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
想先说说关于这个古镇江湖三部曲的构想.
江南古镇都是让人神往的,人们一看见这个词语,印如脑海中的第一感觉一定是:小桥、流水、人家.
这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格局和步调很是难得的一个结合,虽然,会想到这样的东西一定得感谢那元朝的马致远了.
似乎,比起古镇的那三景来,好象更喜欢的是那后面的几种:古道、西风、瘦马.
我喜欢萧条的感觉,似乎那样的江湖气息更为浓烈.有人说我说话写文都把一切江湖化了,看来有的时候还真的很对.
如题,三部曲所指的都是我个人独自去旅游过的古镇,江南古镇.因为工作的原因来到了苏州,所以难免出去走走看看.
也算是在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那个江湖城市梦想.
之所以和那个系列分开呢,只因为这些古镇都不在某个大城市的中心,所以不好纳入城市系列,而另外开辟的一个古镇系列.
现在我计划的只有三部曲,但是我知道后面一定还会有所增加的.
目前想去的或者去过的古镇呢还不多,同里就是其中的一个,周庄也是一个,还有乌镇没有去.
当然,我一定会去的,只要给我时间.
而这边的古镇似乎也太多,以有的朋友的眼光和话语说的是:我感觉看任何古镇都一个样子.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觉,当然也不能说人家没欣赏水平的,至少是个人的欣赏水平不同而已.
犹如一本书,每个人看了之后看见的东西和学到的东西不一定是一样的,因为角度不同,也因为心里想的不同,还因为自身的不同等等.
习惯的是一个人去的,那么,看到的东西当然都属于个人的观点了,呵呵.
清楚的记得我是第十一次来这里了..
因为太近.公司离这个古镇步行的话也只要十到二十分钟而已,所以一般都是步行而去的.有的时候,坐车去的话反而会让你错过很多有趣味的风景的.
古镇当然都是有大门的,同里也不例外.在离镇中心很远的地方,就有了那么多块高大的石头砌成的所谓的大门,上面几个字让人很有充实的感觉:同里古镇.
然后在它的四周,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宣传广告:千年古镇,世界同里;国家AAAA级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其实发现很多地方都会把一个并没有那么夸张的景点吹嘘得很了不得的样子,比如此地也一样:世界文化遗产录中是没有这个小镇的,最多算是个江苏省省级的吧.
还没正式进入古镇前,还得经过那么一段稍微有点古味气息的石板路(到了古镇里面一般都全部是石板路),石板路的周围还有些现代社会的流行元素的,这时候你看见的当然不是古镇的真面目的.
再往前面是一座桥,始终没有去看它的名字,当然就更不可能记得住(好象好象好象是叫三元桥,汗).桥的两头格局就开始发生变化了,差距已经拉了出来:左边是古味正浓的古镇街道,右边是充满无数流行元素的现代社会.
桥下的河很宽,水的颜色却并不如意的,相信会让一部分人失望的吧,并不是在书上或者电视中看见的那种清澄见底的水,而是根本看不出是什么颜色的水吧,只能让你知道的是那的确还是水.
笑~~也许你的心情会被打乱一下的,那么就建议最好不要去看桥下吧,看看远处的木桥和远处的那些石板房屋也很好的了,至少你会感觉到已经身如其境.
过了桥头,看见的是有条街道了,并不长却很宽很有味道的街道:街道的一切店铺打出来的招牌要么是以旗子写上的字,要么是以木板刻上去的招牌,感觉,一下子就已经进入了其中.
四处张望,会看见很多在电视剧中可以看见的东西:很大很大的酒缸、在门口的楼阁上弄了个木头招牌的什么什么酒楼、甚至一些带有浓烈古味的小吃店,能够吃到江湖菜的店.
小二的打扮绝对够专业,里面的布局也绝对够味道对感觉,就不知道吃的东西是不是也一样了,好象我个人是很少去.
不经意间已经走完了那并不长的街道,前面又有了个比起大门处稍微小一点的门了,不好意思,你也应该知道这里得让你掏钱了.
我们公司的人进入古镇是全部免费的,所以只要把自己的工作证一亮也就无任何阻碍了.
