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行为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
我国青少年网民群体非常庞大。截至2011 年底,10-19 岁的青少年网民占到全部网民的26.7%,约为1.37 亿,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一社会问题也日趋严重,某些地区的青少年甚至成为成瘾检出率最高的群体。Goldberg 在1995年首先提出了“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tion disorder,IAD)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种在无成瘾物质条件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 主要表现为过度或不当使用互联网,是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包括耐受性、戒断症状、损害生活重要方面等特点。网络成瘾会对青少年的生理、人格、学业、人际等方面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最重要环境之一, 家庭功能、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亲子沟通等与网络成瘾相关的家庭因素已得到了较好的探讨,印证了家庭因素和父母行为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青少年期,对孩子的控制在父母行为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对父母控制的反抗也成为青少年行为的主要方面, 研究者也基于父母的控制和孩子的反控制将这一时期喻为“急风暴雨期”和“第二反抗期”,社会联结理论(Social Bonding Theory)也肯定了父母控制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重要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父母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还未得到很好的研究。
父母控制的研究也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最初主要集中在行为控制方面,即父母通过为青少年提供指导,提出要求来实现对子女日常行为活动方式等方面的控制,它包含对行为的知晓、监控与期待三个维度。随着研究的发展,研究者进一步发现了以心理自主性为对象的心理控制,即父母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侵犯青少年的情绪和心理自主的控制行为,它和行为控制的控制点不同,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发展也有不同的作用。较一致的观点是,父母心理控制对青少年心理成熟程度和学业成功,自尊、自信、自我价值、自我表达、焦虑、退缩行为,外化的行为问题等方面都存在消极的作用;而父母的行为控制则与青少年的吸烟、饮酒、药物滥用、冲动性、攻击性、犯罪等问题行为有显著的负相关。但在网络成瘾方面,这两种控制的不同作用还未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
父母在家庭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常以不同的方式和强度控制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 以往研究却常把父母的控制合并为一个变量,或因母亲控制更多而只探讨母亲控制的影响,结果较为片面。而且父亲和母亲的控制及其作用也会随着性别和年级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父母对男生的心理行为控制更多,对高年级学生心理控制更多而行为控制更少,这些会对亲子关系产生影响。
申子姣等人采用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北京和济南的1233 名中学生匿名施测。研究发现,总体上父母行为控制高于心理控制水平,母亲对青少年的控制显著高于父亲。母亲仍是青少年主要的教育和监控者,行为控制是父母更常用的控制方法。相关和回归分析都发现父母的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是相反的。行为控制负向预测,心理控制却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与其他问题行为与父母控制的关系相一致,证实了父母对青少年行为的控制能够有效地帮助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合理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和地点,远离网络成瘾的同伴,避免受到不良影响;而控制青少年的心理自主性则可能使得对自主性需求不断提升的青少年感到束缚和不满, 更容易在网络上寻求心理满足。
新乡市心理学研究会表明父亲和母亲控制对网络成瘾的作用有所不同。总体上父亲行为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父、母心理控制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母亲心理控制的预测作用更大。但母亲的行为控制未进入任何回归方程,可见母亲的行为控制虽频繁却缺乏执行力度,难见效果。在不同性别群体中,父亲的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男生的网络成瘾状况,母亲的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女生的网络成瘾状况。可能是因为同性别的父母常以自身为榜样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控制,而青少年对同性父母的认同作用更强,更难抵抗这种心理控制的负面影响,使得自主需要得不到满足。
同年级群体中,父亲的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网络成瘾状况,而父亲的行为控制显著负向预测高中生的网络成瘾状况,父亲的控制表现出的作用有着更大的年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增长,青少年的认知、心理成熟度不断提高,远离父母发展个性的需要越来越强,高中生能够以更成熟的心智来更有效地抵抗来自父亲心理控制的负面影响。而随着年级的增长,父亲的行为控制的力度可能会提升以进一步弥补母亲行为控制的不足,因而对高中生的行为影响更大。
