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译的下一部作品托马斯·阿斯布里奇《十字军》导言节选
西方的十字军史专家,长期可大致分为两派。一类采用西方视角,对十字军总体持肯定态度,如米肖。一类采用东方视角,对十字军持批判态度,如斯蒂文·朗西曼。近年来开始兴起第三种思路,即所谓“双视角”——分别站在穆斯林和基督徒的角度,记述、分析同一历史事件,并相互参照。托马斯·阿斯布里奇《十字军》一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亦是我目前正在翻译的作品,预计在明年出版。
作者 托马斯·阿斯布里奇
全书基本结构如下
目录:
地图表
导言
第一章 十字军的兴起
1 圣战,圣地
2 叙利亚的磨难
3 圣城
4 十字军国的建立
5 “海外之地”
6 十字军再起
第二章 伊斯兰世界的回应
7 穆斯林复兴
8 信仰之光
9 埃及的财富
10 继承人或篡夺者
11 伊斯兰的苏丹
12 圣战斗士
第三章 勇士的考验
13 十字军的征集
14 征服者的挑战
15 国王驾临
16 狮心
17 耶路撒冷
18 分崩离析
第四章 困兽犹斗
19 回光返照
20 新的道路
21 战争圣人
第五章 东方的胜利
22 埃及雄狮
23 圣地陷落
结语
封面
现贴出导言的第一部分的翻译:
(话说阿斯布里奇那种曲折的文风一开始折磨得我欲哭无泪啊。)
导言 十字军世界
900年前,基督教欧洲兴起了一股圣战浪潮(即“十字军”)——对抗穆斯林势力,以争夺二者信仰中共同的“圣地”。这场刀光剑影持续了整整两个世纪,改变了整个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的历史。在这场令人瞩目的远征中,无数十字军将士跨越天涯海角前去征服(稍后是保卫)以圣城耶路撒冷为中心的一块“孤岛”。他们得到了诸如英国“狮心王”查理,法国“圣路易”路易九世等人的领导,经历了严酷的围城与可怕的战役,穿越了森林与荒漠,忍受着饥馑与疾病,拜会了传奇的拜占庭皇帝并与令人生畏的圣殿骑士同行。牺牲者被认可为殉道者,而幸存者则相信通过战斗与朝圣他们的灵魂得到了洗涤。
十字军的到来令伊斯兰世界如梦初醒,并激起了他们的吉哈德(圣战)以作为回应。在冷酷无情的诸侯赞吉[1](Zangi)、伟大的萨拉丁[2](Saladin)、后起的马木鲁克苏丹拜巴尔[3](Baybars,亦拼写为Baibars)及其奴隶兵的引领下(他们有时还获得了桀骜不驯、诡计多端的阿萨辛派刺客团的援助),来自叙利亚、埃及、伊朗的穆斯林竭力试图将基督徒逐出圣地。但长年的冲突也让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多次缔约和贸易,十字军与穆斯林有时亦能和平共存并互相尊敬(虽然有些勉强)。斗转星移,冲突之火还在延续而胜负天平却渐渐转向穆斯林一方。虽然基督徒并未彻底偃旗息鼓,但穆斯林世界终于笑到了最后——圣城与近东再次回归后者的掌控。
这一戏剧性的历史进程引发了无限的遐想和争论。数百年来,有关十字军运动的评判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呈现出宗教的盲目和人性之恶,有人却相信它是对骑士精神与开明殖民主义的光荣诠释。十字军时而被定义为欧洲历史中的黑暗插曲——成群结队、贪得无厌的西方野蛮人无端发起了对无辜的伊斯兰文明的攻击,时而又被赞许为抵挡穆斯林入侵、收复基督徒故土的中流砥柱。十字军人既被描述为急于攫取土地的野兽,又被形容为充满宗教热忱的朝圣者。而他们的穆斯林对手,有时被刻画为暴虐的压迫者、宗教狂,有时却成为仁慈守信的贤人化身。
中世纪的十字军也常被用来“以古喻今”,人们为此牵强地去寻觅它与现代事件之间的种种对应和关联。于是19世纪法国人与英国人便借用对十字军的回忆来印证自己继承帝国“遗产”的正当性;20-21世纪部分穆斯林国家也倾向于将自己面临的政治、宗教纷争与900年前的十字军东征相提并论。
本书将从基督徒与穆斯林双方的视角来探究十字军的历史——尤其聚焦于双方对圣地的争夺,以及同时代人对十字军的体验和印象。[1]中世纪的大量资料(即“第一手资料”)令本书获益匪浅,其中包括编年史、信件、法律文书、诗词歌谣等,所用语言则包括拉丁语、古法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亚美尼亚语、叙利亚语及希腊语。此外,考古学方面的相关成果——从壮观的城堡、精美的手抄本到各式小钱币,也为中世纪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近50年以来,现代学者的大量“田野证据”(即考古发现)极大地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原创研究。