再过一座桥,正式的进入了同里古镇,印入眼帘中的便是那繁华的古老商业街了.
这时候,一般都会迷惘了,方向感:一般都不知道该先去哪边了.因为两边的商业让人眼花缭乱.全部都是那种古朴味道的东西,你能在电视剧中看见的这里都能找到.
习惯的从右边进入那条比起中间和左边都稍微窄一点的街道,因为里面人最多最热闹.
状元蹄和糖炒栗子的香味也会在这个时候同时的飘入鼻子,让人很是舒服.那些老板会很热情的让人去品尝他们所卖的东西,让你难忘他们的热情与笑脸.
麦牙糖也会在这个时候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个壮汉把那大堆的麦牙糖拿到那么一根固定得很紧的木桩上来回的拉,越拉越细,细到最后成了几千分之一的时候就差不多形成能够有流动感的液体固体掺半的麦牙糖了.
买上几支用小木签绕上的麦牙糖往嘴里一放,才真正的感觉到了什么叫粘.
有吃的东西,当然就还有玩的东西和看的东西:珍珠、玛瑙、各种古代首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以及很多根本叫不出名字的东西,让人眼花缭乱.
很多的老外也穿越其中,有的高得吓人,有的矮得让人发笑,有的白得吓人,有的黑得让人感觉这人是不是被火烧了一顿.总之,会让人会心一笑.
穿过那条街道,还是习惯的向左转,那里将街道的风味延续了下去,买纪念品的也是多种多样.
很是喜欢那里的那柄剑,却始终又不想买,矛盾.再看那座古镇中第一的酒楼,感觉依旧那么舒服:古朴而幽静.
转出了巷子,来到了广场,广场中有戏台.可惜并不是很懂那东西,所以也没有任何的兴趣了.
只看见那么几个打扮得很是复杂的人在那里唧唧喳喳的唱那么一句也不懂的格调.笑,当然是自己不会欣赏了.
穿过广场戏台,就能随时随地的看见马致远说的了:小桥流水人家为一体的格局布置.
同里,是由72座桥和72条小河所组成的,而这些河又连成了一起.河边很遗憾的不是柳树,似乎是那种香璋树,掉了很多的落叶是河中.
最喜欢的是三桥景点的地方,三座桥互成犄角,然后三条河流交汇在此,河流中当然少不了船只.而船只上,还看见了鸬鹚(普通话称鱼鹰,即那种钻入水中捕鱼的水鸟).
河岸边上是一些饭店,江南菜的气味不断的飘来,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往那靠椅上舒服的半坐半躺,然后吃着那农家的小菜,然后醉眼而观这独特的风景和那些来往的人们,何尝不是人生中的一种享受.
这里是水比较起外面的水,是天壤之别了:这里的水是绿色的,虽然不能和九寨沟的原始水相比,却也有了它一定的纯净,至少给人的感觉很是舒服.
河岸边有好几家临时拍照的生意人,笑脸相迎.这个时候的人们多半是不会拒绝的,会小小的付费在此地留下那么一幕,让人难忘的一幕.
沿着河边继续走,方向开始变得很乱,因为四处都是河都是桥都是水,经常会不知所措了.
还是按照了老路继续看,从右边绕过几座桥,然后过那个什么河道直隶大人以前的府邸(此处另外收费),绕过高大的围墙,进入了古镇居民生活的小巷.
差不多,那里都是些老人,很少有年轻人和小孩子,而陪伴他们的要么是一只小狗,或者一只小猫.看到的是,年老以后的孤独和寂寞.
走过石板铺得很细腻的巷子,看着那两边高大古老的墙壁,很有那种民国时期的感觉.
前面,是一些客栈,依旧是用旗子打出的招牌,往那门上高高的一插,算是他的地盘了.
古镇的很多地方都是差不多的格局的,所以感觉很多的时候看来看去的确是一样的.
在看完了古镇的中心以后,可以去那博物馆转转,名字好象有些不雅:中国性博物馆.主题不得而知.
在古镇的里面还有几处要门票的地方:退思圆、静思圆、度假村、孔庙、讲乐堂...这些地方对于我们来讲也不例外要收费的,所以也就没怎么去了.
