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用身体和画笔感受百年老宅 2016-05-23 善馀营造
善馀画室,是活化善馀空间的重要方向
传承和延续原本谭氏第四代后人的画室,
让我们一同用画笔来感受这座百年老宅。
上周日,我们迎来几位对活动感兴趣的朋友们一同来在善馀堂里画画写生。
写生活动前,由成员朝伟进行全程导赏,讲解谭屋的历史背景以及播放宣传片,让大家对于善馀故事有基础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开始,首先在善馀画室进行半个小时的练习,主要大家找感觉,感受善馀画室的古色古香,Bella和燎原导师分别给大家讲解了写生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构图、透视,该怎么看一件物体,如何抓笔等等。并且利用实物进行展示。刚开始,大家都无动于衷,不知如何下笔是好,毕竟大家缺乏基本功,通过指导,大家慢慢找出了感觉。我们首先建了个微信群,把善馀堂照片发到群里,让大家挑选自己喜欢的进行临摹,两位导师分别在旁边进行指导。
五十分钟的户外写生,根据自己来找感觉,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片地方来描画,也许平时大家不会注意到太多有趣的地方,但通过绘画,你会发现很多细节。同学们坐落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创作。绘画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只是一个彼此的沟通,细细地体会这座老宅给自己带来的情谊。
活动结束后,两位导师组织了一个简短的分享会,以三个问题为主展开分享,大家各有见解。
1、到底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来刻画?
2、到底这片地方给自己带来什么独特的情感?
3、通过怎样的形式来刻画?
与者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故事,从一开始无动于衷、无从下手,到最后大家都融入到当中,找到自己的感觉。
慧珍选择了画窗角的位置,因为坐在天井里感觉到那里有风从那个地方吹进来,很舒服,二楼的窗台的盆栽和顶楼的树木被风吹起摇曳,很宁静很美。
育君说,“我爸是做建材的,所以家里很多石材,我对这些东西特别有熟悉亲切,这里最吸引我的就是这几根罗马柱。” 第一次练习写生,没什么技巧,只能照着照片画,结果总感觉没有什么灵性。后来,指导写生的老师跟我们说了,写生最重要的就是一个透视。在我看来是一种视觉的再现,我一开始觉得缺少的或许就是一种仿佛眼睛的真实感,就如同平面是表达不了立体的美。在真正写生的时候,我选取了正面罗马式柱子来画。为什么?它现在很沧桑,却饱含了100年的历史,在百年前是多么先进优美的建筑艺术。在中国传统建筑印象中看到法国的建艺,是跟吸引人的。
一张纸,一支笔,席地而坐,在这座充满历史痕迹的古宅中进行写生创作,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约束,也没有喧嚣,思你所想,画你所见,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宁静。键荛画了天井里的一棵仙人掌,是因为在整座古宅中到处都是青砖红瓦,但是在这样一个角落放着一棵生长的仙人掌,这似乎代表着这座老宅顽强的生命力。和被世人遗忘在角落的现状刚好仙人掌与飘摇百年风雨的谭屋交相辉映。
锦灵说:其实,我一开始对善馀堂的印象只是一种古宅的映射。但当我真正来到它的面前,聆听它曾有过的那段关于日本人在善馀堂设立慰安所的故事时,我的神经马上被触发了。就在那时,我笃定那些被迫做慰安妇的女人就是这栋古宅其中的一个灵魂所在,所以我选择了门厅,希望在这个地方呈现出她们歌舞升平后的哀伤。也许这就是我对善馀堂的情之所至。
导师叶燎原:
