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没有标题的爱情故事
十一月的时候故事就开始了,常常不声不响地在喝完两罐啤酒后闷头写一点,有时候洋洋洒洒写得甚是舒畅,有时候则纠结半天只是写不出,一个字也写不出。
故事需要理由么?
可能吧。或许本身故事并没有存在的价值,只是一个理由,它无需多说,不得不存在。
每次从教学楼里出来阳光总是照得耀眼,冷风时有时无地吹过----好故事的背景。
那一天却太不一样,只是没有人喊出来“异常的天气”,总之仿佛注定没有任何事要发生的迹象,这时秦晓云蹦蹦跳跳地和一个女生并肩走过去,说实话秦晓云的体型本不是小巧可爱型的,那蹦跳就只好像相扑选手跳芭蕾,可能她自己觉得只要是芭蕾就是美的吧。走出半步之遥时她回过头来,带着和那女生交谈时尚未散尽的笑脸,开始向我说话。
这样的交谈几乎每天都会有,像耀眼的阳光和冷风一样让人习惯。现在我能想到的她的样子,也总是在说话,时而撇撇嘴,时而装作很委屈的样子,或暗或明的阳光照在她算是清秀的脸上。
故事委实写不下不去了。
不是人没了,人还在,只是事情断了,好端端地就失去了发展下去的希望,编造的故事总有种怪怪的味道,虽然读者会能忍受,只是自己却无法否认其中的欺骗做作,抬头望望阳光,感到一种虚伪的自卑感。我不能这么对不起读者,即使他们讨厌我的故事,也不能让他们不知道自己讨厌的其实是何物。
结果倒是省下了不少的啤酒。
秦晓云变得越来越聒噪了,且每一句聒噪中都似乎暗藏着某些我没能理解的“邪恶”含义。她以前若是这样说:“喂李大能,明晚八点半食堂三层宣传部开会。”补充一句,我不叫李大能,我叫李能,只有她这么叫我,好像是在无声地反击我偶尔叫她秦大云。她变得聒噪之后就会说:“喂,李大能?”然后半天不说话,我不得不抬头看她一眼,她就不屑地转过头去,继续说:“明天晚上八点半宣传部有个会,你去不去?”“有空去。”“别有空才去啊,据说马若琦也在哦。”“谁?不认识。”
“切~。”她走开了。
晚上因为实验作业有些麻烦,加之本来对宣传部没什么兴趣,故而慢慢走去结果只迟到二十分钟——这会也太长了点,二十分钟可以简述一下中国近现代史了。秦晓云正认真而飞快地记着什么,只来得及匆匆的藐视我一眼。她旁边坐着那天和她并肩走着的女孩,看见我笑着打了个招呼。
会议从我到时算起又经过十二分三十二秒才被部长恋恋不舍的结束,会开得简直可以说是“滑稽”。
关于滑稽,有时候在看一些鬼片的时候也有同感,可爱而单纯的恐怖情节辅之以喜感的鬼怪造型总让人产生一丝怜悯——难为人家编剧和导演了。
部长也不容易。
结束的时候我如释重负打算飞也似地逃跑,如我所料地秦晓云及时喊住了我,她跟那女生仍是并肩走着,问道:“你实验搞懂没?报告写多少了?”
“差不多。”
她们俩相视而笑。
“借给马若琦看一下,正好我也看看。”秦晓云恬美地笑着说。
正当我要说出“马若琦到底是谁”时我猛然想起那个异常天气里她带着未散尽的微笑回头跟我说话的内容正是向我介绍马若琦,明白了。
“给你。”我把报告直接给了马若琦,赶紧快步走开,走到安全距离之外时回头喊道:“秦大云,你丫太空虚了吧!”