绕了个圈,来到了在进入古镇的桥上可以看见的左边的购物街.
比起其他的地方这里稍微的宽阔了点,而那些工艺品有手工的也有机械的,看上去很是舒服:丝绸品、玻璃品、木竹品、玉石品..种类繁多.
买上了几颗相思豆,觉得很是不错,捏着好玩,戴着,也好看.
到了那里,才发现原来自己词穷了,没有其他的言语能够去描绘自己所看见的东西.
因为太多太繁华,也因为太复杂不知道怎么称呼,也因为自己词穷挖.
从古镇的后门离开,走上几步路,就可以回到公司,也是在这次才发现,原来后门离公司更近...
写在后面的话:其实古镇的东西很多,而我也不可能完全的列出来,因为很多地方感觉上去的确是差不多的.
而且古镇还不小,我去的地方也只是冰山一角,虽然去的次数多,去的地方和记得的地方却总是那么差不多的几处.
抱歉,希望朋友门真正来的时候,自己看见的更多更好..
同里,位于江南姑苏城南。具体位置: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同里镇。
我在苏州的许多年,也就是在吴江许多年,也同样,就是在同里多少年。因为我住的地方就属于同里,靠近同里的后门,走路过去也才5到10分钟罢了。
所以,我去过的次数实在可想而知。
我怀念江南,怀念姑苏,怀念吴江,也最怀念同里。
有事无事,都可以去转悠转悠。
第一次去同里是2007年的6月21日,最后一次去同里是在2012年的7月20日。
以后我应该还会再去,只是不知道,还会在多少年以后。
也许,那时候,我会在同里某个小的角落中,坐在猫的天空之城给你写明信片,也可能,在古镇中的某个小角落,喝上一杯咖啡,等着你,安静的等着你。
如果哪天你想我了,也许就我在江南,在同里。
最后一次去同里,我还是习惯的从后门进去的。那里过去就是个小桥。
小桥过后走那么一段,再转个小弯就可以看见珍珠塔。我被墙头这一抹绿色直接给倾倒了,觉得第一张照片就让我发现了没有白来。
原文链接:http://www.mdrink.cn/archives/2689
江南古镇都是让人神往的,人们一看见这个词语,印如脑海中的第一感觉一定是:小桥、流水、人家.
这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格局和步调很是难得的一个结合,虽然,会想到这样的东西一定得感谢那元朝的马致远了.
似乎,比起古镇的那三景来,好象更喜欢的是那后面的几种:古道、西风、瘦马.
我喜欢萧条的感觉,似乎那样的江湖气息更为浓烈.有人说我说话写文都把一切江湖化了,看来有的时候还真的很对.
如题,三部曲所指的都是我个人独自去旅游过的古镇,江南古镇.因为工作的原因来到了苏州,所以难免出去走走看看.
也算是在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那个江湖城市梦想.
之所以和那个系列分开呢,只因为这些古镇都不在某个大城市的中心,所以不好纳入城市系列,而另外开辟的一个古镇系列.
现在我计划的只有三部曲,但是我知道后面一定还会有所增加的.
目前想去的或者去过的古镇呢还不多,同里就是其中的一个,周庄也是一个,还有乌镇没有去.
当然,我一定会去的,只要给我时间.
而这边的古镇似乎也太多,以有的朋友的眼光和话语说的是:我感觉看任何古镇都一个样子.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觉,当然也不能说人家没欣赏水平的,至少是个人的欣赏水平不同而已.
犹如一本书,每个人看了之后看见的东西和学到的东西不一定是一样的,因为角度不同,也因为心里想的不同,还因为自身的不同等等.
习惯的是一个人去的,那么,看到的东西当然都属于个人的观点了,呵呵.
清楚的记得我是第十一次来这里了..
因为太近.公司离这个古镇步行的话也只要十到二十分钟而已,所以一般都是步行而去的.有的时候,坐车去的话反而会让你错过很多有趣味的风景的.
古镇当然都是有大门的,同里也不例外.在离镇中心很远的地方,就有了那么多块高大的石头砌成的所谓的大门,上面几个字让人很有充实的感觉:同里古镇.
