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散,不见
爷爷的葬礼是我参加过的第一个葬礼,也是至今为止唯一参加过的一次葬礼。棺材从家里抬出去之前,举行了一个小规模的追悼会。家里请来了一位老者,具体是谁我已记不清,当时我也没弄清楚是谁。老者拿了一份手稿,介绍了一下爷爷的生平,概括了一下爷爷一生的奋斗与艰辛,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我们一家人按照男女长幼的顺序前后左右站好,披着麻戴着孝,低头不语。外甥女年纪小,还不知道是什么场面,一直吵吵闹闹,堂姐就一直小声地让她不要说话。追悼会毕,鞭炮起,入殓的人抬起棺材往灵车上运。这个时候我的姑姑们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哭声撕心裂肺,哭声中还夹杂着“你就这么走了,就丢下我们母女不管了”之类的喃语。那个时候我想起往日姑姑们训斥爷爷的样子,“老爸你不要再抽烟了!你再这样下去我们都不回来看你了!”爷爷多半也不给什么好脸色,但是会把烟掐掉,或者就走出房门,到外面去透气。看着姑姑们泣不成声的样子,我好像突然明白过来,这是最后一刻的告别,此刻之后,再也看不到那一张脸。那一天是2011年9月1日,爷爷死后的第三天。
8月30号的晚上,暑假即将结束的一个普通的夜晚,我在好朋友导师的办公室里闲聊。开着电脑,准备重温一遍《春光乍泄》,刚开播,接到了妈妈的电话。
“你爷爷死了。”
“啊?什么时候?”
“今天下午。准备后天下葬,你看吧,赶不及就不回来了。”
挂了电话我已无心再看电影,收拾好电脑便准备回宿舍。回宿舍的路上我反复想,爷爷死了?爷爷就这样死了?真的吗?我不是应该很难过吗?为什么没有那么难过的感觉?爷爷对我这个独孙这么好,他的离去不应该让我当下就嚎啕大哭吗?我开始反复想爷爷不在了这件事情,感觉到难过,但并不是那种通常认为的至亲离世的难过。
跟实习的公司请假,跟导师请假,买了价格合适的最早的机票,到达乌鲁木齐机场已经是9月1号凌晨十二点多。爸爸找了熟人来机场接我,一出机场便上车直奔家的方向。9月初的乌鲁木齐,昼夜温差已经很大,穿着外套坐在车里仍能感受到寒意。五个多小时的飞行让人疲惫,但是我更不可能指望回到家能好好休息。最后一天守夜,来得最迟的是我这个独孙。
走过一段漆黑的夜路,家家户户都已随着夜深而熟睡,灯火通明的只有我的家。院子的灯亮着,我推开院子门,棺材就在院子里放着,棺盖没有完全合上,我知道爷爷躺在里面,也知道从敞开的地方就能看到他,但是我没有停留,直接进了家门。
奶奶就坐在进门的地方。她眼眶湿润,说“春春,你回来了。你爷爷就在外面,你去给他烧烧纸,说说话吧。”我放下行李,拿了纸,就到院子里。家人都回来了,姑姑姑父,兄弟姐妹。我来不及跟他们寒暄,也来不及跟爸妈多说几句话,就准备开始最后的告别。
我一直觉得跟听不见你说话的人说话是一种演戏,话多半是说给别人听的,自己的想法不靠说,就是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我一边烧纸,一边跟爷爷说话。说了什么我记不清了,说着说着我认真地哭了起来。说是认真,是因为那一刻我真的很难过。早该说的话,早该表达的感情,在他已经听不到的时候,说出来还有什么意义。其他人不停地进出, 接下来葬礼的事情,讨论家里其他的事情,三姑父也跟我一起烧纸,跟爷爷说“你孙子回来看你了,从上海回来了,送你最后一程”。这话其实让我很尴尬。离家远了,离家久了,仿佛我已经成了一位客人。曾经就在这个院子里,我看着爷爷给菜浇水,在爷爷炒菜的时候给他端菜,从外面回来路过窗外,爷爷听到了熟悉的脚步声,就提前去院子里开灯帮我照亮。但是到了这个光景,爷爷躺在冰冷的棺材里,我在他脚边,能做的只有烧一些莫名其妙的纸,说一些说给别人听的话。我甚至害怕去看看他的样子,我不知道我在怕什么,但是我不敢凑过去看。
到了凌晨四点多,我觉得真的到了极限了,穿着冬天的大衣,在院子里仍然觉得冷。其他人来接我的班,我脱掉大衣,就穿着衣服,在爷爷的小床上睡着了。感觉没睡多久,就被叫了起来,看看表,七点多,其他人已经开始忙碌了。
棺材上灵车前,一家人按顺序绕棺材一圈,瞻仰逝者遗容。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到爷爷的脸,我觉得跟我印象中的不太一样。可能是因为化了妆,发型也很奇怪,感觉整个人瘦得不成样子,跟半年前很不一样。然后我还是哭了,控制不住地哭了。到整个葬礼结束,我觉得我的眼睛已经肿得像青蛙一样,嗓子也哑了。
吃完白宴回家去看奶奶,奶奶嘟囔着,“桂香也太不像话了,爸爸死了都不回来。”我们大家都不说话。桂香是我最小的姑姑,五个月前,她死了,死于一场事故。爷爷奶奶都被瞒着,而小姑的葬礼,我并未能出席。
8月30号的晚上,暑假即将结束的一个普通的夜晚,我在好朋友导师的办公室里闲聊。开着电脑,准备重温一遍《春光乍泄》,刚开播,接到了妈妈的电话。
“你爷爷死了。”
“啊?什么时候?”
