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拉斐尔房间之Stanza di Eliodoro
4月9日上午九点多就进了梵蒂冈博物馆,看到下午六点关门,光在这个房间就看了近一小时。
房间名字来源于东侧入口旁的画:Cacciata di Eliodoro dal tempio(驱逐Eliodoro), 但这次最感染我的是在南北两面墙上相对的作品。
房间平面是不规则的四边形,南北两扇窗却是正对的。因此Bolsena的弥撒(messa di Bolsena, 1511)所在的那面墙相对于窗户右移了。画面顶部的中心是从教堂内部向外看的天空,像是简化后Bramante指导下的《雅典学院》的场景,正对着拱顶石,往下是圣坛。画中人物分为上下两层,圣坛右侧跪着赞助人——权倾一时的教皇Giulio II (della Rovere),Borgia的仇敌。在被木质半圆形唱诗班席位围着的左侧,正对着教皇的是那位圣体奇迹(il miracolo eucaristico di Bolsena )故事中的波西米亚牧师,正在一群身着白纱手持蜡烛的辅祭者跟随下祈祷。旁边还有两个好奇的人探着脑袋仿佛在交谈。牧师微微向前倾斜着身子,白衣辅祭者们也都倒向画面右侧,圣坛下方的人们大多也都仿佛要“扑”上圣坛、渴求着什么。而画面右侧教皇身后的几名主教,及下方半跪着的抬轿人们都直着身子,相对画面左侧要平和许多。
与其“对称”,不如说通过画面人物数量、神态张力的动静对比,拉斐尔实现了在空间不平衡时画面重心的“平衡”。
同时他把偏向墙面左侧的窗户的一角,通过同样的花纹“借”为了圣坛阶梯的最后一踏,平衡画面的同时内与外的空间也开始模糊起来,画前的人与画中场景的距离也突然拉近。
对面北向的墙上是《解救圣彼得》(Liberazione di San Pietro),把这幅画与圣彼得锁链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incoli)后殿(abside)墙面上风格主义画家Jacopo Coppi的同名作品(本文末尾)对比后更能突出其精彩之处。梵蒂冈的这幅作品在整体上同时反映了所在墙面背光的环境,拉斐尔通过对称的两个巨大方柱将画面分成了三个部分,比重最大的中心部分是故事的开始,两个耶路撒冷的守卫倚在柱子上睡着了,天使试图唤醒狱中的圣彼得,此时天使的光环立即占据了观画者的注意力,同时光环在中心拱门上的漫射光、两旁士兵铠甲的反光都在慢慢由弱到强地强调着画面的中心——同时也通过对注意力的控制强调了时间的开端,之后是画面右侧天使带着圣彼得走出监狱的情景,相应地缩小了画面比例与天使光环的明亮程度。而画面左侧的黎明下,举着火把的士兵被这一切吓呆了——这同时也是时间顺序的末尾。看到这里,也想起了《韩熙载夜宴图》里的时空分隔。
从中心光圈到右侧光圈再到左侧的黎明、火把及不同程度铠甲的反光在引导画面的同时一起在画面整体昏暗的基调下回应了画面所处的背光环境中从下方窗户里射进来的自然、均匀的漫射光。
不过为什么要画这幅画?之前已经提到的圣彼得锁链堂正是从 Sisto IV 便开始由della Rovere家族治理。而 Sisto IV della Rovere 正是 Giulio II的叔叔,在Sisto IV当教皇时 Giuliano della Rovere(后来的Giulio II)便是锁链堂的主持红衣主教。在Giulio II后来生活的梵蒂冈的房间里创作这个题材既是对家族的强调也是对他主教生涯的延续。在旁边房间的壁画中有一位女神手持栎树枝(在意大利语中也是rovere)也是出于类似的目的。
正面图片:
20160413
房间名字来源于东侧入口旁的画:Cacciata di Eliodoro dal tempio(驱逐Eliodoro), 但这次最感染我的是在南北两面墙上相对的作品。
![]() |
La messa di bolsena, 自摄 |
房间平面是不规则的四边形,南北两扇窗却是正对的。因此Bolsena的弥撒(messa di Bolsena, 1511)所在的那面墙相对于窗户右移了。画面顶部的中心是从教堂内部向外看的天空,像是简化后Bramante指导下的《雅典学院》的场景,正对着拱顶石,往下是圣坛。画中人物分为上下两层,圣坛右侧跪着赞助人——权倾一时的教皇Giulio II (della Rovere),Borgia的仇敌。在被木质半圆形唱诗班席位围着的左侧,正对着教皇的是那位圣体奇迹(il miracolo eucaristico di Bolsena )故事中的波西米亚牧师,正在一群身着白纱手持蜡烛的辅祭者跟随下祈祷。旁边还有两个好奇的人探着脑袋仿佛在交谈。牧师微微向前倾斜着身子,白衣辅祭者们也都倒向画面右侧,圣坛下方的人们大多也都仿佛要“扑”上圣坛、渴求着什么。而画面右侧教皇身后的几名主教,及下方半跪着的抬轿人们都直着身子,相对画面左侧要平和许多。
与其“对称”,不如说通过画面人物数量、神态张力的动静对比,拉斐尔实现了在空间不平衡时画面重心的“平衡”。
同时他把偏向墙面左侧的窗户的一角,通过同样的花纹“借”为了圣坛阶梯的最后一踏,平衡画面的同时内与外的空间也开始模糊起来,画前的人与画中场景的距离也突然拉近。
![]() |
Liberazione di San Pietro, 自摄 |
对面北向的墙上是《解救圣彼得》(Liberazione di San Pietro),把这幅画与圣彼得锁链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incoli)后殿(abside)墙面上风格主义画家Jacopo Coppi的同名作品(本文末尾)对比后更能突出其精彩之处。梵蒂冈的这幅作品在整体上同时反映了所在墙面背光的环境,拉斐尔通过对称的两个巨大方柱将画面分成了三个部分,比重最大的中心部分是故事的开始,两个耶路撒冷的守卫倚在柱子上睡着了,天使试图唤醒狱中的圣彼得,此时天使的光环立即占据了观画者的注意力,同时光环在中心拱门上的漫射光、两旁士兵铠甲的反光都在慢慢由弱到强地强调着画面的中心——同时也通过对注意力的控制强调了时间的开端,之后是画面右侧天使带着圣彼得走出监狱的情景,相应地缩小了画面比例与天使光环的明亮程度。而画面左侧的黎明下,举着火把的士兵被这一切吓呆了——这同时也是时间顺序的末尾。看到这里,也想起了《韩熙载夜宴图》里的时空分隔。
从中心光圈到右侧光圈再到左侧的黎明、火把及不同程度铠甲的反光在引导画面的同时一起在画面整体昏暗的基调下回应了画面所处的背光环境中从下方窗户里射进来的自然、均匀的漫射光。
不过为什么要画这幅画?之前已经提到的圣彼得锁链堂正是从 Sisto IV 便开始由della Rovere家族治理。而 Sisto IV della Rovere 正是 Giulio II的叔叔,在Sisto IV当教皇时 Giuliano della Rovere(后来的Giulio II)便是锁链堂的主持红衣主教。在Giulio II后来生活的梵蒂冈的房间里创作这个题材既是对家族的强调也是对他主教生涯的延续。在旁边房间的壁画中有一位女神手持栎树枝(在意大利语中也是rovere)也是出于类似的目的。
![]() |
锁链堂中的Libe. di S. Pietro - 网络 |
正面图片:
![]() |
网络搜集 |
![]() |
网络搜集 |
2016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