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我们走在一起并变得亲密?
是什么让我们走在一起并变得亲密?
吸引与亲密
我们不仅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同时我们也是具有社会性的社会人,作为社会人那就必然存在各种社会关系,讲到社会关系,我们究竟是由于哪些因素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社会关系呢?这不得不提到吸引了,我想这是建立关系的基本要素。
社会关系中更进一步的是亲密关系,无论是你的同性密友还是恋人都属于亲密关系,然而建立关系的第一步是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影响吸引的因素有哪些呢?有接近性、外表吸引力、相似性与互补性、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关系中的回报,这五个因素在建立一段亲密关系时所占的比重各有同,在不同的亲密关系中也会有所差异,下面我将详细的说一说这五个因素的影响。(以下因素排名不代表其所占比重的大小)
NO.1 接近性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们的朋友几乎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距离都比较近,这是地理距离上的接近,由于我们隔得比较近因此会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互动,在互动中我们更加了解彼此,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当然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在网上我们也许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缺少面对面、真实可感知的互动。其实在接近性中,功能性距离即人们的生活轨迹相交的频率才是关键(戴维.迈尔斯,2006),在钢筋水泥建筑的城市中,高耸的电梯公寓随处可见,也许你和隔壁老王当了好几年邻居连招呼都很少打,说不定你连邻居的姓都不知道,彼此和路人甲乙丙丁一样,按理说这个地理距离够近了吧,可是为什么还是如此陌生呢?在四合院生活过的人肯定会有邻里一家亲的感觉,哪家某天有事接不了孩子,另一家就会帮着接孩子。这和电梯公寓形成了鲜明对比,因为即便地理距离很近,如果彼此的生活没有交集的话要建立一段关系是无从谈起的,更不用说是亲密关系了,生活在电梯公寓的城里人都是各自忙各自的生活鲜有交集,而生活在四合院大家都共用水龙头洗菜洗碗、共用一个厕所什么的,这些都是生活的交集,久而久之不熟也会熟起来。
拿我自己来说,曾经坐我前排和后排的人后来都成为了我的朋友,他们都是很nice的人呢,因为我就是个很nice的girl嘛,哈哈哈哈哈,说不定坐你周围的人变成了你的前任或现任呢!我觉得异地恋之所以艰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功能性距离远了,两个人的生活轨迹从以前的两条相交线逐渐变成两条平行线,交点越来越少,可说的越来越少,很难整合在一起,爱情的焰火真是说灭就灭了呢。
如果要想和某人建立一段关系,首先你得想办法接近他,先从地理距离下手,然后再努力拉近功能性距离,接近性可以制造熟悉感,熟悉感在建立一段关系中的作用也是蛮重要的,最简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就是最好的佐证,简单的解释一下吧就是我们会单纯地因为熟悉某个事物而产生好感,只要你对这个人没什么恶感当他频繁地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时你就会对其的好感与日俱增,其实我们的大脑还是很感性的。
NO.2 外表吸引力
大家应该都有过这种经历,在路上如果我们看见美女或者是帅哥都会忍不住多瞟两眼,这就是外表吸引力,他们的良好的外表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当你刚刚开始建立一段亲密关系时外表是十分重要的,初次见面你们并不了解最为直观的感受的就只有外表了,特别是在建立情侣关系时体现得更加明显,而且男性在挑选伴侣的时候比女性更注重外表,这和长期的进化有关,年轻貌美的意味着更好生育能力,自己的基因能得到更好的传承。有师妹问过我如果你的朋友很丑你介意吗,我的回答是Of course not,但是如果是男朋友的话NO,我拒绝。所以如果想和某人建立亲密关系,咱们先好好捯饬一下自己的形象吧,这样能为你加不少分。对于外表吸引力,我也是有例可证的,之前有一位伦敦红发小哥在我们学校当志愿者外教,简直就是颜值担当,自带主角光环,长得像油画里面走出来的,他在英语角的每一次出现绝对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女生围着的,就算不和他交流,站在那看着他也是一种视觉享受啊,只要有他在,其他外教那必定没有几个人,论颜值的重要性。
NO.3 相似性和互补性
