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之下 并无旧闻
不知从何时起,跟一位无锡的友人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凡是出远门,从不带剃须刀,当下颌有胡茬冒出来的时候,遍寻一家老理发店,定要是那种店面较为朴素,店里有着一位老师傅的那种上世纪就存在的老式理发店,让师傅给我刮个脸。有人称这种招人刮脸的习惯也不是他自己养成的,而是他父亲从小带着他出门就这么做,耳濡目染,慢慢的给他带出来的习惯,这门从几个世纪前的剃头挑子上传下来的老手艺,对于他来说,不光是刮脸时提到划过胡茬“嚓嚓”的声音的快感,和刮过之后老师傅那特有的柔软却颇为有力的十指在脸上的揉捏按摩所带来的舒适感,更多的是会带来一份老的江南人所看重的“体面”的情绪。我虽说不是个“体面”的人,但因为这门手艺实在是让人舒服得紧, 且刮完之后确有种“神清气爽,焕然一新”的感觉,所以也就慢慢的养成了这个习惯。
本来我在家中是不需要找人刮脸的,但这次回家,说是回家,家中却已几乎没了我的痕迹,虽然母亲提前一天已为我备好了专用的毛巾和牙具,但我在他眼中始终是那个“嘴上无毛”的小子,便很自然的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已是到了需要隔天修整胡茬的不小的年纪了,不过我也乐得这样,毕竟或许一辈子我们在父母眼中都是那个满地乱爬的不懂事的“小小子”吧~
回家的几天安排极多,除了操办家里老人的寿宴之外,还有杂七杂八的而一大堆琐事以及二三好友的相约,最后,终于空得一日之闲能与一好友做点休闲活动,同时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之间用双脚探寻不知名的美景······与美食。
正午时分,我和朋友依旧在兴致勃勃的到处闲逛,这间理发店便是在偶然拐进的一个城中村的巷子深处碰到的。十平见方的店面,三两张已经旧的掉漆的理发椅,墙上挂着老旧的风景海报和几面缺了角的镜子,一块老旧的石英挂钟,工具台上只有简简单单的几把剪刀和几把梳子,由于是正午的缘故,店里此时只有一位顾客,他身后站着一个眉眼间都带着笑意的老师傅。老师傅手上的一把看上去又大又沉的笨重的电动推子和一把同样不是那么轻巧的实木梳子,配合着“嗡嗡”的响声和门外的尘嚣之声,如同魔术师的魔棒在空中一样上下翻飞。随着推子尖划过木梳的“嗤啦”一声,一簇簇黑中夹杂着少许银色的头发应声落地。注意到我们进门,师傅热情地招呼我们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等等,马上就好。手上的活计却是丝毫的没有停,头发还是一簇簇的不紧不慢的往下落着,只不过仔细注意的话,会发现原本老师傅脚下的一堆堆头发被踢得四散了开来。
送走了上一位顾客,老师傅不紧不慢的把钱装在围裙的口袋中后,一边用力的抖着挡头发的围布,一边问我们是谁要理个什么样的头发。在得知我是要来只刮个脸之后,师傅略微的吃惊了一下,说一般来他这刮脸的都是街坊的老头子们或者是人到中年的大叔,极少有我这样的“小年轻”来刮脸的,我笑了笑,也没过多的解释什么,接着便躺在了师傅已为我放平的的理发椅上。
转身,放水,拧毛巾,敷脸,抽剃刀,刮脸,这么一套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虽说师傅上了点年纪,可是手头的功夫还真是一点都不含糊,就连用剃刀在荡刀布上荡的那几下儿都是那么干净利落,那动作让边上看着的人都觉得神清气爽,用一句北京话形容,那就是“干净利索快!”
