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瑞游记
瑞士,法国游记
2016年,结婚周年日之际,和老公一起出了趟国门,首选瑞士,因为老公的极力推荐,也因为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来到瑞士后的第一感觉是震撼,在此之前,在我心目中对发达国家的感觉是应该高楼林立,大家的生活节奏都很快,步履匆匆……未曾想,居然是雪山绿草,天然牧场,乡间小屋散落在高速公路两旁,小屋旁边壁炉烧炭取火用的木材,整整齐齐的堆放着,完全是一副农村的景象!
车上,听导游说,历史上的瑞士,也是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靠近阿尔卑斯山脉,远离平原,曾经,他们只能靠自己的年轻人给别人当雇佣军赚钱,但现在的瑞士,最有名的是三个行业,手表,瑞士银行和军刀!手表,主要也是机械表,其实各个国家都会做,可能国人手表的性价比更高,但为什么全球的人都要买瑞士手表呢?这不得不说瑞士人的性格,很多瑞士人也是德国迁移过来的,日耳曼名族真的是世界上非常优秀的名族,作为一战和二战的战败国,却可以迅速崛起,这与他们的一条筋不无关系。任何事情都全力以赴,不管他人怎想,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个产品有六道工序,德国人要求99%合格,还留1%是给god的,凡人皆有不可控制的因素。而国人要求每道工序是90%合格率,每道90%相乘,最后就是54%,不合格,我欣赏德国人的执着,这是一个踏踏实实的民族,值得信赖,反观国内目前的大多数人却太过浮躁,买一支股票,是因为朋友推荐,因为专家推荐,或者其他原因,很少有人是因为分析,有人做了很长时间股票,却依然见风就是雨,这是不愿意付出却想收获的典型心理,试想有多少人拥有这样的资源可以不劳而获?
最后一天在法国巴黎老佛爷的购物也是一次记忆犹新的经历!国人的购物能力太强了!太有钱了,我们的父辈在菜市场买菜,尚需讨价还价,买一个5位数的奢侈品包包,却可以眼睛都不眨一下,是钱来的太容易了么?LV店门口居然需要排队一个多小时才可以进场,真正是花钱都要排队的画面!我不知道在LV店门口的各位,是真的需要一个名牌包包?是因为这个包可以保值增值?还是仅仅因为戴这个包有面子?在需求感满足方面,我记得大学里有本书上看到,购物可以给人满足感,我同样也相信一个名牌包包带来的愉悦感会比一个普通包包带来的愉悦时间要长,但触发购物的必要条件是需求,只有当你有这个需求,而你的购物也可以满足你的需求时,这样的经历是愉悦的!可国人的通病(包括我在内)是心大,自助餐时可以拿到胃装不下,海外购物时,可以买到下个月喝稀饭!而且在那样的环境下,出国只为玩不买东西,会被视为异类,一个疯狂的购物环境会让正常人都不理智起来~我们团里有位阿姨,本来只是帮别人带个mk的包包,结果下午受到感染,自己也买了一个,我相信在此之前,她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品牌,也没打算出来有这笔开支,甚至在国内,逛商场,没有那么多人的情况下,同等价位,她一定不会出手,但在那样的环境下,确实很难头脑不发热,便宜了法国人!面子学,从古至今,在有国人的地方都屡试不爽!大部分人在海外购物都会说是因为东西比国内便宜,但你真的需要么?我的大学高财老师曾经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消费能力在各个领域需要平衡,至少落差不能太大,在某个领域的超前消费,不会给人带来愉悦只有痛苦!这句话一开始我不明白,所以至今印象深刻,具体来说就是,一个需要买奢侈品包的人,他住的最好是别墅,开的至少是中等价位的车,穿的不一定是奢侈品,但至少不是路边摊!如果他的消费能力可以达到平衡,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反之,奢侈品的开支必然挤占其他开支,从而引发家庭矛盾!
从这次法瑞之行的情况来看,在我们成长的这20年里,中国经济确实高速增长了,而法国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却遇到了发展瓶颈,我记得03,04年的时候,听说西欧一个人的月收入在2000欧元左右,我们当时的收入在2000多人名币,10年过去了,我们通过房地产也好,印货币也好,收入达到了1W元每月,而他们却还停留在3000欧左右!学经济的都知道,经济的发展周期不容置疑,高速增长以后要么改革转型,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么转型失败,经济低速发展,2月份我兑换欧元的时候汇率是7.12,银行实际兑换是7.17,今天是5月7号,我查了下,汇率是7.48,接近7.5,我无法预测欧元区是不是在复苏,因为我不喜欢法国人,生活太安逸,但东欧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人民币在不断印钞又是趋势,每年兑换一点欧元吧,今年已经涨了4.6%,感觉有回落可以外买一点,强势美元也不会一直持续。
最后的最后,虽然我欣赏瑞士和德意志民族,但有一句话说的好,人只能适应环境,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改变环境,including the king!我们在中国,这一点你没得选,所以尽量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做好自已,求同存异吧,不要孤立自己,远古时代,人就是群居动物,需要别人的帮助,可以更好的生存,今之易然。毕竟人在任何环境下,多一个朋友总好过多一个敌人。
2016年,结婚周年日之际,和老公一起出了趟国门,首选瑞士,因为老公的极力推荐,也因为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来到瑞士后的第一感觉是震撼,在此之前,在我心目中对发达国家的感觉是应该高楼林立,大家的生活节奏都很快,步履匆匆……未曾想,居然是雪山绿草,天然牧场,乡间小屋散落在高速公路两旁,小屋旁边壁炉烧炭取火用的木材,整整齐齐的堆放着,完全是一副农村的景象!
