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苏州小园子
清明去了苏州。为避人流,只去了艺圃,怡园,耦园,网师园——从不有名到有名排列。
有些惊喜的是各个园子都说有导游服务,不过在艺圃和怡园没有真碰上,可能是游客太少的缘故;耦园的导游就是跟着正好过来的旅游团,不过等着就发现,大概各个团过来也是有点规划的;网师园的导游就……很赞,不容错过。
园子都很小,除了耦园,都是围绕着一个小湖展开,外围错落铺着各式房间和零星小院子。对我来说最有趣的部分,就是环湖走好几圈,小桥穿一下,假山爬几圈,连廊走一走,感受到立体空间的乐趣。以前没玩过苏州园林,这次不见假想中的小家子气,更不觉得堆砌,而是很有描画空间的玲珑心。
而穿过一间间大小不一的房间,则可以看到一点点过去生活的影子,就像耦园一个工作人员所说,苏州园林不是看样式好看,而是看看它背后的境界(大概是这词)——唔不过我也只能看一点点吧。
最初被罗小姐的人间四月游记吸引,行前又粗粗看了秘色苏州和读书笔记。
秘色苏州中介绍了艺圃和耦园,写得很吸引人。自己大概只能零散看图说话了。
艺圃坐落在一片居民区中。清晨走进苏州人生活的地方,还下着雨,真正可以感受到吴侬软语的气质,宅宅的巷子里竟然真的传出评弹声。
到比较近的地方,白墙上开始有指示,粗黑字体写着“艺圃”,有点直接啊有点萌。
然后就按图索骥摸进了老城区。不记得乌镇是不是仅一条主要水道,反正觉得苏州这种水网铺开的形态以前是没见过,也是百闻不如一见的神奇。
摸去了怡园,一个名字和面貌上都清新可人的园子。
(下面关于它的瞎哔哔不一定对)
怡园进门处是一个开敞、但看不出章法的园子,被连廊围起来,中间零散种了些树。连廊通向一个小门,收住,然后是个小亭子,坐在小亭子里打了会儿消除游戏所以印象深刻。
小亭子处就可以看到下面这波浪状的墙,非常风骚地邀人进入(好像在勾手指)。
穿过风骚墙,园子主体展现出来。开头说的环湖而层层嵌套的空间特色,在这里体验得最为透彻。
这个门洞直对着假山,哦不小山包,也是邀请着人爬上去。
之所以改叫小山包,是想起假山和高处的凉亭共同组成了小山包;在假山里爬进爬出,有些地方和凉亭近得仿佛触手可及,但却是相望不相往;假山上可以俯瞰湖景,所以对于凉亭而言是隔开了与湖的距离,使之成为一个比较私密、隔离的所在。
和艺圃比起来,怡园的湖不是平板一块,而像有伸出一根触角。上面两张就是:窄窄的水道,被凉亭和连廊夹起,还是精心布置着植物,是自己肥肠喜欢的一处。
下雨天撑着伞爬假山啊,苦得不行。碰到一位爸爸带着小孩子玩,就更是辛苦。
这就想起这次在各个园子里碰到的父母,都很有爱。耦园的假山在维护,不能爬,就碰上了一个小女孩在作,爹妈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小孩子还是叉开腿,在高高的门槛上一屁股坐下,说:哼不理你们了。然后爹说了句:要不要来坐船啊?小女孩又踉踉跄跄跑了过去。
上图的小花园再往前走,有一道墙和圆拱门做隔断。回望便是下面这样,更多绿色。
照片视角似乎高了,实地体验是很亲切的,目光平望出去,就看到这一隅低矮的树木们安静生长。
吃过午饭,就穿过平江路去找耦园。
平江路沿河伸展,本以为会很喜欢,结果人多得吓死,走路只能随人流缓缓移动,失去了韵致。
一个路口看到指向耦园的路标,拐过去就瞬间安静下去。
耦园一大特色就是,别的园子都有一个中心(湖),而它有两个(湖+假山)。不知是不是来自园主的心意:园名是couple's garden,这里住的是难得的一夫一妻。
所以“耦”字会让我想到“偶”和“藕”,都是很美好的感觉。
但蛮作地讲,我们知道园主叫沈秉成,却还是不知他的夫人何名。
因为手机快没电,在耦园不敢多拍;《秘色苏州》中拍得很美。
可能因为一宅两园,整体显得紧凑、幸福。
耦园的另一特色,是它三面环水;旅行团就常从门前的小河坐船而来。
蹭了个旅游团,没太大意思,一个很南方口音的人带着北方团,不分平翘舌地说着:zou, lou, tou, sou。因为问过讲解信息,我后来要走的时候被一个工作人员叫住,说过一会儿还有个团,那个团讲得好。然后就说起这耦园如何的境界:一夫一妻在那个年代多么难得啊,大官进的门多么低调(售票处门),而大门其实是客门,如此种种,有点像自言自语,有点寂寞又可爱。
等的时候,他不时沿小河张望,等船来。
最后去了网师园。
人最多,讲解最专业。
说沿湖有四季风物,一景一地,当然也有各种角度和美态。又沿湖里里外外走了好几圈,感受到这园子里容纳了四维。
此时最好的当然是春景。那里叫竹外一枝轩,看的是竹子和紫藤。
环湖走了很多圈,但拍得随便。
最后闭园前十分钟,手机拍完最后一张照,自动关机了。人倏忽地少下去,只听见细雨滴在湖面,原来这就是苏州园林最美好的时刻。
滴答。
滴答。
网师园这名字的意思,本以为是网罗天下名士,但其实是肥肠直白的net master,即渔夫;代表着园主向往渔夫般的生活。这才理解了这些园子,便是江南读书人不愿同流合污、退而结网的demonstration吧。
想到自己在此一天惊喜不断而有倍感安宁的体验,苏州的好,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在此找到自己(shen)喜(jing)欢(bing)的角落吧。
有些惊喜的是各个园子都说有导游服务,不过在艺圃和怡园没有真碰上,可能是游客太少的缘故;耦园的导游就是跟着正好过来的旅游团,不过等着就发现,大概各个团过来也是有点规划的;网师园的导游就……很赞,不容错过。
园子都很小,除了耦园,都是围绕着一个小湖展开,外围错落铺着各式房间和零星小院子。对我来说最有趣的部分,就是环湖走好几圈,小桥穿一下,假山爬几圈,连廊走一走,感受到立体空间的乐趣。以前没玩过苏州园林,这次不见假想中的小家子气,更不觉得堆砌,而是很有描画空间的玲珑心。