“绘画只是一个工具,它让我们更好的观察,感受谭屋。”此次写生过程中,问及他们为何会选择画这个场景的时候,他们的回答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或因为那个角落是风吹来的地方,喜欢那处风的温度与那种舒适的感觉。或是因为那柱脚与平台,把思绪带回了明国,脑海中的那个舞女在画纸上隐约浮现,或是因为喜欢好那一株逆境中的仙人掌与飘摇百年风雨的谭屋交相辉映……写生的魅力并不在于你的画笔能把画面完完整整的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像此次的写生者一样,在写生的过程当中你能用身体去感受这个空间,你的目光能穿越时间的屏障,你的思想能突破空间的限制,到达更远的地方。
而通过这次写生活动,我们也更加细致的去观察谭屋,看它一砖一瓦。我们也更加真切的去感受谭屋,空间与历史。更重要的是,在次之后,我们更加迫切的感受到了谭屋的魅力与价值,我们应该去珍惜她,保护她。
Bella:
目前,绘画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绘画因科技的高度发达和一些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被很多人诊断为“即将消失”或“没有存在的必要”、“落伍”、“老土”等。绘画怎么了?她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吗?如果有,其意义又是什么呢?绘画只是一种行业,以绘画的名义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似乎更风光一些,美好的物质生活人人向往。但我认为,绘画的意义不应是这样的,我们要以一双单纯审美的或艺术的眼睛去看,获得真正的评价,我认为至少有这一点在当代不应被淡忘:绘画的意义在于交流。人之所以要从事绘画,是为了达到交流。绘画是一种艺术表达,表达人之欲表达,告诉他人之表达,和他人产生交流。这点起码是很重要的。陶盆上画一些图案,告诉别人自己对纹样的喜好。绘画作为抒情手段时,更是直接地要告诉别人他所感所想的。在人需要交流的时候,绘画便有交流的重要意义,在古代如此,当代更如此。绘画本身永无终点,她总是将一个人送向人生的终点,便又去开头的地方领另一个人,只有人放弃她,她永不会放弃人。
感谢来参观及参与活动的朋友们,
希望下一次能看见你。
本周末5.29 拼装模型工作坊等着你!
详情请查看原文链接。
期待任何形式的支持
详询主理人微信zhangyingjun1006
![]() |
传承和延续原本谭氏第四代后人的画室,
让我们一同用画笔来感受这座百年老宅。
![]() |
上周日,我们迎来几位对活动感兴趣的朋友们一同来在善馀堂里画画写生。
写生活动前,由成员朝伟进行全程导赏,讲解谭屋的历史背景以及播放宣传片,让大家对于善馀故事有基础的认识和了解。
![]() |
活动开始,首先在善馀画室进行半个小时的练习,主要大家找感觉,感受善馀画室的古色古香,Bella和燎原导师分别给大家讲解了写生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构图、透视,该怎么看一件物体,如何抓笔等等。并且利用实物进行展示。刚开始,大家都无动于衷,不知如何下笔是好,毕竟大家缺乏基本功,通过指导,大家慢慢找出了感觉。我们首先建了个微信群,把善馀堂照片发到群里,让大家挑选自己喜欢的进行临摹,两位导师分别在旁边进行指导。
![]() |
![]() |
![]() |
五十分钟的户外写生,根据自己来找感觉,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片地方来描画,也许平时大家不会注意到太多有趣的地方,但通过绘画,你会发现很多细节。同学们坐落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创作。绘画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只是一个彼此的沟通,细细地体会这座老宅给自己带来的情谊。
![]() |
![]() |
活动结束后,两位导师组织了一个简短的分享会,以三个问题为主展开分享,大家各有见解。
1、到底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来刻画?
2、到底这片地方给自己带来什么独特的情感?
3、通过怎样的形式来刻画?
