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末凉子二三事
(一)
在一个百无聊赖的夜晚,我打开了《入殓师》。电影开场白茫茫的雪景,让我想起来川端康成《雪国》里的描写,天地间布满了白色,时光的流转仿佛也停滞了。
电影的内容无需多言了。日本电影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对情感的刻画细致入微。有时一部电影的情节很简单,也没有反映出多么深刻的哲思,但是整个电影中弥漫着一股情绪,瞬间就能让你无法自拔,感受到种种温暖,沉重与庄严。
我看过的日本影视资料不多,诸如《魔女的条件》、《四月物语》、《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等,在我心中都是精美的艺术品。不过,然我持久着迷着的女星,只广末凉子一个。
还是继续说《入殓师》吧,其实在广末凉子出场之前,我都是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态观影的,当我看到美香出场的时候,有一种久违的触动,当时我不知道那种感觉是什么,但现在我想,大概就是“在今后的生活里,想要和一个人相互依偎的感觉”。
这是,在这之前,我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广末凉子。在这之前,我知道的日本女星,除了一众爱情动作片的女星外,就知道绫濑遥、松岛菜菜子。
(二)
凉子在《入殓师》的感觉,就是那种让人很想娶回家的感觉。那时,凉子30岁左右,属于轻熟女。说实话,我被美香迷住了。
因为,美香对大悟说过一句话:“无论你做什么,我都是笑着支持你的。我心里其实也很难过……”这句话感动了无数人。日本女人就是这样,我不敢说日本男女平不平等,但我认为日本社会背后隐藏着更为根本的男权思想。
我有位老师,曾在东京大学留学过一年,据他观察,日本的家庭只有一个人工作,女人全心全力料理家务,男人的压力是很大的。要是哪个男人没有加班到十点,会被认为没出息。
因为这,我想,在日本这个社会发达程度很高,但又有着东方传统文化的地方,才会喷涌出那么细腻动人的情感。
(三)
我觉得《入殓师》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死亡是一件正常的事,也是一件庄重的事,就像剧中殡仪馆的老头子说的那样: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开始……
每个人短暂的生命,能互有交集,相互影响本来就是一种缘分,所以我们唯有送出对他们的尊重向他们道别。
入殓师就是这样一个定位,为死者整理遗容,替生者送出最后的敬意。而我们应该在这样的生离死别中,更加珍惜生命,也更加珍惜相互陪伴的人。
所以,美香对大悟的偏见最终消除了。与其说消除了对大悟的偏见,不如说消除了对死亡的偏见。
所以我是这么解读,当澡堂大婶去世后,美香和大悟前去吊唁的场景。美香注视着大悟,眼里是感动和理解,殊不知,大悟也在影响着她,改变着她对生离死别的看法,对自己的看法。
此所谓“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注视着你。”
(四)
如果说《入殓师》更多的是在渲染对生死的感慨,那么日剧《唇膏》则是对爱的诠释。当然,这里对爱的诠释又不是那种日本影视里惯常的“纯爱电影”所倚赖的。
《唇膏》是一部基调有些沉郁的电视剧,片头的过场动画让人看得有些压抑。
那时的凉子真是青春无敌,深深但又窄窄的双眼皮,未经雕饰的自然。鼻梁秀挺,面如春晓,侧颜的线条仿佛雕塑般错落有致。
面容精致的女星我知道不少,凉子跟她们一比算不上惊艳。但是,如果惊艳是喜欢一个人的理由,那这样的喜欢也有些廉价吧。《唇膏》里的凉子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细细摩挲剧中那所少年鉴别所吧。早川蓝的童年并不幸运,长到19岁的她成为了一个问题少女,在重伤两人之后被送进了鉴别所观察。
(五)
鉴别所教官有明悠和早川蓝的爱情故事是剧中主线。这是一对表上看有些失调的恋爱,无论是年龄还是身份。有时我会把他们和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相联系。不过,蓝和悠之间的爱恋要纯洁得多。
悠一开始是以为蓝对他抱着一种错觉,那便是“在绝望中,拼命想找个人倾诉依靠,便误以为是爱情”。蓝是否认的,不过我觉得这是出于她自己的自尊而不愿承认。后来的发展是那么迅速,那么始料未及,也那么顺理成章。
因为,悠是一个艺术家,也是一个哲学家。他被蓝告白之后,总是时不时想到她,终于在“那个心绪不定的夜晚”这种思念爆发到了顶点。
悠的内心独白是这样的:
“一想到被那黝黑明媚的双眸注视,若是真的使你的心破碎了,那就再无东西可以修补了,在那个心绪不定的夜晚,我竟然动情地想到了你……”
少女渐渐已经成为他生命的源泉,这样神圣和高洁的爱恋仅仅存在于艺术家和哲学家眼中。
