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成都 一个在杭州
今日苏城有雨,下了一天。我在图书馆闲坐着看书。先是翻了一期《建筑学报》,里面刊登了几篇讨论表意与形式的文章,大多晦涩难懂,把建筑学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去谈的。其中我听说过董豫赣的名字,便将他的文章细细看了一遍。大体是通过他自己的一个建筑案例——耳里庭来说明建筑的形式与造型要有内涵与意味,文人味很浓。谈不上写得多么有深度吧。接着我又翻了几期《建筑学报》,一时对建筑设计有了兴趣。
下午在知乎上看建筑师相关的信息。看到刘家琨的介绍,他是成都人,之前进行过十年的文学创作。个人经历挺传奇的,很有涵养的一位建筑师。他的建筑作品也大都位于成都,这不禁让我对成都产生了向往之情。不仅是为了看看刘家琨的作品,还有宽窄巷子啊,来福士广场啊,成都远洋太古里啊等等之前就想去看的建筑。有机会一定要去成都进行一次建筑之旅,肯定会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接着在知乎上浏览,看到有关于路易斯康的介绍。这位大师也是我的真爱啊,早前看过关于他的一部纪录片《我的建筑师—寻父之旅》,可惜没有看完。当时觉得影片拍摄的质量不太好就没看完。没想到知乎上好多人都看过这个,好像还挺出名的。那有时间还是看完吧,多了解了解路易斯康。然后接着逛知乎,又有人拿刘家琨和王澍相比,认为他们身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都有着很高的文化涵养,都注重地域乡土文化的挖掘,坚守自己的创作设计理念而较少受到商业的冲击等。两人个性方面还是差异挺大的,一位温良谦卑,一位高调犀利。更有人说一个是陶渊明,一个是李白。
刘家琨主要在成都生活工作,王澍则是在杭州。两位都与北上广拉开了距离,做自己的建筑,过自己的生活。突然间我觉得有些诗意在里面了。
下午在知乎上看建筑师相关的信息。看到刘家琨的介绍,他是成都人,之前进行过十年的文学创作。个人经历挺传奇的,很有涵养的一位建筑师。他的建筑作品也大都位于成都,这不禁让我对成都产生了向往之情。不仅是为了看看刘家琨的作品,还有宽窄巷子啊,来福士广场啊,成都远洋太古里啊等等之前就想去看的建筑。有机会一定要去成都进行一次建筑之旅,肯定会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接着在知乎上浏览,看到有关于路易斯康的介绍。这位大师也是我的真爱啊,早前看过关于他的一部纪录片《我的建筑师—寻父之旅》,可惜没有看完。当时觉得影片拍摄的质量不太好就没看完。没想到知乎上好多人都看过这个,好像还挺出名的。那有时间还是看完吧,多了解了解路易斯康。然后接着逛知乎,又有人拿刘家琨和王澍相比,认为他们身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都有着很高的文化涵养,都注重地域乡土文化的挖掘,坚守自己的创作设计理念而较少受到商业的冲击等。两人个性方面还是差异挺大的,一位温良谦卑,一位高调犀利。更有人说一个是陶渊明,一个是李白。
刘家琨主要在成都生活工作,王澍则是在杭州。两位都与北上广拉开了距离,做自己的建筑,过自己的生活。突然间我觉得有些诗意在里面了。
-
Sandy芒果栗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3 16: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