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解体概要》誊抄——仇恨的历程 P122
仇恨的历程
我不恨任何人,但仇恨却染黑了我的血,烧灼着我这层经年岁月也未能鞣制的皮。要如何以一些或温柔或严谨的评断,去制服一种丑陋的哀伤,或一声剥皮的惨叫呢?
我本想热爱大地或天空,热爱他们的壮举或他们的炽热,可是结果,在其中,我看不到任何不会让我想到死亡的东西:鲜花、繁星、面孔,通通都是枯凋的象征,是一切可能的坟墓虚拟的石碑!在生命中创生并使生命变得高尚的一切,都在走向一种令人毛骨悚然,或完全稀松平常的结局。心灵的沸腾所引发的灾难,就连魔鬼也想都不敢想。你见到一个热烈的精神,那你必定最终会成为它的受害者。那些相信他们的真理的人,也就是人类记忆历来保存了印记的那些人,在他们身后所留下的必然是尸横遍野。宗教的成就当中,凶杀的数量远远多过最血腥的暴政,而被人类神化的那些人,他们对鲜血的渴望,更是胜过了最执着的凶手。
提出一种新信仰的人会遭到迫害,而之后他会变成迫害者:真理往往从跟警察的冲突开始,而最终却要依赖警察。因为一切人为之痛苦过的荒谬,都会蜕变成合法性,就如同所牺牲的圣徒,最终都会化作法令中的条款,或是某个乏味的纪念日,或是一条大街的名字。在这个世界里,就连天也会变成权威——在有的时代,人曾经生来便只为天而活;比任何分崩离析的时代都更为骁勇善战、乐于远征的中世纪,还有那些兽性的十字架圣斗士,假惺惺地涂抹了一层崇高,相形之下,匈奴人的入侵,就像是一帮堕落的乌合之众一场无稽的放浪形骸而已。
纯洁无暇的壮举,总要蜕化成公共事务;而任何加冕典礼,都必然使最为空灵的光环也黯然失色。仿佛武警保护下的天使——真理便这样死去,激情便如此丧生。一旦一次叛逆占据了上风,创造了热诚的信徒,一旦一次启示得以传播,被一种体制收归己有,那么降临在几个耽于幻想的新人头上,那些过往的孤独战栗,便注定在一种媚淫的存在中玷污自己。否则,看谁能给我指出,这世上有哪一件事情是开了好头却不曾落个坏的结局。最为高傲的心跳,钻进了下水道,在那儿停止了活动,仿佛到达了他们自然的终点:这种堕落构成了心灵的悲剧,和历史负面的意义。每一个最初是由其信徒的鲜血所滋养的“理想”,一旦被大众接受,便会磨损消散。圣水缸就这样变成了痰盂罐,这便是“进步”那不可逆转的节奏。
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向谁倾倒自己的仇恨呢?谁也不能对存在负责,更不能对成了自己所是负责。因为遭逢存在,所以每个人都只能像一头野兽一样,承受因之而来的后果。如此一来,在一个一切都面目可憎的世界里,仇恨变得比世界还要广大,而因为又超越了它的对象,于是会自动地消失。
(并不是那些值得我们怀疑的疲劳,或是身体器官什么具体的问题,使我们看到生命力的低潮;我们的困惑,或是温度计的变化,也不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只要我们感觉到这种无端的仇恨或怜悯发作,感觉到这些不可测量的高烧,便能够明白,自己的平衡是多么脆弱。仇恨一切并仇恨自我,满怀一连串食人的愤怒,或是怜悯所有人并怜悯自己,这表面上互相矛盾的趋势,在根源上却是相同的;因为人能够怜悯的,只可能是人希望它消失的东西,只可能是不配存在的东西。在这样的颠转反复之中,承受这些折磨的人,和这些颠转所指的世界,都屈从于同一种既是毁灭性但又温柔的愤怒。当人突然之间,心生一种同情,却不知道同情谁,那只能表明身体器官的倦怠,正在预示一次危险的蠢动;而当这种模糊又遍在的同情转向了自己,那人便已经进入了最后的人的境地。透过仇恨或怜悯,使我们与事物联系起来的这种负面的亲和性,散发的是一种无比广大的物理性的软弱。而这两种或同时出现、或赓续相连的爆发,其实已不只是生命力衰竭的模糊征兆,而是其明确的讯号,而且对它来说,一切事物——从尚无轮廓的存在到我们自己确凿的具体,都构成了刺激。
不过,我们也不能太过分:这些爆发的确是最清晰、最无节制的,但并不是唯一的:在不同的程度上,一切都是病态的,除了满不在乎。)
我不恨任何人,但仇恨却染黑了我的血,烧灼着我这层经年岁月也未能鞣制的皮。要如何以一些或温柔或严谨的评断,去制服一种丑陋的哀伤,或一声剥皮的惨叫呢?