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彼此在各方面的互补让人们走在了一起,其实不然他们身上的相似性是远远大于互补性的,仔细想一下我们的朋友们和我们的相似之处有多好少,相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生活品味等等,最有吸引力的人是那些最像我们的人,所以有时候我真想复制出另一个我,这样我就不用担心打网球、打乒乓球的时候找不到搭档了,我也因为打球认识了一个师兄后来也变成了好朋友,同样的兴趣爱好可以让我们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相似性引发吸引,而对立引发吸引还没有得到有效地验证,事实上对立很少能产生吸引,所以还是不要迷信平时大家常说的两个互补的人会走得更远,至少目前来说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NO.4 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归属需要,使我们自然而然的喜欢那些同样喜欢我们的人,喜欢意味着被他人接纳,这能给我们带来更为积极的反馈,我们会觉得得到了他人的尊重,觉得自己是一个可爱的人。你会发现在亲密关系中的人们都是相互喜欢、相互钦慕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反正我是有过这种经历的啦,真的就是因为他喜欢我而我就喜欢上他了,是不是有点儿白痴,但是这就是人性,哈哈哈哈,这被我归结为不可抗因素。
NO.5 关系中的回报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如果我们能获得一定的回报,彼此之间的吸引力会更大,可以总结为吸引的回报理论,这种回报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很多时候都是精神上的,他人能让我们收获什么,我们又能让他人收获什么。当我们和朋友在一起会产生愉悦的情绪,偶尔也会有一些小摩擦,但是愉悦情绪还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如果在一段关系中你的对象或者是朋友老是让你感到沉重或压抑,那么必然是走不远的,因为对方对你来说已经是一个大写的burden,可能你并带不动他们,反而让你身心俱疲,这个时候抽身脱离这段关系我觉得是最明智的选择,我这么说会不会被打啊!!!
咱们来总结一下吧,接近性和吸引力影响我们最初被谁吸引,而相似性会影响长期的吸引,相互的喜欢满足了我们与生俱来的需求,我们喜欢那些给我们带来回报或与回报事件相联系的人。
吸引与亲密
我们不仅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同时我们也是具有社会性的社会人,作为社会人那就必然存在各种社会关系,讲到社会关系,我们究竟是由于哪些因素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社会关系呢?这不得不提到吸引了,我想这是建立关系的基本要素。
社会关系中更进一步的是亲密关系,无论是你的同性密友还是恋人都属于亲密关系,然而建立关系的第一步是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影响吸引的因素有哪些呢?有接近性、外表吸引力、相似性与互补性、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关系中的回报,这五个因素在建立一段亲密关系时所占的比重各有同,在不同的亲密关系中也会有所差异,下面我将详细的说一说这五个因素的影响。(以下因素排名不代表其所占比重的大小)
NO.1 接近性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们的朋友几乎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距离都比较近,这是地理距离上的接近,由于我们隔得比较近因此会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互动,在互动中我们更加了解彼此,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当然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在网上我们也许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缺少面对面、真实可感知的互动。其实在接近性中,功能性距离即人们的生活轨迹相交的频率才是关键(戴维.迈尔斯,2006),在钢筋水泥建筑的城市中,高耸的电梯公寓随处可见,也许你和隔壁老王当了好几年邻居连招呼都很少打,说不定你连邻居的姓都不知道,彼此和路人甲乙丙丁一样,按理说这个地理距离够近了吧,可是为什么还是如此陌生呢?在四合院生活过的人肯定会有邻里一家亲的感觉,哪家某天有事接不了孩子,另一家就会帮着接孩子。这和电梯公寓形成了鲜明对比,因为即便地理距离很近,如果彼此的生活没有交集的话要建立一段关系是无从谈起的,更不用说是亲密关系了,生活在电梯公寓的城里人都是各自忙各自的生活鲜有交集,而生活在四合院大家都共用水龙头洗菜洗碗、共用一个厕所什么的,这些都是生活的交集,久而久之不熟也会熟起来。
