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心似铁》:恶人与美人
![]() |
上海艺术电影联盟推出的“电影与文学”大师作品展,只挑了《郎心似铁》一部电影看,原因无他,大银幕赏阅伊莉莎白泰勒的风华绝代。在影城东方巨幕厅看泰勒和蒙哥马利这对璧人就更像是一种褒奖了。电影开场前,我跟阿布说:泰勒也算是美得“祸国殃民”的。没想到一语成谶,蒙哥马利饰演的乔治最后沦为死囚,不能不说她也是孽缘因果里的一环。
乔治带糟糠女友划船起杀心时,脑子里想的是泰勒饰演的纯真富家女安吉拉;犯了事身陷囹圄中,脑子里想的也是她;行刑前,脑海中最后浮现的也是与她初次热吻时的画面。这部神似黑色电影般难以用道德去拷问恶人主角的电影到最后还是褒扬了爱情。他就是要死也忘不了安吉拉的香唇,坚毅赴死的脸庞和脑海里的热吻画面交叠在一起,结束了电影。
![]() |
穷酸汉子混迹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夹在平凡女工与如花富家女之间过着双重生活,最终狼心狗肺地间接犯下谋杀大罪的故事,如果放在今天看来,顶多只是一个知音体文章,或者停留在低俗微信推送栏里的一则烂新闻。然而《郎心似铁》大抵也算是后世所有渣男故事的基础蓝本了吧。本以为被称为another girl的这个在爱情里迟来一步的姑娘只能算是一则狗血陈世美故事里的愚蠢女二号,可是时年18岁的伊丽莎白泰勒美得叫人无法拒绝,成熟明艳的黑色短卷发之下,是一颗还未世故的少女心。两人初次在舞会的台球室里勾搭上时,安吉拉穿着一身勒得极紧的白色花瓣坠地长裙,曼妙腰肢和凝脂白肤呼之欲出。趁着乔治给母亲打电话的时候在一旁有意无意地挑逗示好,脸上却是性感地毫不自知的孩童神情。
也难怪豆瓣评论里的豆友都要抛弃节操:这样好的伊丽莎白,你说你会选谁?不由唏嘘,在爱情的世界里,这样物质生活更丰裕的女孩子或许更值得尊重值得爱,也真的不能怪乔治背信弃义。她们开车兜风,玩乐嬉闹,万事不缺,独缺烦恼。不过也正因为没有接触过社会的黑暗与压抑,这些课堂里的女学生仍然葆有纯真和一股子干净毫不肮脏的荷尔蒙。泰勒的黑眸子每次望向蒙哥马利时都是一池要将人溺毙的春水,呼吸都带着浓烈爱意。华服之下的安吉拉有着和性感外貌相反的少女青情。这份意外的清纯感觉最是叫人难忘。这样对待男子坦荡得从来不怕失去什么的女孩子,爱起人来也是义无反顾,不留余地的。对比那厢半推半就的,压抑无趣的,甘于平淡度日的工厂女工爱丽丝,怎能不说安吉拉更叫人心驰神往?
![]() |
扮演不幸翻船溺亡的糟糠女友爱丽丝的是著名的舞台剧女伶谢利·温特斯。贫贱女孩百事哀,弃妇之所以面目可憎也有其道理,因为她们没明白过来事情到底已经糟糕到了哪一步。爱丽丝用恐吓的手法逼迫乔治与自己成婚,负起腹中胎儿的养育责任,她以为能通过蛮横无理去挽回的东西,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去挽回,殊不知也是一步步把自己推向死亡的魔沼。当她坐在死亡的小船上,依然喋喋不休着自己那寒酸的家庭梦想时,痴愚的形象早已在杀心反复的男主角心中投射出巨大的令人厌恶的阴影。这是工业时代底层女性的悲剧,有其时代原因,也有其性格原因。我开玩笑和阿布说,这片子也是警示现代女孩,如果被渣男抛弃,该走多远走多远,自己担起一片天吧!
说来也巧,谢利·温特斯在1962年库布里克的黑白电影版洛丽塔里也饰演了一个弃妇角色——韩博特太太。作为洛丽塔的生母,活活被自己的女儿横刀夺爱,得知真相的她最终被车撞死。同样是弃妇角色,彼时人到中年的谢利·温特斯塑造了一个更可悲的卖弄风骚的半老徐娘。但命运是相同的,都被男人的变心间接害死。真可谓杀人不动手,伤其心,足矣。
![]() |
剧情设定中的乔治是一个在叔父嘴里“贫穷却野心勃勃的年轻人”。然而从蒙哥马利的表演上来看,我并没有看到过分阿谀奉承的小人嘴脸。也许野心仅仅是一块敲门砖,我眼中“一心为美人”的动机更大。影片简单的三段式结构:相知相遇——滔天大罪——庭审纪实。本觉得都已尘埃落定的故事为何还需要如此冗长的法庭戏呢。仔细想想还是有其意义的,一开始拒不认罪,认为翻船仅是意外,而自己虽有杀心却未曾动手的乔治在检察官的一轮轮激情指控中慢慢认清内心的恶。无论客观上你是多么的无辜,当你心中燃起恶意时,你就已经是一个恶人。所有的恶意会在潜移默化中顺从你的心意进行。所以乔治母亲的那句“你的良心死了。”并无半句虚言。
据说电影在上映当年并不十分卖座,谁喜欢看被诅咒的爱情呢?影片最后监狱中安吉拉和乔治最后的一番真情许诺,不知是不是对影迷的假性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