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珠峰攀登04:天气和氧气
——珠峰北侧传统线路攀登手册
作者:十一郎
2007-02
版权声明:
非营利性网站、户外论坛,可在“尊重文章完整性、注明作者和出处”的前提下使用。
传统媒体、营利性网站,未经本人许可,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引用、再编辑。谢谢!
本文引用的所有图片,除作者拍摄的之外,部分来自朋友和网络公开资源,其相关权益属于原拥有者。
本文发表于《户外》杂志2007年07期,刊出版本有所改动。
四、天气和氧气
在取得高山适应和保证体力的前提下,登顶珠峰靠两气:“天气和氧气。”
01、天气:
雪山攀登,是一项“靠天吃饭”的运动,即使人员状态、物资准备、高山协作等方面均处于最佳状态,没有适合的天气,依然无法保证安全,更无法保证成功登顶。
对于珠峰地区而言,4~5月攀登季节的天气,总的来说比9~10月份理想。
4月份稍微寒冷,同时伴有几次大风。5月份之后,天气逐渐趋于稳定。
由于珠峰攀登线路的高差有3600多米,因此在同一个时间,各个海拔高度的天气不尽相同。所以在天气预报的资料收集方面,应做好针对性的收集。以作者2003年参与珠峰攀登指挥的经验来看,6500、7500、8500三个高度的天气预报最为重要。同时,不同高度的天气预报,都应有:24小时的详情(包括云量、风速、风向、温度、降雪可能性)、2~3天预测、一周趋势等。这方面,03年国内的预报,基本上无法用于攀登,但05、06年国内这方面大有改善。而国外大的商业队在天气预报方面,一直做得比较成熟,国内登山队的决策者如有可能,可参考他们提供的预报进行综合分析。
登山需要的是好天气周期,但对于这么长周期的攀登活动而言,很难做到每次行军都是好天气,因此把好天气周期放在高处的攀登,是一个常见办法。
4~5月份珠峰的好天气周期,每次长度多在3~5天。根据对历年珠峰天气的统计,适宜攀登的好天气周期,基本上出现在5月份,至少有2个,有的年份有3个。这3个好天气周期出现几率最大的时间段是:
5月中上旬,第一个好天气周期;结束后一周左右,开始第二个好天气周期;如果第一个好周期提前到来、或与第二个好周期靠得近的话,5月底、6月初,将出现第三个好天气周期。
随着近年全球天气变暖,我们也观察到第一个好天气周期提前几天到来的情况。比较明显的是2007年,第一个好天气周期在五月初就提前到达了。因此,在今后的攀登中,如何及时掌握准确的天气预报,是组织工作的关键。
02、氧气:
1922年,英国珠峰探险队的芬奇和布鲁斯,第一次把氧气使用于雪山攀登,并确定了氧气装置的基本形态:氧气瓶+氧气面罩。8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所使用的装备,在结构上,只是在氧气瓶和面罩之间增加了一个转换器。
虽然,对于“氧气的使用是否符合体育精神?”这一问题,极少数纯粹的攀登者掌握着正确的答案,但是,对于大多数登山者而言,氧气在8000米以上攀登中起着决定性的重大作用——作为登山客户,那是必备装备。
如要保证攀登顺利,提前吸、尽量多吸是关键。由于受到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全程使用氧气,但至少要从7790营地开始持续用氧——需要全程用氧的人,则不应该来到这座山峰。
氧气的使用过程中,最容易出两个问题:
1、阀门操作错误,导致氧气过早用完;2、误操作损坏阀门接口的螺纹,导致整套氧气装置无法工作。
解决办法是:1、提前熟练掌握氧气装置的使用;2、带一个后备的转换器。
氧气面罩最好采用下图固定方式的款式。另有一种从后脑到前面、中间多一条带子的老款式面罩,带着风雪镜的时候很别扭。同时,氧气面罩是有大中小号的,应找到合适自己型号。
特别注意:攀登前,一定要调整好氧气面罩和防风雪镜,否则很容易遮挡视线。攀登中,氧气面罩附近容易结霜,最好提前告诉高山协作,要求对方记得帮助去除冰霜。
【未完·待续】
![]() |
作者:十一郎
2007-02
版权声明:
非营利性网站、户外论坛,可在“尊重文章完整性、注明作者和出处”的前提下使用。
传统媒体、营利性网站,未经本人许可,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引用、再编辑。谢谢!
