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历史的现实
中国历代的杰出儒者,品格不可谓不高。修身守正,唯仁唯义,心系生民,先天下而忧。虽然自汉代尊儒之后,儒学对统治者影响甚深,但其所竭力追逐的首先是权力的稳固与扩大,治世之心退居其次,甚至完全忽略。历代君王与权臣或明儒暗法,则是运用手段时稍顾面子;或明法暗儒,则是运用手段时不顾面子。儒士之中,能真正实践内圣外王的,少之又少,且往往下场悲凄。一则面对官禄利诱,一则有强权威慑,儒生的心理防线极易被击垮,遍地是蝇营狗苟、仗势欺人、奴颜媚骨、虚伪空浮、夜郎自大之辈,儒学徒留森严的社会伦理。士人中能出世而不同流的,竟已算是高洁。
儒学虽是中华文化的主干之一,但中国历史的现实,恰恰不容许儒家理想人格的出现。
儒学虽是中华文化的主干之一,但中国历史的现实,恰恰不容许儒家理想人格的出现。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