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期待幸福
今天,与舍友聊天,无意中聊到之前认识的一个男生。忽然觉得人生很有意思,仿佛上帝只是一个贪玩的孩子,总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而喜欢在下一刻将剧情反转,每次都让人惊讶地直呼“天哪”,总是屡试不爽,似乎永不疲倦。
男生是舍友的同学,自己也曾经与其共事过短暂的几天,但是由于我结交朋友的反射弧一贯较长,所以,我们俩,不,甚至都没有到可以称呼“我们俩”的程度,不过是君子之交。在此之前,我只知道,男生专业技能学得不错,平时会接很多私活,有时候一周就能赚上个七八千,乍一听,这是一个不错的小伙子,前途不说是金光闪闪,想必也是熠熠生辉的。
我当时对他的评判,完全是一个陌生人式的评判。在陌生人眼里,最吸引他们的永远都是你身上最亮的地方,毕竟地球上人那么多,每一个人每一天,不知道要遇到多少人,也许如果你身上的亮点不够亮,连被别人注意的资格都没有,直接被淘汰出局,成为闪亮人生的群演背景。而你身上的其他暗淡的东西,他们才不在乎呢,毕竟这些东西,大家都不缺。
舍友与男生是同门弟子,又是同级、同乡,关系自然亲近些,也许是舍友身上的母性光辉,也许是当他难过时、总是恰巧舍友同在,舍友逐渐成为了男生的知心大姐、人生导师。
一开始,舍友给我的他形象,是一个可崇拜的牛逼哄哄的人物,因为同是专业学生,他的专业技术接私活就可以赚到很多金;后来,男生的形象就成了优柔寡断的代名词,做什么事情一直难以下定决心;之后,男生的形象就越来越趋向行业化,举手投足越来越像那些已经混进圈子的师哥师姐,然而当刻,我从未与其真人打过照面。
但是,从舍友的零散的叙述中,我脑中隐隐约约地有一个人物轮廓——大概就是那种大学临近毕业的年轻男性所特有的形象,在情感与梦想之间挣扎,对于未来,想要把握,但是却又被现实所牵绊。每当这时,我总是会默默庆幸,还好自己是女生,想要去做什么,就去做,没有那么多的负担和牵绊,但是后来的某一天,我忽然意识到,原来当时只是因为自己是单身。
没见他本人之前,我就知道了他总是纠结于与女友的关系,女友比她大一岁,已经工作,无论是家里还是女友本人,都更急于成家。女方急于成家,也是很有些道理的。以当前的年龄,对于女方来说,已经不小,但是,对于男方来说,再过几年,也正当年,如果再等他两年,一旦男方与女方中间发生了任何的分歧或不合,导致分手,那么对于那时的女方来说,就会显得异常凄惨。虽然对于这种男女年龄的不公平现象,我一直是心有不服,但是身边的无数事实却偏要告诉我女生确实是存在这种劣势。
于是,对于并无此年龄顾虑、在北京读研、专业技能又不错的男生,他更倾向于先立业。如果选择将就女友的想法,他大概就要毕业之后,回到女友工作的小城市,然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无需大城市的奋斗和拼搏,平平淡淡地过生活。否则,他就面临分手。但是无论是从道德上讲还是从情感上讲,他都无法下定狠心,既无法狠心去放弃女友,也不甘心年纪轻轻地去放弃他心中所谓的未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男生几次陷入了纠结、几乎痛哭流涕,与女友也几次分手,每每分手,舍友就会带着一种知心姐姐的温暖以及人生导师的严肃,开始安慰、开导优柔寡断、顾影自怜的他。
后来,在与其共事之前,听说他与女友又和好了。
与其共事,完全是一个偶然。因为项目缺人,舍友介绍我加入了他们正在做的短期项目,这是男生的毕业项目。于是,我真正地见到了这个一直活在舍友嘴中和我们耳朵中、想象中的人。
他的确长相平平,但是待人温和、圆滑,是一个积极向上、又对社会没有不良反应的人们口中的那种好青年。由于项目是在他的家乡,于是,我们还有幸见到了他的父母——朴实、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
