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ATIC NIGHT
这是很久前的事了,drama night 的那个周末。但作为我2009年难忘的一天(起码到现在我对这天的印象是比较深刻的),我还是想把它记录下来。
扑克脸的状态中。应该是吧。
晚上7点,舍友们都去看drama night了,但我还一个人留在宿舍。那时我还没决定要不要去,因为始终觉得我并非那么期待和投入,而且是打算回家去的。总觉得自己的状态还不是很稳定,就是每次照镜子都觉得镜中人很欠扁的感觉,但我不想完全终止脑子里的想法,我还是觉得这些想法始终会找到终点的,所以我不想仅仅为改变心情而改变心情。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不尽快进入日常的规程就很难走下去,所以看着镜中的很不顺眼的自己,特别是那些半长不短的刘海,最后我还是等不了让他们呆到新年进行彻底改造就决定把他们剪掉了。刷刷刷地把刘海剪齐后,心情似乎明朗了一些,于是我想还是去看一看drama night 吧,也许还会有收获的。
因为有了期许,心便觉变得轻快些。但我的脚步并没有明显加快,因为享受这种对潜在的快乐的期待已经成了我的喜好,甚至我希望宿舍到云山会堂的路能再长些,这样我的喜悦就能持续得长些了。
到了云山会堂,出入口已经挤满了人,更不用说座位了。于是我就站在右手边的入口观看。当时并不知道我到达时已经是第二部戏剧了,也就因此错过了巧儿做主演的第一部戏剧的演出。到了第二部戏剧结束,我就很想找位置坐下,但翠媛给我的票的那个座位我已经说让给别人了,而且我也确实看到有人坐在那个位置上,于是我还是厚着脸皮打电话给韶斌想要碰碰运气,意外的是韶斌说就在舞台前的第二排就有空位,让我要去就赶快过去。
接着就是正式的观看了。无疑,接下来两部戏剧都是十分出色的。但我却一直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我没有太投入,甚至我不敢太投入,我问自己,这场光荣的表演是与我相关的吗?如果很投入地去欣赏,随之而来的欲望又该在这场盛宴过后如何处置?如果我是一个出色的写手,我想单单我那时的心情就可以变成一幕颇具可观性的戏剧了。
待看完整场比赛,已经超过十点半了,我对是否要回家还犹豫着。韶斌是要和翠媛他们广播台的人汇合去唱K的,但最后我还是决定要去车站赌一赌。
韶斌怕大家久等了,显得很心急,刚出云山会堂时我们还错走到草丛了去,然后再转过头来。回到大马路,韶斌建议用跑的吧,于是我们就在马路上跑了起来。我用力地跑,因为这正是我想做的,尽管我那双有跟的靴子让我跑到很费劲。我们就像电影里很狗血的情景一样,在夜色笼罩的马路上飞奔起来。
跑了一段路,我们还是换回用走的。到了车站,翠媛他们还没到,让我松了一口气,我不想他们看到我,那样我会很尴尬,我不想让他们误以为我想跟他们一起去唱K。幸好,后来他们来了,也确实没留意到我。
在打了多通查询电话以后,确定已经没有地铁和正常公交能回到家,我便有了要折回宿舍的念头。但就在开口和韶斌道别的那一刹那,我的脑海里就强烈地敲问我自己:为什么总是没有一件预想的事能彻彻底底地完成?为什么总要选择退路?为什么总是不能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上?
