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最好的我们》有简单勇敢的天真
欢乐颂的原版小说还并没有看完,就出现了这么一部把我带进沟的电视剧——《最好的我们》
上学时并不聪明的我,顺理成章的在这部剧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情节也是如此巧合的一致——我的同桌,是个学霸。
然而,在那个“屌丝”一词还未发明出来的年代,我二人交流内容仅仅停留在
“内个,昨天物理题借我看看,就看看步骤,不直接抄”(白眼)这种尊严全无的对话(白眼)(白眼)
这部剧如此地贴近高中真实生活,以至于一帮像我一样的八零后纷纷开始回忆青葱时代的种种。
每个班里都有“为了成绩不择手段的人”;“爱巴结老师的人”“男胖墩or女胖墩(长大后瘦下来全是潜力股啊!摔!)”“天天上课睡觉还能考前几的学霸”“篮球快长在手上的渣技术男同学们”“臭美的伪文艺少女们”。。。
当然,还有默默无闻如我一样的外表文静,内心翻涌的乖孩子们(微笑)
我们都在剧中找自己。
找到了,又如何呢?
如果给你一次机会,就能过的更精彩,没有遗憾么?
我不知道,也许还会选理科吧,懒得死记硬背。
也许还是理综不及格,那也愿意。反正我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可以给理综背分儿。赫赫
看到耿耿去找洛枳的时候,耿耿穿整身校服,洛枳穿自己的牛仔裤上身配校服的那一瞬间,仿佛是哈利波特被拉进了汤姆里德尔的日记一样,被拉回了记忆中。
在那个不许留长发,不许戴首饰,不许穿好看衣服的学校里,进入高年级后比拼裤子成了一股暗流。又不能穿出圈,又不能输,又要配校服不怂。。难为死了这些土土的孩子们。
余淮像太阳,路星河像月亮。你会选谁呢?
看到分文理的那一集,真是心酸。老师说得对,那就是长大之后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而又残酷得世界。
当年的小悸动小情感,真的是比什么都重呢,情窦初开的小男孩小女孩们,除了每天回家写作业睡觉,其余时间都在一起,又有多少人能成熟到可以驾驭自己的感情呢?
哎呀,这就是青春,多少年以后明白,即使有遗憾,也是没有办法的呢,我们都会在那个迷茫的阶段更加在乎前途。
如果能再给现在的自己一次机会,是否可以回到那时候去完成未尽的心愿,说出不敢开口的那句话,对喜欢的人明目张胆的关心,管他呢,反正不做会后悔,做了也没人能把你怎么样,对吧。然而,当初的我们,并没有这种勇气。
真是羡慕正值青春的孩子们,你们拥有的正是我们用什么都换不回来的。。。
能不能跟你在乎的人一直走下去,靠的不是这一天两天的感情,看的是你将来能不能配得上他!啊,多么痛的领悟…为什么我们不能喜欢谁就和谁在一起,喜欢干什么就一直干什么呢?有时候,这个世界真的是要跟我们作对啊!谁说遗憾就是美,能让老娘不遗憾不是更好么?!
这篇文章我是断断续续写的,有在赶去上班的地铁上突发奇想的感悟,也有在夜深人静时候辗转反侧的唏嘘。
不知为什么,看了这么多青春题材的,只有这一部最能唤起我的共鸣。
剧中的辅导书,可以说都买过,但是都没做完。呵呵呵。
看微博评论说,路星河喜欢耿耿全世界都知道,而余淮喜欢耿耿只有路星河知道。
可是怎么办,就是喜欢余淮啊,哪怕他迟迟不表白。
就这种颜值、这种智商的,给你摸头杀,擦泪杀,你受得了?
其实男生不表白也是可以的,女生使出全身解数暗示就好了呀!
暗示
暗示
暗示
暗示
呵呵还是暗示,给你推到墙边,呵呵呵终于挤出点儿牙膏沫
看到17集,真的不能说,耿耿真的不喜欢路星河么?喜欢,只是没那么强烈,另一种喜欢。
王栎鑫也真是牛,我还在上高中的时候,他就火的不行。那时候还是边写作业边听广播的年代!就记得听他在某档节目中说自己其实还挺喜欢学习的~~~那还是八年前的事儿了。
人家现在照样演高中生,娃娃脸简直是可怕。
作为一个资深娃娃脸,深深地为这个群体感到骄傲呢!
讲真,王栎鑫演技也是棒!
