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社会地位
本期说说别国小朋友的社会地位。因为要小朋友懂得尊重,我们先要知道怎么尊重小朋友们。要小朋友们有担当,我们先要相信他们可以担负责任。小朋友们虽然不是成人,可是有道理的时候也是很多的,能力也是很强的,特别是学习能力,这点是不是很值得尊重。
在美国教了十年书,小鼓老师一直觉得美国小朋友的社会地位蛮高的。社会地位高,活动自由度就大,小朋友们的意见心声也一直颇受成人的尊重。这是一种自然的培养小朋友责任心责任感的方法。上周五,校长就在晨会上通知大家,市长在征集青少年顾问团的成员,小朋友们可以报名。每个月市长亲自和小朋友们开会一次。开会不是走形式,据说小朋友的意见的确可以影响政策规定。更厉害的是,成员不是老师学校选的,甚至不是老师学校推荐的,是小朋友们自己申请,根据小朋友们的资质以及申请人数来最后决定的。社会注重一个人的使命感,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所以培养这些能力的各种项目一堆。又比如我们学校也有学生道德顾问团,成员全部是学生。别的学生违反校规,道德顾问团会出面和学生谈话,查明事情来龙去脉,也给教导主任校长提出具体惩罚措施的建议。(当然校长教导主任也要和就范学生面谈。) 平常家里的活动大到去哪儿度假做什么小到晚饭吃啥,爹妈征求小朋友们意见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前几天读了篇在美国的德国妈妈写自己孩子在德国上幼儿园的事,发现德国小朋友的社会地位也是不得了。德国小朋友在幼儿园里没有被老师指使来指示去的,想干啥自己选,想跟哪堆小朋友一起学习活动也自己选。每星期小朋友都去各种地方郊游,有时候是超市,有时候是博物馆, 有时候消防队,了解各种市井人生。在美国幼儿园小朋友们出门都要排队,有时候为了安全,大家还拉一绳子。德国可不这样,德国老师说让我们德国小朋友拉绳子,这可有失我们德国小朋友的尊严(人妈妈的原文描述为“insult German children’s dignity”)。最厉害的是小朋友们每月要到森林里去玩一天。可是真正的森林哦,不是动物园,和真实的大自然亲密接触。去和自己在德国做妈妈的朋友了解下当地情况,证明以上完全属实。德国小朋友在社会上可是颇受尊重的。朋友的儿子八月就要去上小学了,在德国可是像上大学一样的大事,有专门的入学仪式。
如果从小地位就这么高,长大了怎么可能不自信不自立?
在美国教了十年书,小鼓老师一直觉得美国小朋友的社会地位蛮高的。社会地位高,活动自由度就大,小朋友们的意见心声也一直颇受成人的尊重。这是一种自然的培养小朋友责任心责任感的方法。上周五,校长就在晨会上通知大家,市长在征集青少年顾问团的成员,小朋友们可以报名。每个月市长亲自和小朋友们开会一次。开会不是走形式,据说小朋友的意见的确可以影响政策规定。更厉害的是,成员不是老师学校选的,甚至不是老师学校推荐的,是小朋友们自己申请,根据小朋友们的资质以及申请人数来最后决定的。社会注重一个人的使命感,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所以培养这些能力的各种项目一堆。又比如我们学校也有学生道德顾问团,成员全部是学生。别的学生违反校规,道德顾问团会出面和学生谈话,查明事情来龙去脉,也给教导主任校长提出具体惩罚措施的建议。(当然校长教导主任也要和就范学生面谈。) 平常家里的活动大到去哪儿度假做什么小到晚饭吃啥,爹妈征求小朋友们意见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前几天读了篇在美国的德国妈妈写自己孩子在德国上幼儿园的事,发现德国小朋友的社会地位也是不得了。德国小朋友在幼儿园里没有被老师指使来指示去的,想干啥自己选,想跟哪堆小朋友一起学习活动也自己选。每星期小朋友都去各种地方郊游,有时候是超市,有时候是博物馆, 有时候消防队,了解各种市井人生。在美国幼儿园小朋友们出门都要排队,有时候为了安全,大家还拉一绳子。德国可不这样,德国老师说让我们德国小朋友拉绳子,这可有失我们德国小朋友的尊严(人妈妈的原文描述为“insult German children’s dignity”)。最厉害的是小朋友们每月要到森林里去玩一天。可是真正的森林哦,不是动物园,和真实的大自然亲密接触。去和自己在德国做妈妈的朋友了解下当地情况,证明以上完全属实。德国小朋友在社会上可是颇受尊重的。朋友的儿子八月就要去上小学了,在德国可是像上大学一样的大事,有专门的入学仪式。
如果从小地位就这么高,长大了怎么可能不自信不自立?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