所以我旋即开口说我要回宿舍了,以免她们费心,就走向了通往大马路的另外一头,因为我记得那边的一个车站最起码是有夜车到海珠广场的。能去到那里至少我可以到表妹家投宿,也毕竟是离家近一点的地方。
在两个车站间距离的路上,是我充满了不确定的一程。夜深了,人行道空无一人,虽然一边是明亮的大马路,但飞逝而过的汽车并不能带给我任何的安全感,而人行道的另一边,是足以用其阴影把整个人行道覆盖的树障,树障阴暗的另一头,是我的近视眼不可看清的充满潜在危机的世界。所以我选择走到马路边去。
突然我发现我的身后有一名男子跟着我走在同一个方向,我心里当然更加警惕,加快了脚步。到了可以过马路的地方,望着两个方向疾驰的汽车,我的脚步放下了,而我身后的男子显然比我更熟悉这条路径,刹那间就灵活地走到大马路中间了。我的心稍稍放松了一下,赶紧跟了上去。就这样,我才得以安全地穿过马路。
走到马路的那边,男子就向着与我相反的方向走去了,望着目标车站的方向,我有点提心吊胆地走着,不知道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我警惕地边走边向前后及暗黑的一边扫视,直到我到达车站时也没敢放松。
在我刚到达车站的时候,那里还是有几个人的。我盘算着该怎么坐车,同时打电话询问表妹是否在家,还好她的确在家,还给了我一些线路的意见。其他的乘客已陆续上了车,我留意到一名年轻男子,他到了车站后好一会儿,却走开了。这让我更加担心。
在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里,我经历了一次心理恐惧的体验。车站只剩我一个人了,我祈祷时间赶快过去,同时觉得这才是正真的对生命的又一次体验。就是在这样处处危机四伏的情况下,你永不知道下一秒将要面对怎样的经历,你就可以得到最干脆的答案:究竟你真的想要活下去吗?在这种恐惧当中,每一秒的生命不再与外界有任何的牵绊,你不会想到你是为谁而活的,因为此刻每一秒的生命都完全属于、也仅仅属于你自己而已。
我想活。这是最直接的答案,毫无疑问。于是我更警惕地等候着,同时也更真切地体验着这每一分每一秒。
要等的车终于到了。我急急上了车,车上除了司机,就只有两男一女。那女生就坐在前门的旁边,正热闹地和司机谈话,另外一名中年男子和一位六十岁左右的男性分别坐在车厢的两边。我走到那位六十多岁的人的后面坐下了。
车子一直发出隆隆的巨大闷响,显然是出问题了,司机踩尽油门仍难以前进,车子的爬行就如断断续续地呕吐的妊妇一样令人提心吊胆。女生应该快到站了,于是她提前下了车。车上只剩下我和另外的三个人。
下一秒的故事是什么?惊栗的抢劫杀人案?还是触目的公交自燃案?没有人知道。
车里的另外两个男子目无表情,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司机打了个电话,随之告诉我们这车开不了了。他勉强把车开到靠近下一站的地方,就让我们撕下车票等下一班车。当时我身上已经没有任何零钱了,这张车票就成了我唯一的根据,能否再坐上公交,还是被遗弃在路上,就全靠它了。这个车站明显人多了很多,我还似乎发现了一些行踪可疑的人。
我的近视眼使我不能看清那些没到站就停下的公交,于是我更加地紧张了,生怕错过了下一班车,车票便完全被作废了。于是我回头用目光去寻找刚才与我同车的六十多岁的那名男性,他就站在我身后不远处。
等他走往又一辆停下的公交时,我紧跟了上去,用礼貌的语气问了他一句:这辆车到海珠广场对吗?他说,可以,我去河南,也是这方向的。我点点头示意致谢。
他比我先上车,公交上的人和要上车的人一样为数不少,当我上了车,前排的位置已经坐满了人,走道上也有不少人站着,于是我走到车的后半部份去,发现那个六十多岁还穿着工人制服的男性已经坐下了。他望到了我,变对我说,后面还有座位的。于是我便走了过去,在最后一排中间仅剩的两个位置的其中一个坐下了。
我对这位正要步入老年却仍为生活奔波的热心人充满感激。我自小就比较受长辈的照顾,曾经也有看掌纹的说过,这是我命中注定的福气。我也相信这一点。虽然我自小就长得不怎么讨喜,也不是那种常把笑容挂嘴边的孩子,但家人都说我脾气好,怎么逗都行,顶多就像软皮蛇那样懒懒地地连说是,绝对不发飙或大哭。而我也确实不嫌“老人家”,我觉得他们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即使年轻时他们犯下了多大的错误,但老年人孤独的光景还是让我觉得很值得让人怜惜。当别人都去闹的时候,我还能坐在他们身边听他们讲话,因为我知道,很多时候这可能就是你与他们最后一次谈话的机会,他们只是想倾诉,哪怕你对他而言是个陌生人。而我也愿意将自己真实的看法告诉他们,只要是能听懂的都可以说,而不是顾虑他们能不能接受。
车厢里的人越来越多,车里的空气也因拥挤而十分暖和。我左边靠窗的是一对母女,女孩还很小,想要打瞌睡却被母亲一路斥着要其保持清醒以免错过停站;我的右边是一位四十多五十来岁的男子,身上传来一阵轻微的体味,但他手里的却是一副带着眼镜的眼睛聚精会神地看着的《参政消息》。后来,我旁边的空位也有了一位年轻女生坐下了。
