孤儿院的小孩子这个设定我就觉得不好,太多这样的剧情了。为了悲伤而悲伤的设定。
三 延伸讨论:
1. 童年和小伙伴的趣事:
羊羊:一起去山上放牛,掏鸟窝,下河摸鱼。
Anna:堵别人家烟筒我倒是比较深刻,因为挨揍了。还有偷人家院子边上伸出来的枣子,被人家逮住 扬言要告诉老师。第二天我们担惊受怕,结果没事。那个心理负担现在还有。
慧娴vivi:爬屋顶。
鱼:偷玉米偷梨,烤玉米。
2. 童年的理想:
悦水:我的理想是当园艺师,作文被当范文读呢。我看金庸小说,想当侠客。
Anna:我小时候看TVB想当律师滴,就是那种白色卷卷的头发的,后来才知道大陆的律师没有那装备,就算了。还看了仁心仁术,想当医生,后来才知道文科生根本没戏,也就算了。我也想过园艺师,还一本正经的要报考农林大学。
羊羊:小时候,我的理想之一就是,学习父母,把青春和热血献给祖国的边疆,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后来,我就来了深圳!
慧娴vivi: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得诺贝尔奖,有太多理想…这个是最大的。
鱼: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老师,没实现。高中时的理想,就是以后开一家蛋糕店,看着门口排长队的人。
3. 现在的理想(战略计划):
Anna:我没有啊,现在最怕说这个了。我希望身边的人都能健康快乐的过完这一生。
慧娴vivi:现在的理想是看在活着的时候有没有机会实现小时候的理想。
鱼:争取结个婚,争取生个娃。普通的生活,最难。
4. 最近的理想(阶段性计划):
Anna:克服婚后恐惧症,顺利过渡到人生第二阶段。
慧娴vivi:把面临的机会抓好,过的越来越从容。
鱼:在北京活下去。
5. 关于再见童年小伙伴的设想(来自羊羊)
你们没法体会将近30年没见再见面的那种心情,他有孙子了!!!!!!!!看上去,我比他儿子还年轻。
他比我略大2岁,16岁就娶了临村的姑娘,我高中都没毕业呢,不知道今年回去,该聊些啥。(画外音:其实可以聊理想~)
导演: 平川雄一朗
编剧: 市川拓司(只是爱着你、借着雨点说爱你)
一 观后感受
德敏:
这部电影2007年6月2日首次上映。微信公众号“小众圈子”推荐的第二部片子,因为要在电影沙龙微信群分享观后感,刚好休假,第一次观看纯爱电影。从广州机场开始断断续续看,到丽江第二天早晨看完。
观影评价:电驴 8.4分(69人评比),豆瓣7.1分(11146评价)。我给8分。
故事情节:远山智史转学来到一个新地方,有了一个新爱好,喜欢上水草。结识两个小伙伴,一个是花梨,从小父母不在,独立而倔强,像川妹子敢想敢做,风风火火,本质上有点野;一个是佑司,被妈妈遗弃,爱好画画,梦想成为画家;三个小伙伴形影不离、青梅竹马,两个小男生都在内心喜爱上美丽的花梨。花梨内心默默地喜欢反应慢半拍却很真诚的智史。她在智史家,感受到从来没有的家庭温暖。三个小伙伴拉勾约定:永不分离。可是不久,远山妈妈工作调动,远山又要转学!一分别,三人相互再无音讯。十三年后,成为世界名模的花梨突然辞去工作,中断事业,寻找开了一家水草店的智史,找到却发现:一个美丽的面包店店主美笑爱着智史,他们能走到一起吗?......