将1095-1291年间的圣地十字军历史纳入通俗易懂的一卷本著作中是个巨大的挑战。但它同时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勾勒那些揭示人类内在情感(从悲痛到狂喜,从恐惧到欢欣)的宏大历史事件,并刻画出伊斯兰世界与基督教国家命运与观念的变迁。这也为探讨关于圣战的一系列重要且互相关联的问题提供了可能。
关于圣战起源、成因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何来自两个世界的伟大宗教均鼓吹以上帝(真主)之名施行暴力,并令追随者们相信为信仰而战将打开天堂之门?为何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和穆斯林为了响应圣战(或吉哈德)的号召,明知前路凶险却依然前赴后继?11世纪末期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否为基督徒的侵略行为?此后的200年间为何近东的宗教战争肆虐不止?这也是急需厘清的问题。
圣战的后果与影响也相当重要。十字军时代究竟是充满纷争(即“文明冲突”不可避免的产物)还是体现出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的跨文化交流与共存?我们固然关切谁最终赢得了对圣地的争夺及其获胜的原因,但更迫切的问题还是这段动荡的岁月如何影响了历史,以及这些古老的争斗为什么对当今世界依旧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影响。
作者 托马斯·阿斯布里奇
![]() |
全书基本结构如下
目录:
地图表
导言
第一章 十字军的兴起
1 圣战,圣地
2 叙利亚的磨难
3 圣城
4 十字军国的建立
5 “海外之地”
6 十字军再起
第二章 伊斯兰世界的回应
7 穆斯林复兴
8 信仰之光
9 埃及的财富
10 继承人或篡夺者
11 伊斯兰的苏丹
12 圣战斗士
第三章 勇士的考验
13 十字军的征集
14 征服者的挑战
15 国王驾临
16 狮心
17 耶路撒冷
18 分崩离析
第四章 困兽犹斗
19 回光返照
20 新的道路
21 战争圣人
第五章 东方的胜利
22 埃及雄狮
23 圣地陷落
结语
封面
![]() |
现贴出导言的第一部分的翻译:
(话说阿斯布里奇那种曲折的文风一开始折磨得我欲哭无泪啊。)
导言 十字军世界
900年前,基督教欧洲兴起了一股圣战浪潮(即“十字军”)——对抗穆斯林势力,以争夺二者信仰中共同的“圣地”。这场刀光剑影持续了整整两个世纪,改变了整个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的历史。在这场令人瞩目的远征中,无数十字军将士跨越天涯海角前去征服(稍后是保卫)以圣城耶路撒冷为中心的一块“孤岛”。他们得到了诸如英国“狮心王”查理,法国“圣路易”路易九世等人的领导,经历了严酷的围城与可怕的战役,穿越了森林与荒漠,忍受着饥馑与疾病,拜会了传奇的拜占庭皇帝并与令人生畏的圣殿骑士同行。牺牲者被认可为殉道者,而幸存者则相信通过战斗与朝圣他们的灵魂得到了洗涤。
十字军的到来令伊斯兰世界如梦初醒,并激起了他们的吉哈德(圣战)以作为回应。在冷酷无情的诸侯赞吉[1](Zangi)、伟大的萨拉丁[2](Saladin)、后起的马木鲁克苏丹拜巴尔[3](Baybars,亦拼写为Baibars)及其奴隶兵的引领下(他们有时还获得了桀骜不驯、诡计多端的阿萨辛派刺客团的援助),来自叙利亚、埃及、伊朗的穆斯林竭力试图将基督徒逐出圣地。但长年的冲突也让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多次缔约和贸易,十字军与穆斯林有时亦能和平共存并互相尊敬(虽然有些勉强)。斗转星移,冲突之火还在延续而胜负天平却渐渐转向穆斯林一方。虽然基督徒并未彻底偃旗息鼓,但穆斯林世界终于笑到了最后——圣城与近东再次回归后者的掌控。
这一戏剧性的历史进程引发了无限的遐想和争论。数百年来,有关十字军运动的评判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呈现出宗教的盲目和人性之恶,有人却相信它是对骑士精神与开明殖民主义的光荣诠释。十字军时而被定义为欧洲历史中的黑暗插曲——成群结队、贪得无厌的西方野蛮人无端发起了对无辜的伊斯兰文明的攻击,时而又被赞许为抵挡穆斯林入侵、收复基督徒故土的中流砥柱。十字军人既被描述为急于攫取土地的野兽,又被形容为充满宗教热忱的朝圣者。而他们的穆斯林对手,有时被刻画为暴虐的压迫者、宗教狂,有时却成为仁慈守信的贤人化身。
中世纪的十字军也常被用来“以古喻今”,人们为此牵强地去寻觅它与现代事件之间的种种对应和关联。于是19世纪法国人与英国人便借用对十字军的回忆来印证自己继承帝国“遗产”的正当性;20-21世纪部分穆斯林国家也倾向于将自己面临的政治、宗教纷争与900年前的十字军东征相提并论。