河南省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新乡市心理学研究会
网址:www.xlxyjh.com
联系电话:0373-2168656
地址:新乡市和平路公立医院院内
新乡市心理咨询师 新乡市心理医生 新乡市学生心理咨询 新乡市心理学研究会 新乡市青少年心理咨询 新乡市心理咨询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最重要环境之一, 家庭功能、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亲子沟通等与网络成瘾相关的家庭因素已得到了较好的探讨,印证了家庭因素和父母行为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青少年期,对孩子的控制在父母行为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对父母控制的反抗也成为青少年行为的主要方面, 研究者也基于父母的控制和孩子的反控制将这一时期喻为“急风暴雨期”和“第二反抗期”,社会联结理论(Social Bonding Theory)也肯定了父母控制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重要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父母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还未得到很好的研究。
父母控制的研究也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最初主要集中在行为控制方面,即父母通过为青少年提供指导,提出要求来实现对子女日常行为活动方式等方面的控制,它包含对行为的知晓、监控与期待三个维度。随着研究的发展,研究者进一步发现了以心理自主性为对象的心理控制,即父母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侵犯青少年的情绪和心理自主的控制行为,它和行为控制的控制点不同,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发展也有不同的作用。较一致的观点是,父母心理控制对青少年心理成熟程度和学业成功,自尊、自信、自我价值、自我表达、焦虑、退缩行为,外化的行为问题等方面都存在消极的作用;而父母的行为控制则与青少年的吸烟、饮酒、药物滥用、冲动性、攻击性、犯罪等问题行为有显著的负相关。但在网络成瘾方面,这两种控制的不同作用还未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
父母在家庭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常以不同的方式和强度控制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 以往研究却常把父母的控制合并为一个变量,或因母亲控制更多而只探讨母亲控制的影响,结果较为片面。而且父亲和母亲的控制及其作用也会随着性别和年级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父母对男生的心理行为控制更多,对高年级学生心理控制更多而行为控制更少,这些会对亲子关系产生影响。
申子姣等人采用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北京和济南的1233 名中学生匿名施测。研究发现,总体上父母行为控制高于心理控制水平,母亲对青少年的控制显著高于父亲。母亲仍是青少年主要的教育和监控者,行为控制是父母更常用的控制方法。相关和回归分析都发现父母的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是相反的。行为控制负向预测,心理控制却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与其他问题行为与父母控制的关系相一致,证实了父母对青少年行为的控制能够有效地帮助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合理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和地点,远离网络成瘾的同伴,避免受到不良影响;而控制青少年的心理自主性则可能使得对自主性需求不断提升的青少年感到束缚和不满, 更容易在网络上寻求心理满足。
新乡市心理学研究会表明父亲和母亲控制对网络成瘾的作用有所不同。总体上父亲行为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父、母心理控制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母亲心理控制的预测作用更大。但母亲的行为控制未进入任何回归方程,可见母亲的行为控制虽频繁却缺乏执行力度,难见效果。在不同性别群体中,父亲的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男生的网络成瘾状况,母亲的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女生的网络成瘾状况。可能是因为同性别的父母常以自身为榜样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控制,而青少年对同性父母的认同作用更强,更难抵抗这种心理控制的负面影响,使得自主需要得不到满足。
同年级群体中,父亲的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网络成瘾状况,而父亲的行为控制显著负向预测高中生的网络成瘾状况,父亲的控制表现出的作用有着更大的年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增长,青少年的认知、心理成熟度不断提高,远离父母发展个性的需要越来越强,高中生能够以更成熟的心智来更有效地抵抗来自父亲心理控制的负面影响。而随着年级的增长,父亲的行为控制的力度可能会提升以进一步弥补母亲行为控制的不足,因而对高中生的行为影响更大。
河南省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新乡市心理学研究会
网址:www.xlxyjh.com
联系电话:0373-2168656
地址:新乡市和平路公立医院院内
新乡市心理咨询师 新乡市心理医生 新乡市学生心理咨询 新乡市心理学研究会 新乡市青少年心理咨询 新乡市心理咨询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