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家里兄弟姊妹五个,我排行老四,上边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下面一个弟弟。在那个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日子里,能够填饱肚子成为我们最大的愿望。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里一直出豆腐。做豆腐是非常复杂的一个工作,要先把豆子磨成豆瓣,然后泡上一天,再在石磨上磨成糊,将水在大锅里烧开以后,把糊冲开,装到布袋子里过滤,再做成豆汁,做成豆腐脑,最后压成豆腐。整个过程全部是人工操作,那时候我和二姐在家,两个人分工明确,一个挑水,一个磨豆瓣,一个磨豆糊,一个早起给母亲装布袋。每天中午放学后,我就在我们家的小石磨上磨豆瓣,总得推一个多小时,常常在磨道里睡着,那时候我恨透了推磨。做豆腐需要早早起床,母亲常常在一两点就生火,水开了以后要喊我给她装布袋。看着熟睡的女儿,母亲不忍心叫醒,总是拖了再拖,最后不得不喊起来。装布袋的时间大约四五十分钟,装完以后母亲自己过滤,我就又回去睡觉了。早上起床以后,闻到家里飘着豆腐脑的香味,妈妈会给我舀上一小碗,倒一点酱油,真香啊,现在想起来我还流口水呢。那时妈妈从来舍不得吃,坐在妈妈旁边,吃着豆腐脑,看着豆腐脑做成了豆腐,在袅袅的水汽中,看到妈妈疲惫的背影,我也渐渐懂事了。闻到豆腐香气的邻居们,端着碗拿着盘到我家买豆腐换豆腐,一般上午八九点钟豆腐就卖完了。虽然自己家做豆腐,但我们很少吃到要卖的豆腐,常吃的豆腐我们叫二豆腐。做完豆腐的浆水,是白色的有浓浓的豆腐味儿,母亲再点上酸浆,慢慢就形成豆腐脑,然后压成豆腐。这种豆腐虽然也叫豆腐,但有一股很浓的酸味,口感也不好,就这样的豆腐能吃上我们已经非常满足了。靠着卖豆腐,家里供哥哥姐姐上了高中,五个孩子没有一个辍学。
回忆童年,难忘母亲做的香喷喷的豆腐脑,也忘不了母亲那时受的苦和豆香气中那浓浓的母爱。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里一直出豆腐。做豆腐是非常复杂的一个工作,要先把豆子磨成豆瓣,然后泡上一天,再在石磨上磨成糊,将水在大锅里烧开以后,把糊冲开,装到布袋子里过滤,再做成豆汁,做成豆腐脑,最后压成豆腐。整个过程全部是人工操作,那时候我和二姐在家,两个人分工明确,一个挑水,一个磨豆瓣,一个磨豆糊,一个早起给母亲装布袋。每天中午放学后,我就在我们家的小石磨上磨豆瓣,总得推一个多小时,常常在磨道里睡着,那时候我恨透了推磨。做豆腐需要早早起床,母亲常常在一两点就生火,水开了以后要喊我给她装布袋。看着熟睡的女儿,母亲不忍心叫醒,总是拖了再拖,最后不得不喊起来。装布袋的时间大约四五十分钟,装完以后母亲自己过滤,我就又回去睡觉了。早上起床以后,闻到家里飘着豆腐脑的香味,妈妈会给我舀上一小碗,倒一点酱油,真香啊,现在想起来我还流口水呢。那时妈妈从来舍不得吃,坐在妈妈旁边,吃着豆腐脑,看着豆腐脑做成了豆腐,在袅袅的水汽中,看到妈妈疲惫的背影,我也渐渐懂事了。闻到豆腐香气的邻居们,端着碗拿着盘到我家买豆腐换豆腐,一般上午八九点钟豆腐就卖完了。虽然自己家做豆腐,但我们很少吃到要卖的豆腐,常吃的豆腐我们叫二豆腐。做完豆腐的浆水,是白色的有浓浓的豆腐味儿,母亲再点上酸浆,慢慢就形成豆腐脑,然后压成豆腐。这种豆腐虽然也叫豆腐,但有一股很浓的酸味,口感也不好,就这样的豆腐能吃上我们已经非常满足了。靠着卖豆腐,家里供哥哥姐姐上了高中,五个孩子没有一个辍学。
回忆童年,难忘母亲做的香喷喷的豆腐脑,也忘不了母亲那时受的苦和豆香气中那浓浓的母爱。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