为什么之前的青春剧就拍不出来这种真实的感觉呢?是之前的演员跟导演都没上过真实的高中么?费解。
笑的太青春了,想破头也想不出比他更适合演这个角色的人,还能保证我们这些老去的80后能认识、认可,给选角导演手动点个赞。
2016/6/10
β离开,去移民北京参加高考,简单转文。
离别的酒桌上,三个女孩将各奔东西的离情演绎得青涩又炽烈,非常有代入感。
给老娘这个毕业多年的已婚妇女看哭了。
是啊,青春不就是一个连一个的烦恼,加停不下脚步的离别组成的么。
今天你走,明天我离开。
我们抱在一起哭,撕心裂肺,难舍难离。仿佛离开了彼此,我们再也不会爱了,不会再有像你一样好的朋友。
久而久之,我们仿佛再也不能和谁有如此深厚的友情了,我们经不起分别之痛,再也不想一次次的擦干眼泪,送你离开,也就渐渐地不会在开始一段友情时投入太多。
可喜,又可悲。
这部剧里面的,每一段相遇都很精彩。我相信电视剧只是没有机会逐一展开描述——洛枳和盛淮南,周末和简单,β跟徐延亮。。。想去看看小说,看看他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样的内心活动,想以一个不再青涩年轻的心态去体会他们的烦恼,多么单纯的烦恼。
长大后,我们仍旧有停不下来的烦恼,然而这些烦恼早已更加世俗、复杂甚至龌龊。
那时候的烦恼或许是妈妈要你出国,你担心不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哪怕连彼此的心意都没有坦白过。你并不知道这份坚持最终能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结果,也并不知道你们未来会不会在一起,但对于那时候的你来说,那就是最大的事,最应该坚持的事,如果放弃了会后悔一辈子的事。
我是一个自控力很强的孩子,所以很遗憾的是,从小没说过什么忤逆长辈的话,也从来都是顺着父母的决定,不敢有拒绝或反对。如果可以,我要劝一劝十几岁的女孩们,还是要有自己的坚持,凡事不要只有想法而无行动。只要不出格不犯法,尽量不要给自己留下会后悔的遗憾。毕竟,人一辈子能年轻几回呢?做了后悔和不做后悔,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体验。而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把自己困在了“做了会后悔,会影响前途”的桎梏中。
这便是我最后悔的事。
上学时并不聪明的我,顺理成章的在这部剧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情节也是如此巧合的一致——我的同桌,是个学霸。
然而,在那个“屌丝”一词还未发明出来的年代,我二人交流内容仅仅停留在
“内个,昨天物理题借我看看,就看看步骤,不直接抄”(白眼)这种尊严全无的对话(白眼)(白眼)
![]() |
这部剧如此地贴近高中真实生活,以至于一帮像我一样的八零后纷纷开始回忆青葱时代的种种。
每个班里都有“为了成绩不择手段的人”;“爱巴结老师的人”“男胖墩or女胖墩(长大后瘦下来全是潜力股啊!摔!)”“天天上课睡觉还能考前几的学霸”“篮球快长在手上的渣技术男同学们”“臭美的伪文艺少女们”。。。
当然,还有默默无闻如我一样的外表文静,内心翻涌的乖孩子们(微笑)
![]() |
我们都在剧中找自己。
找到了,又如何呢?
如果给你一次机会,就能过的更精彩,没有遗憾么?
我不知道,也许还会选理科吧,懒得死记硬背。
也许还是理综不及格,那也愿意。反正我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可以给理综背分儿。赫赫
![]() |
看到耿耿去找洛枳的时候,耿耿穿整身校服,洛枳穿自己的牛仔裤上身配校服的那一瞬间,仿佛是哈利波特被拉进了汤姆里德尔的日记一样,被拉回了记忆中。
在那个不许留长发,不许戴首饰,不许穿好看衣服的学校里,进入高年级后比拼裤子成了一股暗流。又不能穿出圈,又不能输,又要配校服不怂。。难为死了这些土土的孩子们。
![]() |
余淮像太阳,路星河像月亮。你会选谁呢?
看到分文理的那一集,真是心酸。老师说得对,那就是长大之后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而又残酷得世界。
当年的小悸动小情感,真的是比什么都重呢,情窦初开的小男孩小女孩们,除了每天回家写作业睡觉,其余时间都在一起,又有多少人能成熟到可以驾驭自己的感情呢?
