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方法论与设计流程详解
![]() |
野生教研组,服装设计教研与实践—践行者—中国创造
开篇野粮 | 服装设计系统之植物生长论
我们一起埋下种子在春天发了芽夏天开了花
一篇表述设计系统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的文章,一次找寻属于自己设计语言与风格的过程
努力寻求清晰的自我认知,通过建立与找寻的过程,挖掘展现设计中的自我
我们复习一下植物们的生长过程
种子——生根——发芽——出苗——生长——开花——果实
为何从植物讲起,我觉得这样更容易更好去解读 一个有完整鲜活生命的设计系统
“有生命” 赋予了植物生长存在的基础意义,至于生命体态的喜茂则由阳光雨水众多因素所决定,在服装设计的系统中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我把这种现象比喻嫁接在植物生长系统中。整个设计状态就像一棵植株的生长过程,枝叶花果繁茂的状态取决于根系的健康坚实的基础,一个设计系列所呈现出的优质程度也取决于整个设计过程的创意深入程度和技术还原呈现的成熟度。好的设计系列必然需要有完整的思想过程呈现,但大部分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有心无力,始终找不到方向与方法。具有创意思维但缺少把创意概念转化落地能力的学生不在少数,对于设计本是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如此躁动夸张的时代,“各”和己”又有几数?我们静下来写出这一篇设计论述,希望对有此困扰和有所需求的人有所触动。
回归设计,像植物一样有完整生命系统的系列,是具有由一个种子概念idea逐步完成生长到成熟的成品collection状态。一件有设计感的衣服是被赋予生命与灵魂的,一件设计作品的灵魂在于对concept的深刻解读来产生对应的价值,这个价值可能是情感价值也可能是技术价值,如果一个作品没有达到某些概念与技术的探讨深度,这样设计表达趋于表面,落实于素材拼凑,设计呈现只言片语毫无章法或者陷入纠结于极端概念的周拽。
以下将进行理论上的解决方案,进行简单论述淡入这个植物系统,比喻嫁接是为了更好的认知与体会,方法论也只是理论陈述,而更希望传递的是一种设计意识,去服务应用于真正的设计状态,服装设计的状态是投入到实践与执行设计的过程,简单地说:
带着思想与技术做衣服。
一粒种子是生命的开始,一个概念也是一个设计系列的开始,设计中种子的角色叫Concept,所有的孕育延展到成品呈现的方式等都是围绕着这个概念作为。一件衣服的诞生是围绕着你概念之下的庞大生长延展过程。
整个设计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深入浅出自然而然的过程,深入在探讨整个设计过程,浅出为精准的概念顺其自然的呈现,服装的众多因素共同决定了设计呈现,就如同根茎叶花土水阳光的共同孕育,才得到了一颗美丽的花朵与果实
什么是设计系统里的根茎叶花果?
种————Concept 概念与灵感——选择与切入
根————Research 设计调研——调查和研究试验
茎————Sample 有效样品与再延展——概念向实物转换
叶————Sketch 设计呈现的合理性——服用性与物化
花————Collection 成品系列实物还原——呈现中的设计控制力
果————Presentation 作品与理念的呈现——主题阐释与视觉表达
以下我们依次探讨
种—Concept & Inspiration—概念与灵感
在此提出三点:
1:一个好的概念奠定了这个设计系列高度走向基础
2:选择不同的切入视角探讨普通的主题来建立新鲜的设计角度
3:切勿沉醉于纠结概念,勿过分依赖设计方法论
1:一个好的概念奠定了这个设计系列高度走向基础
主题的选取高度与设计系列实物呈现高度有着正向规律,客观的讲主题越是深刻越是易于带出作品高度。选取有高度的概念主题,首先这是一个宏观艺术修养命题,非一朝一夕可达到,需积累。概念的包容性延展性够强,对于设计延展也是更为积极更易有效,好比种子基因越优良越容易健康生长。
我举个例子:
一个关于佛洛依德的主题研究与主题是热带植物园作对比,前者project的潜在延伸点:潜意识,性暗示,超现实主义流派,本我超我自我意识形态,人格虚实形态;后者潜在延伸点,植物种类,色彩,元素机理等。
