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体验官*此生即永生
近期百老汇音乐剧(热闹、对语言要求低些、各部门机心都有要求)看得有点猛。。烧钱烧得正,起码。比买包包强吧?这就是文艺女青年对钱的分割支配方式。。。
话说昨天晚上看完Tuck Everlasting(译名为俗得要死的《真爱永生》),就想写点东西,但碎片化的书写方式令我“泣涕不成书”。憋了一天,索性照例流水账倒出来。。。
------------------------------------------------------------------------
首先,这部剧只得了一项托尼奖提名---还是服装相关,且近期票房收入不甚理想,据说只勉强填满三分之一(但背影侠对故事感兴趣、礼宾部推荐、我们在临时兴起想去看戏时感觉他们肯定会有好座位——其实各演出票价基本一样。好座位都在150刀上下,加40/50刀服务费网上选座的属于按需自愿。只有剧院容量不同。填满了就往后排场子,显示当期sold out)
戏的前一半,味如嚼蜡。感觉托尼奖没亏待他们。最讨厌的那种念经一样的典型音乐剧腔调一点没少。剧情也未吸引我。
座位虽好,前几排,纤毫毕现,但水平排开以至于需要仰视——这我更喜欢二楼第一排俯瞰。
和之前看的《屋顶上的小提琴手》相比,那个音乐胜于故事。这个相反,本身命题立意很好,陈述打开方式一般。
这部戏最后让我两次落泪。为什么?
-------------------------------------------------------------------------
“如果你知道永生之泉,你会选择喝下去吗?”——这个轻巧的仿佛见过千万次几乎令人要厌恶到嗤之以鼻的命题,在这里又出现了。
设定是:11岁的小镇女孩想去嘉年华玩,母亲斥责她不该脱下黑衣(替父服丧未满),她离家出走去了树林。遇到17岁的Tuck和一家人(父母/哥哥)。奇遇开始。原来这一家人百多年前不小心喝了永生泉水,再也死不了,且年龄定型,永不老去。他们各种痛苦无比。哥哥的妻、子觉得奇怪离他而去(当时他们都不知道原因)。。
经历各种风波后,17岁的小男生和她约定6年后相会,彼时她喝下泉水,和他永远一起。。反方(另三人)亦有各种理由。。
她会喝下吗?
-------------------------------------------------------------------------
六年后的处理方式绝对提升了整个音乐剧的格调。
此时已进入纯歌舞变幻场景,没一句多余废话~言简意赅~
她转变成大姑娘。Tuck来兑现承诺,远远想要靠近,看到她与当初寻找她回家的侦探的儿子互相爱慕,悄然离场(她已做出选择,要体验这凡人一世的生死轮回)。。组成家庭。。祖母退场(离去)。。孩子出生。。孩子长大、恋爱。母亲退场(——此刻她内心可有挣扎与纠结?)。。孩子成家。。白发夫妻,丈夫离场。。欢欣与悲哀轮番上演。。
最后她白发苍苍体验了这一生,站在当年和Tuck爬过的树下,拿着祖传的音乐盒,和当年那个11岁的小姑娘对舞一场。。[流泪]
人生分叉路口她选择了体验四季流转,最后丰盈地离去。
17岁的Tuck和家人来读她的墓碑。。
当年她把灌好的泉水喂了家门口的青蛙(她说反正想再喝也能拿到),成了Tuck意外的收获与纪念---令人沉重里含笑(剧院很幽默,纪念品里有挂了青蛙的手环,which of course我买了)
-------------------------------------------------------------------------
永生的不好,在各种文学作品里也不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逆向思维---永远无法登出的账号,冗繁的信息。但真的令人浮想联翩:若你是她,会(或许和家人一起)一口饮掉瓶中水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有爱情呢?有后代呢?
“人生一世 草木一春”,一次性体验这人生的成长,或许上天的设定本就是最好的。
看到她慢慢老去,这无言的舞蹈已令我湿了眼眶。
另一次落泪是为何?
