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未必等于1
![]() |
我的经历塑造了我在这个社会的独立性,你的优越或许只在你的世界里。而如果有一个生活或者一份工作,未必我们的组合就能完成2的分量,甚至我们连1的价值都不能实现!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 |
工作应该是1+1>1的过程,而不是两个1独立的结果。
这种体验,我经历过,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也像每个刚踏出校门的“菜鸡”那样,每件事都觉得自己能够轻松完成。并且在任务开始的初始阶段,总不会忘记给自己来点宣传。只不过每次的结局都不是差目标太多,就是严重的背离了事件的初衷。
过份的自尊就等同于自傲,而这也诅咒般的束缚着像我这样的人前进。第一份工作找来算是来之不易,听了所有同学的建议,最后还是没有一家公司看得上我的,其实打心眼里,我也就没有看上他们,事实是:我看上的,别人看不上我,我看不上的,却非我所愿!
那时刚踏出校门,找了快两个月了,心里着实着急啦,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与烦躁,所以当那家公司表示愿意提供职位时,我非常高兴。刚开始一切都还好,然而,工作了快满一个月时,部门的任务来啦,商务部的拉了个客户,需要我们策划一个专题,于是部门总监开始部署任务,当时要我和一个比我小两岁的人一块和我策划这事,虽然当时答应了,其实我们在那段策划期间,根本各顾各的,没有丝毫合作的意思。那人是个非常善于说话的人,嘴巴甜的像抹了蜂蜜似的,而我则是一个十足的闷葫芦。虽然有点子,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交流,最后产出了两个文案,一个是那人做的,客户的评价是太俗,有太多的网络语言,并且然人觉得没有一点高雅气息,而客户给我的评价是太雅,容易让用户感觉到难以接受。
![]() |
就这样,本来是一个很好的部门机会,结果由于我们的“各自为政”没有达到大于1的效果,这个用户流失了,当然结果肯定是影响了部门考核!
我们都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但往往我们过份强调这种主观的外在表象,而忽略了用自己的价值去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和别人的组合未必就有1+1=1的效果。更别提>1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