然后在它的四周,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宣传广告:千年古镇,世界同里;国家AAAA级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其实发现很多地方都会把一个并没有那么夸张的景点吹嘘得很了不得的样子,比如此地也一样:世界文化遗产录中是没有这个小镇的,最多算是个江苏省省级的吧.
还没正式进入古镇前,还得经过那么一段稍微有点古味气息的石板路(到了古镇里面一般都全部是石板路),石板路的周围还有些现代社会的流行元素的,这时候你看见的当然不是古镇的真面目的.
再往前面是一座桥,始终没有去看它的名字,当然就更不可能记得住(好象好象好象是叫三元桥,汗).桥的两头格局就开始发生变化了,差距已经拉了出来:左边是古味正浓的古镇街道,右边是充满无数流行元素的现代社会.
桥下的河很宽,水的颜色却并不如意的,相信会让一部分人失望的吧,并不是在书上或者电视中看见的那种清澄见底的水,而是根本看不出是什么颜色的水吧,只能让你知道的是那的确还是水.
笑~~也许你的心情会被打乱一下的,那么就建议最好不要去看桥下吧,看看远处的木桥和远处的那些石板房屋也很好的了,至少你会感觉到已经身如其境.
过了桥头,看见的是有条街道了,并不长却很宽很有味道的街道:街道的一切店铺打出来的招牌要么是以旗子写上的字,要么是以木板刻上去的招牌,感觉,一下子就已经进入了其中.
四处张望,会看见很多在电视剧中可以看见的东西:很大很大的酒缸、在门口的楼阁上弄了个木头招牌的什么什么酒楼、甚至一些带有浓烈古味的小吃店,能够吃到江湖菜的店.
小二的打扮绝对够专业,里面的布局也绝对够味道对感觉,就不知道吃的东西是不是也一样了,好象我个人是很少去.
不经意间已经走完了那并不长的街道,前面又有了个比起大门处稍微小一点的门了,不好意思,你也应该知道这里得让你掏钱了.
我们公司的人进入古镇是全部免费的,所以只要把自己的工作证一亮也就无任何阻碍了.
再过一座桥,正式的进入了同里古镇,印入眼帘中的便是那繁华的古老商业街了.
这时候,一般都会迷惘了,方向感:一般都不知道该先去哪边了.因为两边的商业让人眼花缭乱.全部都是那种古朴味道的东西,你能在电视剧中看见的这里都能找到.
习惯的从右边进入那条比起中间和左边都稍微窄一点的街道,因为里面人最多最热闹.
状元蹄和糖炒栗子的香味也会在这个时候同时的飘入鼻子,让人很是舒服.那些老板会很热情的让人去品尝他们所卖的东西,让你难忘他们的热情与笑脸.
麦牙糖也会在这个时候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个壮汉把那大堆的麦牙糖拿到那么一根固定得很紧的木桩上来回的拉,越拉越细,细到最后成了几千分之一的时候就差不多形成能够有流动感的液体固体掺半的麦牙糖了.
买上几支用小木签绕上的麦牙糖往嘴里一放,才真正的感觉到了什么叫粘.
有吃的东西,当然就还有玩的东西和看的东西:珍珠、玛瑙、各种古代首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以及很多根本叫不出名字的东西,让人眼花缭乱.
很多的老外也穿越其中,有的高得吓人,有的矮得让人发笑,有的白得吓人,有的黑得让人感觉这人是不是被火烧了一顿.总之,会让人会心一笑.
穿过那条街道,还是习惯的向左转,那里将街道的风味延续了下去,买纪念品的也是多种多样.
很是喜欢那里的那柄剑,却始终又不想买,矛盾.再看那座古镇中第一的酒楼,感觉依旧那么舒服:古朴而幽静.
转出了巷子,来到了广场,广场中有戏台.可惜并不是很懂那东西,所以也没有任何的兴趣了.
只看见那么几个打扮得很是复杂的人在那里唧唧喳喳的唱那么一句也不懂的格调.笑,当然是自己不会欣赏了.
穿过广场戏台,就能随时随地的看见马致远说的了:小桥流水人家为一体的格局布置.
同里,是由72座桥和72条小河所组成的,而这些河又连成了一起.河边很遗憾的不是柳树,似乎是那种香璋树,掉了很多的落叶是河中.
