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记】去做植物性的成长
最新的木心纪录片《归来的局外人》将近40分钟,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一个被采访对象对木心的评价:他是一种植物性的成长,一点一点长成参天大树,而不是动物性的吼一声。为什么喜欢木心?为什么读他会心静,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
这一周因为各种原因,只在周五的晚上练了两个小时的琴。而之前告诉自己要坚持的每天10分钟揉弦并没有付诸实践。虽然对自己说练琴这件事情不强求,但一周内几乎没有碰琴还是心中有愧。
乐器的学习的确实实在在地是一种植物性的成长,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这个过程中长成参天大树,但能不能成功存活是需要一点一点积累的。最近一直在练习的巴赫的小步舞曲,每一次拉它的时候,自己都很震惊。因为似乎不论当天的状态好坏,这首曲子的前半部分的每个音都能拉出很实在的声音,刺耳的擦弦声出现的情况几乎为零。小老师听这课的时候都会不由得说一句:呦,很熟练嘛。#此刻内心在窃喜#而这首曲子,拉了三四个月了。
学大提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想让这个乐器来把自己浮躁的状态拉回来一些。一转眼快一年了,似乎是有一些作用,似乎又不那么明显。希望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种植物性的成长,慢慢地、慢慢地枝繁叶茂起来。
这一周因为各种原因,只在周五的晚上练了两个小时的琴。而之前告诉自己要坚持的每天10分钟揉弦并没有付诸实践。虽然对自己说练琴这件事情不强求,但一周内几乎没有碰琴还是心中有愧。
乐器的学习的确实实在在地是一种植物性的成长,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这个过程中长成参天大树,但能不能成功存活是需要一点一点积累的。最近一直在练习的巴赫的小步舞曲,每一次拉它的时候,自己都很震惊。因为似乎不论当天的状态好坏,这首曲子的前半部分的每个音都能拉出很实在的声音,刺耳的擦弦声出现的情况几乎为零。小老师听这课的时候都会不由得说一句:呦,很熟练嘛。#此刻内心在窃喜#而这首曲子,拉了三四个月了。
学大提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想让这个乐器来把自己浮躁的状态拉回来一些。一转眼快一年了,似乎是有一些作用,似乎又不那么明显。希望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种植物性的成长,慢慢地、慢慢地枝繁叶茂起来。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