有时候一个决定就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做出的,而这样的决定往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比如说继续我未完成的故事。这个决定大概是我冲秦晓云喊过之后跑出两步时做出的,因为很不经意很下意识,所以两步还是三步记不清了。
我决定把故事写下去。并且彻底摒弃我原先持有的观点——真真假假皆无所谓。原先的人物原先的故事没有删除,只是情节开始时不时地跳跃,如何跳跃跳往何处皆不考虑,有时候从一个人物突然就转到另一个人物,新的人物不断出现又消失,事情变得复杂的超乎想象,往往写完一页翻回去就怀疑这是否是我写的。甚至秦晓云也在我的故事里短暂出现过几页,之后又宛如转瞬即逝的流星一般飞远,被突然跳出的另一人物所取代。
两罐啤酒显然又不够了。
十二月快要结束的那些天秦晓云倒有些恢复正常,我是说话语中不再暗含许多“邪恶”。元旦一过,她却又诡异地变成另一种状态,何种状态暂且不说,只是变化之因着实令人费解。这时离我冲她喊叫那次已经过了有近一个月了,应该不是受了那次刺激,况且中间她还曾正常过几天。不过也许都是我多想了,她很有可能只是想在新的一年里做一个新的自己,小小改变一下而已。
她变得温柔而内敛,连说话的速度也变得恰到好处的慢。回答我的某一评论时总是这样,我说:呵,今天的太阳真好啊!她会连望也不往天上望一眼就说:哦,我觉得就那样儿吧。如果我说:“今天的太阳这么差,感觉冷冷的”,她就会说:“哦,我觉得很好,很暖和。”这种变化虽然在属性上不是绝对的坏,但却令我产生一种不可避免的不适感。这大概和从伊战归国的美国大兵的不适感产生之因颇有类似之处。
不适感渐渐变成一种连自己也觉得颇具搞笑意味的惴惴不安感,倒觉得以前她尖酸刻薄的回答更显亲切,以前她会说:“切,好就好呗,一直不就这么好么。”她会说:“冷就冷呗,穿的少怪谁啊你。”
啤酒曾一度增加到每次五罐,故事似乎已经渐渐超出了我的控制范围,已经不知道跳过多少人物了,已经不知道写过多少事情了,写的时候仿佛嗓子里有团乱麻,非得要用啤酒才能咽下去。并且很反常地,秦晓云这个人物开始不止一次地在故事里重新出现,这很有点犯小说之大忌的意味,她怎么能已经突然消失又突然回来呢?
每罐啤酒的间隙我就要停下来想想,故事能不能这样写,我觉得不能。可每当下一罐啤酒被打开发出“哧——”的一声时,就又觉得没什么能不能的。都像啤酒的泡沫一样,与啤酒从麦芽到被喝入肚中的漫漫过程相比,它的存在简直连一瞬都不是,不值一提。
或许这根本就不是我原本的想法。
感谢啤酒。
秦晓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老是和马若琦并肩走在一起,那情形无异于是一对失散多年的的好姐妹。看见我她俩就更要做出活在甜蜜中的微笑,往往是马若琦活泼地摇手打招呼,秦晓云则扭过头去,看看天。
“嘿,马若琦,昨天足球赛你去看了吗?精彩啊!”那已经是来年的新学期了,在春天似来非来的纠结时候的某天下午,当她俩并排走在我前面的时候我问到。
“没有呢。听说七比零啊,赢的好漂亮啊!”似乎感叹词再多也不足以表达她的兴奋、激动及后悔没去的复杂心情。
“哦,我觉得一般吧,应该是那比分。”秦晓云说。
“刘成连进三球,那帮女生嗓子都喊哑了。也难怪,帅嘛!”
“刘成?我们班的吗?”马若琦问。
“哦,我觉得长得凑合吧,大众脸而已。”
“临床的,我请的外援。明天下午四点踢口腔。”
“你会去吗?”马若琦充满期待地问。
“当然!”
“哦,我觉得我应该没时间,不会去。”秦晓云说。
“你去我就去!”
嘿嘿,我当然……不会去!这是语言的妙用,想必马若琦还不甚会用,也不大了解。不去一来是想多花点时间完善我的故事,二来是想到秦晓云很有可能“被”陪着马若琦同去——秦晓云实在是太、太——讨厌!
想象你走在一块美丽的草地上,阳光和煦,暖风微拂,你正要寻一处地方准备躺下美美地睡上一觉,这时一只小白兔突然出现,长长的耳朵,圆滚滚的肚子。兔子说:“我的耳朵长么?”
“长。”
“唉,要是短点就好了。”
“呃,其实也不是很长。”
“我能和你跳支舞么?”
“我想睡觉。”
“那你能不睡觉么?”
“对不起,我有点累了,而且阳光很好。”
“那我能不让你睡觉么?”
