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的长耳朵——许峰油画展《想你的时候 有风也没有关系》猜想
之所以说“猜想”,是因为并不认识许峰,所以看展后的一点点想法也并未向其求证,一切都只能限于个人猜想。建立这一点点猜想的第一块基石当然是展出的二十张油画,另一块基石则是主办方信雅达文化艺术和三清上艺术馆在微信上推送的展讯及画家访谈。
展览名称《想你的时候 有风也没有关系》直接挪用了其中一张展画的标题,那张展画是一只白色兔子的肖像画——正面蹲坐着,两只前爪交叉摆在腹部,乌溜溜的大眼睛没有表情地直视前方,像是禅房里打坐的老僧,矜持、安静、超然;只有两只长耳朵支楞着齐齐甩向右边,又好像可以看到室外有大风在呼呼刮过。一只兔子,两只兔子……十只兔子。小小展厅二十张展画竟然有十张的主角是兔子!许峰到底是有多爱兔子?兔子之于许峰又代表的是什么呢?
且看展讯中许峰的一段自述:“现代文明让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想想儿时在老家,我们上山抓捕野兔、观鸟筑巢、下河摸鱼、看蚂蚁搬家、去树林摘蘑菇、偷看母鸡孵蛋,这些童趣之事,竟成了现在精神上时常把玩之物,童年美好的记忆,都跟乡间跟田野有关,大抵念旧,也是念在这些光景里了罢。”
所以兔子代表的是自然是乡间是田野吗?是许峰童年的记忆吗?可是如此矜持、安静、超然的兔子哪有一点乡野气息?十只兔子有九只摆的是同一个蹲姿同一个表情。即使最后一只兔子《远行者》很难得的表现为全身侧面像并撒开了四爪奔跑起来,但这一只兔子的背景也还是没有例外,统一被涂成单纯的灰白色——就像国画里的留白。那灰白色就像一道浓雾隔在眼前,既看不到许峰老家贵州的山和水,也看不到二三十年前那个贵州山娃的童年。不过人家许峰也说了这是记忆,隔着二三十年隔着千山万水,当年活泼泼的野物变成文人笔下的把玩之物当然也是可以理解。
在此之所以用“文人”而非画家或艺术家来称呼许峰,就是因为他口中的那个“把玩”。把玩,应该是中国传统文人特别喜欢的词汇,把玩的是一花一世界的概念,有种躲在书斋或画室超然于俗世的风雅。文人和画家当然也不是绝缘体,两者组合而成的“文人画”甚至在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王维。只是把“文人”作为限定语放在“画”前面从一开始强调的就是作品的文人性,即强调文人优于职业画家的精神性思想性,在作品上则表现为神似重于形肖。而自王维以降千百年,文人画早已不再是文人的专属,却是所有职业画家也都会接触或训练的一种主要国画风格。所以后来的每一个中国职业画家,无论他是不是身兼文人身份都可以画出一张所谓的文人画——当然包括学国画出身的许峰。如果许峰在离开贵州北上求学中央美术学院之前便开始接受国画训练,那么不用隔着千山万水不用隔着二三十年,兔子在当时当地便已经不是活泼泼的野物而变成学画之人眼中风雅的把玩之物了。
如果说兔子风雅的形象在许峰可能只是中国传统国画训练的结果,并不能证明许峰本人的文人性,那么在《亲爱的你怎么不在我身边》、《我想静静,也别问我静静是谁》等兔子肖像上叠加人体、天使、骨骼等铅笔勾勒的涂鸦则是他对自己文人身份的另一重加持。正如展讯里对这些涂鸦所作的解读:“承载了很多情感,蕴含不确定性,其实质是对碎片化、信息化时代的观照。”现代艺术不再单纯追求视觉美感而更重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自不必多说,连传统的架上绘画也日益成为观念的天下,比如先锋杜尚在《蒙娜丽莎》脸上加三撇胡子以表达他对经典对世界的戏谑。每一个现代艺术家都努力扮演着知识分子的角色。许峰走的就是杜尚这条路子。如果说兔子风雅的形象是他的经典是他的传统,那么添加的涂鸦则是他对自己过去的戏谑。或者可以用一个更中性的词——不满足,是从国画转到油画后对传统文人画的不满足,是从贵州山乡飞到北京都市后对书斋式生活的不满足,碎片化的其实是许峰本人。他开始有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开始思考艺术和世界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是兔子依然是主角。没有一张展画是以西式的人体、天使或骨骼作为主体而兔子只是作为添加物。这或许说明了在骨子里许峰仍然是中国传统文人而非现代知识分子,表现在艺术上则是国画的范式仍然强于自主的观念表达。
可是为什么是兔子呢?为什么不是鸟?不是鱼?不是蚂蚁?不是母鸡?即使二十张展画另外一半以羊、蜻蜓、萝卜、白菜、竹子还有蘑菇作为描绘对象,但这些动植物和人体、天使、骨骼一样都不能妨碍兔子才是被许峰选中的那一个——就像上帝选中诺亚。为什么偏偏是兔子?