他来自农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着辛苦种地将其养大,家里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姐姐已经嫁人、还有一个姐姐读博之后留在了大学教书,家里并非一贫如洗,但是相对于自己毕业项目的整个支出(大概几万人民币),也并非富裕。因此,项目中的很多朋友都是无偿帮忙,这也得益于他的好人缘、以及八面玲珑的人际交往能力。虽然是一个短期项目,但是由于预算有限,在磕磕绊绊、扣扣索索中,终于还是因为很多不可逆的意外而多出了一部分支出,自此,这个短期项目也在大家的长舒一口气中,哆哆嗦嗦地结束了。
之后,大家一起吃饭,在整个饭局中,男生侃侃而谈,几乎占据了整个饭局的娱乐点和话题点,他说着,我们笑着,他说着,我们和着,他说着,我们吃着。
后来,舍友告诉我们,他工作找得多么多么艰难,再后来,舍友透露,他的毕业项目卡在了导师那里,需要重启。对于一个参与了此次项目的人来说,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们那个项目的完成有多么不易,我猜想他必然也是难以接受的,不只是对工作成果被驳回的难以接受,更是对再次花费巨额项目支出的难以承担。
一天,舍友半夜收到微信、边叹息边出门,因为他哭了。
第二天,顶着一双熊猫眼的舍友告诉我们,他又分手了。
找不到工作的彷徨、分手的痛苦都没能阻止住项目重启的厄运。项目重启的日子如期而至,虽然此次我没有亲自参与,但是从舍友口中,我们得知,这次项目比第一次还要艰难,好在大家都挺过来了。有时候我们会怨恨时间让我们变老,但是有些时候,正是因为时间的勤奋和坚持,很多事情得以结束。
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舍友再也没有谈论这个被生活逼哭的青年。直到那天。
那天,我一个人宅在宿舍,对着电脑,正在苦恼,自己的下一篇文章要写什么,这时,舍友火急火燎地回来,边换衣服边对我说着外面的世界。原来,男生找到了工作,而且是业内很好的企业,年薪不少、前景也不错,还听说,男生明年秋天就结婚。我惊讶地感概,明明前一段时间,还好像全世界都崩塌了的人,怎么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一切就都变好了呢。真是活久见!
于是,我在标题一栏中,敲出“下一站,幸福”。
文章没有写完,我便因其他事情暂时搁置保存,想着待空闲时再续。当我今天重新想起她时,男生与女友再次分手,就在几天前。这次男生没有哭。
我默默地将标题多加了几个字——下一站,期待幸福。
男生是舍友的同学,自己也曾经与其共事过短暂的几天,但是由于我结交朋友的反射弧一贯较长,所以,我们俩,不,甚至都没有到可以称呼“我们俩”的程度,不过是君子之交。在此之前,我只知道,男生专业技能学得不错,平时会接很多私活,有时候一周就能赚上个七八千,乍一听,这是一个不错的小伙子,前途不说是金光闪闪,想必也是熠熠生辉的。
我当时对他的评判,完全是一个陌生人式的评判。在陌生人眼里,最吸引他们的永远都是你身上最亮的地方,毕竟地球上人那么多,每一个人每一天,不知道要遇到多少人,也许如果你身上的亮点不够亮,连被别人注意的资格都没有,直接被淘汰出局,成为闪亮人生的群演背景。而你身上的其他暗淡的东西,他们才不在乎呢,毕竟这些东西,大家都不缺。
舍友与男生是同门弟子,又是同级、同乡,关系自然亲近些,也许是舍友身上的母性光辉,也许是当他难过时、总是恰巧舍友同在,舍友逐渐成为了男生的知心大姐、人生导师。
一开始,舍友给我的他形象,是一个可崇拜的牛逼哄哄的人物,因为同是专业学生,他的专业技术接私活就可以赚到很多金;后来,男生的形象就成了优柔寡断的代名词,做什么事情一直难以下定决心;之后,男生的形象就越来越趋向行业化,举手投足越来越像那些已经混进圈子的师哥师姐,然而当刻,我从未与其真人打过照面。
但是,从舍友的零散的叙述中,我脑中隐隐约约地有一个人物轮廓——大概就是那种大学临近毕业的年轻男性所特有的形象,在情感与梦想之间挣扎,对于未来,想要把握,但是却又被现实所牵绊。每当这时,我总是会默默庆幸,还好自己是女生,想要去做什么,就去做,没有那么多的负担和牵绊,但是后来的某一天,我忽然意识到,原来当时只是因为自己是单身。
没见他本人之前,我就知道了他总是纠结于与女友的关系,女友比她大一岁,已经工作,无论是家里还是女友本人,都更急于成家。女方急于成家,也是很有些道理的。以当前的年龄,对于女方来说,已经不小,但是,对于男方来说,再过几年,也正当年,如果再等他两年,一旦男方与女方中间发生了任何的分歧或不合,导致分手,那么对于那时的女方来说,就会显得异常凄惨。虽然对于这种男女年龄的不公平现象,我一直是心有不服,但是身边的无数事实却偏要告诉我女生确实是存在这种劣势。