本书将从基督徒与穆斯林双方的视角来探究十字军的历史——尤其聚焦于双方对圣地的争夺,以及同时代人对十字军的体验和印象。[1]中世纪的大量资料(即“第一手资料”)令本书获益匪浅,其中包括编年史、信件、法律文书、诗词歌谣等,所用语言则包括拉丁语、古法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亚美尼亚语、叙利亚语及希腊语。此外,考古学方面的相关成果——从壮观的城堡、精美的手抄本到各式小钱币,也为中世纪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近50年以来,现代学者的大量“田野证据”(即考古发现)极大地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原创研究。
将1095-1291年间的圣地十字军历史纳入通俗易懂的一卷本著作中是个巨大的挑战。但它同时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勾勒那些揭示人类内在情感(从悲痛到狂喜,从恐惧到欢欣)的宏大历史事件,并刻画出伊斯兰世界与基督教国家命运与观念的变迁。这也为探讨关于圣战的一系列重要且互相关联的问题提供了可能。
关于圣战起源、成因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何来自两个世界的伟大宗教均鼓吹以上帝(真主)之名施行暴力,并令追随者们相信为信仰而战将打开天堂之门?为何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和穆斯林为了响应圣战(或吉哈德)的号召,明知前路凶险却依然前赴后继?11世纪末期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否为基督徒的侵略行为?此后的200年间为何近东的宗教战争肆虐不止?这也是急需厘清的问题。
圣战的后果与影响也相当重要。十字军时代究竟是充满纷争(即“文明冲突”不可避免的产物)还是体现出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的跨文化交流与共存?我们固然关切谁最终赢得了对圣地的争夺及其获胜的原因,但更迫切的问题还是这段动荡的岁月如何影响了历史,以及这些古老的争斗为什么对当今世界依旧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影响。
-
弃郁不落泪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25 21:43:57
-
MilesZhu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3 10:25:24
-
bxgswh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28 13:40:13
-
森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24 06:39:30
-
虚玄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17 17:51:40
-
阿拉法龙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1 01:54:44
-
Ray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7 12:18:18
-
jkcfr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07 20:11:08
-
yoraku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03 08:59:41
-
宝宝胖胖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6 23:42:02
-
LindaQAQ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5 19:43:47
-
好公民库尔蕾丝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11 22:21:03
-
fatm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9 16: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