在访谈里许峰的回答是这样的:“因为刚有小孩,北京的雾霾又特别严重,孩子和爱人更多的时间待在老家,想他们的时候我就画画呀,因为孩子的眼睫毛比较长,于是就有了这些长睫毛的萌兔们,时而是期盼的孩子和妈妈,时而是孤独的爸爸,当然兔子这一题材以前也有人画,不过我不认为我只是在描摹兔子,我画的其实是思念。”
这个答案没有了展讯里那种文化性的分析,甚至比对个人出身的历史回溯更为个人,是从个人情感延伸到绘画细节。可是《绵绵》和《岁月》那两只羊也有长睫毛啊,为什么最后选中的不是羊?同样的正面肖像,同样矜持、安静、超然的表情,同样的灰白色,羊比兔子差在哪里?
在展厅里逡巡了一遍又一遍,兔子,羊,羊,兔子,有什么差别?差别在哪里?是兔子的长耳朵吗?是兔子的长耳朵吧。羊的耳朵那么短,而十只兔子的耳朵都那么长,长耳朵无一例外高高支楞着,像在风中招摇的旗帜。安静的身体和表情,招摇的长耳朵,原来许峰像所有羞涩的男人一样既对情感遮遮掩掩又闷骚地渴望表达思念啊。什么《想你的时候 有风也没有关系》,分明是想你的时候大风起兮云飞扬嘛!没有自主的思想观念又有什么关系?咱有自主的情感啊!
2016.5.8
展览名称《想你的时候 有风也没有关系》直接挪用了其中一张展画的标题,那张展画是一只白色兔子的肖像画——正面蹲坐着,两只前爪交叉摆在腹部,乌溜溜的大眼睛没有表情地直视前方,像是禅房里打坐的老僧,矜持、安静、超然;只有两只长耳朵支楞着齐齐甩向右边,又好像可以看到室外有大风在呼呼刮过。一只兔子,两只兔子……十只兔子。小小展厅二十张展画竟然有十张的主角是兔子!许峰到底是有多爱兔子?兔子之于许峰又代表的是什么呢?
![]() |
《想你的时候 有风也没有关系》 |
且看展讯中许峰的一段自述:“现代文明让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想想儿时在老家,我们上山抓捕野兔、观鸟筑巢、下河摸鱼、看蚂蚁搬家、去树林摘蘑菇、偷看母鸡孵蛋,这些童趣之事,竟成了现在精神上时常把玩之物,童年美好的记忆,都跟乡间跟田野有关,大抵念旧,也是念在这些光景里了罢。”
所以兔子代表的是自然是乡间是田野吗?是许峰童年的记忆吗?可是如此矜持、安静、超然的兔子哪有一点乡野气息?十只兔子有九只摆的是同一个蹲姿同一个表情。即使最后一只兔子《远行者》很难得的表现为全身侧面像并撒开了四爪奔跑起来,但这一只兔子的背景也还是没有例外,统一被涂成单纯的灰白色——就像国画里的留白。那灰白色就像一道浓雾隔在眼前,既看不到许峰老家贵州的山和水,也看不到二三十年前那个贵州山娃的童年。不过人家许峰也说了这是记忆,隔着二三十年隔着千山万水,当年活泼泼的野物变成文人笔下的把玩之物当然也是可以理解。
![]() |
《远行者》 |
在此之所以用“文人”而非画家或艺术家来称呼许峰,就是因为他口中的那个“把玩”。把玩,应该是中国传统文人特别喜欢的词汇,把玩的是一花一世界的概念,有种躲在书斋或画室超然于俗世的风雅。文人和画家当然也不是绝缘体,两者组合而成的“文人画”甚至在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王维。只是把“文人”作为限定语放在“画”前面从一开始强调的就是作品的文人性,即强调文人优于职业画家的精神性思想性,在作品上则表现为神似重于形肖。而自王维以降千百年,文人画早已不再是文人的专属,却是所有职业画家也都会接触或训练的一种主要国画风格。所以后来的每一个中国职业画家,无论他是不是身兼文人身份都可以画出一张所谓的文人画——当然包括学国画出身的许峰。如果许峰在离开贵州北上求学中央美术学院之前便开始接受国画训练,那么不用隔着千山万水不用隔着二三十年,兔子在当时当地便已经不是活泼泼的野物而变成学画之人眼中风雅的把玩之物了。