因为之前企划部出游的经历,让我知道了夜车实际上是十分热闹的,所以即使在半夜,坐在这样相对安全的车厢里,反而让我有一种很安心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黑夜,白天要过规律的生活,做你应该做的事,但晚上只要有容身的空间,就能暂时卸下包袱,做你想做的事——或者最起码,可以想你想做的事。所以在车厢里,反而让我有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安全感。
在这让我感到心安的车厢里及混沌的气息中,我开始昏昏欲睡,但我的理智告诉我决不能这样做,因为我很可能会错过要下车的车站。这条路线我从没经过,而且夜晚的路线更难辨别,所以我努力让自己坚持不要睡着了。
在内环桥上,窗外并不灰暗,但都是那种昏黄的路灯灯光,使窗外的景象都趋同起来。唯一让人感到不同的,只有夜生活开展的标志性霓虹灯,他们倒是各有特色。在这样的环境下坐在飞驰的车厢里,仿佛是在穿越时空,走向未知的未来。
最后我在忙乱之中急急下了车,却发现不是我熟悉的街景。我急忙向同一个站下车的一位颇为富态的中年男子问了问路,可刚开口,就发现熟悉的街景就在眼前了,原来只是我提早了一个站下车。我向乐意解答我问题的中年人道谢,我们一边走一边说话,他在人行道上,而我在马路边。他问我是本地人吗?我说是,只是我有急事要到表妹家一趟。走到十字路口,他拐右,我向前,没有道别,也没有必要。
市区果然就是不一样,即使是深夜,依旧不属于寂静。我走在路上,不再觉得害怕。路上不时有人和我擦身而过,马路边上还有骑自行车的夜归人。在经过“表妹”的时候,里面仍然座无虚席,热闹得像饭市时间一样,可这时,已经超过了十二点。
再走过表妹家所在的看似阴森的小巷,拐过弯,我终于看到表妹家熟悉的灯光了。
终于到达了今天的终站。
我终于体会到什么才是华丽的冒险——美妙的旅程,我活着呢,晚安。
扑克脸的状态中。应该是吧。
晚上7点,舍友们都去看drama night了,但我还一个人留在宿舍。那时我还没决定要不要去,因为始终觉得我并非那么期待和投入,而且是打算回家去的。总觉得自己的状态还不是很稳定,就是每次照镜子都觉得镜中人很欠扁的感觉,但我不想完全终止脑子里的想法,我还是觉得这些想法始终会找到终点的,所以我不想仅仅为改变心情而改变心情。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不尽快进入日常的规程就很难走下去,所以看着镜中的很不顺眼的自己,特别是那些半长不短的刘海,最后我还是等不了让他们呆到新年进行彻底改造就决定把他们剪掉了。刷刷刷地把刘海剪齐后,心情似乎明朗了一些,于是我想还是去看一看drama night 吧,也许还会有收获的。
因为有了期许,心便觉变得轻快些。但我的脚步并没有明显加快,因为享受这种对潜在的快乐的期待已经成了我的喜好,甚至我希望宿舍到云山会堂的路能再长些,这样我的喜悦就能持续得长些了。
到了云山会堂,出入口已经挤满了人,更不用说座位了。于是我就站在右手边的入口观看。当时并不知道我到达时已经是第二部戏剧了,也就因此错过了巧儿做主演的第一部戏剧的演出。到了第二部戏剧结束,我就很想找位置坐下,但翠媛给我的票的那个座位我已经说让给别人了,而且我也确实看到有人坐在那个位置上,于是我还是厚着脸皮打电话给韶斌想要碰碰运气,意外的是韶斌说就在舞台前的第二排就有空位,让我要去就赶快过去。
接着就是正式的观看了。无疑,接下来两部戏剧都是十分出色的。但我却一直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我没有太投入,甚至我不敢太投入,我问自己,这场光荣的表演是与我相关的吗?如果很投入地去欣赏,随之而来的欲望又该在这场盛宴过后如何处置?如果我是一个出色的写手,我想单单我那时的心情就可以变成一幕颇具可观性的戏剧了。
待看完整场比赛,已经超过十点半了,我对是否要回家还犹豫着。韶斌是要和翠媛他们广播台的人汇合去唱K的,但最后我还是决定要去车站赌一赌。
韶斌怕大家久等了,显得很心急,刚出云山会堂时我们还错走到草丛了去,然后再转过头来。回到大马路,韶斌建议用跑的吧,于是我们就在马路上跑了起来。我用力地跑,因为这正是我想做的,尽管我那双有跟的靴子让我跑到很费劲。我们就像电影里很狗血的情景一样,在夜色笼罩的马路上飞奔起来。
跑了一段路,我们还是换回用走的。到了车站,翠媛他们还没到,让我松了一口气,我不想他们看到我,那样我会很尴尬,我不想让他们误以为我想跟他们一起去唱K。幸好,后来他们来了,也确实没留意到我。
在打了多通查询电话以后,确定已经没有地铁和正常公交能回到家,我便有了要折回宿舍的念头。但就在开口和韶斌道别的那一刹那,我的脑海里就强烈地敲问我自己:为什么总是没有一件预想的事能彻彻底底地完成?为什么总要选择退路?为什么总是不能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上?
