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老國音的雜談(其二)聲母與其對中古音的繼承
嗯,其實這是自己挖的坑。我決定先寫其二再寫其一,這樣不但可以顯得寫得很多的樣子,而且可以促進我這個強迫症繼續填坑的欲望。以及,作爲一個辣雞,我並不能保證文章內容均正確,各位明鑒斧正(其實根本就不會有人看吧,怨念)。 在上一篇文章(即:雜說其一,又即我還沒寫的那篇,誤)中,我萌已經提到了老國音的符號系統。在此不再贅述,但大家需要先對它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老國音共有27個聲母符號(另一種算法是24個)。 在這一篇中,我將要給出老國音的聲母與晚期中古漢語聲母的對應關係。老國音作爲一種人造語言,其與中古漢語的對應關係在理論上比任何實際的現代漢語方言更加工整(祗是理論上,這個坑我萌放在其三中去具體討論)。 那麼,這27個聲母符號及我給出的轉寫分別是: ㄅ(b)ㄆ(p)ㄇ(m) ㄈ(f)ㄪ(v) ㄉ(d)ㄊ(t)ㄋ(n)ㄌ(l) ㄍ(g)ㄎ(k)ㄏ(h)ㄫ(ng) ㄐ(j)ㄑ(q)ㄒ(x)ㄬ(gn) ㄓ(zr)ㄔ(cr)ㄕ(sr)ㄖ(r) ㄗ(z)ㄘ(c)ㄙ(s) ㄧ(i)ㄨ(u)ㄩ(y) 這些聲母可以大致分爲5組,在這裡我將分別討論。 第1組 ㄅ(b)ㄆ(p)ㄇ(m)ㄈ(f)ㄪ(v) 第1組又可以按照發音部位分爲1a.雙唇音ㄅ(b)ㄆ(p)ㄇ(m)和1b.唇齒音ㄈ(f)ㄪ(v)兩個小組。這5個聲母全部來自中古幫非兩組,對應規律爲: ㄅ(b)=幫+仄聲並 ㄆ(p)=滂+平聲並 ㄇ(m)=明 ㄈ(f)=非+敷+奉 ㄪ(v)=微 第2組 ㄉ(d)ㄊ(t)ㄋ(n)ㄌ(l) 除部分ㄋ(n)聲母字外,這4個聲母全部來自中古端組,對應規律爲: ㄉ(d)=端+仄聲定 ㄊ(t)=透+平聲定 ㄋ(n)=洪音泥+洪音娘 ㄌ(l)=來 第3組 ㄍ(g)ㄎ(k)ㄏ(h)ㄫ(ng)ㄐ(j)ㄑ(q)ㄒ(x)ㄬ(gn) 第3組又可以按照發音部位分爲3.a軟腭ㄍ(g)ㄎ(k)ㄏ(h)ㄫ(ng)和3b.齦-硬腭ㄐ(j)ㄑ(q)ㄒ(x)ㄬ(gn)兩個小組。其中3b又可以被稱爲團音(與尖音相對)。除部分ㄬ(gn)聲母外,這8個聲母全部來自中古見組以及曉匣兩紐,對應規律爲: ㄍ(g)=洪音見+洪音仄聲羣 ㄎ(k)=洪音溪+洪音平聲羣 ㄏ(h)=洪音曉+洪音匣 ㄫ(ng)=洪音疑 ㄐ(j)= 細音見+細音仄聲羣 ㄑ(q)= 細音溪+細音平聲羣 ㄒ(x)= 細音曉+細音匣 ㄬ(gn)= 細音泥+細音娘+細音疑 第4組 ㄓ(zr)ㄔ(cr)ㄕ(sr)ㄖ(r)ㄗ(z)ㄘ(c)ㄙ(s) 第4組又可以按照發音部位分爲4a.翹舌(捲舌音)ㄓ(zr)ㄔ(cr)ㄕ(sr)ㄖ(r)4b.平舌(齦音)ㄗ(z)ㄘ(c)ㄙ(s)兩個小組。其中4a全部來自知照兩組,4b全部來自精組,對應規律爲: ㄓ(zr)=知+仄聲澄+照+仄聲牀 ㄔ(cr)=徹+平聲澄+穿+平聲牀 ㄕ(sr)=審+禪 ㄖ(r)=日 ㄗ(z)=精+仄聲從 ㄘ(c)=清+平聲從 ㄙ(s)=心+邪 第5組 ㄧ(i)ㄨ(u)ㄩ(y) 第5組來源之後細論,對應規律爲: ㄧ(i)=齊齒影+齊齒喻 ㄨ(u)=合口影+合口喻 ㄩ(y)=撮口影+撮口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