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花》系列油画作品所想
我总是喜欢白日做梦,眼前幻想一些内心需要的图像,表现自己对当下周遭的精神回应。我想称之为“内心的回响”。
现在互联网的普及让每个人轻易的看到任何图像,图像的大爆炸也是图像的大贬值,人的眼光越来越挑剔,而不能走心的图像也就会被人迅速忘掉。能抓住人心灵的视觉图像必定是“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触动到你的某根神经。
我的油画近作中用花朵形态来作为主体,用以暗示和象征人类的欲望与激情,牡丹花瓣紧凑深藏,百转千回。像绣球一样繁盛,像火焰一样炙烈……牡丹组成的花团既是世俗浓烟的人间美物,也是千百年来,每个人心中不灭的欲念和热情。
在平日,我会收藏大量各种花朵局部图片,再根据自己的臆想、画面的构图来取舍、挪移、重组、拆分这些花朵。画面中花的形象并不是真实的样子,而是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进行重组和取舍之后的形态。这是一种新的生物,是为我所用的资源。
我还将渺小的人影放在画中一隅,类似在空旷的大厅、巨幅的作品前,人只是一群观众而已。而这个场景尤为有意思,人与艺术与自然之间朦胧的关系就这样被具体呈现了。线条的美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显著特质,线条有弹性也有生长,并生长在这人与花的虚拟空间中,或虚或实。它们游弋,它们交织,它们迷茫。它们也许是内心深处对现实的不安,也许是挣扎,也许是沉沦。在以往的画中我把象征希望和热情的红色作为画面的基调。在黑夜般的背景衬托下,那一朵朵红艳的希望之花显得格外耀眼,也象征人类内心永不磨灭的欲望之花。当代艺术也好,传统艺术也罢,笔墨随时代精神而更迭变迁,画家的笔下不仅仅是个人精神世界的流露,也是这个时代候征的注脚。
现在互联网的普及让每个人轻易的看到任何图像,图像的大爆炸也是图像的大贬值,人的眼光越来越挑剔,而不能走心的图像也就会被人迅速忘掉。能抓住人心灵的视觉图像必定是“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触动到你的某根神经。
我的油画近作中用花朵形态来作为主体,用以暗示和象征人类的欲望与激情,牡丹花瓣紧凑深藏,百转千回。像绣球一样繁盛,像火焰一样炙烈……牡丹组成的花团既是世俗浓烟的人间美物,也是千百年来,每个人心中不灭的欲念和热情。
在平日,我会收藏大量各种花朵局部图片,再根据自己的臆想、画面的构图来取舍、挪移、重组、拆分这些花朵。画面中花的形象并不是真实的样子,而是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进行重组和取舍之后的形态。这是一种新的生物,是为我所用的资源。
我还将渺小的人影放在画中一隅,类似在空旷的大厅、巨幅的作品前,人只是一群观众而已。而这个场景尤为有意思,人与艺术与自然之间朦胧的关系就这样被具体呈现了。线条的美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显著特质,线条有弹性也有生长,并生长在这人与花的虚拟空间中,或虚或实。它们游弋,它们交织,它们迷茫。它们也许是内心深处对现实的不安,也许是挣扎,也许是沉沦。在以往的画中我把象征希望和热情的红色作为画面的基调。在黑夜般的背景衬托下,那一朵朵红艳的希望之花显得格外耀眼,也象征人类内心永不磨灭的欲望之花。当代艺术也好,传统艺术也罢,笔墨随时代精神而更迭变迁,画家的笔下不仅仅是个人精神世界的流露,也是这个时代候征的注脚。
![]() |
非花系列 |
![]() |
![]() |
![]() |
![]() |
![]() |
![]() |
![]() |
![]() |
![]() |
来自 豆瓣App
-
李梁油画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3 08: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