在一个百无聊赖的夜晚,我打开了《入殓师》。电影开场白茫茫的雪景,让我想起来川端康成《雪国》里的描写,天地间布满了白色,时光的流转仿佛也停滞了。
电影的内容无需多言了。日本电影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对情感的刻画细致入微。有时一部电影的情节很简单,也没有反映出多么深刻的哲思,但是整个电影中弥漫着一股情绪,瞬间就能让你无法自拔,感受到种种温暖,沉重与庄严。
我看过的日本影视资料不多,诸如《魔女的条件》、《四月物语》、《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等,在我心中都是精美的艺术品。不过,然我持久着迷着的女星,只广末凉子一个。
还是继续说《入殓师》吧,其实在广末凉子出场之前,我都是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态观影的,当我看到美香出场的时候,有一种久违的触动,当时我不知道那种感觉是什么,但现在我想,大概就是“在今后的生活里,想要和一个人相互依偎的感觉”。
这是,在这之前,我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广末凉子。在这之前,我知道的日本女星,除了一众爱情动作片的女星外,就知道绫濑遥、松岛菜菜子。
(二)
凉子在《入殓师》的感觉,就是那种让人很想娶回家的感觉。那时,凉子30岁左右,属于轻熟女。说实话,我被美香迷住了。
因为,美香对大悟说过一句话:“无论你做什么,我都是笑着支持你的。我心里其实也很难过……”这句话感动了无数人。日本女人就是这样,我不敢说日本男女平不平等,但我认为日本社会背后隐藏着更为根本的男权思想。
我有位老师,曾在东京大学留学过一年,据他观察,日本的家庭只有一个人工作,女人全心全力料理家务,男人的压力是很大的。要是哪个男人没有加班到十点,会被认为没出息。
因为这,我想,在日本这个社会发达程度很高,但又有着东方传统文化的地方,才会喷涌出那么细腻动人的情感。
(三)
我觉得《入殓师》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死亡是一件正常的事,也是一件庄重的事,就像剧中殡仪馆的老头子说的那样: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开始……
每个人短暂的生命,能互有交集,相互影响本来就是一种缘分,所以我们唯有送出对他们的尊重向他们道别。
入殓师就是这样一个定位,为死者整理遗容,替生者送出最后的敬意。而我们应该在这样的生离死别中,更加珍惜生命,也更加珍惜相互陪伴的人。
所以,美香对大悟的偏见最终消除了。与其说消除了对大悟的偏见,不如说消除了对死亡的偏见。
所以我是这么解读,当澡堂大婶去世后,美香和大悟前去吊唁的场景。美香注视着大悟,眼里是感动和理解,殊不知,大悟也在影响着她,改变着她对生离死别的看法,对自己的看法。
此所谓“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注视着你。”
(四)
如果说《入殓师》更多的是在渲染对生死的感慨,那么日剧《唇膏》则是对爱的诠释。当然,这里对爱的诠释又不是那种日本影视里惯常的“纯爱电影”所倚赖的。
《唇膏》是一部基调有些沉郁的电视剧,片头的过场动画让人看得有些压抑。
那时的凉子真是青春无敌,深深但又窄窄的双眼皮,未经雕饰的自然。鼻梁秀挺,面如春晓,侧颜的线条仿佛雕塑般错落有致。
面容精致的女星我知道不少,凉子跟她们一比算不上惊艳。但是,如果惊艳是喜欢一个人的理由,那这样的喜欢也有些廉价吧。《唇膏》里的凉子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细细摩挲剧中那所少年鉴别所吧。早川蓝的童年并不幸运,长到19岁的她成为了一个问题少女,在重伤两人之后被送进了鉴别所观察。
(五)
鉴别所教官有明悠和早川蓝的爱情故事是剧中主线。这是一对表上看有些失调的恋爱,无论是年龄还是身份。有时我会把他们和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相联系。不过,蓝和悠之间的爱恋要纯洁得多。
悠一开始是以为蓝对他抱着一种错觉,那便是“在绝望中,拼命想找个人倾诉依靠,便误以为是爱情”。蓝是否认的,不过我觉得这是出于她自己的自尊而不愿承认。后来的发展是那么迅速,那么始料未及,也那么顺理成章。
因为,悠是一个艺术家,也是一个哲学家。他被蓝告白之后,总是时不时想到她,终于在“那个心绪不定的夜晚”这种思念爆发到了顶点。
悠的内心独白是这样的:
“一想到被那黝黑明媚的双眸注视,若是真的使你的心破碎了,那就再无东西可以修补了,在那个心绪不定的夜晚,我竟然动情地想到了你……”
少女渐渐已经成为他生命的源泉,这样神圣和高洁的爱恋仅仅存在于艺术家和哲学家眼中。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