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电影:看完这部剧,会让你对生活用品产生“幻想”
相信追剧的朋友都听说过一个词——
入坑。
对于很多完结遥遥无期的大部头剧集来说,
等待更新的日子就像深陷在一个望不见底儿的巨坑之中。
特别是对一些急性子的人来说,内心煎熬简直要命。
难怪老司机们在安利一部新剧的时候总不忘加一句:
追剧有风险,入坑需谨慎。
当然,在浩如烟海的英剧、美剧中也有一类特别的存在,
完全不会让观众产生这样的入坑困扰——迷你剧。
比如常年霸占IMDB电视剧高分榜榜首的《兄弟连》,就是一部十集迷你剧。
和长篇剧集相比,迷你剧的特点十分明了,短。
而由于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这类剧集一般节奏明快,剧情紧凑集中。
所以对于时间不够充裕或者性子比较急的剧迷来说,它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我要给你们推荐的正是一部优质的科幻迷你剧——《迷之屋》(失落的房间)
本剧集于2006年12月在美国科幻频道(SCI FI)开播,总片长270分钟,
相当于两到三个电影。
而且高潮迭起、环环相扣,一口气看完绝不费劲。
豆瓣评分8.5。
IMDB评分8.3。
国内外的观众看完之后的感受颇为相似,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意犹未尽。
豆瓣网友@jin——
为何拍成迷你剧啊
IMDB网友@orlyrocks——
棒呆了的迷你剧,赶紧回归啊!!!
坦白说,同为科幻剧,
《迷之屋》的脑洞与前两天给你们推荐的《瑞克和莫蒂》简直不能比。
什么外星生物、人工智能、宇宙飞船,统统没有。
各种烧钱的大场面特效更是想都不要想。
《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
那它到底玩出了什么花样,以至于让不少看过的观众欲罢不能?
不废话,这就给你们揭秘。
剧集的男主角米勒(彼得•克劳斯饰)原本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警察。
他离了婚。
目前正和前妻争夺抚养权。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他的女儿安娜。
父女之间话不多,但也足够温馨。
直到一件诡异的命案发生了。
死者全身被烧焦,但衣服却丝毫没有任何接触过火的痕迹。
而这种离奇的死法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早在若干年以前就有过先例。
且该案至今仍未告破。
米勒在追查此案的过程中,发现蹊跷越来越多。
最终所有矛头都指向一把汽车旅馆的钥匙。
几经波折,
钥匙终于落入警官米勒之手。
然而谜团却并没有就此解开,整个案件反而更加扑朔迷离。
原来,这把钥匙并不简单,它可以打开任何的门。
门的另一侧,是一个神秘的十号房间。
而当你在房间内再次开门——
可以被传送到世界上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这样的设定,很容易让人想到《多啦A梦》中的任意门。
从功能上来看两者也确实很像。
当然,对于哆啦A梦来说任意门只是它众多道具中的一件。
在《迷之屋》中,这扇神奇的门也只是冰山一角。
那个永远没有确定位置的10号房间,才是剧情的关键。
这个房间中的设施看似和其他旅馆的房间并没有什么差别。
但实际上,其中所有的“物品”,都有着神奇的功效——
前面提到的诡异命案,被害人就死于从房间中拿出的一支笔:
雨伞可以让别人以为他们认识你:
锉刀可以让人当场昏厥:
手表可以用来煮蛋:
用梳子梳头可以让时间停滞。
这些带着特异功能的物品总数超过100。
至于它们的来源,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
有人认为是宇宙的某处出了问题,它们来自于另一个时空。
也有人认为它们是上帝尸体的碎片。
毋庸置疑的是这些“物品”拥有着强大的超自然力量,
它们能轻而易举地唤起人类追寻的渴望。
因此,房间刚刚被发现时,其中的“物品”就几乎全部被带了出来,如今散落各地。
“教会”“联盟”等多个利益集团为了争夺“物品”,不择手段。
男主角手中的房间钥匙,无疑是最有用、最关键的“物品”之一。
谁拿着它,就像拿着一个烫手的山芋,很容易让自己成为猎杀的对象。
果然,米勒的女儿安娜很快被“物品”争夺者绑架了。
为了逃脱绑匪的控制,安娜不慎走入10号房间。
而当房间的门再次被米勒打开的时候,却早已不见女儿的身影。
为了寻找女儿,他不得不开始收集那神秘房间里的“物品”。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房间的秘密开始渐渐浮出水面......
