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读书——《台北人》
![]() |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每读到这首诗,我总会想起另一首诗——一首中学课本中易读易懂的诗,而它将情感埋藏得更深:“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追昔抚今、吊古伤时的诗很多,杜甫的这一首最为经典,正因为它藏得最深。上个月杨绛先生谢世,几乎带走了民国时代最后的文采风流,最后一丝余温冷了下来。那个已经离我们很遥远的时代,那种已经几乎感受不到的斯文韵味,那个已经飘荡到尽头以至于难以招魂的文化中国,终于,终于……抬起它踩在大地上的脚,飘荡在云间了。
端午节缅怀屈原,寒食节缅怀介之推,缅怀的岂是某个人,缅怀的是海外游子魂牵梦绕的文化中国啊!那群游子中,最多情、最细腻、最伤感的也许就是白先勇了。从大陆到台湾,从台湾到美国,从美国到桂林,他终于踏上故乡的土地。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辈子算不算永远?他创作《台北人》是在怀念心中的乡土,在脑海里构建属于他,更属于每个中华儿女的文化中国。《台北人》堪称一部民国史,从武昌首义到誓师北伐,从同仇抗日到兄弟阋墙,从寄居台北到远走美国,他怀念到中山陵谒陵时的威武雄壮,他伤感被迫沦落孤岛的飘零身世。
一切繁华都已过去,一切云烟都已消散,余下的只是一股融入血液、百转千回的中华之魂。悼念屈原,铭记杜甫,追思杨绛,不仅因为他们是文化名人,更因为他们是文化中国的卓越承载者。文化中国承载在每个中国人肩上。
荐书第十八期,白先勇《台北人》。怀古伤今,是中国文学特有的情感符号。就像中国人呓语着“雄汉盛唐”一般;挂念乡土,是中国文学特有的文化符号,就像祖辈们念叨着“落叶归根”一样。
我所阅读的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注:写作语言为中文的书不特别推荐某一版本,因为不存在翻译的易读与否,所以只注明我所读的版本。
(声明:公众号和出版社不存在任何利益关系,只是单纯地推荐笔者觉得优秀的作品及笔者觉得最易读的版本。)
![]() |
昔年种柳求关注 |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