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的歌词原来是翻宋词翻来的?
原文地址:http://www.zhongcai.com/visiondetail.aspx?NewsID=31270&CateID=94&NewsCateId=94
好声音、好歌曲、好和声、好导师都玩遍了之后,中国的选秀比赛终于轮到好歌词了。今天,方文山在深圳出席了中国首届“金蜗牛”歌词大赛颁奖典礼,这是他首次在内地担任音乐赛事导师。搞文艺对他进行了专访。
很多人给孩子取名都是翻字典,其实方文山写歌词也差不多,宋词三百首估计已经被他翻烂了……
在他的笔下,宋词化成了这样的意境: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你发如雪纷飞了眼泪,我等待苍老了谁;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忍不住唱了出来!
其实我在少女时代也读宋词,只是喜欢宋词的人那么多,为何只有方文山能成为方文山?
01李清照是启蒙老师
《青花瓷》《发如雪》《东风破》《烟花易冷》《千里之外》《菊花台》……在方文山的词作里,洋溢着“中国风”的古典美令人叹服。
十多年里他曾为周杰伦、蔡依林、陈奕迅等歌手创作了大量歌曲,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与周杰伦长期搭档,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时尚完美结合。
方文山对中国古典诗词养分的娴熟运用,加速了流行歌曲的诗化回归,丰富了流行音乐的文化内涵。
我想主要是因为,他并没有拘泥于文字中的古典意境,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文化与大众流行之间的关系——比如《东风破》,加一个“破”看起来很像词牌名,事实上又不是,这让听者有了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
“流行音乐不像诗歌那样容易经营起文字的美感,我就想到把爱情故事设定在一个过往朝代。我本来就喜欢唐诗宋词、尤其宋词,把朝代想象好以后,青花瓷、狼牙月、梧桐芭蕉、烟雨江南那些意境就出来了。因为是在虚拟世界里,这些用词就不显得突兀。”方文山说。
其实,李清照是方文山古风创作的启蒙老师。他最爱那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因为词中用到的叠句他认为是男生写不出来的,这让文字有音乐性、节奏感。
02原本想当编剧,门槛太高转写歌词
说到底,方文山创作中国风的动机是为了识别度。
“十六七年前,方文山原本的兴趣是编剧。但当时台湾影像创作的门槛太高,他就转向了音乐圈。他先参考《挪威的森林》《把悲伤留给自己》等热门歌曲的旋律自己进行填词练习,积累了上百首后就投稿到各大唱片公司。
就这样的因缘际会,他和周杰伦同时进入了吴宗宪的唱片公司。和周杰伦合作了第一张专辑的《娘子》后,一直到现在第十三张专辑,每张专辑都会有一两首中国风作品。正是这种持久的续航力让大家关注到了中国风。
早年挫挫的二人
“在唱片公司,新人要比稿,一个旋律有十多个作词者去竞争,如果输了那个月就是零报酬。怎么样让自己的作品有识别度,让个人成为品牌呢?我就想到了在歌词中突出传统文化的表达。”方文山说。
03副歌一定要出现“你我他”
方文山这样表述音乐与文字的关系:“旋律提供想象的氛围,歌词说出具象的故事。”关于歌词的创作技巧,方文山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在场的参赛作词人。“创作首先来自于观察,歌词要有‘画面感’,副歌要有‘情绪’。”
“‘画面感’是一种具象的想象空间。比如都市爱情,如果发生在咖啡厅,你可以用落地窗、吧台、拉花等元素;如果是《蒲公英的约定》那种校园爱情,就有黑板、操场、纸飞机等,让人置身场景当中。一定不能让人悲伤了半天还搞不清故事发生在客厅还是天台。”
其次副歌要有“情绪”——一定要有人称代词,你、我、他、谁之类。“你在第一段、第二段铺陈好了场景,副歌部分就必须用人称代词引起听众共鸣,就比如‘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否则听歌的人就无法融入情绪当中。”
方文山还传授了一个秘籍:“一首歌的记忆点一般都在副歌的第一行,因为节奏重复最多,比如‘谁在用琵琶弹奏一首东风破’,因此特别要写好这一句,听众的情绪就完全跟着你走了。”
04好歌词是可以脱离旋律流传的
许多作词人都关心一个问题:究竟怎么样的歌词才能打动市场、打动人心?方文山讲了三点:“第一是歌名要尽量独特,让人产生好奇。比如‘痛快’太口语了,不能当歌名,但《一个人的痛快》就可以。我写的《威廉古堡》原名叫做《吸血鬼》,上网一查,已经有人写过《吸血鬼》了,我马上换了名字。”
第二是内容,歌词的文字用语一定不能太普通,不能只是“有韵脚的文字”。第三是要跟旋律结合,段落尽量符合旋律走向。
很多人认为,宋词、元曲也是当时社会的流行音乐范畴。千百年以后,音乐的旋律消失了,但词作却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文学经典。那么,什么样的歌词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呢?方文山提到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把旋律完全抽走后,文字本身还有没有阅读的张力?如果没有,就歌词而言是不能流传的。”
好声音、好歌曲、好和声、好导师都玩遍了之后,中国的选秀比赛终于轮到好歌词了。今天,方文山在深圳出席了中国首届“金蜗牛”歌词大赛颁奖典礼,这是他首次在内地担任音乐赛事导师。搞文艺对他进行了专访。
很多人给孩子取名都是翻字典,其实方文山写歌词也差不多,宋词三百首估计已经被他翻烂了……
在他的笔下,宋词化成了这样的意境: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你发如雪纷飞了眼泪,我等待苍老了谁;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忍不住唱了出来!