最喜欢的是三桥景点的地方,三座桥互成犄角,然后三条河流交汇在此,河流中当然少不了船只.而船只上,还看见了鸬鹚(普通话称鱼鹰,即那种钻入水中捕鱼的水鸟).
河岸边上是一些饭店,江南菜的气味不断的飘来,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往那靠椅上舒服的半坐半躺,然后吃着那农家的小菜,然后醉眼而观这独特的风景和那些来往的人们,何尝不是人生中的一种享受.
这里是水比较起外面的水,是天壤之别了:这里的水是绿色的,虽然不能和九寨沟的原始水相比,却也有了它一定的纯净,至少给人的感觉很是舒服.
河岸边有好几家临时拍照的生意人,笑脸相迎.这个时候的人们多半是不会拒绝的,会小小的付费在此地留下那么一幕,让人难忘的一幕.
沿着河边继续走,方向开始变得很乱,因为四处都是河都是桥都是水,经常会不知所措了.
还是按照了老路继续看,从右边绕过几座桥,然后过那个什么河道直隶大人以前的府邸(此处另外收费),绕过高大的围墙,进入了古镇居民生活的小巷.
差不多,那里都是些老人,很少有年轻人和小孩子,而陪伴他们的要么是一只小狗,或者一只小猫.看到的是,年老以后的孤独和寂寞.
走过石板铺得很细腻的巷子,看着那两边高大古老的墙壁,很有那种民国时期的感觉.
前面,是一些客栈,依旧是用旗子打出的招牌,往那门上高高的一插,算是他的地盘了.
古镇的很多地方都是差不多的格局的,所以感觉很多的时候看来看去的确是一样的.
在看完了古镇的中心以后,可以去那博物馆转转,名字好象有些不雅:中国性博物馆.主题不得而知.
在古镇的里面还有几处要门票的地方:退思圆、静思圆、度假村、孔庙、讲乐堂...这些地方对于我们来讲也不例外要收费的,所以也就没怎么去了.
绕了个圈,来到了在进入古镇的桥上可以看见的左边的购物街.
比起其他的地方这里稍微的宽阔了点,而那些工艺品有手工的也有机械的,看上去很是舒服:丝绸品、玻璃品、木竹品、玉石品..种类繁多.
买上了几颗相思豆,觉得很是不错,捏着好玩,戴着,也好看.
到了那里,才发现原来自己词穷了,没有其他的言语能够去描绘自己所看见的东西.
因为太多太繁华,也因为太复杂不知道怎么称呼,也因为自己词穷挖.
从古镇的后门离开,走上几步路,就可以回到公司,也是在这次才发现,原来后门离公司更近...
写在后面的话:其实古镇的东西很多,而我也不可能完全的列出来,因为很多地方感觉上去的确是差不多的.
而且古镇还不小,我去的地方也只是冰山一角,虽然去的次数多,去的地方和记得的地方却总是那么差不多的几处.
抱歉,希望朋友门真正来的时候,自己看见的更多更好..
同里,位于江南姑苏城南。具体位置: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同里镇。
我在苏州的许多年,也就是在吴江许多年,也同样,就是在同里多少年。因为我住的地方就属于同里,靠近同里的后门,走路过去也才5到10分钟罢了。
所以,我去过的次数实在可想而知。
我怀念江南,怀念姑苏,怀念吴江,也最怀念同里。
有事无事,都可以去转悠转悠。
第一次去同里是2007年的6月21日,最后一次去同里是在2012年的7月20日。
以后我应该还会再去,只是不知道,还会在多少年以后。
也许,那时候,我会在同里某个小的角落中,坐在猫的天空之城给你写明信片,也可能,在古镇中的某个小角落,喝上一杯咖啡,等着你,安静的等着你。
如果哪天你想我了,也许就我在江南,在同里。
最后一次去同里,我还是习惯的从后门进去的。那里过去就是个小桥。
小桥过后走那么一段,再转个小弯就可以看见珍珠塔。我被墙头这一抹绿色直接给倾倒了,觉得第一张照片就让我发现了没有白来。
原文链接:http://www.mdrink.cn/archives/2689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