哎呀,这就是青春,多少年以后明白,即使有遗憾,也是没有办法的呢,我们都会在那个迷茫的阶段更加在乎前途。
如果能再给现在的自己一次机会,是否可以回到那时候去完成未尽的心愿,说出不敢开口的那句话,对喜欢的人明目张胆的关心,管他呢,反正不做会后悔,做了也没人能把你怎么样,对吧。然而,当初的我们,并没有这种勇气。
真是羡慕正值青春的孩子们,你们拥有的正是我们用什么都换不回来的。。。
![]() |
![]() |
![]() |
能不能跟你在乎的人一直走下去,靠的不是这一天两天的感情,看的是你将来能不能配得上他!啊,多么痛的领悟…为什么我们不能喜欢谁就和谁在一起,喜欢干什么就一直干什么呢?有时候,这个世界真的是要跟我们作对啊!谁说遗憾就是美,能让老娘不遗憾不是更好么?!
![]() |
这篇文章我是断断续续写的,有在赶去上班的地铁上突发奇想的感悟,也有在夜深人静时候辗转反侧的唏嘘。
不知为什么,看了这么多青春题材的,只有这一部最能唤起我的共鸣。
剧中的辅导书,可以说都买过,但是都没做完。呵呵呵。
看微博评论说,路星河喜欢耿耿全世界都知道,而余淮喜欢耿耿只有路星河知道。
可是怎么办,就是喜欢余淮啊,哪怕他迟迟不表白。
![]() |
![]() |
![]() |
就这种颜值、这种智商的,给你摸头杀,擦泪杀,你受得了?
其实男生不表白也是可以的,女生使出全身解数暗示就好了呀!
暗示
![]() |
暗示
![]() |
暗示
![]() |
暗示
![]() |
呵呵还是暗示,给你推到墙边,呵呵呵终于挤出点儿牙膏沫
![]() |
看到17集,真的不能说,耿耿真的不喜欢路星河么?喜欢,只是没那么强烈,另一种喜欢。
王栎鑫也真是牛,我还在上高中的时候,他就火的不行。那时候还是边写作业边听广播的年代!就记得听他在某档节目中说自己其实还挺喜欢学习的~~~那还是八年前的事儿了。
人家现在照样演高中生,娃娃脸简直是可怕。
作为一个资深娃娃脸,深深地为这个群体感到骄傲呢!
讲真,王栎鑫演技也是棒!
为什么之前的青春剧就拍不出来这种真实的感觉呢?是之前的演员跟导演都没上过真实的高中么?费解。
![]() |
![]() |
![]() |
![]() |
![]() |
笑的太青春了,想破头也想不出比他更适合演这个角色的人,还能保证我们这些老去的80后能认识、认可,给选角导演手动点个赞。
2016/6/10
β离开,去移民北京参加高考,简单转文。
离别的酒桌上,三个女孩将各奔东西的离情演绎得青涩又炽烈,非常有代入感。
给老娘这个毕业多年的已婚妇女看哭了。
是啊,青春不就是一个连一个的烦恼,加停不下脚步的离别组成的么。
今天你走,明天我离开。
我们抱在一起哭,撕心裂肺,难舍难离。仿佛离开了彼此,我们再也不会爱了,不会再有像你一样好的朋友。
久而久之,我们仿佛再也不能和谁有如此深厚的友情了,我们经不起分别之痛,再也不想一次次的擦干眼泪,送你离开,也就渐渐地不会在开始一段友情时投入太多。
可喜,又可悲。
这部剧里面的,每一段相遇都很精彩。我相信电视剧只是没有机会逐一展开描述——洛枳和盛淮南,周末和简单,β跟徐延亮。。。想去看看小说,看看他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样的内心活动,想以一个不再青涩年轻的心态去体会他们的烦恼,多么单纯的烦恼。
长大后,我们仍旧有停不下来的烦恼,然而这些烦恼早已更加世俗、复杂甚至龌龊。
那时候的烦恼或许是妈妈要你出国,你担心不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哪怕连彼此的心意都没有坦白过。你并不知道这份坚持最终能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结果,也并不知道你们未来会不会在一起,但对于那时候的你来说,那就是最大的事,最应该坚持的事,如果放弃了会后悔一辈子的事。
我是一个自控力很强的孩子,所以很遗憾的是,从小没说过什么忤逆长辈的话,也从来都是顺着父母的决定,不敢有拒绝或反对。如果可以,我要劝一劝十几岁的女孩们,还是要有自己的坚持,凡事不要只有想法而无行动。只要不出格不犯法,尽量不要给自己留下会后悔的遗憾。毕竟,人一辈子能年轻几回呢?做了后悔和不做后悔,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体验。而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把自己困在了“做了会后悔,会影响前途”的桎梏中。
这便是我最后悔的事。
-
七号指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04 16: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