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杂谈(二)—大理百二山河
百二:以二抵百。比喻山河险固之地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险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百二山河”是明代嘉靖年间造贬谪的四川状元杨慎(开庵)去保山赴任途经大理亲笔所题写的。建国前,“百二山河”的大理石匾镶嵌在下关玉龙关城楼的门洞上,后玉龙关被毁,石匾亦不存。匾虽不存,但“百二山河”的说法,常常作为苍洱之间大理坝子的代称而见诸诗文,流传民间。八十年代初,扩建洱海公园时,“百二山河”又被制成匾额安放在洱海公园的大门之上。
何谓“百二山河”?一种说法是指苍山洱海之间的大理地域。因为洱海北端的上关与南端的下关相距一百多华里,故以“百二山河”作为一个概数来统称大理。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险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百二山河”是明代嘉靖年间造贬谪的四川状元杨慎(开庵)去保山赴任途经大理亲笔所题写的。建国前,“百二山河”的大理石匾镶嵌在下关玉龙关城楼的门洞上,后玉龙关被毁,石匾亦不存。匾虽不存,但“百二山河”的说法,常常作为苍洱之间大理坝子的代称而见诸诗文,流传民间。八十年代初,扩建洱海公园时,“百二山河”又被制成匾额安放在洱海公园的大门之上。
何谓“百二山河”?一种说法是指苍山洱海之间的大理地域。因为洱海北端的上关与南端的下关相距一百多华里,故以“百二山河”作为一个概数来统称大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