由于剧中涉及大量的线索追踪和环环相扣的推理,
你也可以把《迷之屋》当做一部悬疑剧或探案剧来看。
只不过与一般的悬疑剧相比,本片更有趣。
它的引人入胜,不仅和情节紧凑烧脑有关,
也离不开那些看似处理得漫不经心的小把戏。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有“趋新”、“好奇”的特点。
而那些“完全确实的情境(无新奇、无惊奇、无挑战)”是极少引起兴趣或维持兴趣的。
所以在电影中不断给出新的东西,或者给予观众一个新的视角显得尤为重要。
在一般的悬疑片中,这种新来自新的信息点的加入。
而在主流的科幻电影中,这种“新”来源于构造一个全新的世界或世界观。
《阿凡达》
而本片的新,很不一样。
眼镜、锉刀、手表、钢笔、雨伞,这些本来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
按理说毫无新意可言,但当你把眼镜和灭火联系在一块,
把剪刀和哈利﹒波特的魔杖联系在一块,
新意便产生了。
这些平日习以为常的事物经过艺术加工,顿时变得生气勃勃。
甚至会让我们忍不住去重新审视身边的这些物件。
而在形式主义学者什克洛夫斯基看来,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生活的感觉,
就是破坏“习惯成自然”,重新唤起生活中事物的“新意”。
从这个角度看,本片和星爷变成牙膏、电饭煲的《百变星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百变星君》
而剧中各种组织和个人对于这些本来很平常的“物品”的疯狂追逐,
无疑也具有一定的隐喻意味。
手表和可以煮蛋的手表,闹钟和可以让铜升华的闹钟——
它们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人们在追逐“物品”的时候是真的看中了它附加的奇葩功能么?
显然不是。
对于一些人来说,信仰太脆弱,
于是只能借助假想的与“神”相关的“物品”来寻找安慰。
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追逐“物品”就是追逐力量和控制。
当然也有很多人在追逐的过程中甚至忘了自己为什么追逐,
也有些人在追逐到手之后让“物品”成为生活本身。
当米勒找到“物品”持有者之后,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它是我的全部。
没错,剧中那些享有“物品”的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幸福的。
除了“物品”,他们的人生一片荒芜。
所以其实剧中的“物品”可以置换成现实生活中一切我们苦苦追寻,
但其本身却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比如金钱,比如权力。
《欢乐颂》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些东西没有意义。
它们有意义,只不过在我看来只有和“人”或“人的情感”产生交互才有意义。
就像《迷之屋》中,米勒到最后拥有了很多“物品”,
但这些“物品”只是为了救他的女儿。
初中的时候相信很多人就学过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会制造工具。
《迷之屋》中的所有“物品”从象征意义上看都是人类制造的工具。
金钱也一样。
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但永远不该成为生活本身。
对话框回复“谜之屋”,就有B站链接。
入坑。
对于很多完结遥遥无期的大部头剧集来说,
等待更新的日子就像深陷在一个望不见底儿的巨坑之中。
特别是对一些急性子的人来说,内心煎熬简直要命。
![]() |
难怪老司机们在安利一部新剧的时候总不忘加一句:
追剧有风险,入坑需谨慎。
当然,在浩如烟海的英剧、美剧中也有一类特别的存在,
完全不会让观众产生这样的入坑困扰——迷你剧。
比如常年霸占IMDB电视剧高分榜榜首的《兄弟连》,就是一部十集迷你剧。
![]() |
和长篇剧集相比,迷你剧的特点十分明了,短。
而由于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这类剧集一般节奏明快,剧情紧凑集中。
所以对于时间不够充裕或者性子比较急的剧迷来说,它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我要给你们推荐的正是一部优质的科幻迷你剧——《迷之屋》(失落的房间)
![]() |
本剧集于2006年12月在美国科幻频道(SCI FI)开播,总片长270分钟,
相当于两到三个电影。
而且高潮迭起、环环相扣,一口气看完绝不费劲。
豆瓣评分8.5。
![]() |
IMDB评分8.3。
![]() |
国内外的观众看完之后的感受颇为相似,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意犹未尽。
豆瓣网友@jin——
为何拍成迷你剧啊
![]() |
IMDB网友@orlyrocks——
棒呆了的迷你剧,赶紧回归啊!!!
![]() |
坦白说,同为科幻剧,
《迷之屋》的脑洞与前两天给你们推荐的《瑞克和莫蒂》简直不能比。
什么外星生物、人工智能、宇宙飞船,统统没有。
各种烧钱的大场面特效更是想都不要想。
![]() |
《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
那它到底玩出了什么花样,以至于让不少看过的观众欲罢不能?