于是,对于并无此年龄顾虑、在北京读研、专业技能又不错的男生,他更倾向于先立业。如果选择将就女友的想法,他大概就要毕业之后,回到女友工作的小城市,然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无需大城市的奋斗和拼搏,平平淡淡地过生活。否则,他就面临分手。但是无论是从道德上讲还是从情感上讲,他都无法下定狠心,既无法狠心去放弃女友,也不甘心年纪轻轻地去放弃他心中所谓的未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男生几次陷入了纠结、几乎痛哭流涕,与女友也几次分手,每每分手,舍友就会带着一种知心姐姐的温暖以及人生导师的严肃,开始安慰、开导优柔寡断、顾影自怜的他。
后来,在与其共事之前,听说他与女友又和好了。
与其共事,完全是一个偶然。因为项目缺人,舍友介绍我加入了他们正在做的短期项目,这是男生的毕业项目。于是,我真正地见到了这个一直活在舍友嘴中和我们耳朵中、想象中的人。
他的确长相平平,但是待人温和、圆滑,是一个积极向上、又对社会没有不良反应的人们口中的那种好青年。由于项目是在他的家乡,于是,我们还有幸见到了他的父母——朴实、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
他来自农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着辛苦种地将其养大,家里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姐姐已经嫁人、还有一个姐姐读博之后留在了大学教书,家里并非一贫如洗,但是相对于自己毕业项目的整个支出(大概几万人民币),也并非富裕。因此,项目中的很多朋友都是无偿帮忙,这也得益于他的好人缘、以及八面玲珑的人际交往能力。虽然是一个短期项目,但是由于预算有限,在磕磕绊绊、扣扣索索中,终于还是因为很多不可逆的意外而多出了一部分支出,自此,这个短期项目也在大家的长舒一口气中,哆哆嗦嗦地结束了。
之后,大家一起吃饭,在整个饭局中,男生侃侃而谈,几乎占据了整个饭局的娱乐点和话题点,他说着,我们笑着,他说着,我们和着,他说着,我们吃着。
后来,舍友告诉我们,他工作找得多么多么艰难,再后来,舍友透露,他的毕业项目卡在了导师那里,需要重启。对于一个参与了此次项目的人来说,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们那个项目的完成有多么不易,我猜想他必然也是难以接受的,不只是对工作成果被驳回的难以接受,更是对再次花费巨额项目支出的难以承担。
一天,舍友半夜收到微信、边叹息边出门,因为他哭了。
第二天,顶着一双熊猫眼的舍友告诉我们,他又分手了。
找不到工作的彷徨、分手的痛苦都没能阻止住项目重启的厄运。项目重启的日子如期而至,虽然此次我没有亲自参与,但是从舍友口中,我们得知,这次项目比第一次还要艰难,好在大家都挺过来了。有时候我们会怨恨时间让我们变老,但是有些时候,正是因为时间的勤奋和坚持,很多事情得以结束。
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舍友再也没有谈论这个被生活逼哭的青年。直到那天。
那天,我一个人宅在宿舍,对着电脑,正在苦恼,自己的下一篇文章要写什么,这时,舍友火急火燎地回来,边换衣服边对我说着外面的世界。原来,男生找到了工作,而且是业内很好的企业,年薪不少、前景也不错,还听说,男生明年秋天就结婚。我惊讶地感概,明明前一段时间,还好像全世界都崩塌了的人,怎么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一切就都变好了呢。真是活久见!
于是,我在标题一栏中,敲出“下一站,幸福”。
文章没有写完,我便因其他事情暂时搁置保存,想着待空闲时再续。当我今天重新想起她时,男生与女友再次分手,就在几天前。这次男生没有哭。
我默默地将标题多加了几个字——下一站,期待幸福。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