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2
换做以前,换做现在,换做除去那几个月之外的时间里,我绝不会选择看这本书。因为太沉重了。
当你已经习惯了自然而然的出入书店这种地方的时候,你的孤独就已是小有成就了。我知道,很多人对于我居然会看书这种事情都持有掉下巴的态度,臣,附议。当时我会买它,是因为我当时内心很黑暗,而我挑书,除了首选看脸,看作家,看名字之外,一定会看序。因为从一个作家的自序里你可以看到的是他对这本书的情感,以及一个作家刨去写故事的能力之外的实实在在的笔风。而"活着"序的每一句话,都很郑重。我犹记得大致这么几句,就是一位真正的作家只为自己的内心写作,因为内心会告诉他,自私是多么的丑恶。还有什么美好的事物都是在远方,丑陋的东西往往躲在身边。余秋雨先生自述了想记录一个人怎么去的过程,而不是怎么来的故事,他说他想描绘的是一种真正现实的东西。所以,我买了。
纠于水逆
纠于无趣
纠于多愁
纠于不幸
时至今日我才读完,福贵的命运确实有点太可气了,弃文好几次,也还是选择了继续。
不得不说,悲剧真的很炼人。
这本书真的动摇到我的原则了。
知我的人都知我爱张国荣先生,但仅仅是因为童年的一种陪伴。他的离世对我也没有多大的影响,但当我得知是因为抑郁症的时候,又多出了一点的心疼。因为那种感触我深知。《玻璃之情》里的那句“如果你太累,及时的告别没有罪”,或许当下没有任何的言外之意,可我却觉得对于哥哥的离去,再合适不过。有人道自杀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也是一种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对家人朋友的不负责任,说这番话的人,我且不认为你有多无私!在没学会设身处地之前,所有的冠冕堂皇都只是在论证你的自大。就如同一个富可敌国的人,不会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在地上捡一块被人吃剩下的蛋糕,同时捡蛋糕的人也不会明白一个富可敌国的人究竟还有什么值得他想不开。制高点不同,生活圈不同,你不是我,我不是你,我的人生你只看到了笑,微笑,大笑,然后笑撅过去,你把我的肤浅看的一清二楚,却怪我把深沉藏的深不见底。你不是我的谁,我为什么要哭给你看?即便你是我的谁,我又为什么要撕开伤口给你看?所以,当一个抑郁症患者准备好一切要离开的时候,他一定已经承受了自己该承受的一切,他连亲人都决定抛下了,不顾了,那么他承受的你自诩能承担几分?所以不要妄自评论别人的人生,既然参与不了,就老老实实的做一个旁观者。
这是我曾经的态度,每个人的人生,自降临到进坟,他自属于他自己,或好或差,你可以怨天尤人,可以忽略所有的眼色,甚至可以选择自己的死亡,至少他是幸福的,他把一生直至最后一刻过成了他自己,且尊重自己。他们活着也罢,离开也罢,他们在面对着,不苟且。
可是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动摇了!也困惑了!或许,悲尽其悲也是一种终结,我没想到一个人纨绔几年的代价是穷极一生,未来的漫漫长路上全都是人生的不可承受之重,亲人们流转于世上十几载几十载,纷纷散去,最后,又成了一个人。孤独的行走在迷乱之间,可就是这样,他也走到了最后,亲手送走了自己所有的亲人。从父亲到外孙,他的身边早已空无一人,我不知道他在等什么?他在坚持什么?他在宽容什么?我甚至不知道他言下的幸福到底是什么?
活着?
活着!
活着。
突然觉得自己在生活里的逆来顺受,只是一碗清汤,跟命运讲故事,果然还是太嫩。
当你已经习惯了自然而然的出入书店这种地方的时候,你的孤独就已是小有成就了。我知道,很多人对于我居然会看书这种事情都持有掉下巴的态度,臣,附议。当时我会买它,是因为我当时内心很黑暗,而我挑书,除了首选看脸,看作家,看名字之外,一定会看序。因为从一个作家的自序里你可以看到的是他对这本书的情感,以及一个作家刨去写故事的能力之外的实实在在的笔风。而"活着"序的每一句话,都很郑重。我犹记得大致这么几句,就是一位真正的作家只为自己的内心写作,因为内心会告诉他,自私是多么的丑恶。还有什么美好的事物都是在远方,丑陋的东西往往躲在身边。余秋雨先生自述了想记录一个人怎么去的过程,而不是怎么来的故事,他说他想描绘的是一种真正现实的东西。所以,我买了。
纠于水逆
纠于无趣
纠于多愁
纠于不幸
时至今日我才读完,福贵的命运确实有点太可气了,弃文好几次,也还是选择了继续。
不得不说,悲剧真的很炼人。
这本书真的动摇到我的原则了。
知我的人都知我爱张国荣先生,但仅仅是因为童年的一种陪伴。他的离世对我也没有多大的影响,但当我得知是因为抑郁症的时候,又多出了一点的心疼。因为那种感触我深知。《玻璃之情》里的那句“如果你太累,及时的告别没有罪”,或许当下没有任何的言外之意,可我却觉得对于哥哥的离去,再合适不过。有人道自杀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也是一种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对家人朋友的不负责任,说这番话的人,我且不认为你有多无私!在没学会设身处地之前,所有的冠冕堂皇都只是在论证你的自大。就如同一个富可敌国的人,不会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在地上捡一块被人吃剩下的蛋糕,同时捡蛋糕的人也不会明白一个富可敌国的人究竟还有什么值得他想不开。制高点不同,生活圈不同,你不是我,我不是你,我的人生你只看到了笑,微笑,大笑,然后笑撅过去,你把我的肤浅看的一清二楚,却怪我把深沉藏的深不见底。你不是我的谁,我为什么要哭给你看?即便你是我的谁,我又为什么要撕开伤口给你看?所以,当一个抑郁症患者准备好一切要离开的时候,他一定已经承受了自己该承受的一切,他连亲人都决定抛下了,不顾了,那么他承受的你自诩能承担几分?所以不要妄自评论别人的人生,既然参与不了,就老老实实的做一个旁观者。
这是我曾经的态度,每个人的人生,自降临到进坟,他自属于他自己,或好或差,你可以怨天尤人,可以忽略所有的眼色,甚至可以选择自己的死亡,至少他是幸福的,他把一生直至最后一刻过成了他自己,且尊重自己。他们活着也罢,离开也罢,他们在面对着,不苟且。
可是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动摇了!也困惑了!或许,悲尽其悲也是一种终结,我没想到一个人纨绔几年的代价是穷极一生,未来的漫漫长路上全都是人生的不可承受之重,亲人们流转于世上十几载几十载,纷纷散去,最后,又成了一个人。孤独的行走在迷乱之间,可就是这样,他也走到了最后,亲手送走了自己所有的亲人。从父亲到外孙,他的身边早已空无一人,我不知道他在等什么?他在坚持什么?他在宽容什么?我甚至不知道他言下的幸福到底是什么?
活着?
活着!
活着。
突然觉得自己在生活里的逆来顺受,只是一碗清汤,跟命运讲故事,果然还是太嫩。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