其实我在少女时代也读宋词,只是喜欢宋词的人那么多,为何只有方文山能成为方文山?
01李清照是启蒙老师
《青花瓷》《发如雪》《东风破》《烟花易冷》《千里之外》《菊花台》……在方文山的词作里,洋溢着“中国风”的古典美令人叹服。
十多年里他曾为周杰伦、蔡依林、陈奕迅等歌手创作了大量歌曲,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与周杰伦长期搭档,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时尚完美结合。
方文山对中国古典诗词养分的娴熟运用,加速了流行歌曲的诗化回归,丰富了流行音乐的文化内涵。
我想主要是因为,他并没有拘泥于文字中的古典意境,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文化与大众流行之间的关系——比如《东风破》,加一个“破”看起来很像词牌名,事实上又不是,这让听者有了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
“流行音乐不像诗歌那样容易经营起文字的美感,我就想到把爱情故事设定在一个过往朝代。我本来就喜欢唐诗宋词、尤其宋词,把朝代想象好以后,青花瓷、狼牙月、梧桐芭蕉、烟雨江南那些意境就出来了。因为是在虚拟世界里,这些用词就不显得突兀。”方文山说。
其实,李清照是方文山古风创作的启蒙老师。他最爱那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因为词中用到的叠句他认为是男生写不出来的,这让文字有音乐性、节奏感。
02原本想当编剧,门槛太高转写歌词
说到底,方文山创作中国风的动机是为了识别度。
“十六七年前,方文山原本的兴趣是编剧。但当时台湾影像创作的门槛太高,他就转向了音乐圈。他先参考《挪威的森林》《把悲伤留给自己》等热门歌曲的旋律自己进行填词练习,积累了上百首后就投稿到各大唱片公司。
就这样的因缘际会,他和周杰伦同时进入了吴宗宪的唱片公司。和周杰伦合作了第一张专辑的《娘子》后,一直到现在第十三张专辑,每张专辑都会有一两首中国风作品。正是这种持久的续航力让大家关注到了中国风。
早年挫挫的二人
“在唱片公司,新人要比稿,一个旋律有十多个作词者去竞争,如果输了那个月就是零报酬。怎么样让自己的作品有识别度,让个人成为品牌呢?我就想到了在歌词中突出传统文化的表达。”方文山说。
03副歌一定要出现“你我他”
方文山这样表述音乐与文字的关系:“旋律提供想象的氛围,歌词说出具象的故事。”关于歌词的创作技巧,方文山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在场的参赛作词人。“创作首先来自于观察,歌词要有‘画面感’,副歌要有‘情绪’。”
“‘画面感’是一种具象的想象空间。比如都市爱情,如果发生在咖啡厅,你可以用落地窗、吧台、拉花等元素;如果是《蒲公英的约定》那种校园爱情,就有黑板、操场、纸飞机等,让人置身场景当中。一定不能让人悲伤了半天还搞不清故事发生在客厅还是天台。”
其次副歌要有“情绪”——一定要有人称代词,你、我、他、谁之类。“你在第一段、第二段铺陈好了场景,副歌部分就必须用人称代词引起听众共鸣,就比如‘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否则听歌的人就无法融入情绪当中。”
方文山还传授了一个秘籍:“一首歌的记忆点一般都在副歌的第一行,因为节奏重复最多,比如‘谁在用琵琶弹奏一首东风破’,因此特别要写好这一句,听众的情绪就完全跟着你走了。”
04好歌词是可以脱离旋律流传的
许多作词人都关心一个问题:究竟怎么样的歌词才能打动市场、打动人心?方文山讲了三点:“第一是歌名要尽量独特,让人产生好奇。比如‘痛快’太口语了,不能当歌名,但《一个人的痛快》就可以。我写的《威廉古堡》原名叫做《吸血鬼》,上网一查,已经有人写过《吸血鬼》了,我马上换了名字。”
第二是内容,歌词的文字用语一定不能太普通,不能只是“有韵脚的文字”。第三是要跟旋律结合,段落尽量符合旋律走向。
很多人认为,宋词、元曲也是当时社会的流行音乐范畴。千百年以后,音乐的旋律消失了,但词作却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文学经典。那么,什么样的歌词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呢?方文山提到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把旋律完全抽走后,文字本身还有没有阅读的张力?如果没有,就歌词而言是不能流传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