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外杂说:寻找薛定谔的猫-爱情是死是活
我们这个世界的初始条件是熵极小的大爆炸前的那个点,而这决定了这个世界从今往后要经历一段非常长的熵增过程。罗杰斯.彭罗斯的《现实之路》从物理学上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这个宇宙处于一个熵增的过程。
早在1947年薛定鄂就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了熵增过程也必然体现在生命体系之中。我们的人体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库,生命的代谢过程建立在生物化学反应的基础上。从某种角度来讲,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具有熵减的能力。在人体的生命化学活动中,自发和非自发过程同时存在,相互依存,因为熵增的必然性,生命体不断地由有序走回无序,最终不可逆地走向老化死亡。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热运动有关的反应都不可逆)认为宇宙的“熵”(无序程度)与日俱增。就好比,机械手表的发条总是越来越松,你可以把它上紧,但这就需要消耗一点儿能量,这些能量可能源于你吃掉的一碗米饭;那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吸收阳光的能量,太阳为了提供这些能量,需要消耗它的氢来进行核反应。所以宇宙中每个局部的熵减少,都须以其它地方的熵增加为代价。
爱情是一种很微妙而独特的的东西,很多人都认为,它表现着熵的变化。它既符合熵减也符合熵增。熵减,爱人结合后恩恩爱爱的一路走下去,男人女人老老实实为这个家操持,共同经营,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从外界吸收了物质或者能量之后,使系统的熵降低了,变得更加有序了。但是真的就变得有序了吗?往往我们等待着某个人,一直到相遇相知,逐渐熟悉,甚至思念期待,但最终还是会有更多的冲突与失望罢。任何规矩的轨道都消失了,是没有理智的,依然还是熵增的。
在物理和化学上面,很多都是相通的,有两条定理我认为就是爱情的最现实问题---来拒去留。
楞次定律说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勒夏特列原理是一个定性预测化学平衡点的原理,在一个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中,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有些可悲的动态平衡。
上赶着向来都不是买卖。不就是现在的人生哲学吗,都没有正视自己的态度没有自己的位置,给与付出相应的回报都失去了正比,又时刻保持着动态平衡。上一段恋情中付出着的最多,受伤越多的人,可能在下一段爱情中受教最多受益最多。
但是谁知道呢,
装在箱子里的猫到底是死是活。
早在1947年薛定鄂就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了熵增过程也必然体现在生命体系之中。我们的人体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库,生命的代谢过程建立在生物化学反应的基础上。从某种角度来讲,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具有熵减的能力。在人体的生命化学活动中,自发和非自发过程同时存在,相互依存,因为熵增的必然性,生命体不断地由有序走回无序,最终不可逆地走向老化死亡。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热运动有关的反应都不可逆)认为宇宙的“熵”(无序程度)与日俱增。就好比,机械手表的发条总是越来越松,你可以把它上紧,但这就需要消耗一点儿能量,这些能量可能源于你吃掉的一碗米饭;那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吸收阳光的能量,太阳为了提供这些能量,需要消耗它的氢来进行核反应。所以宇宙中每个局部的熵减少,都须以其它地方的熵增加为代价。
爱情是一种很微妙而独特的的东西,很多人都认为,它表现着熵的变化。它既符合熵减也符合熵增。熵减,爱人结合后恩恩爱爱的一路走下去,男人女人老老实实为这个家操持,共同经营,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从外界吸收了物质或者能量之后,使系统的熵降低了,变得更加有序了。但是真的就变得有序了吗?往往我们等待着某个人,一直到相遇相知,逐渐熟悉,甚至思念期待,但最终还是会有更多的冲突与失望罢。任何规矩的轨道都消失了,是没有理智的,依然还是熵增的。
在物理和化学上面,很多都是相通的,有两条定理我认为就是爱情的最现实问题---来拒去留。
楞次定律说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勒夏特列原理是一个定性预测化学平衡点的原理,在一个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中,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有些可悲的动态平衡。
上赶着向来都不是买卖。不就是现在的人生哲学吗,都没有正视自己的态度没有自己的位置,给与付出相应的回报都失去了正比,又时刻保持着动态平衡。上一段恋情中付出着的最多,受伤越多的人,可能在下一段爱情中受教最多受益最多。
但是谁知道呢,
装在箱子里的猫到底是死是活。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