剧情舒缓、温暖、感人,内容正面、有启发意义。观影感受不错,来自两个方面。文/德敏(简书作者)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022640038b8a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简书作者”。
羊羊:
在火车站送别的那个场景,“那天夕阳照在你的脸上,映在了我的心里....那一句再见,飘散在站台上,疼在了我的心里...我喜欢你...”很喜欢这个场景,是因为它勾起了我很多回忆~类似送别的场景。所以每次看到这个画面,眼里都噙着泪,所以感同身受,男女主角的内心,特别是一想到女主身患绝症,简直就悲伤到不能自已~
儿时的承诺也是让我感动的地方~能给人正能量,看完后,还真的有种找到儿时伙伴问候一下的冲动~
这部电影很适合雨天一个人窝在家里看~一定要看高清大屏的~
鱼:
《等待 只为与你相遇》,前一阵看完后在豆瓣做标记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在大学时期看过了,现在仔细回忆了一下,能想起当时看这部电影时并不用心。这次重温,中途哭了几次。整部电影温暖的色调,女主的坚强,男主的坚持,都让我感动。年少时的陪伴和拉钩许愿,长大后的重逢以及对承诺的坚守,在漫长岁月中能够沉淀下来的真诚,不过如此。
花梨把佑司当小弟弟,这其实让我想起去年的看的日剧《为了N》,结局处,女主得了绝症,但是她对自己喜欢的人说不出口,也无法留在他身边。于是,她只能回到了自己长大的小城,找到年少时期给了她动力的朋友,把那里作为自己的归宿。花梨最后拒绝跟智史离开,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她不忍心让智史得知真相;另一方面是,她对佑司有种姐姐般的责任感,同时除了佑司身边,她再无地方可去。
悦水:
为了那一丝温暖,我甘愿终身等待——《等待,只为和你相遇》
看完很心疼美丽的花梨,她看似强势倔强,“张牙舞爪”的男孩子一般,其实内心孤独寂寞,贪恋人世间的每一丝温情。
可能已过不惑,我对爱情已经不再那么盲目了吧,看到爱情心里总会追问一句:爱他(她)什么?所以直到影片演了一大半时,我都觉得花梨爱的不是智史,而是爱上了智史的家。
敦厚木讷的远山智史,比起聪敏又有才华的佑司,实在不具什么优势。更何况佑司和花梨还是在孤儿院里同命相怜的伙伴,比起和智史的关系要更亲密。但内敛得有些迟钝的智史,拥有一样最美好的东西——温暖的家。
这对花梨和佑司来说,是最缺乏也最具吸引力的东西,足以穷尽全力以追寻。弃儿佑司拼命学画画以期待重获妈妈的拥抱,孤儿花梨唯有寄希望于别人的爸爸妈妈变成自己的爸爸妈妈。特别是智史的爸爸睿智深情,妈妈温柔慈爱,简直是花梨梦寐以求的家。当妈妈把洁白柔软的睡衣给花梨穿上并快乐的拥抱她时,当爸爸给花梨细心地检查病情并鼓励她坚强地面对时,当病床上的妈妈拉着花梨的手要她一起面对病魔并期望她做自己的儿媳时,花梨找到了久违的温暖和接纳,找到了自己的家。最感动那一幕,泪花点点的花梨拉着妈妈的手,轻声说:“好的,妈妈。”那是一句许诺,那是一份归属,那是一种被拥有的幸福。
我真心地被智史的妈妈震撼,她对孩子的爱完全不同于中国父母。中国最典型的父母莫过于贾母王夫人,除了宝钗家世之外,温厚健康是儿媳的首要条件,这一条就把孤傲又病殃殃的黛玉给排除在外了。在他们心目中,不知“爱”是何物,只知儿女要健康平安就好,所以强行拆散了宝黛。这样,宝玉就幸福了吗?“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爱情悲剧多是起源于父母家庭。为什么父母就不能祝福儿女的选择,非要以自己的认知来代替儿女的情感呢?
有情有爱地过十年,胜过无情无爱地过一生,这个理儿,很多父母都不懂。智史的父母最懂,所以即便知道花梨身有重疾也毫不嫌弃,给予她最深厚的期望——做我家的儿媳!这既是为爱子着想,更是给了花梨活下去的坚强信心。这才是大爱啊!同样,智史的父亲支持鼓励他守护沉睡的花梨,才是人间真爱!
智史的父母都有上佳的表现,花梨爱上这个家,顺理成章。但,她爱智史什么?如果她只因爱这个家才顺便爱了智史,好像爱也不是那么纯粹了。带着疑惑继续看,剧情进行了一大半时,明面上焦点都不在智史身上,只是以他的眼睛为记录,回忆了从前的点点滴滴,汇聚成完整而令人叹息的故事,但这个故事里智史一直没有亮点出现,是挺有韧性的,但太木讷迟钝了,怎么会让花梨爱上呢?直到以花梨的角度回忆往事,一个小情节让我释然:他们三个养的狗trash死了,花梨伤心哭泣,智史和佑司站在身后也很难过。智史突然对花梨说:“水草店,我想好名字啦。”“以后我的水草店,就叫trash。你到店里当首席服务员。”花梨眼里噙着泪,笑了。一个笨嘴拙舌的男孩在心里难过的时候,还能想办法安慰她,哄她开心。一个有爱的男孩,怎能不让女孩心生温暖和爱意呢?说错一点,不是“哄她开心”,而是一句承诺,多年的等待。
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很不错,明暗线穿插,多角度叙事,节奏也舒缓得宜,像翻看旧照片一样温暖舒服,带着点点感动,几处落泪。后来的剧情就显得拖沓,很多次以为是结局了,谁知还有后情,就有点不耐烦了。其实结局是省略号最好,非画个句号就演死了。
我写的《美人鱼》观后感的片段中也有相同观点:大结局是完美的,邓超过上了内心纯净的幸福生活,人鱼等生物也在海洋里自由生存。这样完美的结局对影片来说恰恰是不完美。人生充满了种种缺憾,缺憾才是真实才是常态,缺憾才能催促人不断追求,缺憾才使人内心永存希望,缺憾是一种美。所以,最好的结局不是完美的句号,而是余味悠悠的省略号,或是引人深思的问号。
例如《盗梦空间》的最后一个镜头,就在那个旋转的陀螺将倒未倒之时戛然而止,顿时我就像猫抓一样心痒难禁:这男主角究竟是回到了现实还是被永远留在了梦境的虚空中?