作对比的两个例子不存在主题的好与坏,但存在主题深度与可引导设计高度的可能性差异,特别是对于设计修养素质较为基础的人,往往视角与手段较为浅显,在设计中很容易取其表面元素与第一视觉状态做设计,比如热带植物元素这样的结果最好状态导向无非完成一组带有植物图案或者机理再现,且缺乏新鲜感,或者很难把设计做的很新鲜。反之如果对于关于弗洛伊德作为课题去研究的同学,可能在作品中深刻挖掘到形而上的层面,这种抽象的点下的实物还原物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探索与深入解读,充满实验性与先锋性,如果配有良好的设计素质与技术技能,那么这个系列在审美与品位修养都在出发点中取得高度优势。
如此再比喻: 水煮有机蔬菜和水煮普通蔬菜出来的味道定不相同。 因为食材品质基础不同。但并不是说我们的概念点不能取之于日常,只是大多学生并不配备这样的素质,把日常的东西深入研究探讨并使其新鲜化,如果是普通的蔬果,正巧有一身好的烹饪技术,也可把有限品质的食材烹出佳肴,这种通过手段技巧对应在设计取材概念点中,叫做切入视角。
2:选择不同的切入视角探讨普通的主题来建立新鲜的设计角度
视角切入的独特与猎奇带来的新意与新鲜感也是可以使其充满张力
举例:
我的取材是橘子,一个橘子,可能你拿到这个主题会觉得这有什么可设计的,如果硬做又如何延伸延展。那么我用切入独特的视角来解读如此。如果把橘子看做一个宏观世界,我们进入这个世界来探索其微观的联系,也就是说,研究这个橘子世界。从橘子外形色彩廓形,逐步深入表层橘花瓣纤维机理——橘子花瓣内的果实与纤维——果实纤维内的构造与组织——组织内的细胞与生物体构成——生物体内的细胞合成结构等逐一深入——此时橘子已是一个小世界,在橘子内建立宏观的框架架构,并且彼此取得关联与联系,自此为自己搭建Research调研思路,此时设计有点可为有点可做,
大师曾说:我会更多的关注丑的事物,因为其他人从来都会忽略这些——Alexander Mcqu-een
3:切勿沉醉于纠结概念,切勿过分依赖方法论
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追求高级审美与品位情怀的学生,存在沉醉与纠结概念的学风,意识出发点是好的,但总妄想主题如何猎奇如何斥人于千里之外,冗长玄妙的project提案,妄想建立繁复的方法论,从抽象概念引导出具体设计,过程可谓拧巴,可最终往往以抄袭拼凑完成而告终。
过分热衷于概念会导致浮夸,这个概念只是设计意识的开始,而真正重要的是呈现这个作品的思考过程,设计的是服装本身,而不是撰写概念。 勿做嘴客。而过分依赖方法论会屏蔽与干扰自我的感受力,设计师的直觉与感受状态直接作用于设计本身,优秀的设计师他们审美与品位素养与生俱来, 对服装有着敏感的感受力, 此时的方法论只是辅助执行设计。
确定主题概念之后,如何有效的展开设计过程,首先需要寻找你的灵感
inspiration-灵感
大的概念主题下尝试寻找灵感,灵感不是漫无目的简单粗暴扒图集合,灵感呈现的两种状态大抵分为视觉引导与意识关联,视觉可以是直观具象引导,而意识更多的是抽象转化,图片只是灵感素材的一部分,文字,电影,音乐,生物学,心理学,装置,漫画,哲学,等不同领域都可以作为灵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但通常情况下普遍现象是,你貌似找了很多灵感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者是最后做完作品和灵感又无任何关联,特别是你可能找到是关于意识形态与情绪意识等深层面的素材,但难以去“物化””服用化“还原其抽象内容,何为“物化””服用化“:实物还原可呈现化,并且在服装设计过程中使用方式合理化,灵感以任何方式提出延展但最终呈现是服装本身,是衣服,但如何可执行与合理化,这就是灵感之后的research调研延展了,research是考核一个设计师做设计的能力与必要素质功底,而这个能力是植物系统重要的环节-生根。根系系统的繁茂程度决定了表层茎叶的健康舒展程度,根深叶茂是成熟完整生命体的特征,你的设计能扎多深,能挖掘到什么程度,决定了你作品的完成度与主题的还原高度,那什么是设计中的根系系统?又如何生根有力?
![]() |
根————Research——————设计调研——调查和研究试验
1:research——信息整合的意义与调研的必要性
2:Research——调研——调查
3:Research——调研——研究
4:根系调研系统与头脑风暴
5:头脑风暴与试验实践
…(未完待续)
野生教研组将陆续推出系列专题《服装设计系统之植物生长论》尽请关注
如需设计作品答疑讲解的朋友请将作品内容发送至邮箱yeshengart@126.com
教研组将不定期进行设计讲评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篡改、转载“野生”文章;欢迎大家转发。
转载、合作或教学投稿请联系yeshengart@126.com
![]() |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