所以我旋即开口说我要回宿舍了,以免她们费心,就走向了通往大马路的另外一头,因为我记得那边的一个车站最起码是有夜车到海珠广场的。能去到那里至少我可以到表妹家投宿,也毕竟是离家近一点的地方。
在两个车站间距离的路上,是我充满了不确定的一程。夜深了,人行道空无一人,虽然一边是明亮的大马路,但飞逝而过的汽车并不能带给我任何的安全感,而人行道的另一边,是足以用其阴影把整个人行道覆盖的树障,树障阴暗的另一头,是我的近视眼不可看清的充满潜在危机的世界。所以我选择走到马路边去。
突然我发现我的身后有一名男子跟着我走在同一个方向,我心里当然更加警惕,加快了脚步。到了可以过马路的地方,望着两个方向疾驰的汽车,我的脚步放下了,而我身后的男子显然比我更熟悉这条路径,刹那间就灵活地走到大马路中间了。我的心稍稍放松了一下,赶紧跟了上去。就这样,我才得以安全地穿过马路。
走到马路的那边,男子就向着与我相反的方向走去了,望着目标车站的方向,我有点提心吊胆地走着,不知道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我警惕地边走边向前后及暗黑的一边扫视,直到我到达车站时也没敢放松。
在我刚到达车站的时候,那里还是有几个人的。我盘算着该怎么坐车,同时打电话询问表妹是否在家,还好她的确在家,还给了我一些线路的意见。其他的乘客已陆续上了车,我留意到一名年轻男子,他到了车站后好一会儿,却走开了。这让我更加担心。
在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里,我经历了一次心理恐惧的体验。车站只剩我一个人了,我祈祷时间赶快过去,同时觉得这才是正真的对生命的又一次体验。就是在这样处处危机四伏的情况下,你永不知道下一秒将要面对怎样的经历,你就可以得到最干脆的答案:究竟你真的想要活下去吗?在这种恐惧当中,每一秒的生命不再与外界有任何的牵绊,你不会想到你是为谁而活的,因为此刻每一秒的生命都完全属于、也仅仅属于你自己而已。
我想活。这是最直接的答案,毫无疑问。于是我更警惕地等候着,同时也更真切地体验着这每一分每一秒。
要等的车终于到了。我急急上了车,车上除了司机,就只有两男一女。那女生就坐在前门的旁边,正热闹地和司机谈话,另外一名中年男子和一位六十岁左右的男性分别坐在车厢的两边。我走到那位六十多岁的人的后面坐下了。
车子一直发出隆隆的巨大闷响,显然是出问题了,司机踩尽油门仍难以前进,车子的爬行就如断断续续地呕吐的妊妇一样令人提心吊胆。女生应该快到站了,于是她提前下了车。车上只剩下我和另外的三个人。
下一秒的故事是什么?惊栗的抢劫杀人案?还是触目的公交自燃案?没有人知道。
车里的另外两个男子目无表情,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司机打了个电话,随之告诉我们这车开不了了。他勉强把车开到靠近下一站的地方,就让我们撕下车票等下一班车。当时我身上已经没有任何零钱了,这张车票就成了我唯一的根据,能否再坐上公交,还是被遗弃在路上,就全靠它了。这个车站明显人多了很多,我还似乎发现了一些行踪可疑的人。
我的近视眼使我不能看清那些没到站就停下的公交,于是我更加地紧张了,生怕错过了下一班车,车票便完全被作废了。于是我回头用目光去寻找刚才与我同车的六十多岁的那名男性,他就站在我身后不远处。
等他走往又一辆停下的公交时,我紧跟了上去,用礼貌的语气问了他一句:这辆车到海珠广场对吗?他说,可以,我去河南,也是这方向的。我点点头示意致谢。