“今天下午。准备后天下葬,你看吧,赶不及就不回来了。”
挂了电话我已无心再看电影,收拾好电脑便准备回宿舍。回宿舍的路上我反复想,爷爷死了?爷爷就这样死了?真的吗?我不是应该很难过吗?为什么没有那么难过的感觉?爷爷对我这个独孙这么好,他的离去不应该让我当下就嚎啕大哭吗?我开始反复想爷爷不在了这件事情,感觉到难过,但并不是那种通常认为的至亲离世的难过。
跟实习的公司请假,跟导师请假,买了价格合适的最早的机票,到达乌鲁木齐机场已经是9月1号凌晨十二点多。爸爸找了熟人来机场接我,一出机场便上车直奔家的方向。9月初的乌鲁木齐,昼夜温差已经很大,穿着外套坐在车里仍能感受到寒意。五个多小时的飞行让人疲惫,但是我更不可能指望回到家能好好休息。最后一天守夜,来得最迟的是我这个独孙。
走过一段漆黑的夜路,家家户户都已随着夜深而熟睡,灯火通明的只有我的家。院子的灯亮着,我推开院子门,棺材就在院子里放着,棺盖没有完全合上,我知道爷爷躺在里面,也知道从敞开的地方就能看到他,但是我没有停留,直接进了家门。
奶奶就坐在进门的地方。她眼眶湿润,说“春春,你回来了。你爷爷就在外面,你去给他烧烧纸,说说话吧。”我放下行李,拿了纸,就到院子里。家人都回来了,姑姑姑父,兄弟姐妹。我来不及跟他们寒暄,也来不及跟爸妈多说几句话,就准备开始最后的告别。
我一直觉得跟听不见你说话的人说话是一种演戏,话多半是说给别人听的,自己的想法不靠说,就是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我一边烧纸,一边跟爷爷说话。说了什么我记不清了,说着说着我认真地哭了起来。说是认真,是因为那一刻我真的很难过。早该说的话,早该表达的感情,在他已经听不到的时候,说出来还有什么意义。其他人不停地进出, 接下来葬礼的事情,讨论家里其他的事情,三姑父也跟我一起烧纸,跟爷爷说“你孙子回来看你了,从上海回来了,送你最后一程”。这话其实让我很尴尬。离家远了,离家久了,仿佛我已经成了一位客人。曾经就在这个院子里,我看着爷爷给菜浇水,在爷爷炒菜的时候给他端菜,从外面回来路过窗外,爷爷听到了熟悉的脚步声,就提前去院子里开灯帮我照亮。但是到了这个光景,爷爷躺在冰冷的棺材里,我在他脚边,能做的只有烧一些莫名其妙的纸,说一些说给别人听的话。我甚至害怕去看看他的样子,我不知道我在怕什么,但是我不敢凑过去看。
到了凌晨四点多,我觉得真的到了极限了,穿着冬天的大衣,在院子里仍然觉得冷。其他人来接我的班,我脱掉大衣,就穿着衣服,在爷爷的小床上睡着了。感觉没睡多久,就被叫了起来,看看表,七点多,其他人已经开始忙碌了。
棺材上灵车前,一家人按顺序绕棺材一圈,瞻仰逝者遗容。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到爷爷的脸,我觉得跟我印象中的不太一样。可能是因为化了妆,发型也很奇怪,感觉整个人瘦得不成样子,跟半年前很不一样。然后我还是哭了,控制不住地哭了。到整个葬礼结束,我觉得我的眼睛已经肿得像青蛙一样,嗓子也哑了。
吃完白宴回家去看奶奶,奶奶嘟囔着,“桂香也太不像话了,爸爸死了都不回来。”我们大家都不说话。桂香是我最小的姑姑,五个月前,她死了,死于一场事故。爷爷奶奶都被瞒着,而小姑的葬礼,我并未能出席。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