我本想热爱大地或天空,热爱他们的壮举或他们的炽热,可是结果,在其中,我看不到任何不会让我想到死亡的东西:鲜花、繁星、面孔,通通都是枯凋的象征,是一切可能的坟墓虚拟的石碑!在生命中创生并使生命变得高尚的一切,都在走向一种令人毛骨悚然,或完全稀松平常的结局。心灵的沸腾所引发的灾难,就连魔鬼也想都不敢想。你见到一个热烈的精神,那你必定最终会成为它的受害者。那些相信他们的真理的人,也就是人类记忆历来保存了印记的那些人,在他们身后所留下的必然是尸横遍野。宗教的成就当中,凶杀的数量远远多过最血腥的暴政,而被人类神化的那些人,他们对鲜血的渴望,更是胜过了最执着的凶手。
提出一种新信仰的人会遭到迫害,而之后他会变成迫害者:真理往往从跟警察的冲突开始,而最终却要依赖警察。因为一切人为之痛苦过的荒谬,都会蜕变成合法性,就如同所牺牲的圣徒,最终都会化作法令中的条款,或是某个乏味的纪念日,或是一条大街的名字。在这个世界里,就连天也会变成权威——在有的时代,人曾经生来便只为天而活;比任何分崩离析的时代都更为骁勇善战、乐于远征的中世纪,还有那些兽性的十字架圣斗士,假惺惺地涂抹了一层崇高,相形之下,匈奴人的入侵,就像是一帮堕落的乌合之众一场无稽的放浪形骸而已。
纯洁无暇的壮举,总要蜕化成公共事务;而任何加冕典礼,都必然使最为空灵的光环也黯然失色。仿佛武警保护下的天使——真理便这样死去,激情便如此丧生。一旦一次叛逆占据了上风,创造了热诚的信徒,一旦一次启示得以传播,被一种体制收归己有,那么降临在几个耽于幻想的新人头上,那些过往的孤独战栗,便注定在一种媚淫的存在中玷污自己。否则,看谁能给我指出,这世上有哪一件事情是开了好头却不曾落个坏的结局。最为高傲的心跳,钻进了下水道,在那儿停止了活动,仿佛到达了他们自然的终点:这种堕落构成了心灵的悲剧,和历史负面的意义。每一个最初是由其信徒的鲜血所滋养的“理想”,一旦被大众接受,便会磨损消散。圣水缸就这样变成了痰盂罐,这便是“进步”那不可逆转的节奏。
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向谁倾倒自己的仇恨呢?谁也不能对存在负责,更不能对成了自己所是负责。因为遭逢存在,所以每个人都只能像一头野兽一样,承受因之而来的后果。如此一来,在一个一切都面目可憎的世界里,仇恨变得比世界还要广大,而因为又超越了它的对象,于是会自动地消失。
(并不是那些值得我们怀疑的疲劳,或是身体器官什么具体的问题,使我们看到生命力的低潮;我们的困惑,或是温度计的变化,也不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只要我们感觉到这种无端的仇恨或怜悯发作,感觉到这些不可测量的高烧,便能够明白,自己的平衡是多么脆弱。仇恨一切并仇恨自我,满怀一连串食人的愤怒,或是怜悯所有人并怜悯自己,这表面上互相矛盾的趋势,在根源上却是相同的;因为人能够怜悯的,只可能是人希望它消失的东西,只可能是不配存在的东西。在这样的颠转反复之中,承受这些折磨的人,和这些颠转所指的世界,都屈从于同一种既是毁灭性但又温柔的愤怒。当人突然之间,心生一种同情,却不知道同情谁,那只能表明身体器官的倦怠,正在预示一次危险的蠢动;而当这种模糊又遍在的同情转向了自己,那人便已经进入了最后的人的境地。透过仇恨或怜悯,使我们与事物联系起来的这种负面的亲和性,散发的是一种无比广大的物理性的软弱。而这两种或同时出现、或赓续相连的爆发,其实已不只是生命力衰竭的模糊征兆,而是其明确的讯号,而且对它来说,一切事物——从尚无轮廓的存在到我们自己确凿的具体,都构成了刺激。
不过,我们也不能太过分:这些爆发的确是最清晰、最无节制的,但并不是唯一的:在不同的程度上,一切都是病态的,除了满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