而穿过一间间大小不一的房间,则可以看到一点点过去生活的影子,就像耦园一个工作人员所说,苏州园林不是看样式好看,而是看看它背后的境界(大概是这词)——唔不过我也只能看一点点吧。
最初被罗小姐的人间四月游记吸引,行前又粗粗看了秘色苏州和读书笔记。
秘色苏州中介绍了艺圃和耦园,写得很吸引人。自己大概只能零散看图说话了。
艺圃坐落在一片居民区中。清晨走进苏州人生活的地方,还下着雨,真正可以感受到吴侬软语的气质,宅宅的巷子里竟然真的传出评弹声。
到比较近的地方,白墙上开始有指示,粗黑字体写着“艺圃”,有点直接啊有点萌。
![]() |
进门处的高墙窄巷。离开时想起拍一张 |
![]() |
就是被这房间一格一格的光吸引 |
![]() |
研磨出来的墨迹,练过字的人看了会很亲切吧 |
![]() |
![]() |
一处少女情怀 |
![]() |
从各角度看到这株紫荆都会吸引目光,但不是刻意而为吧 |
![]() |
![]() |
![]() |
最喜欢的角落 |
![]() |
![]() |
![]() |
![]() |
![]() |
最佳景观位镇宅 |
![]() |
离开艺圃往老城走,在这片居民区的边缘撞上紫藤 |
然后就按图索骥摸进了老城区。不记得乌镇是不是仅一条主要水道,反正觉得苏州这种水网铺开的形态以前是没见过,也是百闻不如一见的神奇。
摸去了怡园,一个名字和面貌上都清新可人的园子。
(下面关于它的瞎哔哔不一定对)
怡园进门处是一个开敞、但看不出章法的园子,被连廊围起来,中间零散种了些树。连廊通向一个小门,收住,然后是个小亭子,坐在小亭子里打了会儿消除游戏所以印象深刻。
小亭子处就可以看到下面这波浪状的墙,非常风骚地邀人进入(好像在勾手指)。
![]() |
照片上不明显,其实后面的桃花已经越墙而出 |
![]() |
墙另一边 |
![]() |
大概那天的怡园就是这样湿漉漉又娇嫩欲滴的状态吧 |
穿过风骚墙,园子主体展现出来。开头说的环湖而层层嵌套的空间特色,在这里体验得最为透彻。
这个门洞直对着假山,哦不小山包,也是邀请着人爬上去。
之所以改叫小山包,是想起假山和高处的凉亭共同组成了小山包;在假山里爬进爬出,有些地方和凉亭近得仿佛触手可及,但却是相望不相往;假山上可以俯瞰湖景,所以对于凉亭而言是隔开了与湖的距离,使之成为一个比较私密、隔离的所在。
![]() |
从门口爬上小山包 |
![]() |
又一张少女情怀 |
![]() |
凉亭的花窗很喜欢 |
![]() |
假山上视角 |
![]() |
还是假山视角 |
![]() |
另一个方向的假山视角 |
![]() |
和艺圃比起来,怡园的湖不是平板一块,而像有伸出一根触角。上面两张就是:窄窄的水道,被凉亭和连廊夹起,还是精心布置着植物,是自己肥肠喜欢的一处。
![]() |
下雨天撑着伞爬假山啊,苦得不行。碰到一位爸爸带着小孩子玩,就更是辛苦。
这就想起这次在各个园子里碰到的父母,都很有爱。耦园的假山在维护,不能爬,就碰上了一个小女孩在作,爹妈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小孩子还是叉开腿,在高高的门槛上一屁股坐下,说:哼不理你们了。然后爹说了句:要不要来坐船啊?小女孩又踉踉跄跄跑了过去。
![]() |
平平地拍湖景,就是平平的 |
![]() |
![]() |
![]() |
然后是各个走廊视角 |
![]() |
![]() |
![]() |
上图的小花园再往前走,有一道墙和圆拱门做隔断。回望便是下面这样,更多绿色。
照片视角似乎高了,实地体验是很亲切的,目光平望出去,就看到这一隅低矮的树木们安静生长。
![]() |
![]() |
其它windowscape |
![]() |
![]() |
也是小山包视角。想到夏天这一角便是紫阳花烂漫了 |
![]() |
最后坐在这里听了首喜帖街。用到30%然后发现没带手机充电线 |
吃过午饭,就穿过平江路去找耦园。
平江路沿河伸展,本以为会很喜欢,结果人多得吓死,走路只能随人流缓缓移动,失去了韵致。
一个路口看到指向耦园的路标,拐过去就瞬间安静下去。
耦园一大特色就是,别的园子都有一个中心(湖),而它有两个(湖+假山)。不知是不是来自园主的心意:园名是couple's garden,这里住的是难得的一夫一妻。
所以“耦”字会让我想到“偶”和“藕”,都是很美好的感觉。
但蛮作地讲,我们知道园主叫沈秉成,却还是不知他的夫人何名。
![]() |
耦园最喜欢的地方 |
![]() |
从湖边回望这亭子 |
因为手机快没电,在耦园不敢多拍;《秘色苏州》中拍得很美。
可能因为一宅两园,整体显得紧凑、幸福。
![]() |
![]() |
![]() |
![]() |
啊美不胜收 |
![]() |
耦园的另一特色,是它三面环水;旅行团就常从门前的小河坐船而来。
蹭了个旅游团,没太大意思,一个很南方口音的人带着北方团,不分平翘舌地说着:zou, lou, tou, sou。因为问过讲解信息,我后来要走的时候被一个工作人员叫住,说过一会儿还有个团,那个团讲得好。然后就说起这耦园如何的境界:一夫一妻在那个年代多么难得啊,大官进的门多么低调(售票处门),而大门其实是客门,如此种种,有点像自言自语,有点寂寞又可爱。
等的时候,他不时沿小河张望,等船来。
最后去了网师园。
人最多,讲解最专业。
说沿湖有四季风物,一景一地,当然也有各种角度和美态。又沿湖里里外外走了好几圈,感受到这园子里容纳了四维。
此时最好的当然是春景。那里叫竹外一枝轩,看的是竹子和紫藤。
![]() |
竹外一枝轩就是那个圆洞处 |
![]() |