“想必不能。”
然后在你躺下睡觉的时间里,兔子时而在你肚子上跳舞,时而用那说不清长短的耳朵挠你的脸颊,时而用那三瓣嘴吻你,或者说咬你。
我对秦晓云的讨厌大概与你对此兔子的感觉类似。
回到我的故事。
已经写了这么久,是到结束的时候了。回顾一看发现故事的生成是如此的不易,就像流向大海的一支,起初艰涩难行,渐渐激流飞扬,流量达到一个又一个高潮,及至海的附近则又渐渐平缓,一切平和安详。
故事从五月份开始就不再跳跃的难以控制了。各方面看都像一个正常的好故事,唯一奇特之处还是秦晓云这个人物时而消失时而出现,有时候一段对话还未说完她就立刻消失不见,接下来或者是她在行走或者是在微笑,转而开始下一段对话。那些突然断掉的对话会在不知道哪里被重新说起,只是已经变了味——罗里吧嗦。其实想说的只是——秦晓云影响了我的整个故事,彻彻底底。
当然,啤酒是没再需要了。
六月,来了。夏天,总是一个让人又期盼又烦恼的季节,天气一热就开始暴露,不仅是体表皮肤的暴露,仿佛整个人里里外外的想法皆被一览无余。
没有人再和秦晓云并肩行走了,马若琦总是略显羞涩地躲在刘成的遮阳伞下,沉默着满脸的微笑走过我的身边,又走过走在我前面的秦晓云,低而幸福的和她打声招呼。
秦晓云的脚步变慢了,拖沓着,似乎是在等我,不过我想可能是高温的原因,热气总让人变得迟缓,走路自然就悠哉悠哉的。可秦晓云似乎不走了,她终于回过头来,直直地看我一眼,那表情仿佛随时都会有满腔愤怒即将喷发,又仿佛会立刻蹲下身来抱头痛哭一场。
而我想到的却是那只耳朵不好说长还是短的兔子,我觉得它一定是有原因的,跳舞也罢不让我睡觉也罢。
什么都需要理由。
故事也不例外。
在秦晓云对我失声痛哭的那一刻,我才突然明白了我的故事之所以那样超乎想象的跳跃,不过是我不愿面对现实,不敢接受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罢了,一旦到表露真情实感的关键时刻就立刻断开,秦晓云就又在行走或微笑了。可是夏天让一切都变得一览无余,谁都掩盖不了了。我的故事在结尾终于第一次真真实实完完整整的记下了秦晓云的一段对话,她在那家装修讲究的小饭馆里喝着我已经好久没喝的啤酒,她说她曾见过好多傻子,好多好多,总是说不出真话的傻子。她说她一定要喝醉,这是谁也阻拦不了的。喝着喝着她不但是醉了,而且终于失声痛哭,哭一会就喝点啤酒,接着再笑一会,然后又喝点啤酒,如此反复。
我的故事就这样被夏天结束,似乎是戛然而止。当秦晓云和我已经习惯于并肩行走在校园宽阔的梧桐遮荫的路上时,她有时也会满脸委屈地笑着说我连一句“我不讨厌她”都没说过。
故事需要理由么?
可能吧。或许本身故事并没有存在的价值,只是一个理由,它无需多说,不得不存在。
每次从教学楼里出来阳光总是照得耀眼,冷风时有时无地吹过----好故事的背景。
那一天却太不一样,只是没有人喊出来“异常的天气”,总之仿佛注定没有任何事要发生的迹象,这时秦晓云蹦蹦跳跳地和一个女生并肩走过去,说实话秦晓云的体型本不是小巧可爱型的,那蹦跳就只好像相扑选手跳芭蕾,可能她自己觉得只要是芭蕾就是美的吧。走出半步之遥时她回过头来,带着和那女生交谈时尚未散尽的笑脸,开始向我说话。
这样的交谈几乎每天都会有,像耀眼的阳光和冷风一样让人习惯。现在我能想到的她的样子,也总是在说话,时而撇撇嘴,时而装作很委屈的样子,或暗或明的阳光照在她算是清秀的脸上。
故事委实写不下不去了。
不是人没了,人还在,只是事情断了,好端端地就失去了发展下去的希望,编造的故事总有种怪怪的味道,虽然读者会能忍受,只是自己却无法否认其中的欺骗做作,抬头望望阳光,感到一种虚伪的自卑感。我不能这么对不起读者,即使他们讨厌我的故事,也不能让他们不知道自己讨厌的其实是何物。
结果倒是省下了不少的啤酒。
秦晓云变得越来越聒噪了,且每一句聒噪中都似乎暗藏着某些我没能理解的“邪恶”含义。她以前若是这样说:“喂李大能,明晚八点半食堂三层宣传部开会。”补充一句,我不叫李大能,我叫李能,只有她这么叫我,好像是在无声地反击我偶尔叫她秦大云。她变得聒噪之后就会说:“喂,李大能?”然后半天不说话,我不得不抬头看她一眼,她就不屑地转过头去,继续说:“明天晚上八点半宣传部有个会,你去不去?”“有空去。”“别有空才去啊,据说马若琦也在哦。”“谁?不认识。”
“切~。”她走开了。
晚上因为实验作业有些麻烦,加之本来对宣传部没什么兴趣,故而慢慢走去结果只迟到二十分钟——这会也太长了点,二十分钟可以简述一下中国近现代史了。秦晓云正认真而飞快地记着什么,只来得及匆匆的藐视我一眼。她旁边坐着那天和她并肩走着的女孩,看见我笑着打了个招呼。
会议从我到时算起又经过十二分三十二秒才被部长恋恋不舍的结束,会开得简直可以说是“滑稽”。
关于滑稽,有时候在看一些鬼片的时候也有同感,可爱而单纯的恐怖情节辅之以喜感的鬼怪造型总让人产生一丝怜悯——难为人家编剧和导演了。
部长也不容易。
结束的时候我如释重负打算飞也似地逃跑,如我所料地秦晓云及时喊住了我,她跟那女生仍是并肩走着,问道:“你实验搞懂没?报告写多少了?”