如果《美人鱼》的结局中,不要让珊珊露脸只拍背影,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是不是更有意思?
其实不管花梨醒不醒,都不违背“等待,只为和你相遇”这个誓言。既然如此,就把结局留给观众想象吧。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花梨是否会醒来呢?不想真相打击,也不必虚构肥皂泡哄人,那就不说好了,让想象完美一切吧。
最后调侃一下佑司吧。他纯粹就是一个陪跑打酱油的,整个爱情故事的旁观者,三人组里的灯泡。最悲催的是,在他生命垂危生死难测之际,心爱的花梨姐姐坐在病房外给他写信,信里却全是姐姐念念不忘的智史,全然忘了他在生死线上挣扎呢!如果我是佑司,看到这封信心里一定不爽:你们的爱情固然惊天地泣鬼神,可不必拉我旁观刺激我,更何况那时我才是最该受到关注的人啊。还好,佑司很明白自己打酱油的身份,没有那么多纠结。
(不过看了这个电影,有很大的启发。不要害怕孩子做出错误选择,孩子遵从心的感受勇于选择,才是更重要的。)
二 影片的不足之处:
悦水:
我不喜欢结尾部分,有点拖沓。为了烘托男女主角,别人不是打酱油,就是去世,剧情有点假。
同意再增强友情戏份,除了爱情,还可以再丰厚些
我一边看一边猜剧情,样样在意料之中,有点像韩剧了
羊羊:
我觉得影片处理三个人的友情方面完全可以再增强一些,不仔细看,就让人有一种误解~
Anna:
我觉得不真实。
孤儿院的小孩子这个设定我就觉得不好,太多这样的剧情了。为了悲伤而悲伤的设定。
三 延伸讨论:
1. 童年和小伙伴的趣事:
羊羊:一起去山上放牛,掏鸟窝,下河摸鱼。
Anna:堵别人家烟筒我倒是比较深刻,因为挨揍了。还有偷人家院子边上伸出来的枣子,被人家逮住 扬言要告诉老师。第二天我们担惊受怕,结果没事。那个心理负担现在还有。
慧娴vivi:爬屋顶。
鱼:偷玉米偷梨,烤玉米。
2. 童年的理想:
悦水:我的理想是当园艺师,作文被当范文读呢。我看金庸小说,想当侠客。
Anna:我小时候看TVB想当律师滴,就是那种白色卷卷的头发的,后来才知道大陆的律师没有那装备,就算了。还看了仁心仁术,想当医生,后来才知道文科生根本没戏,也就算了。我也想过园艺师,还一本正经的要报考农林大学。
羊羊:小时候,我的理想之一就是,学习父母,把青春和热血献给祖国的边疆,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后来,我就来了深圳!
慧娴vivi: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得诺贝尔奖,有太多理想…这个是最大的。
鱼: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老师,没实现。高中时的理想,就是以后开一家蛋糕店,看着门口排长队的人。
3. 现在的理想(战略计划):
Anna:我没有啊,现在最怕说这个了。我希望身边的人都能健康快乐的过完这一生。
慧娴vivi:现在的理想是看在活着的时候有没有机会实现小时候的理想。
鱼:争取结个婚,争取生个娃。普通的生活,最难。
4. 最近的理想(阶段性计划):
Anna:克服婚后恐惧症,顺利过渡到人生第二阶段。
慧娴vivi:把面临的机会抓好,过的越来越从容。
鱼:在北京活下去。
5. 关于再见童年小伙伴的设想(来自羊羊)
你们没法体会将近30年没见再见面的那种心情,他有孙子了!!!!!!!!看上去,我比他儿子还年轻。
他比我略大2岁,16岁就娶了临村的姑娘,我高中都没毕业呢,不知道今年回去,该聊些啥。(画外音:其实可以聊理想~)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