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查看话题 >流动的盛宴·巴黎短行记Ⅰ浪漫与小幸运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海明威
铁塔、塞纳河、沙龙、蒙娜丽莎……这座城的符号,用嘴唇和舌尖轻轻爆破出巴黎这两个音节的时候,连同那些美妙的意象一起,仿佛自然而然流出罗曼蒂克的气息。二〇一六年的初夏,在巴黎待了短短一周,住的民宿,便恍惚觉得这就是“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而我们的这场私人盛宴,更像一次长长的流水席,慢慢品尝,又必将在日后回味无尽。种种趣味,甚至不知从何说起,只能如同流水账一般,将诸多点滴一颗颗串起。
说起来极为幸运,因为这趟旅程如期发生,并且不枉此行。
今年,欧洲连日暴雨,塞纳河的水位不断上涨,并且达到百年以来最高水平。出发前一天的凌晨,我们在网上预订的铁塔附近的民宿,受到大水严重侵袭,房东不得不取消订单;卢浮宫等博物馆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损坏,也做出了临时闭馆决定,地下的藏品纷纷收起来往地势高的地方运;工人罢工、火车停运数日。“可能没有住处而游荡街头”“可能没办法参观卢浮宫”“可能交通不便”“可能大水无情”一连串顾虑加上日前看到的关于巴黎治安方面的新闻和帖子萦绕心头,这几乎成为一次马上就要被腰斩的旅程。
好在出发当天凌晨,新的住所敲定,房东告诉我们巴黎绝大部分地区并未受到洪水干扰,我们的那趟列车也正常运行。而巴黎久别的阳光,也正在慢慢回归。
巴黎之行按计划到来。
按照房东发送的信息,我们很顺利地找到住址。这一次又是阁楼,带着美妙的阳台、木制狭窄螺旋的楼梯、老式的升降梯、深红色蜂窝状地砖、雪白墙壁。
升降梯有两道门,一道在外面,一道跟着升降梯。按下外门的按钮,里面的升降梯就会停在我们所在的楼层,手动拉开外面的门,里面的门自动打开。梯箱中只能容纳两至三个人,和电影里看见的老式升降梯很像,只不过门并非拉闸门罢了。光光这部打头阵迎接我们的升降梯,已为这场旅行铺垫好了浪漫气氛。或许住在这里的人对此习以为常,但于我这样的初见者,就是莫大的发现式的欣喜,仿佛成就一次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错觉。
我们就这样来到巴黎城里的临时小家。阁楼studio很迷你,却五脏俱全,厨房卫生间干净整洁,床是沙发床,每晚休息需要把它拉开,用完再折叠收起。我们最喜爱的自然是落地窗和它外面的小阳台。巴黎的房屋都不高,站在阁楼的阳台,就仿佛站在了这一小片区的制高点。俯瞰一条街道连着另一条,那一条街道和这一条垂直。人来人往,车走车去,夏令时里,天黑得慢,喧嚣停得晚。午后,坐在窗前,吃一颗草莓,啃一枚青绿皮梨子,一小罐用玻璃矮瓶装着的鸡蛋布丁。
这是我们的第二次民宿体验,而此次我们租下的是整套studio。房东迎接我们之后就离开了。房东是一位来法国十年的44岁的俄罗斯女士,一位法语俄语翻译,不会用英语。那日,她的手机成了我们之间的翻译。她对着手机讲法语,手机翻译成英语给我们看,我们用英语说给谷歌再翻译成法语给她看,后来想想,直接法译汉说不定更省事。最后,她指了指落地窗外,看,铁塔!