“差不多。”
她们俩相视而笑。
“借给马若琦看一下,正好我也看看。”秦晓云恬美地笑着说。
正当我要说出“马若琦到底是谁”时我猛然想起那个异常天气里她带着未散尽的微笑回头跟我说话的内容正是向我介绍马若琦,明白了。
“给你。”我把报告直接给了马若琦,赶紧快步走开,走到安全距离之外时回头喊道:“秦大云,你丫太空虚了吧!”
有时候一个决定就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做出的,而这样的决定往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比如说继续我未完成的故事。这个决定大概是我冲秦晓云喊过之后跑出两步时做出的,因为很不经意很下意识,所以两步还是三步记不清了。
我决定把故事写下去。并且彻底摒弃我原先持有的观点——真真假假皆无所谓。原先的人物原先的故事没有删除,只是情节开始时不时地跳跃,如何跳跃跳往何处皆不考虑,有时候从一个人物突然就转到另一个人物,新的人物不断出现又消失,事情变得复杂的超乎想象,往往写完一页翻回去就怀疑这是否是我写的。甚至秦晓云也在我的故事里短暂出现过几页,之后又宛如转瞬即逝的流星一般飞远,被突然跳出的另一人物所取代。
两罐啤酒显然又不够了。
十二月快要结束的那些天秦晓云倒有些恢复正常,我是说话语中不再暗含许多“邪恶”。元旦一过,她却又诡异地变成另一种状态,何种状态暂且不说,只是变化之因着实令人费解。这时离我冲她喊叫那次已经过了有近一个月了,应该不是受了那次刺激,况且中间她还曾正常过几天。不过也许都是我多想了,她很有可能只是想在新的一年里做一个新的自己,小小改变一下而已。
她变得温柔而内敛,连说话的速度也变得恰到好处的慢。回答我的某一评论时总是这样,我说:呵,今天的太阳真好啊!她会连望也不往天上望一眼就说:哦,我觉得就那样儿吧。如果我说:“今天的太阳这么差,感觉冷冷的”,她就会说:“哦,我觉得很好,很暖和。”这种变化虽然在属性上不是绝对的坏,但却令我产生一种不可避免的不适感。这大概和从伊战归国的美国大兵的不适感产生之因颇有类似之处。
不适感渐渐变成一种连自己也觉得颇具搞笑意味的惴惴不安感,倒觉得以前她尖酸刻薄的回答更显亲切,以前她会说:“切,好就好呗,一直不就这么好么。”她会说:“冷就冷呗,穿的少怪谁啊你。”
啤酒曾一度增加到每次五罐,故事似乎已经渐渐超出了我的控制范围,已经不知道跳过多少人物了,已经不知道写过多少事情了,写的时候仿佛嗓子里有团乱麻,非得要用啤酒才能咽下去。并且很反常地,秦晓云这个人物开始不止一次地在故事里重新出现,这很有点犯小说之大忌的意味,她怎么能已经突然消失又突然回来呢?
每罐啤酒的间隙我就要停下来想想,故事能不能这样写,我觉得不能。可每当下一罐啤酒被打开发出“哧——”的一声时,就又觉得没什么能不能的。都像啤酒的泡沫一样,与啤酒从麦芽到被喝入肚中的漫漫过程相比,它的存在简直连一瞬都不是,不值一提。
或许这根本就不是我原本的想法。
感谢啤酒。
秦晓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老是和马若琦并肩走在一起,那情形无异于是一对失散多年的的好姐妹。看见我她俩就更要做出活在甜蜜中的微笑,往往是马若琦活泼地摇手打招呼,秦晓云则扭过头去,看看天。
“嘿,马若琦,昨天足球赛你去看了吗?精彩啊!”那已经是来年的新学期了,在春天似来非来的纠结时候的某天下午,当她俩并排走在我前面的时候我问到。
“没有呢。听说七比零啊,赢的好漂亮啊!”似乎感叹词再多也不足以表达她的兴奋、激动及后悔没去的复杂心情。
“哦,我觉得一般吧,应该是那比分。”秦晓云说。
“刘成连进三球,那帮女生嗓子都喊哑了。也难怪,帅嘛!”