本文引用的所有图片,除作者拍摄的之外,部分来自朋友和网络公开资源,其相关权益属于原拥有者。
本文发表于《户外》杂志2007年07期,刊出版本有所改动。
四、天气和氧气
在取得高山适应和保证体力的前提下,登顶珠峰靠两气:“天气和氧气。”
01、天气:
雪山攀登,是一项“靠天吃饭”的运动,即使人员状态、物资准备、高山协作等方面均处于最佳状态,没有适合的天气,依然无法保证安全,更无法保证成功登顶。
对于珠峰地区而言,4~5月攀登季节的天气,总的来说比9~10月份理想。
4月份稍微寒冷,同时伴有几次大风。5月份之后,天气逐渐趋于稳定。
![]() |
2001年春夏季珠峰登顶人数与天气统计 |
![]() |
2002年春夏季珠峰登顶人数与天气统计 |
由于珠峰攀登线路的高差有3600多米,因此在同一个时间,各个海拔高度的天气不尽相同。所以在天气预报的资料收集方面,应做好针对性的收集。以作者2003年参与珠峰攀登指挥的经验来看,6500、7500、8500三个高度的天气预报最为重要。同时,不同高度的天气预报,都应有:24小时的详情(包括云量、风速、风向、温度、降雪可能性)、2~3天预测、一周趋势等。这方面,03年国内的预报,基本上无法用于攀登,但05、06年国内这方面大有改善。而国外大的商业队在天气预报方面,一直做得比较成熟,国内登山队的决策者如有可能,可参考他们提供的预报进行综合分析。
登山需要的是好天气周期,但对于这么长周期的攀登活动而言,很难做到每次行军都是好天气,因此把好天气周期放在高处的攀登,是一个常见办法。
4~5月份珠峰的好天气周期,每次长度多在3~5天。根据对历年珠峰天气的统计,适宜攀登的好天气周期,基本上出现在5月份,至少有2个,有的年份有3个。这3个好天气周期出现几率最大的时间段是:
5月中上旬,第一个好天气周期;结束后一周左右,开始第二个好天气周期;如果第一个好周期提前到来、或与第二个好周期靠得近的话,5月底、6月初,将出现第三个好天气周期。
随着近年全球天气变暖,我们也观察到第一个好天气周期提前几天到来的情况。比较明显的是2007年,第一个好天气周期在五月初就提前到达了。因此,在今后的攀登中,如何及时掌握准确的天气预报,是组织工作的关键。
02、氧气:
1922年,英国珠峰探险队的芬奇和布鲁斯,第一次把氧气使用于雪山攀登,并确定了氧气装置的基本形态:氧气瓶+氧气面罩。8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所使用的装备,在结构上,只是在氧气瓶和面罩之间增加了一个转换器。
虽然,对于“氧气的使用是否符合体育精神?”这一问题,极少数纯粹的攀登者掌握着正确的答案,但是,对于大多数登山者而言,氧气在8000米以上攀登中起着决定性的重大作用——作为登山客户,那是必备装备。
如要保证攀登顺利,提前吸、尽量多吸是关键。由于受到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全程使用氧气,但至少要从7790营地开始持续用氧——需要全程用氧的人,则不应该来到这座山峰。
氧气的使用过程中,最容易出两个问题:
1、阀门操作错误,导致氧气过早用完;2、误操作损坏阀门接口的螺纹,导致整套氧气装置无法工作。
解决办法是:1、提前熟练掌握氧气装置的使用;2、带一个后备的转换器。
氧气面罩最好采用下图固定方式的款式。另有一种从后脑到前面、中间多一条带子的老款式面罩,带着风雪镜的时候很别扭。同时,氧气面罩是有大中小号的,应找到合适自己型号。
![]() |
面罩、转换器、氧气瓶 |
![]() |
提前学习氧气装置的使用 |
特别注意:攀登前,一定要调整好氧气面罩和防风雪镜,否则很容易遮挡视线。攀登中,氧气面罩附近容易结霜,最好提前告诉高山协作,要求对方记得帮助去除冰霜。
【未完·待续】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