嗬,又是一个意外惊喜。
埃菲尔就在西南方向的眼前。
早上起来的时候,看一眼铁塔。铁塔的顶端总是迷雾蒙蒙,好像是湿气和云朵不舍离去。
将近午时,看一眼铁塔。雾气逐步逐步消散,如果是天气晴朗的日子,天际清蓝,偶有一团两团棉花云慵懒悬挂。铁塔的俏模样也更加清晰。
晚上九十点钟,看一眼铁塔。太阳还没有完全沉落,西边儿的云霞橙色、天空泛着淡淡紫红。铁塔橘红色的灯光开始点燃。
十点半以后,再看一眼铁塔。夜幕已经低垂,楼下的街市灯火通明绵延至远方。而更远的那座埃菲尔,绚烂的灯光外衣开始频频闪闪发光。
浪漫,浪漫,浪漫。巴黎自带的浪漫和惊喜,铁塔就在身边的感觉,晴朗夜里看得见的漫天繁星,伴和着柔软的枕头入眠。
在巴黎的最后的那一晚,天空挂上了尖尖的月牙,铁塔不息的金光闪闪。夜幕下的巴黎仍旧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直至天穹渐黑。
住所邻街竟然是著名的Rue montorgueil,巴黎第二区的时尚街道,两旁排列着著名的餐厅,古朴的咖啡馆,面包房,鱼店,奶酪店,酒店,花店,它被认为是巴黎人社交和日常购物的最佳场所之一。都不用“慕名而来”,我们就已经身在此地。连大师莫奈都曾经用画笔绘制过这里。对于我们这初来乍到的外地游客来说,无不堪称又一个小幸运。
我们每日睡到自然醒,偶尔下楼去小街吃一顿brunch,然后开始一天的行程,自我感觉良好地体验着我们以为的巴黎人的生活。
每到傍晚,天还是亮着的,小街都变得热闹非凡,傍晚生活似乎才刚刚欲渐高潮。巴黎人纷纷出来喝两杯,聊个天,直到深夜。
几天以来,在小街上来来回回穿行数次,也经过其他街区的许多咖啡馆,发现了一款年轻人们最爱点的饮料。中等个玻璃杯,浅白色透明饮料带气泡,配上许多大块的绿柠檬,漂几片翠绿薄荷叶,插一根管子、一把调羹,有的里面还会放上几颗草莓。想着临走前一定要试一试这种饮料。某日点餐跟waiter形容又形容,还指了指邻桌正在喝的,他告诉我那叫Mango majito(回去上网搜索majito,果然是,但它是一款鸡尾酒),于是在巴黎“最后的晚餐”时点了一杯Mango majito,准备一品最受巴黎年轻人欢迎的饮料是什么味道。上餐的时候发现,跟平日看到玻璃杯和饮料都不一样,可能是加了芒果口味的原因。而它毕竟是鸡尾酒不是软饮料,又热又渴的我一大口喝下去,就感觉犯困了。不过第一次在欧洲尝试鸡尾酒,并且是在巴黎,这就够浪漫的了。
铁塔、塞纳河、沙龙、蒙娜丽莎……这座城的符号,用嘴唇和舌尖轻轻爆破出巴黎这两个音节的时候,连同那些美妙的意象一起,仿佛自然而然流出罗曼蒂克的气息。二〇一六年的初夏,在巴黎待了短短一周,住的民宿,便恍惚觉得这就是“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而我们的这场私人盛宴,更像一次长长的流水席,慢慢品尝,又必将在日后回味无尽。种种趣味,甚至不知从何说起,只能如同流水账一般,将诸多点滴一颗颗串起。
说起来极为幸运,因为这趟旅程如期发生,并且不枉此行。
今年,欧洲连日暴雨,塞纳河的水位不断上涨,并且达到百年以来最高水平。出发前一天的凌晨,我们在网上预订的铁塔附近的民宿,受到大水严重侵袭,房东不得不取消订单;卢浮宫等博物馆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损坏,也做出了临时闭馆决定,地下的藏品纷纷收起来往地势高的地方运;工人罢工、火车停运数日。“可能没有住处而游荡街头”“可能没办法参观卢浮宫”“可能交通不便”“可能大水无情”一连串顾虑加上日前看到的关于巴黎治安方面的新闻和帖子萦绕心头,这几乎成为一次马上就要被腰斩的旅程。
好在出发当天凌晨,新的住所敲定,房东告诉我们巴黎绝大部分地区并未受到洪水干扰,我们的那趟列车也正常运行。而巴黎久别的阳光,也正在慢慢回归。
巴黎之行按计划到来。
按照房东发送的信息,我们很顺利地找到住址。这一次又是阁楼,带着美妙的阳台、木制狭窄螺旋的楼梯、老式的升降梯、深红色蜂窝状地砖、雪白墙壁。
升降梯有两道门,一道在外面,一道跟着升降梯。按下外门的按钮,里面的升降梯就会停在我们所在的楼层,手动拉开外面的门,里面的门自动打开。梯箱中只能容纳两至三个人,和电影里看见的老式升降梯很像,只不过门并非拉闸门罢了。光光这部打头阵迎接我们的升降梯,已为这场旅行铺垫好了浪漫气氛。或许住在这里的人对此习以为常,但于我这样的初见者,就是莫大的发现式的欣喜,仿佛成就一次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错觉。
![]() |
地板和扶手都是木制的楼梯 |
![]() |
升降梯外门 |
![]() |
升降梯内部 |
我们就这样来到巴黎城里的临时小家。阁楼studio很迷你,却五脏俱全,厨房卫生间干净整洁,床是沙发床,每晚休息需要把它拉开,用完再折叠收起。我们最喜爱的自然是落地窗和它外面的小阳台。巴黎的房屋都不高,站在阁楼的阳台,就仿佛站在了这一小片区的制高点。俯瞰一条街道连着另一条,那一条街道和这一条垂直。人来人往,车走车去,夏令时里,天黑得慢,喧嚣停得晚。午后,坐在窗前,吃一颗草莓,啃一枚青绿皮梨子,一小罐用玻璃矮瓶装着的鸡蛋布丁。
![]() |
眺望窗外 |
![]() |
我们的巴黎小窝 |
![]() |
俯瞰巴黎 |
![]() |
理想的下午 |
![]() |
![]() |
钥匙和地铁票 |
这是我们的第二次民宿体验,而此次我们租下的是整套studio。房东迎接我们之后就离开了。房东是一位来法国十年的44岁的俄罗斯女士,一位法语俄语翻译,不会用英语。那日,她的手机成了我们之间的翻译。她对着手机讲法语,手机翻译成英语给我们看,我们用英语说给谷歌再翻译成法语给她看,后来想想,直接法译汉说不定更省事。最后,她指了指落地窗外,看,铁塔!