不废话,这就给你们揭秘。
剧集的男主角米勒(彼得•克劳斯饰)原本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警察。
![]() |
他离了婚。
目前正和前妻争夺抚养权。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他的女儿安娜。
![]() |
父女之间话不多,但也足够温馨。
直到一件诡异的命案发生了。
死者全身被烧焦,但衣服却丝毫没有任何接触过火的痕迹。
![]() |
而这种离奇的死法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早在若干年以前就有过先例。
且该案至今仍未告破。
![]() |
米勒在追查此案的过程中,发现蹊跷越来越多。
最终所有矛头都指向一把汽车旅馆的钥匙。
![]() |
几经波折,
钥匙终于落入警官米勒之手。
然而谜团却并没有就此解开,整个案件反而更加扑朔迷离。
原来,这把钥匙并不简单,它可以打开任何的门。
门的另一侧,是一个神秘的十号房间。
![]() |
而当你在房间内再次开门——
可以被传送到世界上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这样的设定,很容易让人想到《多啦A梦》中的任意门。
从功能上来看两者也确实很像。
![]() |
当然,对于哆啦A梦来说任意门只是它众多道具中的一件。
在《迷之屋》中,这扇神奇的门也只是冰山一角。
那个永远没有确定位置的10号房间,才是剧情的关键。
这个房间中的设施看似和其他旅馆的房间并没有什么差别。
但实际上,其中所有的“物品”,都有着神奇的功效——
前面提到的诡异命案,被害人就死于从房间中拿出的一支笔:
![]() |
雨伞可以让别人以为他们认识你:
![]() |
锉刀可以让人当场昏厥:
![]() |
手表可以用来煮蛋:
![]() |
用梳子梳头可以让时间停滞。
![]() |
这些带着特异功能的物品总数超过100。
至于它们的来源,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
有人认为是宇宙的某处出了问题,它们来自于另一个时空。
也有人认为它们是上帝尸体的碎片。
![]() |
毋庸置疑的是这些“物品”拥有着强大的超自然力量,
它们能轻而易举地唤起人类追寻的渴望。
因此,房间刚刚被发现时,其中的“物品”就几乎全部被带了出来,如今散落各地。
“教会”“联盟”等多个利益集团为了争夺“物品”,不择手段。
![]() |
男主角手中的房间钥匙,无疑是最有用、最关键的“物品”之一。
谁拿着它,就像拿着一个烫手的山芋,很容易让自己成为猎杀的对象。
果然,米勒的女儿安娜很快被“物品”争夺者绑架了。
![]() |
为了逃脱绑匪的控制,安娜不慎走入10号房间。
而当房间的门再次被米勒打开的时候,却早已不见女儿的身影。
为了寻找女儿,他不得不开始收集那神秘房间里的“物品”。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房间的秘密开始渐渐浮出水面......
![]() |
由于剧中涉及大量的线索追踪和环环相扣的推理,
你也可以把《迷之屋》当做一部悬疑剧或探案剧来看。
只不过与一般的悬疑剧相比,本片更有趣。
它的引人入胜,不仅和情节紧凑烧脑有关,
也离不开那些看似处理得漫不经心的小把戏。
![]() |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有“趋新”、“好奇”的特点。
而那些“完全确实的情境(无新奇、无惊奇、无挑战)”是极少引起兴趣或维持兴趣的。
所以在电影中不断给出新的东西,或者给予观众一个新的视角显得尤为重要。
在一般的悬疑片中,这种新来自新的信息点的加入。
而在主流的科幻电影中,这种“新”来源于构造一个全新的世界或世界观。
![]() |
《阿凡达》
而本片的新,很不一样。
眼镜、锉刀、手表、钢笔、雨伞,这些本来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
按理说毫无新意可言,但当你把眼镜和灭火联系在一块,
![]() |
把剪刀和哈利﹒波特的魔杖联系在一块,
![]() |
新意便产生了。
这些平日习以为常的事物经过艺术加工,顿时变得生气勃勃。
甚至会让我们忍不住去重新审视身边的这些物件。
而在形式主义学者什克洛夫斯基看来,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生活的感觉,
就是破坏“习惯成自然”,重新唤起生活中事物的“新意”。
从这个角度看,本片和星爷变成牙膏、电饭煲的《百变星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
《百变星君》
而剧中各种组织和个人对于这些本来很平常的“物品”的疯狂追逐,
无疑也具有一定的隐喻意味。
手表和可以煮蛋的手表,闹钟和可以让铜升华的闹钟——
![]() |
它们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人们在追逐“物品”的时候是真的看中了它附加的奇葩功能么?
显然不是。
对于一些人来说,信仰太脆弱,
于是只能借助假想的与“神”相关的“物品”来寻找安慰。
![]() |
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追逐“物品”就是追逐力量和控制。
![]() |
当然也有很多人在追逐的过程中甚至忘了自己为什么追逐,
也有些人在追逐到手之后让“物品”成为生活本身。
当米勒找到“物品”持有者之后,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它是我的全部。
![]() |
没错,剧中那些享有“物品”的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幸福的。
除了“物品”,他们的人生一片荒芜。
![]() |
所以其实剧中的“物品”可以置换成现实生活中一切我们苦苦追寻,
但其本身却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比如金钱,比如权力。
![]() |
《欢乐颂》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些东西没有意义。
它们有意义,只不过在我看来只有和“人”或“人的情感”产生交互才有意义。
就像《迷之屋》中,米勒到最后拥有了很多“物品”,
但这些“物品”只是为了救他的女儿。
![]() |
初中的时候相信很多人就学过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会制造工具。
《迷之屋》中的所有“物品”从象征意义上看都是人类制造的工具。
金钱也一样。
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但永远不该成为生活本身。
对话框回复“谜之屋”,就有B站链接。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