如果说兔子风雅的形象在许峰可能只是中国传统国画训练的结果,并不能证明许峰本人的文人性,那么在《亲爱的你怎么不在我身边》、《我想静静,也别问我静静是谁》等兔子肖像上叠加人体、天使、骨骼等铅笔勾勒的涂鸦则是他对自己文人身份的另一重加持。正如展讯里对这些涂鸦所作的解读:“承载了很多情感,蕴含不确定性,其实质是对碎片化、信息化时代的观照。”现代艺术不再单纯追求视觉美感而更重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自不必多说,连传统的架上绘画也日益成为观念的天下,比如先锋杜尚在《蒙娜丽莎》脸上加三撇胡子以表达他对经典对世界的戏谑。每一个现代艺术家都努力扮演着知识分子的角色。许峰走的就是杜尚这条路子。如果说兔子风雅的形象是他的经典是他的传统,那么添加的涂鸦则是他对自己过去的戏谑。或者可以用一个更中性的词——不满足,是从国画转到油画后对传统文人画的不满足,是从贵州山乡飞到北京都市后对书斋式生活的不满足,碎片化的其实是许峰本人。他开始有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开始思考艺术和世界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 |
《亲爱的你怎么不在我身边》 |
结果是兔子依然是主角。没有一张展画是以西式的人体、天使或骨骼作为主体而兔子只是作为添加物。这或许说明了在骨子里许峰仍然是中国传统文人而非现代知识分子,表现在艺术上则是国画的范式仍然强于自主的观念表达。
可是为什么是兔子呢?为什么不是鸟?不是鱼?不是蚂蚁?不是母鸡?即使二十张展画另外一半以羊、蜻蜓、萝卜、白菜、竹子还有蘑菇作为描绘对象,但这些动植物和人体、天使、骨骼一样都不能妨碍兔子才是被许峰选中的那一个——就像上帝选中诺亚。为什么偏偏是兔子?
在访谈里许峰的回答是这样的:“因为刚有小孩,北京的雾霾又特别严重,孩子和爱人更多的时间待在老家,想他们的时候我就画画呀,因为孩子的眼睫毛比较长,于是就有了这些长睫毛的萌兔们,时而是期盼的孩子和妈妈,时而是孤独的爸爸,当然兔子这一题材以前也有人画,不过我不认为我只是在描摹兔子,我画的其实是思念。”
这个答案没有了展讯里那种文化性的分析,甚至比对个人出身的历史回溯更为个人,是从个人情感延伸到绘画细节。可是《绵绵》和《岁月》那两只羊也有长睫毛啊,为什么最后选中的不是羊?同样的正面肖像,同样矜持、安静、超然的表情,同样的灰白色,羊比兔子差在哪里?
![]() |
《岁月》 |
在展厅里逡巡了一遍又一遍,兔子,羊,羊,兔子,有什么差别?差别在哪里?是兔子的长耳朵吗?是兔子的长耳朵吧。羊的耳朵那么短,而十只兔子的耳朵都那么长,长耳朵无一例外高高支楞着,像在风中招摇的旗帜。安静的身体和表情,招摇的长耳朵,原来许峰像所有羞涩的男人一样既对情感遮遮掩掩又闷骚地渴望表达思念啊。什么《想你的时候 有风也没有关系》,分明是想你的时候大风起兮云飞扬嘛!没有自主的思想观念又有什么关系?咱有自主的情感啊!
2016.5.8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他的声音和房间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梦之艺术:潜意识的创造 (26人喜欢)
- 镜子:存在的倍增,或,反映的深渊? (2人喜欢)
- 神性的暗面——与艺术家安德里斯·塞拉诺的对话 (6人喜欢)
- 女巫和妻子,女神和女妖:神话中的女性 (6人喜欢)
- 为何不给压迫套上一副黑暗又可怕的面具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