当然师傅不光手上动作利索,嘴上也不闲着,只不过不是我们平时在那些“xx时尚沙龙”之类听到的办卡办会员,而是如同邻家大人和小孩之间聊天式的拉家常,“家长的骄傲永远是自己孩子的优秀”,这句话果然没错,说了不两句,师傅边向我们夸耀起了自己出色的女儿,北大研究生毕业,就职于某知名国有研究院,在北京有自己的事业和爱人。我仰面躺在椅子上,一面享受着师傅柔软的手的按摩,一面静静的聆听着老师傅用那忍不住得意的语气夸耀自己的女儿,听着那语气,我仿佛能想到十几年前还不老的师傅在想别人夸耀自己的女儿得了三好学生时候的自豪感,说到“我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就是我虽然是个剃头匠,但我用着一双手不偷不抢养了一个这么优秀的女儿”的时候,我抬头望向他,那一瞬间,老师傅那不算大的眼睛当中闪烁出的自豪和骄傲的光芒,甚至盖过了正午时分的烈日,分外的耀眼。
同友人踏出店门,回到已略显冷清的小巷之中,一面抱怨着头顶烈日的毒辣一边加快了脚步想要尽快找个阴凉的地方避避暑,到巷口转弯处时,不经意间的回头,却见老师傅一坐在小店门口的木凳之上,边晒着太阳,边略有生涩的滑动着一部智能手机的屏幕,因为距离的缘故,我看不清楚此刻他的表情,不过,眼中的光,应当是不会消散的吧。
本来我在家中是不需要找人刮脸的,但这次回家,说是回家,家中却已几乎没了我的痕迹,虽然母亲提前一天已为我备好了专用的毛巾和牙具,但我在他眼中始终是那个“嘴上无毛”的小子,便很自然的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已是到了需要隔天修整胡茬的不小的年纪了,不过我也乐得这样,毕竟或许一辈子我们在父母眼中都是那个满地乱爬的不懂事的“小小子”吧~
回家的几天安排极多,除了操办家里老人的寿宴之外,还有杂七杂八的而一大堆琐事以及二三好友的相约,最后,终于空得一日之闲能与一好友做点休闲活动,同时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之间用双脚探寻不知名的美景······与美食。
正午时分,我和朋友依旧在兴致勃勃的到处闲逛,这间理发店便是在偶然拐进的一个城中村的巷子深处碰到的。十平见方的店面,三两张已经旧的掉漆的理发椅,墙上挂着老旧的风景海报和几面缺了角的镜子,一块老旧的石英挂钟,工具台上只有简简单单的几把剪刀和几把梳子,由于是正午的缘故,店里此时只有一位顾客,他身后站着一个眉眼间都带着笑意的老师傅。老师傅手上的一把看上去又大又沉的笨重的电动推子和一把同样不是那么轻巧的实木梳子,配合着“嗡嗡”的响声和门外的尘嚣之声,如同魔术师的魔棒在空中一样上下翻飞。随着推子尖划过木梳的“嗤啦”一声,一簇簇黑中夹杂着少许银色的头发应声落地。注意到我们进门,师傅热情地招呼我们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等等,马上就好。手上的活计却是丝毫的没有停,头发还是一簇簇的不紧不慢的往下落着,只不过仔细注意的话,会发现原本老师傅脚下的一堆堆头发被踢得四散了开来。
送走了上一位顾客,老师傅不紧不慢的把钱装在围裙的口袋中后,一边用力的抖着挡头发的围布,一边问我们是谁要理个什么样的头发。在得知我是要来只刮个脸之后,师傅略微的吃惊了一下,说一般来他这刮脸的都是街坊的老头子们或者是人到中年的大叔,极少有我这样的“小年轻”来刮脸的,我笑了笑,也没过多的解释什么,接着便躺在了师傅已为我放平的的理发椅上。
转身,放水,拧毛巾,敷脸,抽剃刀,刮脸,这么一套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虽说师傅上了点年纪,可是手头的功夫还真是一点都不含糊,就连用剃刀在荡刀布上荡的那几下儿都是那么干净利落,那动作让边上看着的人都觉得神清气爽,用一句北京话形容,那就是“干净利索快!”
当然师傅不光手上动作利索,嘴上也不闲着,只不过不是我们平时在那些“xx时尚沙龙”之类听到的办卡办会员,而是如同邻家大人和小孩之间聊天式的拉家常,“家长的骄傲永远是自己孩子的优秀”,这句话果然没错,说了不两句,师傅边向我们夸耀起了自己出色的女儿,北大研究生毕业,就职于某知名国有研究院,在北京有自己的事业和爱人。我仰面躺在椅子上,一面享受着师傅柔软的手的按摩,一面静静的聆听着老师傅用那忍不住得意的语气夸耀自己的女儿,听着那语气,我仿佛能想到十几年前还不老的师傅在想别人夸耀自己的女儿得了三好学生时候的自豪感,说到“我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就是我虽然是个剃头匠,但我用着一双手不偷不抢养了一个这么优秀的女儿”的时候,我抬头望向他,那一瞬间,老师傅那不算大的眼睛当中闪烁出的自豪和骄傲的光芒,甚至盖过了正午时分的烈日,分外的耀眼。
同友人踏出店门,回到已略显冷清的小巷之中,一面抱怨着头顶烈日的毒辣一边加快了脚步想要尽快找个阴凉的地方避避暑,到巷口转弯处时,不经意间的回头,却见老师傅一坐在小店门口的木凳之上,边晒着太阳,边略有生涩的滑动着一部智能手机的屏幕,因为距离的缘故,我看不清楚此刻他的表情,不过,眼中的光,应当是不会消散的吧。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