嗬,又是一个意外惊喜。
埃菲尔就在西南方向的眼前。
早上起来的时候,看一眼铁塔。铁塔的顶端总是迷雾蒙蒙,好像是湿气和云朵不舍离去。
将近午时,看一眼铁塔。雾气逐步逐步消散,如果是天气晴朗的日子,天际清蓝,偶有一团两团棉花云慵懒悬挂。铁塔的俏模样也更加清晰。
晚上九十点钟,看一眼铁塔。太阳还没有完全沉落,西边儿的云霞橙色、天空泛着淡淡紫红。铁塔橘红色的灯光开始点燃。
十点半以后,再看一眼铁塔。夜幕已经低垂,楼下的街市灯火通明绵延至远方。而更远的那座埃菲尔,绚烂的灯光外衣开始频频闪闪发光。
浪漫,浪漫,浪漫。巴黎自带的浪漫和惊喜,铁塔就在身边的感觉,晴朗夜里看得见的漫天繁星,伴和着柔软的枕头入眠。
在巴黎的最后的那一晚,天空挂上了尖尖的月牙,铁塔不息的金光闪闪。夜幕下的巴黎仍旧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直至天穹渐黑。
![]() |
![]() |
![]() |
![]() |
![]() |
![]() |
![]() |
![]() |
![]() |
![]() |
住所邻街竟然是著名的Rue montorgueil,巴黎第二区的时尚街道,两旁排列着著名的餐厅,古朴的咖啡馆,面包房,鱼店,奶酪店,酒店,花店,它被认为是巴黎人社交和日常购物的最佳场所之一。都不用“慕名而来”,我们就已经身在此地。连大师莫奈都曾经用画笔绘制过这里。对于我们这初来乍到的外地游客来说,无不堪称又一个小幸运。
我们每日睡到自然醒,偶尔下楼去小街吃一顿brunch,然后开始一天的行程,自我感觉良好地体验着我们以为的巴黎人的生活。
每到傍晚,天还是亮着的,小街都变得热闹非凡,傍晚生活似乎才刚刚欲渐高潮。巴黎人纷纷出来喝两杯,聊个天,直到深夜。
几天以来,在小街上来来回回穿行数次,也经过其他街区的许多咖啡馆,发现了一款年轻人们最爱点的饮料。中等个玻璃杯,浅白色透明饮料带气泡,配上许多大块的绿柠檬,漂几片翠绿薄荷叶,插一根管子、一把调羹,有的里面还会放上几颗草莓。想着临走前一定要试一试这种饮料。某日点餐跟waiter形容又形容,还指了指邻桌正在喝的,他告诉我那叫Mango majito(回去上网搜索majito,果然是,但它是一款鸡尾酒),于是在巴黎“最后的晚餐”时点了一杯Mango majito,准备一品最受巴黎年轻人欢迎的饮料是什么味道。上餐的时候发现,跟平日看到玻璃杯和饮料都不一样,可能是加了芒果口味的原因。而它毕竟是鸡尾酒不是软饮料,又热又渴的我一大口喝下去,就感觉犯困了。不过第一次在欧洲尝试鸡尾酒,并且是在巴黎,这就够浪漫的了。
![]() |
mango majito |
![]() |
莫奈画笔下的Rue Montorgueil(此图片来自网络) |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