-------------------------------------------------------------------------
演出结束后,排在最后买书和纪念品时排队。
开始没有注意,后来看到前面似乎是母女的一对,年轻的那个是没有头发的,戴着帽子。。
当时没什么。。回家路上和背影侠交流观后感,问他看到没有,描述着,突然我声音就颤抖起来。。
这想必是癌症患者,亲人带她来看这场戏吧……理解与拥抱生命的凋零与必然[流泪](虽然背影侠说看到她头发好像有别的造型或许只是扮酷——那她为何还戴帽子——我挺愿意相信,会感觉好一些——或许是别的戏的演员为了需要,云云)即便有得选择,也未必要做到永生。。这个方式的开解,多么打动我。。
那么,如果你可以永生?你会喝下那泉水吗……(背影侠故作轻松的说他会的,可以看LA长大bla bla,我们打些岔,话题也就过去了……不想哲学沉重。。但终归这两个场景在心里萦绕良久……
话说三层境界,“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到“看山是山”,小时候那些不以为然的故事最简单的道理,最经不得推敲,不然人就会突然感触太多。。
明知道这只是个假命题。。但还是被击中
——就让这一生,如应的那般缓缓展开、流过。。春夏秋冬、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安排……
-------------------------------------------------------------------------
生命。永不知来处,亦不会知道去处。我们只有这一段的相遇与共舞。
愿你永远是力所能及范围内最好的“首席体验官”
话说昨天晚上看完Tuck Everlasting(译名为俗得要死的《真爱永生》),就想写点东西,但碎片化的书写方式令我“泣涕不成书”。憋了一天,索性照例流水账倒出来。。。
![]() |
------------------------------------------------------------------------
首先,这部剧只得了一项托尼奖提名---还是服装相关,且近期票房收入不甚理想,据说只勉强填满三分之一(但背影侠对故事感兴趣、礼宾部推荐、我们在临时兴起想去看戏时感觉他们肯定会有好座位——其实各演出票价基本一样。好座位都在150刀上下,加40/50刀服务费网上选座的属于按需自愿。只有剧院容量不同。填满了就往后排场子,显示当期sold out)
戏的前一半,味如嚼蜡。感觉托尼奖没亏待他们。最讨厌的那种念经一样的典型音乐剧腔调一点没少。剧情也未吸引我。
座位虽好,前几排,纤毫毕现,但水平排开以至于需要仰视——这我更喜欢二楼第一排俯瞰。
和之前看的《屋顶上的小提琴手》相比,那个音乐胜于故事。这个相反,本身命题立意很好,陈述打开方式一般。
这部戏最后让我两次落泪。为什么?
-------------------------------------------------------------------------
“如果你知道永生之泉,你会选择喝下去吗?”——这个轻巧的仿佛见过千万次几乎令人要厌恶到嗤之以鼻的命题,在这里又出现了。
设定是:11岁的小镇女孩想去嘉年华玩,母亲斥责她不该脱下黑衣(替父服丧未满),她离家出走去了树林。遇到17岁的Tuck和一家人(父母/哥哥)。奇遇开始。原来这一家人百多年前不小心喝了永生泉水,再也死不了,且年龄定型,永不老去。他们各种痛苦无比。哥哥的妻、子觉得奇怪离他而去(当时他们都不知道原因)。。
经历各种风波后,17岁的小男生和她约定6年后相会,彼时她喝下泉水,和他永远一起。。反方(另三人)亦有各种理由。。
她会喝下吗?
-------------------------------------------------------------------------
六年后的处理方式绝对提升了整个音乐剧的格调。
此时已进入纯歌舞变幻场景,没一句多余废话~言简意赅~
她转变成大姑娘。Tuck来兑现承诺,远远想要靠近,看到她与当初寻找她回家的侦探的儿子互相爱慕,悄然离场(她已做出选择,要体验这凡人一世的生死轮回)。。组成家庭。。祖母退场(离去)。。孩子出生。。孩子长大、恋爱。母亲退场(——此刻她内心可有挣扎与纠结?)。。孩子成家。。白发夫妻,丈夫离场。。欢欣与悲哀轮番上演。。
最后她白发苍苍体验了这一生,站在当年和Tuck爬过的树下,拿着祖传的音乐盒,和当年那个11岁的小姑娘对舞一场。。[流泪]
人生分叉路口她选择了体验四季流转,最后丰盈地离去。
17岁的Tuck和家人来读她的墓碑。。
当年她把灌好的泉水喂了家门口的青蛙(她说反正想再喝也能拿到),成了Tuck意外的收获与纪念---令人沉重里含笑(剧院很幽默,纪念品里有挂了青蛙的手环,which of course我买了)
-------------------------------------------------------------------------
永生的不好,在各种文学作品里也不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逆向思维---永远无法登出的账号,冗繁的信息。但真的令人浮想联翩:若你是她,会(或许和家人一起)一口饮掉瓶中水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有爱情呢?有后代呢?
“人生一世 草木一春”,一次性体验这人生的成长,或许上天的设定本就是最好的。
看到她慢慢老去,这无言的舞蹈已令我湿了眼眶。
另一次落泪是为何?
-------------------------------------------------------------------------
![]() |
演出结束后,排在最后买书和纪念品时排队。
开始没有注意,后来看到前面似乎是母女的一对,年轻的那个是没有头发的,戴着帽子。。
当时没什么。。回家路上和背影侠交流观后感,问他看到没有,描述着,突然我声音就颤抖起来。。
这想必是癌症患者,亲人带她来看这场戏吧……理解与拥抱生命的凋零与必然[流泪](虽然背影侠说看到她头发好像有别的造型或许只是扮酷——那她为何还戴帽子——我挺愿意相信,会感觉好一些——或许是别的戏的演员为了需要,云云)即便有得选择,也未必要做到永生。。这个方式的开解,多么打动我。。
那么,如果你可以永生?你会喝下那泉水吗……(背影侠故作轻松的说他会的,可以看LA长大bla bla,我们打些岔,话题也就过去了……不想哲学沉重。。但终归这两个场景在心里萦绕良久……
话说三层境界,“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到“看山是山”,小时候那些不以为然的故事最简单的道理,最经不得推敲,不然人就会突然感触太多。。
明知道这只是个假命题。。但还是被击中
——就让这一生,如应的那般缓缓展开、流过。。春夏秋冬、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安排……
-------------------------------------------------------------------------
生命。永不知来处,亦不会知道去处。我们只有这一段的相遇与共舞。
愿你永远是力所能及范围内最好的“首席体验官”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