“刘成?我们班的吗?”马若琦问。
“哦,我觉得长得凑合吧,大众脸而已。”
“临床的,我请的外援。明天下午四点踢口腔。”
“你会去吗?”马若琦充满期待地问。
“当然!”
“哦,我觉得我应该没时间,不会去。”秦晓云说。
“你去我就去!”
嘿嘿,我当然……不会去!这是语言的妙用,想必马若琦还不甚会用,也不大了解。不去一来是想多花点时间完善我的故事,二来是想到秦晓云很有可能“被”陪着马若琦同去——秦晓云实在是太、太——讨厌!
想象你走在一块美丽的草地上,阳光和煦,暖风微拂,你正要寻一处地方准备躺下美美地睡上一觉,这时一只小白兔突然出现,长长的耳朵,圆滚滚的肚子。兔子说:“我的耳朵长么?”
“长。”
“唉,要是短点就好了。”
“呃,其实也不是很长。”
“我能和你跳支舞么?”
“我想睡觉。”
“那你能不睡觉么?”
“对不起,我有点累了,而且阳光很好。”
“那我能不让你睡觉么?”
“想必不能。”
然后在你躺下睡觉的时间里,兔子时而在你肚子上跳舞,时而用那说不清长短的耳朵挠你的脸颊,时而用那三瓣嘴吻你,或者说咬你。
我对秦晓云的讨厌大概与你对此兔子的感觉类似。
回到我的故事。
已经写了这么久,是到结束的时候了。回顾一看发现故事的生成是如此的不易,就像流向大海的一支,起初艰涩难行,渐渐激流飞扬,流量达到一个又一个高潮,及至海的附近则又渐渐平缓,一切平和安详。
故事从五月份开始就不再跳跃的难以控制了。各方面看都像一个正常的好故事,唯一奇特之处还是秦晓云这个人物时而消失时而出现,有时候一段对话还未说完她就立刻消失不见,接下来或者是她在行走或者是在微笑,转而开始下一段对话。那些突然断掉的对话会在不知道哪里被重新说起,只是已经变了味——罗里吧嗦。其实想说的只是——秦晓云影响了我的整个故事,彻彻底底。
当然,啤酒是没再需要了。
六月,来了。夏天,总是一个让人又期盼又烦恼的季节,天气一热就开始暴露,不仅是体表皮肤的暴露,仿佛整个人里里外外的想法皆被一览无余。
没有人再和秦晓云并肩行走了,马若琦总是略显羞涩地躲在刘成的遮阳伞下,沉默着满脸的微笑走过我的身边,又走过走在我前面的秦晓云,低而幸福的和她打声招呼。
秦晓云的脚步变慢了,拖沓着,似乎是在等我,不过我想可能是高温的原因,热气总让人变得迟缓,走路自然就悠哉悠哉的。可秦晓云似乎不走了,她终于回过头来,直直地看我一眼,那表情仿佛随时都会有满腔愤怒即将喷发,又仿佛会立刻蹲下身来抱头痛哭一场。
而我想到的却是那只耳朵不好说长还是短的兔子,我觉得它一定是有原因的,跳舞也罢不让我睡觉也罢。
什么都需要理由。
故事也不例外。
在秦晓云对我失声痛哭的那一刻,我才突然明白了我的故事之所以那样超乎想象的跳跃,不过是我不愿面对现实,不敢接受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罢了,一旦到表露真情实感的关键时刻就立刻断开,秦晓云就又在行走或微笑了。可是夏天让一切都变得一览无余,谁都掩盖不了了。我的故事在结尾终于第一次真真实实完完整整的记下了秦晓云的一段对话,她在那家装修讲究的小饭馆里喝着我已经好久没喝的啤酒,她说她曾见过好多傻子,好多好多,总是说不出真话的傻子。她说她一定要喝醉,这是谁也阻拦不了的。喝着喝着她不但是醉了,而且终于失声痛哭,哭一会就喝点啤酒,接着再笑一会,然后又喝点啤酒,如此反复。
我的故事就这样被夏天结束,似乎是戛然而止。当秦晓云和我已经习惯于并肩行走在校园宽阔的梧桐遮荫的路上时,她有时也会满脸委屈地笑着说我连一句“我不讨厌她”都没说过。
-
戈九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6 23: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