拿我自己来说,曾经坐我前排和后排的人后来都成为了我的朋友,他们都是很nice的人呢,因为我就是个很nice的girl嘛,哈哈哈哈哈,说不定坐你周围的人变成了你的前任或现任呢!我觉得异地恋之所以艰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功能性距离远了,两个人的生活轨迹从以前的两条相交线逐渐变成两条平行线,交点越来越少,可说的越来越少,很难整合在一起,爱情的焰火真是说灭就灭了呢。
如果要想和某人建立一段关系,首先你得想办法接近他,先从地理距离下手,然后再努力拉近功能性距离,接近性可以制造熟悉感,熟悉感在建立一段关系中的作用也是蛮重要的,最简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就是最好的佐证,简单的解释一下吧就是我们会单纯地因为熟悉某个事物而产生好感,只要你对这个人没什么恶感当他频繁地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时你就会对其的好感与日俱增,其实我们的大脑还是很感性的。
NO.2 外表吸引力
大家应该都有过这种经历,在路上如果我们看见美女或者是帅哥都会忍不住多瞟两眼,这就是外表吸引力,他们的良好的外表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当你刚刚开始建立一段亲密关系时外表是十分重要的,初次见面你们并不了解最为直观的感受的就只有外表了,特别是在建立情侣关系时体现得更加明显,而且男性在挑选伴侣的时候比女性更注重外表,这和长期的进化有关,年轻貌美的意味着更好生育能力,自己的基因能得到更好的传承。有师妹问过我如果你的朋友很丑你介意吗,我的回答是Of course not,但是如果是男朋友的话NO,我拒绝。所以如果想和某人建立亲密关系,咱们先好好捯饬一下自己的形象吧,这样能为你加不少分。对于外表吸引力,我也是有例可证的,之前有一位伦敦红发小哥在我们学校当志愿者外教,简直就是颜值担当,自带主角光环,长得像油画里面走出来的,他在英语角的每一次出现绝对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女生围着的,就算不和他交流,站在那看着他也是一种视觉享受啊,只要有他在,其他外教那必定没有几个人,论颜值的重要性。
NO.3 相似性和互补性
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彼此在各方面的互补让人们走在了一起,其实不然他们身上的相似性是远远大于互补性的,仔细想一下我们的朋友们和我们的相似之处有多好少,相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生活品味等等,最有吸引力的人是那些最像我们的人,所以有时候我真想复制出另一个我,这样我就不用担心打网球、打乒乓球的时候找不到搭档了,我也因为打球认识了一个师兄后来也变成了好朋友,同样的兴趣爱好可以让我们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相似性引发吸引,而对立引发吸引还没有得到有效地验证,事实上对立很少能产生吸引,所以还是不要迷信平时大家常说的两个互补的人会走得更远,至少目前来说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NO.4 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归属需要,使我们自然而然的喜欢那些同样喜欢我们的人,喜欢意味着被他人接纳,这能给我们带来更为积极的反馈,我们会觉得得到了他人的尊重,觉得自己是一个可爱的人。你会发现在亲密关系中的人们都是相互喜欢、相互钦慕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反正我是有过这种经历的啦,真的就是因为他喜欢我而我就喜欢上他了,是不是有点儿白痴,但是这就是人性,哈哈哈哈,这被我归结为不可抗因素。
NO.5 关系中的回报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如果我们能获得一定的回报,彼此之间的吸引力会更大,可以总结为吸引的回报理论,这种回报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很多时候都是精神上的,他人能让我们收获什么,我们又能让他人收获什么。当我们和朋友在一起会产生愉悦的情绪,偶尔也会有一些小摩擦,但是愉悦情绪还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如果在一段关系中你的对象或者是朋友老是让你感到沉重或压抑,那么必然是走不远的,因为对方对你来说已经是一个大写的burden,可能你并带不动他们,反而让你身心俱疲,这个时候抽身脱离这段关系我觉得是最明智的选择,我这么说会不会被打啊!!!
咱们来总结一下吧,接近性和吸引力影响我们最初被谁吸引,而相似性会影响长期的吸引,相互的喜欢满足了我们与生俱来的需求,我们喜欢那些给我们带来回报或与回报事件相联系的人。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