与者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故事,从一开始无动于衷、无从下手,到最后大家都融入到当中,找到自己的感觉。
![]() |
慧珍选择了画窗角的位置,因为坐在天井里感觉到那里有风从那个地方吹进来,很舒服,二楼的窗台的盆栽和顶楼的树木被风吹起摇曳,很宁静很美。
![]() |
育君说,“我爸是做建材的,所以家里很多石材,我对这些东西特别有熟悉亲切,这里最吸引我的就是这几根罗马柱。” 第一次练习写生,没什么技巧,只能照着照片画,结果总感觉没有什么灵性。后来,指导写生的老师跟我们说了,写生最重要的就是一个透视。在我看来是一种视觉的再现,我一开始觉得缺少的或许就是一种仿佛眼睛的真实感,就如同平面是表达不了立体的美。在真正写生的时候,我选取了正面罗马式柱子来画。为什么?它现在很沧桑,却饱含了100年的历史,在百年前是多么先进优美的建筑艺术。在中国传统建筑印象中看到法国的建艺,是跟吸引人的。
![]() |
一张纸,一支笔,席地而坐,在这座充满历史痕迹的古宅中进行写生创作,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约束,也没有喧嚣,思你所想,画你所见,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宁静。键荛画了天井里的一棵仙人掌,是因为在整座古宅中到处都是青砖红瓦,但是在这样一个角落放着一棵生长的仙人掌,这似乎代表着这座老宅顽强的生命力。和被世人遗忘在角落的现状刚好仙人掌与飘摇百年风雨的谭屋交相辉映。
锦灵说:其实,我一开始对善馀堂的印象只是一种古宅的映射。但当我真正来到它的面前,聆听它曾有过的那段关于日本人在善馀堂设立慰安所的故事时,我的神经马上被触发了。就在那时,我笃定那些被迫做慰安妇的女人就是这栋古宅其中的一个灵魂所在,所以我选择了门厅,希望在这个地方呈现出她们歌舞升平后的哀伤。也许这就是我对善馀堂的情之所至。
![]() |
导师叶燎原:
“绘画只是一个工具,它让我们更好的观察,感受谭屋。”此次写生过程中,问及他们为何会选择画这个场景的时候,他们的回答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或因为那个角落是风吹来的地方,喜欢那处风的温度与那种舒适的感觉。或是因为那柱脚与平台,把思绪带回了明国,脑海中的那个舞女在画纸上隐约浮现,或是因为喜欢好那一株逆境中的仙人掌与飘摇百年风雨的谭屋交相辉映……写生的魅力并不在于你的画笔能把画面完完整整的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像此次的写生者一样,在写生的过程当中你能用身体去感受这个空间,你的目光能穿越时间的屏障,你的思想能突破空间的限制,到达更远的地方。
而通过这次写生活动,我们也更加细致的去观察谭屋,看它一砖一瓦。我们也更加真切的去感受谭屋,空间与历史。更重要的是,在次之后,我们更加迫切的感受到了谭屋的魅力与价值,我们应该去珍惜她,保护她。
Bella:
目前,绘画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绘画因科技的高度发达和一些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被很多人诊断为“即将消失”或“没有存在的必要”、“落伍”、“老土”等。绘画怎么了?她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吗?如果有,其意义又是什么呢?绘画只是一种行业,以绘画的名义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似乎更风光一些,美好的物质生活人人向往。但我认为,绘画的意义不应是这样的,我们要以一双单纯审美的或艺术的眼睛去看,获得真正的评价,我认为至少有这一点在当代不应被淡忘:绘画的意义在于交流。人之所以要从事绘画,是为了达到交流。绘画是一种艺术表达,表达人之欲表达,告诉他人之表达,和他人产生交流。这点起码是很重要的。陶盆上画一些图案,告诉别人自己对纹样的喜好。绘画作为抒情手段时,更是直接地要告诉别人他所感所想的。在人需要交流的时候,绘画便有交流的重要意义,在古代如此,当代更如此。绘画本身永无终点,她总是将一个人送向人生的终点,便又去开头的地方领另一个人,只有人放弃她,她永不会放弃人。
![]() |
感谢来参观及参与活动的朋友们,
希望下一次能看见你。
本周末5.29 拼装模型工作坊等着你!
详情请查看原文链接。
![]() |
![]() |
期待任何形式的支持
详询主理人微信zhangyingjun1006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