![]() |
环湖走了很多圈,但拍得随便。
![]() |
![]() |
湖边假山有洞眼,也可以爬高俯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后闭园前十分钟,手机拍完最后一张照,自动关机了。人倏忽地少下去,只听见细雨滴在湖面,原来这就是苏州园林最美好的时刻。
滴答。
滴答。
![]() |
网师园这名字的意思,本以为是网罗天下名士,但其实是肥肠直白的net master,即渔夫;代表着园主向往渔夫般的生活。这才理解了这些园子,便是江南读书人不愿同流合污、退而结网的demonstration吧。
想到自己在此一天惊喜不断而有倍感安宁的体验,苏州的好,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在此找到自己(shen)喜(jing)欢(bing)的角落吧。
![]() |
不知道有没有说错什么。反正春天也要过去了。 |
-
一只在游荡的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8 18:05:53
-
绝望浩然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7 18:57:48
-
木木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21 15:41:17
-
春十三煞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14 05:52:40
-
笒庐主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13 22:40:55
-
慕容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12 18:25:28
-
teaTim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10 13:41:53
-
you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10 08:15:05
-
浮云旧事温柔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1 08:02:02
-
冠M堂皇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9 16:22:23
-
王今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6 18:37:07
-
gigonda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6 17:14:42
-
匣优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4 12:35:46
-
夏日会在晚餐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1 14:18:10
-
astr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8 10:23:48
-
Dolores †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3 22:02:30
-
滚滚一动不动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8 13:58:24
-
加油粪粪粪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8 22:00:11
-
澍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9 19:04:46
-
艾米丽小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4 20:14:44
-
虞久久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2-07 16:17:28
-
Pat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0-26 20:06:06
-
双蓝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0-13 15:56:06
-
苏毅辉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06 00:37:5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5 20:21:18
-
文刀姑娘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1 09:49:05
-
羊外公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0 22:24:50
-
九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0 16: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