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国画四
上一次课老师在评讲作业时说我的手比较稳,不管是粗线条还是细线条,缺点是在在一幅画中粗细、墨的浓淡没有掌握好以致于整体没有层次感,太贫。这一次课,之前的作业难度最大,对细线的要求颇高,我的作业老师还未评讲我自己也知道了几分。线条比较生涉硬直,手不熟练,心态不稳定,没有全局观,当然和用的墨汁有一定原因。在临摹的过程中也发现,慢慢的用笔会使整个表现都变得柔和飘逸的,以后一定要注意呀。
本周的课是上的写生课,老师先分享了两位大师的作品,第一位叫边寿民,第二位叫老圃,光凭昨天的了解我更喜欢后者。努力回忆一下当时老师讲过的要点。
1、通过线条的粗细、浓淡、笔触表现物体的材质,比如土陶材质的罐子适合粗壮浓墨的线条,而细腻圆融的陶瓷则适合淡雅的细线条;
2、物体配合与色彩呼应,在同一个画面中尤其是相邻的物体需要注意在线条勾勒和色彩的处理,比如一复杂细致另一就简单明了,一色彩浓烈另一就清淡雅致,才能更能体现整个构图,在视觉体验上也会更好。多个物体也需要在配色上讲究相互呼应。主体物体如果需要得到突出可以尝试通过色彩的差别来表现。
这堂课下来重点不是掌握几个技巧,更多的是勇于下笔。开始写生的时候,同学们瞬间沉寂的好几分钟,然后才开始下笔。我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于是下了笔,然后快速的完成了人生第一幅写生作品,我个人认为还是不错的,老师也觉得不错。就是观察太不仔细了,还有就是观察仔细了也画不出来。
本次的作业是写生的作业,兴趣比临摹高了很多。
关于墨,写生用墨汁还好,临摹看来是真的要下手买好的墨块了,青烟、油烟、砚台、朱砂,想想又是钱啊,又是剁手的节奏啊。对了还要买一堆卡纸才行。
本周的课是上的写生课,老师先分享了两位大师的作品,第一位叫边寿民,第二位叫老圃,光凭昨天的了解我更喜欢后者。努力回忆一下当时老师讲过的要点。
1、通过线条的粗细、浓淡、笔触表现物体的材质,比如土陶材质的罐子适合粗壮浓墨的线条,而细腻圆融的陶瓷则适合淡雅的细线条;
2、物体配合与色彩呼应,在同一个画面中尤其是相邻的物体需要注意在线条勾勒和色彩的处理,比如一复杂细致另一就简单明了,一色彩浓烈另一就清淡雅致,才能更能体现整个构图,在视觉体验上也会更好。多个物体也需要在配色上讲究相互呼应。主体物体如果需要得到突出可以尝试通过色彩的差别来表现。
这堂课下来重点不是掌握几个技巧,更多的是勇于下笔。开始写生的时候,同学们瞬间沉寂的好几分钟,然后才开始下笔。我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于是下了笔,然后快速的完成了人生第一幅写生作品,我个人认为还是不错的,老师也觉得不错。就是观察太不仔细了,还有就是观察仔细了也画不出来。
本次的作业是写生的作业,兴趣比临摹高了很多。
关于墨,写生用墨汁还好,临摹看来是真的要下手买好的墨块了,青烟、油烟、砚台、朱砂,想想又是钱啊,又是剁手的节奏啊。对了还要买一堆卡纸才行。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