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捷径
考试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想要知道华安是不是像他自己说的一样家里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你就得去看他的房产证、地契上是不是写的华安的名字,有没有显示被抵押。查看地契就是《审计》手段,地契里面登记的信息就是证据,如果登记的是华安的名字那么根据《会计》知识就应该把田地计入无形资产并从取得当月开始摊销、根据《税法》知识就应该在取得的时候缴纳契税、根据《经济法》知识取得土地的时候就应该签订了土地出让合同里面约定了土地出让价格和使用年限、根据《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就应该在取得田地之前开过家庭会议对买田地的目的是自己耕种还是炒地皮还是当地主做出过决议、根据《财务管理》就应该能算出田地自己耕种的话每年的要播多少种子当年的收成才能够覆盖土地成本摊销、灌溉的水费、种子钱等成本。
一门课一个老师的基础班+一本练习书
1.会计
会计其实是一门语言,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用特定的语言表述出来的一种方法。它让所有企业都有了一个统一的计量标准,所以我们要学习的是怎么用会计语言来描述企业的状况。会计的学习对我这个连“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都不懂的小白来说就是理解和做题巩固,毕竟这是一门人为制定出的规则,但也不是说不讲道理的强硬制度,还是顺应企业实际情况的,结合实际来讲的话,其实大多数逻辑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张志凤基础班+轻松过关一=通过。
零基础的话,建议好好把教材看两遍,或者好好把张志凤听两遍,也许买一本会计基础先把基本语法学一学也有用。
2.经济法
很多同志最初都从经济法开始试水,被评为最简单的一门。但我始终不敢碰它,因为听说就是背背背。我是从小背课文永远背不下来的那种,所以下决心开始学习后,这一门是我学习的最认真最系统的一门,最后发现确实简单o(╯□╰)o。简单不是因为全程背诵,我实际上没背什么东西,而是因为经济法的内在逻辑性其实非常强,根本不用背,理解了就很容易记住。
依然没看书,依然没做题,把郭守杰各种班从头到尾认真听一遍,足够。郭守杰是大牛B,不用听别人。
3.财务管理
考前两周临时决定参考的(我每年报名时会把所有科目都报上以免后悔。。。),公式难记,全靠陈华亭老师的小故事。突击学习一周半,一次性通过,感谢陈华亭老师。不过因为学习时间短,取巧走了捷径,所以财管是我的短板,考综合的时候最不安的一门就是这个。
有个高分经验分享对我很大启发,大意是“财务管理本身体系不算很健全,业内经常有颠覆,所以出题不会出圈子因为容易出错,所以把书上例题都背下来就好了”。所以我听话的没看书没做课外题,把书上例题全做了一遍。好像是70多。
陈华亭(现在不知道推荐谁了)+教材例题=通过
4.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与实务联系还比较密切,考了2-3次吧,没看书,老师都一般(特别是吕鹏千万别听太扯了),最后还是听的田明算是比较规矩比较系统案例也举得恰当,几大理论要背清楚,考试需要使劲发挥使劲儿扯。
没看书没做题,没经验。企业接触的多了,大差不差的也就都懂了,那几个分析模型好好背下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想要知道华安是不是像他自己说的一样家里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你就得去看他的房产证、地契上是不是写的华安的名字,有没有显示被抵押。查看地契就是《审计》手段,地契里面登记的信息就是证据,如果登记的是华安的名字那么根据《会计》知识就应该把田地计入无形资产并从取得当月开始摊销、根据《税法》知识就应该在取得的时候缴纳契税、根据《经济法》知识取得土地的时候就应该签订了土地出让合同里面约定了土地出让价格和使用年限、根据《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就应该在取得田地之前开过家庭会议对买田地的目的是自己耕种还是炒地皮还是当地主做出过决议、根据《财务管理》就应该能算出田地自己耕种的话每年的要播多少种子当年的收成才能够覆盖土地成本摊销、灌溉的水费、种子钱等成本。
一门课一个老师的基础班+一本练习书
1.会计
会计其实是一门语言,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用特定的语言表述出来的一种方法。它让所有企业都有了一个统一的计量标准,所以我们要学习的是怎么用会计语言来描述企业的状况。会计的学习对我这个连“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都不懂的小白来说就是理解和做题巩固,毕竟这是一门人为制定出的规则,但也不是说不讲道理的强硬制度,还是顺应企业实际情况的,结合实际来讲的话,其实大多数逻辑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张志凤基础班+轻松过关一=通过。
零基础的话,建议好好把教材看两遍,或者好好把张志凤听两遍,也许买一本会计基础先把基本语法学一学也有用。
2.经济法
很多同志最初都从经济法开始试水,被评为最简单的一门。但我始终不敢碰它,因为听说就是背背背。我是从小背课文永远背不下来的那种,所以下决心开始学习后,这一门是我学习的最认真最系统的一门,最后发现确实简单o(╯□╰)o。简单不是因为全程背诵,我实际上没背什么东西,而是因为经济法的内在逻辑性其实非常强,根本不用背,理解了就很容易记住。
依然没看书,依然没做题,把郭守杰各种班从头到尾认真听一遍,足够。郭守杰是大牛B,不用听别人。
3.财务管理
考前两周临时决定参考的(我每年报名时会把所有科目都报上以免后悔。。。),公式难记,全靠陈华亭老师的小故事。突击学习一周半,一次性通过,感谢陈华亭老师。不过因为学习时间短,取巧走了捷径,所以财管是我的短板,考综合的时候最不安的一门就是这个。
有个高分经验分享对我很大启发,大意是“财务管理本身体系不算很健全,业内经常有颠覆,所以出题不会出圈子因为容易出错,所以把书上例题都背下来就好了”。所以我听话的没看书没做课外题,把书上例题全做了一遍。好像是70多。
陈华亭(现在不知道推荐谁了)+教材例题=通过
4.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与实务联系还比较密切,考了2-3次吧,没看书,老师都一般(特别是吕鹏千万别听太扯了),最后还是听的田明算是比较规矩比较系统案例也举得恰当,几大理论要背清楚,考试需要使劲发挥使劲儿扯。
没看书没做题,没经验。企业接触的多了,大差不差的也就都懂了,那几个分析模型好好背下来。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