车上,听导游说,历史上的瑞士,也是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靠近阿尔卑斯山脉,远离平原,曾经,他们只能靠自己的年轻人给别人当雇佣军赚钱,但现在的瑞士,最有名的是三个行业,手表,瑞士银行和军刀!手表,主要也是机械表,其实各个国家都会做,可能国人手表的性价比更高,但为什么全球的人都要买瑞士手表呢?这不得不说瑞士人的性格,很多瑞士人也是德国迁移过来的,日耳曼名族真的是世界上非常优秀的名族,作为一战和二战的战败国,却可以迅速崛起,这与他们的一条筋不无关系。任何事情都全力以赴,不管他人怎想,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个产品有六道工序,德国人要求99%合格,还留1%是给god的,凡人皆有不可控制的因素。而国人要求每道工序是90%合格率,每道90%相乘,最后就是54%,不合格,我欣赏德国人的执着,这是一个踏踏实实的民族,值得信赖,反观国内目前的大多数人却太过浮躁,买一支股票,是因为朋友推荐,因为专家推荐,或者其他原因,很少有人是因为分析,有人做了很长时间股票,却依然见风就是雨,这是不愿意付出却想收获的典型心理,试想有多少人拥有这样的资源可以不劳而获?
最后一天在法国巴黎老佛爷的购物也是一次记忆犹新的经历!国人的购物能力太强了!太有钱了,我们的父辈在菜市场买菜,尚需讨价还价,买一个5位数的奢侈品包包,却可以眼睛都不眨一下,是钱来的太容易了么?LV店门口居然需要排队一个多小时才可以进场,真正是花钱都要排队的画面!我不知道在LV店门口的各位,是真的需要一个名牌包包?是因为这个包可以保值增值?还是仅仅因为戴这个包有面子?在需求感满足方面,我记得大学里有本书上看到,购物可以给人满足感,我同样也相信一个名牌包包带来的愉悦感会比一个普通包包带来的愉悦时间要长,但触发购物的必要条件是需求,只有当你有这个需求,而你的购物也可以满足你的需求时,这样的经历是愉悦的!可国人的通病(包括我在内)是心大,自助餐时可以拿到胃装不下,海外购物时,可以买到下个月喝稀饭!而且在那样的环境下,出国只为玩不买东西,会被视为异类,一个疯狂的购物环境会让正常人都不理智起来~我们团里有位阿姨,本来只是帮别人带个mk的包包,结果下午受到感染,自己也买了一个,我相信在此之前,她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品牌,也没打算出来有这笔开支,甚至在国内,逛商场,没有那么多人的情况下,同等价位,她一定不会出手,但在那样的环境下,确实很难头脑不发热,便宜了法国人!面子学,从古至今,在有国人的地方都屡试不爽!大部分人在海外购物都会说是因为东西比国内便宜,但你真的需要么?我的大学高财老师曾经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消费能力在各个领域需要平衡,至少落差不能太大,在某个领域的超前消费,不会给人带来愉悦只有痛苦!这句话一开始我不明白,所以至今印象深刻,具体来说就是,一个需要买奢侈品包的人,他住的最好是别墅,开的至少是中等价位的车,穿的不一定是奢侈品,但至少不是路边摊!如果他的消费能力可以达到平衡,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反之,奢侈品的开支必然挤占其他开支,从而引发家庭矛盾!
从这次法瑞之行的情况来看,在我们成长的这20年里,中国经济确实高速增长了,而法国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却遇到了发展瓶颈,我记得03,04年的时候,听说西欧一个人的月收入在2000欧元左右,我们当时的收入在2000多人名币,10年过去了,我们通过房地产也好,印货币也好,收入达到了1W元每月,而他们却还停留在3000欧左右!学经济的都知道,经济的发展周期不容置疑,高速增长以后要么改革转型,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么转型失败,经济低速发展,2月份我兑换欧元的时候汇率是7.12,银行实际兑换是7.17,今天是5月7号,我查了下,汇率是7.48,接近7.5,我无法预测欧元区是不是在复苏,因为我不喜欢法国人,生活太安逸,但东欧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人民币在不断印钞又是趋势,每年兑换一点欧元吧,今年已经涨了4.6%,感觉有回落可以外买一点,强势美元也不会一直持续。
最后的最后,虽然我欣赏瑞士和德意志民族,但有一句话说的好,人只能适应环境,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改变环境,including the king!我们在中国,这一点你没得选,所以尽量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做好自已,求同存异吧,不要孤立自己,远古时代,人就是群居动物,需要别人的帮助,可以更好的生存,今之易然。毕竟人在任何环境下,多一个朋友总好过多一个敌人。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