他比我先上车,公交上的人和要上车的人一样为数不少,当我上了车,前排的位置已经坐满了人,走道上也有不少人站着,于是我走到车的后半部份去,发现那个六十多岁还穿着工人制服的男性已经坐下了。他望到了我,变对我说,后面还有座位的。于是我便走了过去,在最后一排中间仅剩的两个位置的其中一个坐下了。
我对这位正要步入老年却仍为生活奔波的热心人充满感激。我自小就比较受长辈的照顾,曾经也有看掌纹的说过,这是我命中注定的福气。我也相信这一点。虽然我自小就长得不怎么讨喜,也不是那种常把笑容挂嘴边的孩子,但家人都说我脾气好,怎么逗都行,顶多就像软皮蛇那样懒懒地地连说是,绝对不发飙或大哭。而我也确实不嫌“老人家”,我觉得他们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即使年轻时他们犯下了多大的错误,但老年人孤独的光景还是让我觉得很值得让人怜惜。当别人都去闹的时候,我还能坐在他们身边听他们讲话,因为我知道,很多时候这可能就是你与他们最后一次谈话的机会,他们只是想倾诉,哪怕你对他而言是个陌生人。而我也愿意将自己真实的看法告诉他们,只要是能听懂的都可以说,而不是顾虑他们能不能接受。
车厢里的人越来越多,车里的空气也因拥挤而十分暖和。我左边靠窗的是一对母女,女孩还很小,想要打瞌睡却被母亲一路斥着要其保持清醒以免错过停站;我的右边是一位四十多五十来岁的男子,身上传来一阵轻微的体味,但他手里的却是一副带着眼镜的眼睛聚精会神地看着的《参政消息》。后来,我旁边的空位也有了一位年轻女生坐下了。
因为之前企划部出游的经历,让我知道了夜车实际上是十分热闹的,所以即使在半夜,坐在这样相对安全的车厢里,反而让我有一种很安心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黑夜,白天要过规律的生活,做你应该做的事,但晚上只要有容身的空间,就能暂时卸下包袱,做你想做的事——或者最起码,可以想你想做的事。所以在车厢里,反而让我有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安全感。
在这让我感到心安的车厢里及混沌的气息中,我开始昏昏欲睡,但我的理智告诉我决不能这样做,因为我很可能会错过要下车的车站。这条路线我从没经过,而且夜晚的路线更难辨别,所以我努力让自己坚持不要睡着了。
在内环桥上,窗外并不灰暗,但都是那种昏黄的路灯灯光,使窗外的景象都趋同起来。唯一让人感到不同的,只有夜生活开展的标志性霓虹灯,他们倒是各有特色。在这样的环境下坐在飞驰的车厢里,仿佛是在穿越时空,走向未知的未来。
最后我在忙乱之中急急下了车,却发现不是我熟悉的街景。我急忙向同一个站下车的一位颇为富态的中年男子问了问路,可刚开口,就发现熟悉的街景就在眼前了,原来只是我提早了一个站下车。我向乐意解答我问题的中年人道谢,我们一边走一边说话,他在人行道上,而我在马路边。他问我是本地人吗?我说是,只是我有急事要到表妹家一趟。走到十字路口,他拐右,我向前,没有道别,也没有必要。
市区果然就是不一样,即使是深夜,依旧不属于寂静。我走在路上,不再觉得害怕。路上不时有人和我擦身而过,马路边上还有骑自行车的夜归人。在经过“表妹”的时候,里面仍然座无虚席,热闹得像饭市时间一样,可这时,已经超过了十二点。
再走过表妹家所在的看似阴森的小巷,拐过弯,我终于看到表妹家熟悉的灯光了。
终于到达了今天的终站。
我终于体会到什么才是华丽的冒险——美妙的旅程,我活着呢,晚安。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